电信网络诈骗防骗秘籍
2016-12-22
电信诈骗其实在打“心理战”
近年来,虽然警方加强打击力度,相关报道也在各平台传播,但仍不断有人遭遇电信网络诈骗。对此,一位高级心理咨询师提出,梳理近年来的电信诈骗案可发现,花样百出的诈骗“套路”,主要是与公众打“心理战”。
一是抓住人“贪心”的心理弱点,如获奖信息,补助金、救助金、助学金,购物退税、退款,快递签收,提供考题,低息贷款,积分兑换、降价奖励,虚构色情服务等诈骗方式,一步步地抓住人的贪念,诱导人上钩。
二是利用人的“安全顾虑”心理,如诈骗分子冒充公检法人员、冒充领导、包裹藏毒、虚构车祸、意外急救、虚构绑架、欠费、破财消灾等诈骗方式,均以突来的“问题”,让受害者产生恐慌,短时间失去理智。
三是消费公众的“爱心”,如点赞、转发、爱心捐助等,通过虚构悲情故事、求助信息等,骗取公众的爱心。
四是利用公众的“好奇心”,包括“猜猜我是谁”,以及通过新型网络软件,引导公众通过点击不明来源网址,植入病毒程序,盗取网银密码、日常生活信息等,“此类诈骗方式隐蔽性强,传播范围广,十分值得警惕”。
不过,任何诈骗方式,最后都要落到账户、转账、密码等关键信息上来。因此,心理咨询师提醒,打铁还需自身硬,做好电信诈骗的防范,公众首先不能有“侥幸心理”,切不可相信“天上会掉下馅饼”,也不要随便轻信他人恐吓,更不要随意点击来源不明的链接、软件,“冷静不慌、耐心求证、报警求助”。
做到“六个一律”
1.接电话,不管你是谁,只要一谈到银行卡,一律挂掉。
2.只要一谈到中奖了,一律挂掉。
3.只要一谈到是公检法税务或领导干部的,一律挂掉。
4.所有短信,但凡让你点击链接的,一律删掉。
5.微信不认识的人发来的链接,一律不点。
6.所有170开头的电话,一律不接。
严防“八个凡是”
警方提示广大群众,下述“八个凡是”都是诈骗,切勿上当:
1.凡是自称公检法要求汇款的;
2.凡是叫你汇款到“安全账户”的;
3.凡是通知中奖、领取补贴要你先交钱的;
4.凡是通知“家属”出事要先汇款的;
5.凡是索要个人和银行卡信息及短信验证码的;
6.凡是要你开通网银接受检查的;
7.凡是自称领导(老板)要求打款的;
8.凡是陌生网站(链接)要求登记银行卡信息的。
能做到“六个一律”,严防“八个凡是”,基本上不会遭遇电信诈骗了!
做好八点,远离被骗
网络购物要谨防钓鱼网站
支招 网上购物时,首先应核实购物网站域名是否正确,审慎点击商家从即时通讯工具上发送的支付链接,谨防钓鱼网站。
妥善处置快递单、车票等单据
支招 对于废弃的包含个人信息的资料,如快递单、车票,应妥善保管或深度销毁,防止他人盗用。
身份证复印件要写明用途
支招 在提供身份证复印件时,要注明“本复印件仅供XX用于XX用途,他用无效”和日期。复印完成后要清除复印机缓存。
简历只提供必要信息
支招 一般情况下,简历不要过于详细填写本人信息,尤其是家庭住址、身份证号等。
不在社交网络透露个人信息
支招 在微博、论坛等社交网络要尽可能避免透露或标注真实身份信息,即便是“点对点”聊天,也要确保对方是自己熟悉的人。
慎在微信中晒照片
支招 微信虽有“朋友圈”,但晒个人照片时要当心被转载转发,进而被陌生人掌握。建议对包含个人信息的照片,可通过设置分组来分享。
慎重参加网上调查活动
支招 参与网上调查活动时,要选择信誉度高的网站,并认真核验对方的真实情况,不要贸然参与调查和填写个人资料。
免费WiFi易泄露隐私
支招 使用无线WiFi登录网银或者支付宝时,可以通过专门的APP客户端访问。 (摘自《河北工人报》2016年9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