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项目研究”引领教师自主发展的实践与反思
——以沈宁名师工作室为例

2016-12-22沈宁

江苏教育 2016年54期
关键词:科学培训研究

沈宁

“项目研究”引领教师自主发展的实践与反思
——以沈宁名师工作室为例

沈宁

教师专业发展主要依靠教师自我发展的“内驱力”。将“项目研究”引入名师工作室的管理,促进教师形成共同发展的愿景,可以尝试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一是以“项目研究”凝聚内驱力,形成共同发展愿景;二是以“项目研究”解决真实问题,引领教师深度学习;三是“项目研究”提供合作机会,形成专业长效支持机制。通过在实践中学习科研方法,线上线下建立长效支持机制,可以帮助教师解决实际问题,在真实的教学场景中实现专业的发展与成长。

项目研究;工作室;教师;自主发展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世界各国都有自己不同的做法。我国的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按照培训组织方式大概分成这样几类:1.集中脱产培训,例如置换性脱产培训;2.网络培训,例如教育信息技术能力培训;3.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例如国培计划中的学科教师培训;4.校本培训;5.工作坊式的培训。每种培训都各自有自己的优势,但是何种培训对于教师更加有效?何种培训能够及时帮助教师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何种培训能够促使教师自主自愿地发展?一直都是教育界热议的问题。

根据美国成人教育学家诺尔斯的理论,成人的学习大多是非正式学习,是在工作场所中,基于工作实践完成的学习。因此,2014年我成为徐州市首批名师工作室领衔名师的同时,将“项目研究”融入工作室的日常管理,用项目研究的过程来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立足于课堂,开展实证研究。实践证明,这样的学习方式更有助于激发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形成教师自主自愿发展的局面。

一、以“项目研究”凝聚内驱力,形成共同发展愿景

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对杰出团体的研究中,发现它们最显著的特征是具有共同愿景。他认为当个人对任务有着强烈认同时,会产生强大的驱动力。如何让工作室的教师也能具有共同发展的愿景呢?

想要达到这个目标,首先,要选择一个真实的研究项目。我工作室选择的研究项目是——小学科学课合作学习情况调查及教学对策的研究。选择这个研究项目是因为科学教师都会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可是在我国大班额的条件下,如何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进行科学探究?对于这样的研究课题,项目组的教师都兴趣盎然。

其次,要建立“双向选择”的准入机制。即首席教师可以选择工作室的成员,成员也可以选择跟随的名师。在泉山区文教体局支持下,我通过“项目引领,双向选择”的方式,从全区的100多名教师中选择了7位在职的科学教师,他们分别来自7所学校,拥有丰富的学生资源,覆盖了泉山区各种不同类型的小学,有品牌学校、中心校和比较偏远的小学,研究成果能够代表一定范围内学校教育的情况。

“项目引领,双向选择”可以把真正愿意发展的人聚集在一起,他们都是有准备、有目标的,遇到困难不会轻易放弃,这样一群人在“项目研究”的过程中,能够形成共同的目标,勾绘对于自己、学生、教学工作的未来发展图景,这也就是工作室的“共同发展愿景”。

二、以“项目研究”解决真实问题,引领教师深度学习

我理解的真实问题有两个标准:一是能够解决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二是真的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我们工作室的项目研究是围绕“小学科学课合作学习情况调查及教学对策的研究”开展的。我在组织教师进行“项目研究”的过程中,目标始终指向儿童的学习。教师可以在教育教学的“实战”中成长,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成长,在“项目研究”的反思中成长,逐渐引领教师走向深度学习。这种学习是“师徒制”与“自主学习”的结合,从而形成教师专业发展模型。(如图1)

图1

以工作室开展的 “合作学习背景下物质单元概念建构”的研讨活动为例。

1.发现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首先,我针对工作室的教师进行了调研和访谈,然后布置工作室的成员在学生当中开展了调查。在此基础上,开展了一次选题的专题研讨活动。大家一致认为六年级下学期科学教材中的“物质”单元科学概念难于建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很大的认知障碍,接着我带领教师们进行了文献查阅和归因分析,发现导致学生在建构这一单元的科学概念时出现困难的原因可能是:(1)“物质”单元中的科学概念基本上都是抽象的概念,学生没有相应的科学经验进行支撑。(2)教师对于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不清楚,造成了学生不清楚本单元学习目标。(3)从以往的情况来看,学生对于本单元的学习仅限于对教材所举例子的记忆,一旦面对生活中的一个实际问题就无法给出相应的解释。(4)学生既有的生活经验,在某种程度上对于这个单元的学习会造成困扰。

2.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课堂实践。在确定了研究主题之后,我们就开始制定研究流程,付诸课堂实践。(如图2)

图2

首先,进行“学习目标解析”。通过前期调研发现,教师对于本单元学习目标的定位是模糊的,因此造成了课堂教学中学生对于自己的学习目标也不清楚的情况。为了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较为系统的评估,我首先从“科学概念”“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对“物质单元”的学习目标进行重新解析。

其次,根据“学习目标”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前测。出题时我提出两项要求:(1)通过题目设计,能够明确地体现出检测了哪一项学习目标。(2)检测题能够体现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概念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图。我期望通过出检测题,使工作室成员能重新梳理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思考学生已经学习过什么,并根据课堂观察,推测学生可能在哪些概念上出现问题,针对问题来进行试题的设计。前测试题完成后,我利用“问卷星”网站发布问卷,对工作室成员所在的8所学校的249名学生进行了学情检测。经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和研讨,发现学生在物质单元科学概念的建构上有如下特点:

(1)本单元一些重要的科学概念没有得到很好的建构。表现在有一些科学概念建构的程度仅限于文本的记忆,一旦遇到一个实际问题,原有的概念就会在问题的判断上起直接主导作用。

(2)关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等一些抽象概念的形成会受到日常生活经验的干扰。如:从前测中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是通过颜色、气味、状态、手感等物质的物理性质来判断两种物质的差异。例如有65%的学生认为将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当中,其表面附着的一层红色的物质是铁锈,原因就是因为颜色相近。

(3)学生在进行完本单元的学习之后,对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变化现象不能主动运用自己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分析、判断。

(4)学生在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面的能力尤为欠缺。让学生回答“小明家中的工具在旅游一个月之后哪些生锈了?”的问题时,我们发现虽然学生已经学过 “铁生锈是水和空气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一知识点,但仍有5%的学生选择“所有工具都生锈了”,30%的学生选择 “没有拆封的剪刀生锈了”。

(5)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养成主动关心、了解身边重大的科学现象和事件的习惯。如让学生选出2015年以来发生的重大科学事件。在四个选项当中有62.5%的学生选择了神州十号发射成功,而恰恰只有这一个不是2015年的重大科学发现。

再次,基于前测情况进行以“合作学习环境下物质单元概念建构”为主题的课堂教学设计。根据以上对于学情的研究,工作室的教师又一次进行研讨,尝试利用课堂教学时间,针对学生几个突出的问题,采用一些教学策略重新规划和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对于本单元的科学概念进行梳理,进一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科学概念。工作室的教师分别在课堂上进行尝试,并进一步进行文献的查找和学习,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

3.反思整个研究过程,获得专业提升。活动结束后我首先组织教师进行反思:在这个过程中又发现了什么新的问题?自己得到了哪些收获?学会了哪些教育科研的方法?自己还需要进行哪些方面的学习和提升?然后发现下一个教研的课题。“基于项目研究的深度教研”工作室每一个学期至少开展一次活动,教师在活动中,逐渐发现教学工作的 “职业魅力”,获得“职业成就感”,同时也由没有问题到发现问题,由经验的传承到科学的研究发现,教师们获得了专业提升。

三、“项目研究”提供合作机会,形成专业长效的支持机制

工作室作为一个民间组织,更多是依靠成员自主自愿的参与,而“项目研究”就好像黏合剂,将工作室的成员以解决问题的方式团结在一起,给大家提供了合作研究的机会。团队的共同愿景就在这样的合作当中慢慢形成。

“合作”创造了学习教育科研方法的捷径。过去教师学习教育科研是通过讲座和书本,如今通过合作进行的“项目研究”,可以使教师边学边做。工作室的研究项目是 “科学课合作情况调查及教学对策的研究”,需要进行大量课堂观察。开始教师们总是用自己的结论代替观察,于是,我就安排一位工作室成员上课,其余的工作室成员都加入到学生中间,一个人观察一个小组,然后将观察的结果用文字、照片、视频的形式记录下来,等到观察记录初步成型了,再布置教师在自己任教的班级中观察,最后将结果通过网络上传。这样一来,教师很快掌握了课堂观察的基本方法,并能根据不同教学目的,自己设计课堂观察的角度和量表。

“合作”形成了专业发展的长效支持机制。工作室的合作体现在线上线下很多方面,今年我在“国家教育资源服务平台”上成立了工作室,教师们合作研究的时空间进一步扩大,可以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和教师进行交流。定期的主题研讨活动,吸引了更多的教师参与,工作室的教师不但可以学习,更重要的是也能够参与指导其他教师。线上线下的合作,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更加灵活和长效的支持,教师可以随时随地获得指导和帮助。我为每一位教师制定了专业发展的规划,在“项目研究”过程中有计划地指导教师完成案例、论文、研究报告的撰写。工作室成立一年来,有7篇文章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有9人在省、市、区各类教学竞赛中获一、二等奖;工作室的张锐老师被评为“徐州市学科带头人”,张慧莹老师被评为“泉山区优秀骨干教师”……

总之,将“项目研究”引进工作室管理,使工作室的教师有事情可以做,有话题可以聊,有共同的追求和职业理想,由主动参与到主动创造,在工作室里大家都找到了自己可以栖息的精神家园。

[1]马敏.PCK论——中美科学教师学科教学知识比较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13-24.

[2]贺静雯.教师愿景与教师发展的关系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4:23-31.

[3]杨晓平.中小学教师非正式学习研究——基于自我统整的教师发展视角[D].重庆:西南大学,2014:1-42.

[4]覃玉荣.终身学习与教师职业生涯的发展[J].中国教育学刊,2015(51):255-256.

G451.2

A

1005-6009(2016)49-0033-03

沈宁,江苏省徐州市湖滨中心小学(江苏徐州,221000)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

猜你喜欢

科学培训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点击科学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科学大爆炸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