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牵梦绕的教育路
2016-12-22陈艳
□陈艳
魂牵梦绕的教育路
□陈艳
陈艳
湖北省钟祥市实验小学副校长,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湖北省骨干教师,荆门名师,荆门市课改领军人物,荆门市优秀班主任,钟祥市第二届教育家。从教20年来,积累了丰富的语文教学和班级管理经验,创设语文教学“自学辅导法”“行政小组”班级管理模式,撰写教育札记100多篇。
41岁的时候,我回望自己选择的教育之路,感慨万千。我觉得教育之路实质是一条献身之路,但每当听到身边纯真的孩子一声声喊“老师好”的时候,我便觉得教育之路更是一条令我魂牵梦绕的路。
追梦之旅:立志教师梦成真
我之所以选择当老师,还得从我的启蒙老师连顺秀说起。
我是在江汉平原的汉江边长大的,被称为“鱼米之乡”的家乡给了我童年太多的欢乐。童年的记忆中,除了跟着种田的父亲放牛,追逐蝴蝶、蜻蜓,挎着篮子在田野间撒着欢,享受自由的画面外,便是我的小学语文老师兼班主任连老师牵着我的手走在乡间小路上的情景……
连老师是下放知青,性格温和,同学们都特别喜欢她,她把全部的爱倾注在我们这群孩子身上。每到课外活动时间,金色的阳光洒满了校园,我们一帮孩子在操场上跳皮筋、捉迷藏,玩老鹰抓小鸡的游戏。这时,连老师总是慈爱地看着我们,看到哪个女生辫子散了,她就喊一声名字,等那个女生跑到她身边时,她就像母亲一样,一板一眼地为女孩子梳理好小辫;看到哪个孩子摔倒了,她心疼地连忙上前去安慰,直到目送着他再次撒着欢和其他孩子玩耍……在连老师温柔地安抚中,我感觉每一个孩子心中都会有股暖流涌起,并常留心间。
因为连老师的熏陶和影响,我对教师这一职业充满了崇拜与向往。1991年中考时,我成绩优异,远远超过了市重点高中录取分数线。当市重点高中领导到家里了解我的报考意向时,我的内心既欢喜又烦恼:摆在我面前的有两条路,是继续深造,读高中,实现人人向往的大学梦,还是报考中等师范提前批录取,成为一名教师?面临选择的日子里,我茶饭不思,就回到母校,找到了连老师。我和连老师走在学校操场上,她给我讲了很多她的从教感悟,有一句话深深触动了我:“孩子们有需要,你就要做他们实现理想的翅膀。”我思索着,不得不承认,如果没有像连老师这样忠诚教育、甘于清贫的老师,像我这样的农村娃如何能实现自己的求学梦?于是,我最终决定报考师范,开始了我的教育之旅。
1994年,我赶上了好时候,湖北省为了提升教师学历及教学水平,在师范院校开办了小教大专班,即读完三年中师,考上小教大专班的学生再读两年,然后直接分配到小学参加工作。终于可以圆我的大学梦了,我立刻报名参加了考试,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就这样我向着自己的教育理想又迈进了一步。
勤学善思:丰盈底蕴强筋骨
1996年,我从荆州师专毕业,分配到了钟祥市实验小学,当了一名语文老师。从此,我的命运便一直与钟祥实验小学连在一起。
如果说,要归纳一下我的专业成长之路,我觉得可以用临帖——模仿——独立思考三个阶段来概括。
刚到实验小学,学校安排我带二年级语文。我虚心向老教师学习,精心备课,教学效果却与课前预设相差甚远,学生对我的语文课也提不起兴趣。我迷茫,苦恼,真是有些无所适从。那个时候,学校为了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开展了“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活动,我便拜了学校最优秀的语文名师高梅秀为师。
我乖顺极了,学着高老师的样子教自己的学生。我就像临帖毛笔字一样,学常规,学备课,学上课,学批改作业。在我心目中,觉得师傅的话就是金科玉律。特别是轮到我上公开课时,恨不得住到师傅家里,把师傅说的每句话都记下来,生怕落下什么。在那个阶段,我成功上了一系列公开课:《蜜蜂引路》《卡罗纳》《小蝌蚪找妈妈》……也被评为了市级教坛新秀,但那个阶段,我没有自己的思想,只会复制师博的东西,不会自己思考,更不会自己创新,我把这个阶段称之为“临帖”阶段。在“临帖”阶段,我慢慢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课堂气氛也活泼起来,学生开始期待我的语文课。
当我在市里的教坛上崭露头角后,便有幸参加了湖北省青年骨干教师培训班。通过培训班,我开始睁大眼睛看外面的世界:我看到了自己与同学间的差距,看到了自己理论水平的不足,看到了教育研究的领域原来如此宽广无边。
于是,我开始广泛阅读,多方吸收,潜心研究名师的优秀案例。于永正老师的《草》、靳家彦老师的《田忌赛马》、窦桂梅老师的《圆明园的毁灭》等,我都拿来细细揣摩,并“移花接木”巧加利用。那个模仿的阶段,我独立或半独立地设计了《笋芽儿》《风娃娃》《鸟的天堂》等一系列公开课。《鸟的天堂》一课还获得湖北省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一等奖。
在这个阶段,我热血沸腾激情满怀,并一会儿模仿支玉恒老师的洒脱自然,一会儿又沉迷于窦桂梅老师课中的创意迭起,带着我的学生学古人在操场踱步晨读,开辟窗台小天地养花草、写观察日记……我和孩子们沉浸在有趣的语文天地里,在孩子们心中,语文课也生动了起来。
2008年,我参加了教育部国培计划卓越教师培训班,在北京学习的一个月期间,我沉下心静静地读书、思考,分析总结自己的教学。我开始认识到,教学的目的不单是为了让学生“学会”,更多的是要让学生“会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尤为重要。于是,我在语文教学中开始了“自学辅导法”教学实验,我把课堂教学分成“导、读、练、议、结”五个环节,“导”和“结”是上课开始和即将下课时面向全班学生进行的活动,占用的时间少,讲的内容精,学生不走神,喜爱听。中间大多数时间让学生“读”“练”“议”三个环节交替进行。
我一方面调控、管理学生的自学,另一方面巡视、了解、参与、指点学生的活动,组织学生组内、组间交流。学生对这种学习方式尤为喜爱,我也感觉找到了真实的自己,那种和学生平等交流,诠释文本酣畅淋漓的感觉,简直妙不可言。
一学年实验下来,学生的学习习惯、自学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学期末我的班级语文成绩遥遥领先,得到了学校领导和家长们的肯定,我的教学也逐渐变得成熟、丰满。
敢于创新:不畏浮云遮望眼
我进入执教生涯的第五个年头时,学校领导也看到了我的成熟与进步,便给我加上了班主任的担子。至今我还记得老校长范星成校长对我的勉励:“实验小学要发展,要靠你们年轻人。我希望你能让学校的年轻老师都像你一样把课上好。”这一句话,成了我至今一直为之奋斗的目标。
我带着满满的爱心与满腔的热情当上了班主任。为了带好班级,我努力去探索一些班级管理的好方法,和学生一起写班级日志、召开系列主题班会、举办班级特色活动等……无怨无悔地付出终于换来了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条,但我也因此累得身心俱疲。一位工作经验丰富的老班主任一语点醒了我这个梦中人:“年轻人,事无巨细抓班级工作,把自己弄得那么累,你怎么不尝试让学生自己来管理?”
是啊,语文教学能让学生“自学辅导”,班级管理怎么不能让学生自主管理呢?
为了探索一条最优化的班级管理之路,我买了许多教育专著,开始潜心读书、学习、思考,我认识到当好班主任仅凭爱心和热情是不够的,还必须有艺术的管理方法,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做到教育家魏书生所说的班级管理要“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酝酿成熟后,我在班级实行了“行政小组”管理模式,尝试让学生自主管理。
我做的第一步是岗位竞聘。我先根据班级学生的学习、组织能力情况,把班内52名同学分成六人一组。然后,我设立了行政组长、语文组长、数学组长、卫生组长、纪律组长、监督员等岗位,确定了岗位职责,让每个学生自愿报名竞选。这一举措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管理热情。班上调皮鬼高奕伟头脑灵活,反应快,语言表达能力强,但就是管不住自己的嘴和手。现在,有人来管他了——他最佩服的行政组长就在他的旁边,随时可以提醒他坐好、注意听讲,效果非常好。后来,他被小组成员推选为“讲解小博士”,他丰富的课外知识、灵活的解题思路、热心细致的讲解让小组成员得到共同的提高,现在他学得可有劲了。
其次我制定了班级管理细则。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依据《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礼仪常规》,从学习、纪律、卫生、礼仪等几个方面制定了一套《五(4)班学生自主管理细则》,全班同学利用班会逐条讨论通过,并集体签名承诺共同遵守,做到奖惩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我班的丁益民同学为了方便大家记住细则,把一些条款编成了儿歌:
穿戴整洁重仪表,相互问候有礼貌。
出操集合快静齐,动作规范做好操。
铃声一响教室静,专心听讲勤思考。
课间休息不吵闹,文明整洁要做到。
值日卫生勤打扫,遵守纪律觉悟高。
各门功课同重要,保质保量按时交。
规矩有了,落到实处才是关键。因此,我的第三步就是让同学们互相监督。我要求全班同学都准备一个小本子,每天记录组内同学的得分情况,记录自己负责的部分。行政组长在每天放学前统计记录组员的得分情况,第二天早上在组内公布成绩,并作小评,提醒组员注意事项。组员之间互相监督,作业有人检查,纪律有人监管,学习有人帮扶,安全有人提醒,卫生有人负责……让学生自己做主了,我也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
没有激励就没有激情,所以我的最后一步就是让同学们总结评比,激发学生积极进取。每周一班会时间,我让每组作总评,每组得分第一名的学生即为“周明星”,同时评出本周的“学习之星”“勤奋之星”“礼仪之星”“纪律之星”等。我还在教室前面黑板上设立了一个“比一比”擂台榜,内容涵盖“课前准备、自学认真、合作主动、展示大方、倾听认真”等,每位科任老师可以随时对各组的上课情况给予加分或减分,班内选派了一名班级记录员,每天记录班内各组的得分情况。这样既促进了组内同学的团结,同时也有利于班级的管理。每周一班会上我们还会评出一个“周明星组”,对于得到“明星”称号的学生,我会奖励他一枚红旗印章,这些印章将作为学期末评优条件。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同学们的自我约束能力明显增强,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也有了明显提升,班级管理变得井井有条。我班学生杨思琦在日记中这样写道:“行政小组管理让我在课堂上能管住自己的嘴,该说时说,不该说时坚决不和同学交头接耳。课后我能管住自己的手,不乱丢垃圾,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我们全班同学都很喜欢这样的班级管理形式。”
看着这些发自肺腑的感言,我也万分感慨:对于“行政小组”班级管理模式的探索,就像老舍先生在《养花》一文中所写的那样,“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香有色、有花有果”。
就这样,在不断地学习和探索中,我成长着,反思着,积累着,沉淀着。文化引领班级,学生自主管理,把我从日常繁琐的教育工作中解放出来,我有了更多的时间进行教学研究,撰写我的教育博客,和老师们分享我的教学经验。
这些年我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和众多优秀老师相比,我也不过如茫茫宇宙中一粒微不足道的尘埃而已。但我愿保持着对教育的痴迷、寻觅、期冀,在我激情燃烧的教育岁月里,为自己喜爱的教育事业和可爱的孩子们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责任编辑陈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