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生态校园景观植物现状分析及价值探究
——以河池学院为例

2016-12-22于瑞强

河池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河池景观学院

于瑞强

(河池学院 艺术学院, 广西 宜州 546300)



地方高校生态校园景观植物现状分析及价值探究
——以河池学院为例

于瑞强

(河池学院 艺术学院, 广西 宜州 546300)

基于生态学、设计美学和教育学的研究视角,通过对河池学院的景观植物调查,就其生态功能和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河池学院分布景观植物有117科、331属、430种,其中草本植物丰富度较高,乡土植物较少,整体空间层次感不强,区域特色不明显,人文内涵挖掘和环境育人功能不完善。据此,从景观植物的历史性、文化性、教育性和情感性四个方面,提出生态校园景观植物规划模式,探讨景观植物配置的基本原则和功能分区的基本依据,为促进视觉与功能及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育人景观规划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价值。

地方高校;景观植物;价值;生态校园;可持续发展

在高校扩招和城市扩张的社会转型期,生态环境建设逐渐进入学术界的研究范围,成为相关学者关注的焦点。高校作为教育、传承、创新和服务为一体的特殊性物质空间和精神营造的双重功能载体,有必要通过景观植物将其构建成为可持续发展和人文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校园。生态校园源于20世纪70年代,聚焦于90年代,主要集中在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涉及领域多为生态教育、校园建筑、校园交通、校园能源、校园资源利用和废弃物处理、生态与环境等[1],生态校园是借助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规划设计、建设与管理及运行的人与自然关系和谐,促进物种布局结构的合理性,达到物质、能量、信息的高效利用且环境质量优良,营造环境友好的集学习、工作、活动和休闲功能为一体的人工生态系统[2],环境生态作为生态校园研究关注的主要方向,强调校园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和谐性,因此,植物造景显得尤为重要,对构建突出校园文化、较强的视觉景观艺术,为营造特色鲜明和生态效益良好的校园空间及改善生物群落环境奠定基础。

1 研究对象基本概况

河池学院位于广西宜州市,占地面积约40 hm2,由西校区和东校区构成,整个校园地带呈东西向狭长形,依山傍水,面向龙江河风光,背靠青鸟山、会仙山景区(见图1),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每年4-8月为主要降雨期,光照、水分等生态因子良好,环境优雅,有较多的自然、半自然植被构成,森林覆盖率为30%,绿地面积占校园面积的60%[3],曾被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单位”、“自治区绿色大学”等荣誉称号。目前,河池学院校园景观植物有117科、331属、430种。其中,草本222种、乔木106种、灌木69种和藤本33种,分别占校园景观植物总数的51.6%、24.7%、16.0%和7.7%,其基本信息统计如图2所示[3]。可见,在河池学院校园景观植物中,草本植物种类较多,乔本植物次之,藤本植物相对比较少。此外,在优势植物种群中呈现出乔木类个体数量多,占据群落的上层空间且为优势种;灌木类种群数量大,常被设计成绿篱或园林景观小品;藤本植物的三角梅形成了校园特色景观植物;草本植物属群落下层,常被采用连片种植方式来覆盖裸地或用作活地被物使用等现状。由相关资料和研究表明,河池学院校园景观植物种类丰富,属种系数大且以热带科属为主,分布类型和当地气候背景较一致,开发利用潜力大,但存在草本植物较多,优势科、属不明显,乡土植物偏少,配置不合理,整体空间层次感不强,生态功能尚未充分发挥,区域特色不明显,人文内涵挖掘与景观规划统一不够和环境育人功能不完善等问题[3],同时,缺乏水生植物,其主要原因一是校园内没有大水景,二是东校区虽有“金盆捞月”作为水体景观,但规模小且与体育项目“独竹漂”训练基地同为一处,限制了水生植物的种植生境(见图3)。

图1 河池学院平面图(来源于本校后勤管理处)

图2 河池学院景观植物种类构成

图3 “金盆捞月”现状图

2 生态校园景观植物营造功能与分析

校园规划是整个学校空间发展的指导思想,在空间环境营建过程中合理地进行功能分区[4]是我国大学校园规划的主要路径。其中绿地系统的构成和景观植物配置不仅可以为生态校园规划形成特色的景观空间、强化视觉识别性,而且在提升高校的文化品位、传承文明和环境育人以及审美能力方面,都提供了良好的外在因素。在大学校园户外环境评价指标权重值中,景观植物列于18项指标层①首位[5],可见景观植物在综合环境评价中的地位。笔者以生态校园景观植物配置为立足点,阐述分析大学景观植物的生态功能与特性。

2.1 景观植物的历史性

历史是在人类社会进程中,对过去一定时期内的事实积累、梳理、归纳和总结的基础上予以记载和解释其活动事件的一门学科,包括物质和精神成果两方面,同时也是对时代的一种映射,具有很强的时间延续性和文化的传承性,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轨迹。高校作为文化圣地承载和记录着校园的历史和传统。世人对大学的敬畏或因深厚的学术水准,或因科技成果转换效能,或因内生机制的完善等,在诸多因素中校园环境尤其是景观植物既是物质环境的一部分,又是精神文明的重要代表,如,武汉大学绿树成荫、华中师范大学校内主干道两旁高大成荫的白杨树,北京大学百年以上的古树达千株,有的寿命甚至在300年以上。河池学院校园内多处古树参天,尤其是西校区有树龄近180年、树高约30米的樟树,体现出邈远时间的累积,在见证学校历史的同时,承载了对历史的追忆,折射出人们的心境,其风姿给人增添许多暖意感,萌生出厚重的历史情怀,体现了生态审美价值,由此在一定意义上成为后人追思抚远最贴切的精神寄托与载体,也是园林植物配置中的主要元素和植物造景的基础与主体。学校的历史是校园文脉精髓所在,在其发展过程中理应成为重要体现的内容,以突显对学校的崇敬之情。北宋文学家苏轼酷爱游赏风景,曾在《雪堂》中言:“台榭如富贵,时至则有;草木如名节,久而后成”。将植物喻为“名节”,意在表达由其构建的景观是历经岁月洗礼后被赋予的精神内涵[6]。

2.2 景观植物的文化性

文脉为魂,景观为妆[7]。文化是人们在认识自身生存环境与条件的基础上,经过积累与沉淀而生成的环境产物[8],也是一个场所表达的精神载体,其在人与环境之间起着不可或缺的媒介作用,能够促使人们应对自然机制,是处理人与环境关系中的一个重要成分。俞孔坚认为,景观设计在关注自然过程中应重点强调人文过程,并为自然和人文过程寻找到与景观设计的结合点[9],可促进外部环境历史人文要素的沉淀和花草树木苍郁浓密绿化环境氛围的形成,以丰富校园文化景观,增强景观环境的可塑性。高校校园植物造景应在主动强化地方特色原则的基础上,不仅要突出景观性、生态性,更应强调植物的文化性,形成引领民族文化、彰显民族特色的校园规划理念,使之成为校园乃至地域文化的一张“名片”,常采用迎春、梧桐、桂花、棕竹、松柏等赋予文化内涵或寓意的植物营造景观。景观植物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分支,既能通过群落构成景观物态化来承载文化,将其赋予一定的文化内涵,又能借助景观植物的造型、品种、形态、季相和色彩表达对某种文化的追求和氛围的营造[10],促进景观植物承担文化符号角色和职能的体现,如,河池学院在多处配置了代表积极向上精神追求的常绿植物——被誉为“岁寒三友”的松、竹、梅,意在表达在严寒的风雪中,不畏严寒斗风傲雪的品德,鼓舞和鞭策学生勤奋学习,强调勇于拼搏,不畏艰险、自强不息、不屈服于严寒的人格等深层含义,表现出坚贞不屈的精神;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特性和做人原则,被喻为品德廉洁,此外,还在多处配置了桂花、白玉兰,通过桂花的奉献,白玉兰的友爱等体现植物自然美、生活美和社会美的文化内涵有机结合,这些都可以成为强化浓郁学术氛围和素质育人的培养特性。

2.3 景观植物的教育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环境的产物,同时又以自身的意志反作用于环境。人是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生存和发展的。学校是为特定目的而设置的专业组织,即社会学中的“社会化设置”,其精神环境集中体现在以校园文化特色为校风的建设中,成为学校的灵魂和内在发展动力的无形生命力。大学校园景观植物应体现其设计理念,表达教育信念,营造出浓郁的文化氛围[6]和培养学生健康体魄及丰富个性的空间,应成为使受教育者感受到个性成长的需要和心灵成长力量的室外课堂。为此,园林植物具有丰富的知识和思想内涵。

长期以来,校风作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实践问题虽积累了一些实际经验,但以校园景观植物环境影响和优化校风建设及质量为载体因素的关注度还不够,缺乏教育资源转换的思维和对景观植物教育性规划的实际行动。可以说,一流的校园景观,可与一流的师资队伍、学术水平相得益彰,学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会不由自主的被其独特的氛围所感染,起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作用。文化传承既离不开文化生态,又脱离不了教化目的的大众化,景观植物的另一个特性就是教育性,这是对人类教育结构的延伸和传承,而高校的现实写照是忽略了景观植物的隐性教育功能。

图4 河池学院桃李园

为此,通过校园景观植物及文化与其他物态化内容共同构成学校的特定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阻碍和无形“限制”师生的不良行为,促进地域文化的新陈代谢,有利于借助景观植物为载体将文化融入良好的校风建设中,展现与传播其文化性。如,河池学院在西区第三办公楼前主干道两侧进行校园景观植物配置中,将植物本身的文化内涵、周边环境和景观营造衔接起来,营造出具有教育特点的学术气息,通过紫叶李、碧桃等来赞颂教师的敬业、奉献精神,寓意“桃李满天下”(见图4);在教学区和主要景观植物处,绿篱形态设计方面采用方、圆为主题,寓意着“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的谚语,表达出严谨的教风和学风,应寓教于绿、寓教于乐,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反映出教育管理和决策者以及校园规划设计者对生态校园环境建设的重视程度。

2.4 景观植物的情感性

高校校园环境作为师生活动场所的主要空间,体现了较高层次的精神品质和维系高校的精神力量,强调在特定空间中促进人们观点交换和理性思考的一种交往空间,并非是简单地为学生提供学习和接受教育的场域[11]。有研究表明,新时代大学生的身心发展比以往任何时期的大学生更加渴望人际交流,更需要广阔的自然空间,而这些空间很大部分是在建筑空间以外,校园内的林丛、林荫路、池塘边等往往是学生停留或交谈、或散步、或静静读书的地方,因此,校园环境是否能够最大限度激发大学人、游客与公共艺术等即兴交流的行为被看做校园环境的评价标准。正因为植物绿化对人们有着培养情操、情感和品德的重要性成为了在其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其本身具有审美价值。

人们交流的终极目标升华为情感,所谓情感就是态度在生理上的一种较复杂和稳定的生理评价与体验,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心理反应[12]。董仲舒认为生命被植物所主宰着,可以与天地自然共节奏,并借助被赋予人格化的内涵特性,表达具有“比德”的寄情托志功能,烘托着人的自身价值。而景观植物情感性的营造包括利用植物本身要素构筑景观的过程和人的情感传递两方面,从心理学上,要营造半封闭和空间较为狭小的场域,主要由植被、植物群落和植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形象,经过人的感观传送到大脑皮层而产生的联想,利用景观植物的文化内涵创造意境,传递情感,使学子的心灵得以净化,智力受到启迪,从而有利于获得更充沛的精力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常采用的表现手法由形态的表达、色彩的应用和质感的特性构建而成,这也正是景观植物情感评价的要素,即强调客观感知体验和意动内涵的定性评价。

3 问题与策略

3.1 问题

经过对河池学院景观植物的调研与相关指标情况分析后发现几个主要问题:一是东校区主干道景观植物配置不完善;二是水体景观植物营造不足;三是主要交通路口处景观植物体量大、遮挡视线;四是景观植物文化环境建设薄弱。

3.2 策略

3.2.1 行列绿化,营造滨海景观带

在校园环境氛围营造过程中,沿江道路往往是展现景观特色的一大窗口。河池学院东校区沿龙江河一带目前硬化路面状况较好,但在绿化层面上只配置小乔木和部分植被,灌木几乎没有,致使缺乏层次感、安全感和艺术性,同时结合该路段属自然型态,规则性不是很强,且常有市民早、晚到此散步的现状。笔者认为,可以采用行列栽植的方式,在形成整齐庄重氛围的基础上,努力营造出休闲式道路绿化景观并配置部分休闲椅、坐凳等校园公共设施,再结合江岸宽阔处设置景观台,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同时在景观植物布置方面可采用乔、灌和草本植物构成,实施以点带线的有效方法,以形成视觉景观化。此外,该路段和对面的市民区、滨江路隔龙江河相望,从这个层面上讲,需要强调景观植物的艺术性(包括景观植物泛光照明和饰景照明),采用借景的思路和手法,通过完善点、线、面的结合,促成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的层次感,利用灌木特性强化隔离作用,一方面起到安全作用,另一方面以此进一步确定校园界限。如清华大学行道树采取整齐式绿化,其他绿地采取自然式绿化方式,以形态各异的苍松翠柏和高大乔木为主,配置花灌木、草坪和地被植物,力争达到常绿、落叶、乔木、灌木和开花植物及草坪合理搭配,健全校园环境生态系统。

3.2.2 加大人工湖等水体环境建设,合理配置水生景观植物

常言道“园无山不壮,山无水不丽”[13]。水体环境作为活态性景观不仅增添了韵动,而且营造了一种“碧波潋滟、如在画中游”的自然式美景,水景象征了智者的乐水情怀,素有智慧情结之佳话。与水景相配的植物点缀在水岸周围,被誉为水景“睫毛”,以丰富水体层次感,利用借景手法扩大湖光倒影视觉空间[13]。水生植物的配置要在突出水体美学的同时,又要考虑到建筑、道路、绿化景观等要素之间的协调,帮助水景成为校园景观的点睛之笔。在配置方式上除了要满足水生植物与群落结构的稳定性、处理好水域面积与水生植物的关系以及水体边缘等相关要素的协调性外,还要注重为教学服务的规划设计理念,力争达到科学性、合理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不同景观层次空间。在水体景观植物配置中,常采用水松、水杉、水曲柳、桑树、小叶榕等耐水湿的树木,既有休闲遮阳效果,又有丰富水面景观的层次[14],见图5、图6。

图5 南昌工程学院(来源于该校网站)

3.2.3 功能、安全第一,保证主干道路口景观植物标识性

校园景观营造前提以体现功能、安全为首位。河池学院连接东、西校区的天桥在为师生通往两校区的交通提供了便利条件的同时,应注重交通路口处的安全性。如天桥西头通往食堂处(见图7),不仅绿化系统遮蔽驾驶车辆人员的一定视域,而且还处于一定坡度的特殊路况,又没安装反光镜,易使因道路转角处绿化遮蔽驾驶车辆人员一定范围内的视线而发生交通意外,特别是下雨天,三轮以下的车辆安全系数不大,每经过此处都要高度提高警惕。为避免这一问题,建议在类似空间中满足景观植物标识性作用外,处理好交通路口处绿化遮蔽行人视线问题以及色相的选择,如可采用灌木或大乔木为主的低于或高于视域内的绿化,以避免植物屏障阻碍和干扰人们视线。此外,在教学楼区一楼窗户处,可采用线状分布景观格局的手法,设置灌木和小乔木,常以灌木群落为主,一是起到隔离作用,防止他人靠近;二是减少噪音,避免课堂受到影响。

图6 浙江大学(来源于该校网站)

3.2.4 加强文化景观植物营造与建设,突出育人成效

校园处处是育人环境的空间,而能够更加明显突出这一场域的是教学区(包括教学楼、图书馆和实验楼等)和宿舍区是大学人使用频率较高的区域,也是大学生人格品质养成的重要场所。植物作为文化的载体,在景观营造过程中不能为景观而做景观,要将植物本身的文化、校园历史文化等育人要素信息的生态性融入景观建筑、构筑物、景观小品等环境中,形成物态文化的传播并对其内涵进行解读,以此延续景观植物文化的意义和发展成新景观,体现师生精神文化需求,强化生态校园、和谐文明的校园文化环境。

4 结论

景观植物对高校的环境营造、大学人的品质养成有着深刻的影响。通过对研究对象的基本阐述、生态校园景观植物营造的路径等方面分析了景观植物的规划模式。针对分析的结果,总结了河池学院景观植物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策略。对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营造建设地方高校生态校园景观环境规划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价值。

注释:

① 大学校园户外环境评价指标权重根据大学户外环境评价模型分为空间布局、景观度、文化环境、公共设施、校园管理等层次。其中景观度包括植物景观、建筑景观、水体景观、景观小品方面,而植物景观占总权重的0.0716,排序第一。

[1]张磊,刘建民.国外生态校园的研究方向与建设实践[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07,22(6):501-506.

[2]王彦华,王立君,闫世杰.生态型高校校园植物景观探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8):292-295.

[3]蒋裕良,覃勇荣,贺庆梅,等.河池学院景观植物调查及区系地理分析[J].贵州农业科学,2014,42(1):180-184.

[4]于瑞强,谢艳娟,韦利宏.地方高校校园功能分区探析[J].南方园艺,2012,23(5):19-23.

[5]廖萍,吴先辉.广州四所大学校园环境评价[J].北方园艺,2015(15):72-76.

[6]田星,杜浩然.校园景观设计中的植物景境设计——以景德镇陶瓷学院为例[J].中国园艺文摘,2015,31(4):131-133.

[7]于瑞强,谢艳娟,覃塘肖.场所精神的营建——基于新升格地方院校校园景观规划建设的思考[J].广西城镇建设,2012(2):80-84.

[8]于瑞强.文化生态略论—高校校园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化符号建构[J].沈阳大学学报(社科版)2015,17(3):428-432.

[9]张坤.以生态人类学视角解读景观设计——从《设计结合自然》到《生存的艺术》[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3):277-280.

[10]范传俊,许葳,陈科平.园林植物配置设计立意的研究[J].北方园艺,2015(8):106-108.

[11]谷洁,段广德,罗伟等.大学校园教学广场空间行为分析——以内蒙古农业大学东校区主楼前喷泉广场为例[J].中国园艺文摘,2015,31(4):115-118.

[12]解娜.景观设计中植物的情感传达[J].山西建筑,2010,36(14):361-362.

[13]曹仁勇,钱多,吕梅.水生植物在校园水景中的设计及配置探究——以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风景园林学院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5):12616-12618.

[14]胡长龙,戴哄,胡桂林.园林植物景观规划与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109.

[责任编辑 刘景平]

Current Situation and Value of the Ecological Campus Landscape Plants in Local Colleges——Taking Hechi University’s Campus Landscape as An Example

YU Ruiqiang

(School of Arts, Hechi Universiry, Yizhou, Guangxi 546300, China)

Based on the study of ecology, design aesthetics and pedagogy, the ecological function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andscape plants in Hechi University a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Hechi University’s landscape plants belong to 117 families, 331 genera and 430 species, among which herbaceous plant richness is higher, native plants are fewer, the overall sense of space level is not strong, regional characteristic is not obvious, and humanistic connotation of mining and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function is not perfect. Accordingly, from the four aspects of the plant landscape’s history, culture, education and emotion, the study proposes ecological campus plant landscape’s planning model, explores the basic principle of landscape plant configuration and the basis of function partition, to provide certain theoretical basis and practical reference for promoting the visual, functional an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landscape planning.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andscape plants; value; ecological campu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731.9

A

1672-9021(2016)05-0023-07

于瑞强(1982-),男,山东青岛人,河池学院艺术学院讲师、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城镇形象与环境设计、校园景观规划与设计。

河池学院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点建设学科基金资助项目(2015HJB006)。

2016-07-02

猜你喜欢

河池景观学院
景观别墅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梦幻老君山
山路颂歌
河池娃问鼎世界级机器人大赛 等
海盗学院(7)
学院掠影
河池书法家系列之六 蒙壮科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