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食品真的有用吗
2016-12-22沈冬明
文 沈冬明
保健食品真的有用吗
文 沈冬明
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人类对自身的健康日益关注。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居民的健康保健消费逐年攀升,对营养保健品的需求十分旺盛。在按国际标准划分的15类国际化产业中,医药保健是世界贸易增长最快的五个行业之一,保健食品的销售额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长。
市场上的保健品大体可以分为一般保健食品、保健药品、保健化妆品、保健用品等。保健食品具有食品性质,如茶、酒、蜂制品、饮品、汤品、鲜汁、药膳等,具有色、香、形、质要求,一般在剂量上无要求;保健药品具有营养性、食物性天然药品性质,应配合治疗使用,有用法用量要求,如目前带“健”字批号的药品;保健化妆品具有化妆品的性质,不仅有局部修饰作用,且有透皮吸收、外用内效作用,如保健香水、霜膏、漱口水等;保健用品具有日常生活用品的性质,如健身器、按摩器、磁水器、健香袋、衣服鞋帽、垫毯等。
随着大家健康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保健食品市场也空前火爆。火爆的市场中,各种产品的质量也是参差不齐。接下来就教给大家如何挑选正规合适的保健食品。
什么是保健食品
保健食品是指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
按照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成份,从天然植物、蔬菜、水果及奶制品等物质成份提取制作而成,对人体的使用来说可以按清、调、补三个方面分类配制。
保健食品无论是哪种类型,它都有出自保健目的,不能在很短时间内改善人的体质,但长时间服用可使人延年益寿。保健食品的开发生产和服用与药品不同,尤其是以中草药为原料的保健食品。保健食品不可能具有像药品一样的治病的速效性,但要求它必须无毒。
保健食品系指表明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其主要有以下特点:
1.由通常食品所使用的材料或成分加工而成;
2.以通常形态和方法摄取;
3.标有生物调整功能的标签。
保健食品与食品的区别
保健食品含有一定量的功效成分,能调节人体的机能,具有特定的功效,适用于特定人群。一般食品不具备特定功能,无特定的人群食用范围。
人体需要的营养素有很多,例如水、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等,营养品一般都富含这些营养素,人人都适宜。例如牛奶富含蛋白质、脂肪和钙等物质,它的营养价值很高,人人都适宜喝。而保健食品是具有特定保健功能、只适宜特定人群的食品,它的营养价值并不一定很高。所以,人体需要的各种营养素还是要从一日三餐中获得。
当然保健品在一些方面比较好,保健品在固定的保健功能方面可以比营养品获得的更多,人身体的矿物质并不平衡,所以在某些方面保健品占更大的优势。
保健食品与药品的区别
保健食品不能直接用于治疗疾病,它是人体机理调节剂、营养补充剂。而药品是直接用于治疗疾病。
第一,生产及配方组成不同。药品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条件,都要经过国家有关部门严格审查,并通过药理、病理、病毒方面的严格检查及多年的临床观察,经有关部门鉴定批准后,方可投入市场。而保健品根本勿需经过医院临床实验,可直接投入市场。这样,属于药品的必然具有确切的疗效和适应症,不良反应明确;属于保健品的则不然。
第二,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不同。作为药品维生素类产品(药字号),必须在制药厂生产,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求很高,比如空气清洁度、无菌标准、原料质量等,要求所有的制药都要达到GMP标准(药品生产质量规范);而作为食品的维生素类产品(食字号),则可以在食品厂生产,标准比药品生产标准低。
第三,疗效方面的区别。作为药品,一定经过大量临床验证,并通过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SFDA)审查批准,有严格的适应症,治疗疾病有一定疗效;而作为食品的保健品,则没有治疗作用,仅仅检验污染物、细菌等卫生指标,合格即可上市。
第四,说明书和广告宣传方面的不同。作为药品,一定要有经过SFDA批准的详细的使用说明书,包括适应症、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十分严谨;而作为食品的保健品,说明书不会这样详细、严格。
所以消费者在选择产品时,为确保安全,最好选择SFDA批准的标有“OTC”(非处方药)字样的药品,购买时看看是否附有详细说明书。在服用属于药品(药字号)的保健品前必须仔细阅读说明书,要按推荐剂量服用,不要超剂量服用。
对保健食品的正确认识
保健食品热的兴起,使得购买和食用保健食品的人越来越多。但是大多数人对保健食品的认识,选择上都有错误或者不健全的理解。
一、保健食品不是药品。可以调理生理功能,可以用来进行辅助治疗,但是对治疗疾病效果不大。国家对保健食品的功能规定有27种,包括:(1)增强免疫力功能;(2)辅助降血脂功能;(3)辅助降血糖功能;(4)抗氧化功能;(5)辅助改善记忆功能;(6)缓解视疲劳功能;(7)促进排铅功能;(8)清咽功能;(9)辅助降血压功能;(10)改善睡眠功能;(11)促进泌乳功能;(12)缓解体力疲劳功能;(13)提高缺氧耐受力功能;(14)对辐射危害有辅助保护功能;(15)减肥功能;(16)改善生长发育功能;(17)增加骨密度功能;(18)改善营养性贫血功能;(19)对化学肝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20)祛痤疮功能;(21)去黄褐斑功能;(22)改善皮肤水份功能;(23)改善皮肤油份功能;(24)调节肠道菌群功能;(25)促进消化功能;(26)通便功能;(27)对胃黏膜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
同时,在保健食品包装标签上不能含有或暗示具有治疗作用。凡是超过上述27种保健功能范围的宣传都是违法的。
二、注意标志和批号。卫生部批准的保健食品预包装食品容器上(食品标签)应有卫生部对这一食品的批准文号和卫生部规定的保健食品标志。国产保健食品为:卫食健字(4位年代号)第(4位顺序号),或者国食健字(4位年代号)第(4位顺序号)号,进口保健食品:卫进食健字(4位年代号)第(4位顺序号)号。
三、保健食品的标签。除与普通食品应有生产日期、保质期外,还应注明适宜人群,食用量及食用方法。
四、保健品不可以代替药品。一种新药品的面市,必须要有大量的临床试验,并通过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审查批准;保健品没有规定治疗的作用,不需要经过临床验证,仅仅检验污染物、细菌等卫生指标,合格就可以上市销售。
五、理性选择保健品。每种保健品都有适宜的人群,选购时应该按照个人的差异,认真选择,不能按照送礼习俗,胡乱选择,只买贵的,不买对的。
保健食品的选购指南
卫生部《保健食品管理办法》界定了保健食品的定义:“保健食品指表明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即适宜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也就是说,保健品并不是“老少皆宜”,更不能取代药物对病人的治疗作用。
消费者在选购的时候,必须仔细阅读说明书,要认准外包装上的保健食品标志,正规保健食品都有对应的批准文号。若对购买的保健食品有疑问,可记下保健食品批准文号,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的数据库中查询。
一、看标志。保健食品的标志为天蓝色专用标志,与批准文号上下排列或并列。批准文号为:卫食健字(4位年代号)第(4位顺序号)号,如:卫食健字(2001)第0005号,或者进口的为:卫食健进字(4位年代号)第(4位顺序号)号,如:卫食健进字(2001)第0009号;2003年7月以后批准的,批准文号为:国食健字G+4位年代号+4位顺序号,如:国食健字G20040048,或者进口的为:国食健字J+4位年代号民+4位顺序号,如:国食健字J20040002。只有认清批准文号才能保证所购买的保健食品是经过有关部门审批的。
二、看包装标识。保健食品包装标识必须注明以下项目:(1)保健食品名称;(2)净含量及固形物含量;(3)配料;(4)功效成分;(5)保健作用或保健功能;(6)适宜人群、不适宜人群;(7)食用方法;(8)日期标示(生产日期及保质期);(9)储藏方法;(10)执行标准;(11)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名称及地址;(12)卫生许可证号。
三、要注意产品的禁忌。保健食品只适宜特定人群调节机体功能时食用,因此要对症选购。要详细查看产品标签和说明书,看看自己是不是该产品的“特定人群”,或者是不是“不适宜人群”。老年人、体弱多病或患有慢性疾病的病人、儿童及青少年、孕妇要谨慎选择。
四、不以价格来衡量保健食品效果强弱。因为产品剂量、添加物质和品牌的不同,价格也不一样。如果您不需要更多的添加内容(如加钙等),那么选择功能少些、价格低些的保健食品就可以了。另外,不要相信任何百分比,比如吸收率、沉积率、使用率、有效率、治愈率等。
五、要正确对待广告宣传。人群中机体间的差异很大,所以在购买时一定要记住以下“几不要”。不要相信广告里的绝对性用语;不要轻信他人食用结果如何有效的证言;不要轻信个别案例作为普遍现象的广为宣传;不要轻信明星在广告里的宣传;不要轻信药店、商场、超市里“所谓专家”的夸大宣传。
业内人士提醒,购买保健品时,首先要认准标记,保健食品外包装上应有“蓝帽子”标记。同时应标有相关批准文号。国产保健食品应有卫生部的“卫食健字”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国食健字”,进口保健食品要有“卫进食健字”标识。保健器械要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文号“药管械(准)字”。保健食品批准文号的有效期是5年。第二,确认功能。目前我国卫生部审批的保健食品一共只有27种保健功能,消费者购买时应注意分辨。同时包装和相关广告上应标明“本品不能代替药物”的忠告语。第三,登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网站就可查询真伪。第四,保健食品也有禁忌。若宣称产品为祖传秘方;或者明示暗示适合所有症状及所有人群的,应谨慎购买。第五,切记保留购物发票及保健品包装盒等购物凭证,万一权益受损可作为投诉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