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03-2016年我国啦啦操文献研究现状

2016-12-22王美楠

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 2016年12期
关键词:文献运动内容

王美楠

(首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部,北京 100191)

2003-2016年我国啦啦操文献研究现状

王美楠

(首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部,北京 100191)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相关资料进行归纳、对比和综合剖析。从我国啦啦操文献研究的类别比重分布现状、文献发表年度分布、文献地区分布数量现状以及啦啦操理论研究内容等方面,总结目前我国啦啦操文献研究的科研水平、发展现状及地区分布特点以及内容研究特点和趋势,为我国啦啦操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发现:1)我国啦啦操文献多以期刊论文为主,硕博论文所占比重偏少,整体论文研究水平相对较低;2)我国啦啦操文献年度发表量总体呈现出逐年增多的态势;3)文献发表地区分布不均衡,发表量呈“南多北少”的特点;4)有关啦啦操“损伤与预防”“赛事”“市场”以及“选材与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研究较为薄弱,需引起有关专家及学者研究的重视。

啦啦操;研究现状;理论研究

啦啦操是一项广受人民群众喜欢、充满阳光朝气的体育运动。近年来,在教育部与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的大力推广下,通过设立全国啦啦操委员会,使啦啦操在我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有关“啦啦操”的科研成果的相关特征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其发展现状及趋势,为我国啦啦操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2003-2016年我国啦啦操文献研究现状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首都体育学院图书馆,收集了有关啦啦操运动的文献和相关书籍,为本文奠定理论基础。其中,在中国知网上输入关键词“啦啦操”,检索到的文献共计454篇。而检索到的这些文献中,最早1篇文献的发表时间为2003年,故本文文献的研究时间段为2003年至今(2016年9月30日)。

1.2.2 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2003软件,对收集的有关啦啦操运动的文献资料,进行统计处理和表格制作。

1.2.3 对比分析法 通过计算我国有关啦啦操的文献相关数据,进行同类别的对比分析,以获得我国啦啦操运动的研究现状及2003年至今的研究规律。

2 结果与分析

图1 2003-2016年我国啦啦操理论研究文献类别比重

2.1 我国啦啦操理论研究文献类别比重分析 根据文献的类别,将检索时间截止到2016年9月30日,将检索到的我国454篇文献资料分为3类:硕博论文、期刊论文以及会议论文(图1)。其中,有关“啦啦操”的期刊论文发表量最高,共计392篇,占总文献量的86%;而硕博论文仅有57篇,占总文献量的13%;会议更是仅有5篇,占总文献量的1%。我国最早的1篇有关“啦啦操”的文献为期刊论文,发表在2003年。通过对2003-2016年“啦啦操”的文献类别比重进行分析,发现:啦啦操相关期刊论文已近400篇,这个数字说明我国在啦啦操研究方面取得一定成果,表明啦啦操运动已经引起不少专家、学者的重视,并正在进行着探索与研究。但在有关啦啦操文献中,硕博论文总体所占比重仅有13%,说明有关啦啦操专业性研究的文献质量整体相对较低,其科研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啦啦操的科研前景是广阔的。

2.2 我国啦啦操理论研究成果量年度分布情况 自

2003年至今(2016年9月30日),我国关于关键词“啦啦操”的文献资料的成果量年度分布如图2所示。

图2 2003-2016年间我国啦啦操理论研究成果量年度分布现状

自啦啦操在我国发展推广至今,我国以“啦啦操”为关键词的理论研究成果数量总体相对较少,至今无1年突破100篇。从2003-2008年,有关啦啦操的文献均未超过10篇,2004年甚至为0篇。由图2可知,文献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2003-2008年为探索阶段;2009-2011年为初步发展阶段;2012-2015年为快速发展阶段。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第二期工程(2001-2010年)规划提出,要不断增强人们的健身意识,增强人民体质,丰富健身内容,而啦啦操便作为其丰富的内容之一。啦啦操,由于其自身充满活力、阳光的特点而受到大众的青睐,这自然引起学者的关注与研究。2003-2008年,在全民健身的背景下,啦啦操由于被引进国内不久,虽然还没有被更多体育爱好者发现和接受,但相关学者和专家已经开始了对该项目的积极的探索、研究与推广,所以这一阶段可称为探索阶段。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不仅是中国体育事业走向国际的一个契机,也是中国啦啦操运动迅速发展的契机。2009年,为了宣传与推广啦啦操运动,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先后成立了全国啦啦操推广委员会和全国啦啦操竞赛委员会。这一举动,无疑对促进啦啦操研究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随着体育总局体操中心的介入与广泛推广,2010年4月,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首次提出“大体操”的概念,而啦啦操便被包含在这一项目范畴中,这标志着啦啦操将被作为非奥项目向全民推广,而这一推广成效,在啦啦操学术研究的成果量上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从2009-2010年,相关文献量1年便增长了24篇,我们称这一阶段为初步发展阶段。

2012年对于研究啦啦操项目的专家、学者是具有不平凡意义的1年,这1年,第1届全国啦啦操科学论文报告会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举办。这是一个1年1度的,专门针对啦啦操项目发展而举办的体育类2级会议,是对啦啦操学术研究的肯定、鼓励与支持,大大提高了啦啦操文献的研究量,这也标志着我国啦啦操文献的研究走向了一个专门性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阶段。

2013年,随着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与教育部体卫艺司有关“一校一球一操”理念的提出与引导、实施,更多的校园教师队伍加入到啦啦操项目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中,2013年的文献量较2012年又大幅提高32篇。随着啦啦操运动向更加规范、成熟的方向发展,许多啦啦操运动专家、学者、爱好者,开始总结推广啦啦操运动的成功经验,并纷纷开始撰写啦啦操运动的相关文献,旨在为啦啦操运动的进一步推广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2014年1月,为了进一步推动啦啦操运动在我国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改善其发展格局,经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批准,将全国啦啦操竞赛委员会和全国啦啦操推广委员会整合,成立全国啦啦操委员会(China Cheerleading Association简称:CCA)。全国啦啦操委员会主要负责中国啦啦操运动项目的发展政策的制定与颁布、培训推广与展示、竞赛组织与策划、裁判员与教练员以及运动员的注册与资格认证等工作。2014年起,全国啦啦操委员会陆续在全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成立了省级啦啦操委员会。2015年起,为更好地在基层推广啦啦操,全国啦啦操委员会通过各省级委员会又陆续在近百个地市建立了市级啦啦操委员会。

可以说,2011-2015年,在“全民健身”与“大体操”实施背景下,啦啦操得到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的大力支持与发展,在我国开展的如火如荼。虽然截止目前,2015年关于“啦啦操”的文献量暂居峰值最高点,但从2013年以来啦啦操文献逐年增长的趋势,以及2016年的文献量每月也依旧在增长的趋势来看,2016年啦啦操的相关文献发表量必将再创新高。这一发展态势,也说明了我国啦啦操在发展推广的过程中,政策支持与引导的重要性。这一阶段可称为快速发展阶段。

2.3 我国啦啦操理论研究成果量地区分布情况 通过对2003年以来所有文献的第1作者单位所在地区进行统计绘制图3。

图3 2003-2016年间我国啦啦操研究第1作者所在单位地区分布

由图3所示,截止2016年9月30日,我国有关“啦啦操”的研究成果中,共涉及15个省,2个直辖市、1个自治区。第1作者单位所在地区最多的是湖北,共计发表文献32篇;其次为广西,共计29篇,排名第3的是江苏,共计发表文献20篇;最少的是浙江,共计2篇。目前,湖北、广西、江苏针对啦啦操运动的研究文献相对较多。浙江、安徽、河北、黑龙江、辽宁、山东6个省份文献量偏少,均为个位数。而其余8个省(山西、云南、甘肃、江西、青海、贵州、海南、台湾)、2个直辖市(天津和重庆),以及4个自治区(宁夏、内蒙古、西藏、新疆)均无关键词为“啦啦操”的相关研究成果。这种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我国啦啦操文献研究地区分布的不均衡。

2005年,孙铁民与李惠娟在《我国啦啦操运动现状的调查研究》中指出:目前我国啦啦操项目在两广地区的高校开展得较普及,从参赛队伍的整体实力和教练水平看,呈南强北弱之势[1]。2007年,王燚在《广西省啦啦操运动的现状调查与研究》中指出:从最近几年的啦啦操比赛情况来看,其规模、水平不断提高[2]。

这些研究结果与图3关于第1作者单位所在地区的分布结果基本保持一致,可见第1作者单位所在地区在一定程度上不止反映了我国啦啦操文献研究地区分布不均衡的特点,也进一步从侧面反映出啦啦操运动在我国发展的地区不均衡特点。

2.4 我国啦啦操运动研究内容分析 2003年至今,根据研究内容的关联性和学科理论[3],结合各文献所研究内容的性质特点与实际价值,将我国发表的关于啦啦操的所有文献的内容进行分类,大致分为2类。第1类为理论研究类文献,其内容主要包括有现状(64篇)、可行性(54篇)、文化建设(29篇)、心理(28篇)、生理(27篇)、发展与推广(27篇)、阻碍因素(14篇)、规则(12篇)、美学(6篇)、理论研究(6篇)等方面的研究,共计267篇;第2类为应用研究类文献,其内容主要包括训练+教学+课程(67篇)、技术(25篇)、编排(20篇)、市场(20篇)、难美项目对比(16篇)、赛事(14篇)、损伤与预防(10篇)、选材与人才培养(7篇)等方面的研究,共计179篇。从2类文献的总数量来看,不难发现,我国学者对于啦啦操的专门性研究,对第1类的研究量远超第2类,也表明我国啦啦操在第2类文献研究,即应用研究类文献研究的不足。

按啦啦操共计2大类文献研究所包括的各方面内容的发表数量,由多到少依次进行排列统计(图4)。

图4 2003-2016年我国啦啦操理论研究成果各类具体内容分布

2.4.1 理论类研究内容分析 通过图4可知,位居前3名的研究内容依次为“训练+教学+课程”、“现状”、“可行性”。除第1个“训练+教学+课程”相关内容的研究外,紧追其后的第2名与第3名的“现状”与“可行性”的研究均属于第1类文献研究的范畴,可见主要是这2项内容稳固了啦啦操理论研究相关文献内容总体排名第1的位置。

现状是指当前阶段的状况,针对啦啦操相关“现状”的研究可以清楚地表明啦啦操相关发展的最新状态,不仅可以总结其相关内容发展的利弊,也可以有效地指导啦啦操的发展。因此,学者对于啦啦操的相关现状研究也是相对较多并且必不可少的。截止目前,对于啦啦操的现状研究共计64篇,仅次于啦啦操“训练+教学+课程”相关内容的研究。在啦啦操单项内容研究中位居第1,从2005年第1篇可统计的啦啦操“现状”研究文献资料以来,学者主要从项目自身发展现状、地区发展现状、特定背景下的发展现状以及特定级别单位的发展现状等方面对啦啦操的现状进行了阐述、统计与研究。如2009年,谢黎红与肖湘琳在《从北京奥运会看我国啦啦操运动的发展》[4]中,以2008年我国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啦啦操的运用为研究背景,从啦啦操的开展规模、运动形式、其艺术性与观赏性、团队风格、音乐元素等方面阐述了我国啦啦操的发展现状。同年,熊萍在《武汉地区8所高校啦啦操运动现状的调查研究》中,立足武汉地区高校,对当地啦啦操运动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武汉地区8所高校啦啦操运动开展的时间过短,普及程度不高;缺少专业的教练人才;啦啦操队缺乏正规系统的训练;舞蹈啦啦操是武汉地区高校啦啦操运动发展的重点内容。

我国学者对啦啦操的“可行性”研究为54篇,且多为啦啦操在我国高校发展的可行性研究。近年来,随着“啦啦操进校园”计划的实行,学者也开始对啦啦操在我国中小学以及职校等的发展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因此啦啦操“文化建设”研究在居于相对靠前的位置,学者主要从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方面着手,针对啦啦操对其带来的作用及影响进行分析研究。而与之相关的啦啦操“美学”的研究,目前相对处于落后的位置。

有关啦啦操参与者“心理”和“生理”方面的研究在总文献量中也占据着不可小觑的地位。2010年,汝铁林在《啦啦操对高校女生身体形态及素质的影响》中指出:啦啦操锻炼可以有效改善女生的身体形态与素质,保持健美的体型,还可以促进生长发育,有利于健康。同年,施正雄在《啦啦操训练对女大学生新生心理健康和社会焦虑的影响》中指出了作为刚刚踏入高校的女大学生,啦啦操的训练对她们的心理健康和社会焦虑所产生的影响。文中总结到啦啦操训练可以有效促进女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而社交焦虑的降低在啦啦操训练促进心理健康的过程中具有调节作用。就此问题,2013年,陈秀梅也在《试论啦啦操训练对女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焦虑的影响》中进行了讨论研究。郑瑾和刘美凤通过《啦啦操运动对女大学生健康体适能的影响》一文,从体适能的角度阐述了长期坚持系统的啦啦操锻炼,可以改善女大学生的健康状况,有效提高女大学生的健康体适能水平。

与此同时,随着啦啦操在我国的逐步开展,学者从社会发展、校园发展、俱乐部发展以及地域分布、推广途径、推广人群、推广手段等各方面对我国啦啦操的“发展与推广”进行了研究。为了更好地对啦啦操运动进行全方位、多领域地发展,了解其发展中的阻碍因素并寻求解决方案便显得尤为重要。彭丽在其硕士论文《四川省高校啦啦操推广现状及前景分析》中,针对“影响四川省高校啦啦操推广的因素分析”中总结到,影响四川省高校啦啦操推广的因素主要有:师资力量薄弱、教学和训练场地器材缺乏、教学资源获取渠道少、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的缺乏配合、学校对推广支持力度不够、教学比赛及成果展示平台少等。

啦啦操的“规则”研究,共计12篇,主要对啦啦操的规则进行解读。而啦啦操的相关“理论”研究,主要为文献综述类研究,共计6篇。学者通过对我国啦啦操相关文献进行对比、综述等,对我国啦啦操的文献研究状况进行研究,揭示我国啦啦操文献研究现状及规律等。

2.4.2 应用类研究内容分析 在第2类研究内容中,我国学者对啦啦操的“训练+教学+课程”的相关文献研究达67篇,居所有文献研究内容发表量首位。主要包括啦啦操的训练与教学以及啦啦操的课程设置研究,因学者在对这些内容进行研究时,多将“训练”与“教学”或“教学”与“课程”放在一起进行研究阐述,故将这3者放在一起进行统计。

关于啦啦操的“训练+教学+课程”的相关研究,2010年,刘明燕与蔡美燕在《浅谈啦啦操教学训练中的表象训练》中针对啦啦操教学训练中的表现训练进行了研究阐述,并指出表象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动作的记忆,总结成套动作的衔接规律,提高教学训练效果[10]。同年,吕娜在其硕士论文《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啦啦操专项课程体系的构建》中指出:各个高校、体育院校的教学内容差异较大,目前对适应现阶段体育教育专业啦啦操专项课程体系的研究几乎没有。并在对啦啦操运动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体育教育专业啦啦操专项课程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学时、考核评价4个方面进行了整体构建,为体育教育专业啦啦操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11]。

对于啦啦操的“技术”与“编排”内容的研究,共计45篇。通过总结分析发现,针对啦啦操“技术”与“编排”的研究,学者除了从啦啦操项目自身所包含的不同类别进行对比研究外,学者也多从同属难美项目群的其它项目进行对比研究,即“难美项目对比”研究。如健美操(对比最多的项目)、艺术体操、体操、体育舞蹈等,学者主要通过研究各项目空间移动与转换、动作技术训练手段、其他项目间编排迁移借鉴等方面进行研究,用以指导啦啦操的教学、训练、编排,以推动啦啦操在应用过程中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

随后依次为啦啦操的“市场”、“赛事”2个方面内容的研究,且都居于应用类研究内容中等偏后的位置。2014年,吴婧在其硕士论文《我国啦啦操赛事的市场前景及其推广研究》中指出:“啦啦操的发展一旦深入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就必然要受到社会经济基础的影响和制约,赛事作为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必然要走向市场化的道路。而目前,我国啦啦操的发展主体大部分来自学校,而广泛社会组织、企业对于啦啦操的价值、市场认识还停留在模糊不明朗的阶段”[12]。故而,在社会主义市场化的今天,关于啦啦操“赛事”与“市场”的研究便显得尤为重要。

关于啦啦操“损伤与预防”内容的研究,共计10篇。该部分对于延长啦啦操运动员的运动寿命可谓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目前该部分的研究数量居啦啦操研究总量的偏后位置,为啦啦操文献薄弱环节,我国学者、专家需着重加强针对啦啦操“损伤与预防”的研究。针对啦啦操“选材与人才培养”内容的研究,仅有7篇,后备人才是项目发展的新生力量,也是项目发展得以延续的保障,但我国对于该方面的内容的研究目前还处于较低水平,因此,对于后备人才的培养可谓任重而道远,而对于该方面的理论研究也是迫在眉睫。

3 结 论

1)我国啦啦操文献多以期刊论文为主,硕博论文所占比重偏少,整体论文研究水平相对较低。

2)针对啦啦操的研究可划分为3个阶段的发展趋势,但其年度发表量总体呈现出逐年增多的态势。

3)我国文献研究第1作者单位地区分布不均衡,发表量呈“南多北少”的特点;该结果也进一步从侧面反应出啦啦操运动在我国发展的地区不均衡的特点。

4)自2003年至今,我国有关啦啦操“损伤与预防”、“赛事”、“市场”以及“选材与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研究较为薄弱,需引起有关专家及学者的重视。

[1] 孙铁民,李惠娟.我国啦啦操运动现状的调查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5,22(4):85-87.

[2] 王燚.广西省啦啦操运动的现状调查与研究[J].职业圈 ,2007(9):113,137.

[3] 宋纪娟,陈瑞琴.我国啦啦操研究综述[J].湖北体育科技 ,2016,35(3):204-207.

[4] 谢黎红,肖湘琳.从北京奥运会看我国啦啦操运动的发展现状 [J]. 第一健身俱乐部,2009(12):11-12,19.

[5] 熊萍.武汉地区8所高校啦啦操运动现状的调查研究[J].江汉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0,38(3):110-112.

[6] 汝铁林.啦啦操对高校女生身体形态及素质的影响[J].大众文艺 (学术版 ),2010(18):250.

[7] 施正雄.啦啦操训练对女大学新生心理健康和社交焦虑的影响[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2,46(8):79-82.

[8] 陆秀梅.试论啦啦操训练对女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交焦虑的影响 [J]. 当代体育科技 ,2013,3(4):17,19.

[9] 郑瑾,刘美凤.啦啦操运动对女大学生健康体适能的影响[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2,26(8):122-124.

[10] 刘明燕,蔡美燕.浅谈啦啦操教学训练中的表象训练[J].体育师友 ,2010,33(3):27-29.

[11] 吕娜.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啦啦操专项课程体系的构建[D].青岛: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0.

Review on Current Research of Chinese Cheerleading Literature from 2003-2016

WANG Mei-nan
(Graduate College, Capital Univers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 Beijing 100191, China)

Using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comparative analysis,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carries on the induction,comparison and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relevant data. From Chinese cheerleading type proportion distribution status of literature research, literature about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results of the annual distribution, the number of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literature status and cheerleading theory research content and so on, summarizing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level of the cheerleading literature research,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the region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content research’s features and trends. To provide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heerleading. Study found that: 1) Chinese cheerleading literature gives priority to journal articles, master’s papers have a less proportion, thesis research level is relatively low. 2) Chinese cheerleading hold the annual amount of published literature shows a tendency of increase year by year in general. 3) Published literature distribution is imbalance, published volume show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outh more but north less”. 4) The relevant about cheerleading’s injury and prevention and cheerleading’s event and market research for our country, currently, are weak in Chinese literature research,it need to get the attention of the experts and scholars in the process of the research.

cheerleading; current research situation; theoretical research

2016-12-01

王美楠,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操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

G837

A

1004 - 7662(2016 )12- 0028- 05

猜你喜欢

文献运动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不正经运动范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主要内容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