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由外而内的美丽
2016-12-21吴建荣
吴建荣
“内衣外穿”曾在社会上风靡一时,令众多女士尽折腰。为何?它不仅体现了女性的曲线美,更彰显着现代女性积极进取的一面。
而“课外阅读课内化”却恰恰相反,那是“外文内读”。这里的“外文”是指学生课外阅读的文章、书籍;“内读”是指把这些文章、书籍与学生的语文课堂教学合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利用一定的课堂教学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众所周知,中年级学生在阅读上如同一块璞玉,需教师精雕细琢,合理引导,方成大器。实践表明,“课外阅读课内化”是指导中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的灵丹妙药,它花时少、效果好,便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早日形成阅读能力,为学生今后的读写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延伸文本,拓展视野,锤炼学生的阅读能力
试想,当学生如幼儿扶床学步、牙牙学语一般进行课外阅读时,他们多么需要教师的言传身教啊!而最好的“传、教”场所就是学生熟悉的课堂,因此课堂是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主阵地,我们教师绝不能舍本逐末,舍近取远,放弃课外阅读的主阵地而在茫茫学海中无为而治。
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语文书中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是学生阅读训练的常规武器,教师通过紧凑、有效的课堂教学传授学生阅读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学生将来的自主阅读铺设道路。但是一本语文书也只有二三十篇课文,每篇课文以600~800字计算,一学期的阅读量最多也只有两万多字。而《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规定了第二学段的课外阅读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如果分到四个学期,每学期的课外阅读量也不少于10万字。两相比较,如果只读一本语文书,学生阅读量明显不足,长此以往,阅读能力的形成不就成了“镜中花,水中月”?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两句话言简意赅地说出了学语文要多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嘛!著名学者商友敬老先生曾说:对语文教学而言,读书应该放在第一位。怎么读?出声地朗读。文章的精华在字句之中,字句之中有声情,有气韵,有见识,有抱负,你不读,这一切精华都不会显露出来,而只是铅字符号,那是“死”的。要把“死”的变成“活”的,只有读,让它先在你的嘴上活起来,然后才能在你的心上活起来。商老的这段话充分说明了读书的重要性。我认为,课外阅读也应该像老先生说的那样,利用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放声朗读,揣摩词义,体会情感。
因此,在每篇课文的教学前,我总是要做大量查阅、收集资料的工作,把与课文基本相同的文章收集整理,形成一整套学生课外阅读的素材库,在新课教学完毕后推荐给学生。如学习了《哪吒闹海》,就推荐《可爱的草塘》;学习了《石榴》就推荐《故乡的杨梅》等。依此类推,不胜枚举。在推荐的同时,我还把那些短小精悍的美文穿插在课堂教学中,一来指导学生阅读,二来组织大家诵读。这样既增加了阅读量,传授了阅读方法,开拓了学生视野,又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真是一举数得。
二、记载词句,积累语言,优化学生的阅读能力
“不动笔墨不读书”,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应该把读书笔记作为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要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益,读写结合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这里所说的“写”是指摘抄,是把文中优美的词句分门别类地记录下来,以备作文之需。
1.词句摘抄要体现目的性
课外阅读的摘抄不能盲目,不能一味地追求数量,而应体现它的计划性和目的性,做到有的放矢。实践中,我们曾碰到这样一个问题:有的学生在摘抄时,凭一时之兴趣,高兴时,如脱缰之野马,一口气把三五天的量都记完了;无趣时,又几天内纹丝不动,缺乏课外阅读摘抄的计划性。而且学生摘抄时良莠不分,针对性又差,对作文的帮助不大,效果不好。针对这一情况,我们觉得课外阅读的摘抄应和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相结合,教什么就读什么就抄什么。譬如,本学期我们重点进行了素描作文的训练,专门写一些学生常见的玩具、物体,以培养学生精细的观察能力。课外阅读时,我们就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去看一些状物的范文,摘抄其中的好词佳句,作文时加以运用,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作文质量无形中得到了提升。
2.词句摘抄要追求时效性
所谓时效性,就是在短时间内能达到一定的效果。我们引导学生摘抄词句的目的首先是为了增加学生的词汇量,就好像是水库蓄水一般。平时学生在阅读中摘抄,学生的语文素养自然提升。但这仅仅是我们课外阅读的第一步,并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让我们的学生把平时阅读中所掌握的大量的、经典的、优美的词句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从而提高习作水平,时效性也就体现在学生的每次作文中。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当学生掌握某一知识时,遗忘也就随之而来。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摘抄的词句会因为没有及时有效地运用而遗忘。为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会制订比较详细的阅读、作文的计划,依计而行。如这段时间我班作文训练的主题是“人物的外貌”,学生在平时的课外阅读中就有意识地看一些写人的作文,摘抄一些描写人物外貌的语句。由于平时积累得比较多,学生在作文时就能恰当合理地运用他人的语句,为自己的作文锦上添花。及时地运用也使得学生对摘抄的词句记忆深刻,不致遗忘,真正做到既有时效又有长效,阅读能力也在无形之中得到提高。
3.词句摘抄要展示优美性
长期从事作文教学的教师都知道,评价一篇作文质量的标准虽然是多元的,但是语言的优美、老练与否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准。翻开学生的作文本,那些优美的词句,老练的话语都能得到教师的青睐,红色的波浪线连绵不断,此起彼伏,甚至还能得到教师不绝于耳的称赞。试问,这样的句子有多少是学生自己创造发明的,我想更多的是学生在平时的课外阅读中积攒起来的,并恰当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因此,词句的摘抄要展现优美性,教师在学生的积累过程中适当引导,及时批阅,树立榜样。久而久之,学生都会以摘抄优美词句为己任,好的词句又能不断地出现在作文中。这种良性循环不仅刺激了学生阅读的兴趣,更能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力的提高反过来又优化了阅读。这就好比是我们常说的化学反应一样,学生尝到了成功的甜头,更是乐此不疲,课外阅读能力如芝麻开花节节高。水涨船高,课外阅读能力和质量的提高加速了学生作文能力的生成,真正起到了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作用。
综上所述,在“课外阅读课内化”的倡导下,学生在教师有效的课堂教学中,既研读了文本,又诵读了课外读物,还摘抄了优美词句;在锤炼阅读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习作水平。因此,我想说:课外阅读课内化不失为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让课外阅读之花在语文教学中绽放得更加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