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方法

2016-12-21黄彩明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辨析激情品德

黄彩明

品德与社会的教法有别于语文课,更不同于班队活动课。它既是道德认知的教育,又是道德行为实践的指导,既有鲜明的思想性、有力的说理性,又有很强的导行性。过去,我曾在《多媒体组合与思品课激情明理》的课题研究中,总结出思品课“激情、明理、辨析、导行”四环式教学课型。“激情”,让学生动情,为“明理”奠定基础;“明理”,知理,懂得道理,提高道德认知水平;“辨析”,辨别行为是非,知其该这样做,不该那样做。“激情”“明理”和“辨析”都是为“导行”服务的,“导行”是我们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现今,我针对素质教育的有关要义,再来反思这个品德与社会的四环式教学课型,觉得它还有所不足,忽略了“让学生主动发展”。怎么办?我极力寻求品德与社会课程更好的教学方法。

一、研读课标。启发思路

通过认真学习素质教育理论和研读课标,我进一步明确了品德与社会新的教学观。教与学的新观念是:首先要注重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而不是强调知识的灌输。要善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态度和能力。其次,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处事、如何与人相处……新的教学观念,新就新在不是为了教而教,是为了学而教,是以学为中心的教。通过学习,我充分认识到品德与社会课不能干巴巴地说教,抄条文、背观点、“我讲你听”、“我说你做”的教法,夺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阻碍了学生的主动发展,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妨碍了学生道德观的形成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人的全面发展的高度表现是人的身体和精神的全面、充分、自由的发展;人在本质上是主体的、能动的。少年儿童是有个性的认识的主体,实践的主体,自我发展的主体。这些理论,使我们得到了新的启示,使我们找到了改进品德与社会教法的新思路:即在原有的“激情、明理、辨析、导行”四环式教学课型的基础,变过去以教师教为主为以学生学为主;变过去教师以讲为主为指导学生自学自悟为主;变过去枯燥无味的教师空洞说教的“一言堂”为学生根据事理议论的七嘴八舌的“群言堂”;教学信息的传递变过去单向传递为双向、多向的传递;教学手段变过去一支粉笔一本书为多媒体的优化组合。这样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是非的辨析,让学生主动发展,养成良好的社会主义道德行为习惯,将“激情、明理、辨析、导行”四环式教学课型发展成为“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的适应品德与社会教学的一种变式了。

二、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基本变式

“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以及学生自身的多向反馈结构,它吸收愉快教育、成功教育、情境教育、目标教育等先进教学经验,是一个兼容性极强的开放系统。我根据品德与社会的学科特点,研究总结出品德与社会“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的变式。其基本程序是:激发情感,引出观点一自主探究,自学自悟一教师指导,辨析明理一运用观点,强化导行一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激发情感,引出观点: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式媒体创设情境激疑,引发兴趣,唤醒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其形式有情境激情、表演激情、故事激情等。逆反心理后相机引出观点,使探求新知认识活动变成学生的心理需求。

自主探究,自学自悟:自主探究含学生个体看图观察、阅读课文、同桌互议、小组班集体讨论等。这一阶段要让每个学生都有自主学习的时间,自学自悟,自明事理。其形式有讨论明理、读议明理、导思明理等。

教师指导,辨析明理:教师指导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之中,变“教”为“导”。像主持人那样组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探索研究,诱导学生开展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指导学生明辨是非,辅导学生明白事理。总之,教师不包办代替,不独占讲台,积极鼓励学生思考、讨论、探究与争辩。实现辨析明理,主动学习,主动发展。其形式有对比辨析、图形辨析、表演辨析等。

运用观点,强化导行:这一阶段,联系学生日常的思想品德表现,让学生运用已学的新观点,指导学生的行为实践。有榜样导行,名言导行,身教导行等形式。

归纳总结,拓展延伸:对本节课所学观点进行归纳总结,强调观点,并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的好精神、好习惯、好方法。

这个基本程序中各个环节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有机整体。它虽有一定的稳定性,但稳定性是相对的,保持了一定的灵活性。它不是固定的模式,应随教材和学生认知水平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体现教学方法的多变性和教学手段的多样性。

三、自主发展的教学策略

品德与社会课上学生怎样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呢?开始,我没有摸到门路,觉得束手无策。经过进一步的摸索探究,终于从研究教学策略中解决了问题,找到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发展的变“教”为“导”的教学方法。

教学策略是指学生在形成概念和知识过程中,如伺运用各种认知过程及其不同的组合形式开展学习活动的技术和方法。它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有助于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有助于“让学生主动发展”。我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出主动参与、激疑导思、学法指导、创设情境、及时调控等教学策略,这里只介绍品德与社会的自主发展策略。

主体性的体现,是素质教育的灵魂。自主发展的策略,是变教师灌输,强迫地塑造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获取、主动发展的教学技术和方法。在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教程中,让学生动眼看,动耳听,动脑想,动口说(或读),动手做(或写),调动多种感官参与道德认知活动,使之心情愉悦,精神饱满,主动求知,主动发展。其具体操作办法如下:

1.看图自学自悟。品德与社会课本,图文并茂,寓道德认知于生动的画面中。特别是低年级的教材,文字叙述极少。我们可以根据低年级喜爱看图的特点,诱导学生看图自学自悟。

2.听故事自学自悟。听故事是小学生最喜爱的一种学习活动。品德与社会课上我们可以根据课文中的故事,配上音乐,配上电视画面,一边讲故事,一边播放。学生很快被故事所吸引,体会故事的内容,悟出故事中所蕴含的道德观点。有的把故事全部讲完,有的只讲故事的开头与发展,待学生进入情境后让学生看书自学自悟。这需要教师根据不同年级不同教材而定。一位教师教学《珍爱生命遵守规则》时,让学生看录像听故事,讲到高潮时戛然而止,让学生看课文知道结果。学生积极地、主动地进行自学自悟。

3.读文自学自悟。高年级学生阅读能力增强,道德认知水平逐渐提高,品德与社会教材中图画减少,文字叙述增多。我们引导学生读文自学自悟,让学生明事理、分是非、导行动。一位教师教学《怎样看电视》时,把“怎样做才能发挥看电视的好处,又避免其坏处的产生?”这个回归实际生活情境问题给学生去自学自悟,让学生通过讨论、辩论过程中认知,学生很容易就发现了自己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看电视时间过长、距离过近、看不适合自己的节目都是不好的。通过对比、研讨,得出正确的方法应该是每40分钟休息一下,距离达电视对角线的5~7倍,选择适合自己的节目等。通过让学生自学自悟,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良好习惯的形成和人格的和谐发展奠定基础。

这样教,品德与社会教学过程成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主动塑造自己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心情愉快,精神饱满,主动求知,主动发展。这种课型,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发展”的教学原则,成为“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体现学科特点的变式。

猜你喜欢

辨析激情品德
怎一个“乱”字了得!
——辨析“凌乱、混乱、胡乱、忙乱”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论证说理”与“沟通说服”:高考论述类与实用类写作之异同辨析
我们的激情瞬间
户外激情
激情从未止步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
“征、伐、侵、袭、讨、攻”辨析
论茶的君子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