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竿子打不着的地方
2016-12-21张勇
张勇
冯梦龙在《智囊》一书中讲过假跛书生的故事,说古时苏州阊门有个金匠在市集上摆摊,有天忽然有个衣着讲究的书生,跛着脚走进店里,边走边自言自语:他妈的死县令,这么点小事就把我腿打坏,此仇不报非君子!说完从袖中抽出一贴大片膏药,借金匠的炉火来烤化,好像要贴到伤处。等到膏药烤化后,书生说先生你看我这伤好不好治,金匠刚凑来看,书生却趁势将膏药一下贴在金匠脸上,金匠烫得难受,眼睛也被贴住,急得双手乱扯,书生不紧不慢拿了金匠正在加工的金饰,转身而走,竟不是跛的。
骗子的手段都是很高明的。高明的骗子,行骗前往往经过周密的计划,行骗时步步为营滴水不漏,让人不知不觉中上套。在骗局开始前,他们极少有直奔目标而去的,着力点往往是与行骗目的八竿子也打不着的地方。
我们当然不会为骗子鼓掌叫好,但我们在生活中,有些路直奔目标走不通时,是否想过可以先把着力点放在其它的地方呢?
杰夫从学校毕业后,在一家超市做收银员。他工作一段时间后发现,超市的面包虽然卖得不错,但因为进价较高不怎么赚钱。为了验证自己的判断,他还跑到面包厂做了调研。结果算下来,如果超市自己做面包出售,远比代销面包要挣得多。于是,杰夫连夜赶出了一份计划书交给老板。老板看过计划书,笑着说:“年轻人,你有热情,这很好。不过,还是先专心做好自己的工作吧。”杰夫失望地走了。
一天,超市来了一位中年人,买了不少东西。临走时,他找到老板说:“我以前开过超市,想给你提点建议。你这里紧挨着社区和学校,对面包类的食品需求量很大,如果能打造自己的品牌,生意肯定会很好。”老板觉得有道理,又仔细看了杰夫的计划书,决定让他试一试。果然,超市自己生产面包后,赚的钱越来越多。这时,杰夫对老板说:“面包卖得这么好,您得给我500元!”老板有点吃惊:“别急,我正打算给你奖金,肯定不止500元。”杰夫说:“我不要奖金,只是要回自己的钱,因为那个提建议的中年人是我花500元雇来的!”以迂回的方式,巧妙地避开短兵相接,不失为一种大智谋、大韬略。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为了成就一番事业,不少人挖空心思、想尽办法、埋头苦干,可谓是把“老黄牛”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实干家”当之无愧。然而,往往会得到并不理想的结果。因为,他们只知道拼命地往前走,一根筋,哪怕撞到墙上,碰得头破血流也在所不惜,也丝毫不愿意修正路线,改变策略。这就好比一个人在通往目的地的途中,遇到了悬崖峭壁,不去绕行,还是一根筋得往前走。那么,佩服你,你很勇敢;恭喜你,你成为了不懂得迂回前行而以惨烈代价教育后人的先驱者。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有这样一则故事: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
孔子自鲁远道而来见老子,有两个目的:一是到老子这里来印证学问,所以,他一见老子,就慷慨陈词,纵论古人;二是想听听老子的学问,以俾广益。没想到老子毫不留情地否定了孔子的学问,大袖一挥,把孔子心目中的古圣先贤轻轻掸去。接着,他淡淡地说道:君子么,如果天下太平,官场干净,就出来坐坐公车做做官。如果时运不济,官场贪腐,那就做野外的蓬草,在乡下随风而行安步当车吧。
当时孔子三十四岁,志向远大,才能卓越,有一股子天下兴亡舍我其谁的劲头。老子这样的话,一定让他惊诧莫名,如遭棒喝。一个人,如果有才干,再有志向,雄心赳赳,气势汹汹,雄辩滔滔,逼人咄咄——他此时最需要的,就是这样的当头一棒。老子提醒他的,不过是:这世界比你的额头坚硬得多,不要正面撞上了……
知道进,还要学会退。知道勇,还要学会怯。知道直行,还要学会迂回。知道坚定,还要学会灵活。
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总是在曲折中上升、前行。人生就是一条曲折前进的曲线,有高潮也有低谷。不经意间,充满戏剧性的道路上,总会遇到一些令人猝不及防的“拐点”。当你在这个拐点独自彷徨时,当你在这个拐点不知所措时,大可不必气急败坏地去碰壁,而是“搁浅”一下,以退为进,避其锋芒,学会迂回前进。
迂回前进这绝不是一种退缩颓靡之举,亦不是一种无可奈何之措,而是一种睿智聪慧、以退为进的崛起之态。在我们事业受挫、举步维艰之时,不防静心思索一番,避其锋芒、另辟蹊径、扬长避短,在适当的时机迂回绕行,让才华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激情绽放!
摘自《致富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