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育写作这样开端
2016-12-21王林波
王林波
我的教育写作这样开端
王林波
2002年春,我已工作七年的厂矿子校因为工厂面临倒闭而陷入窘境,近半年都不能按时发放工资,无奈之下,我不得不放弃公职,到另一所学校做外聘教师。原本聘任的岗位是一年级的班主任,但报到那天,却被告知另一位女老师将接原本安排给我的班级,不过,因为事先已经签订了合同,我不会被辞退,只是不用承担具体的教学任务,每天要做的就是帮助组内的四位青年教师备课,听她们上课,一起进行研讨。
一开始的失落很快就没有了踪影,每天我们几个人一起思考,共同交流,思想的交锋碰撞让我们充满了活力。有时,为了某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我们都会争得面红耳赤。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几位青年教师便已经有了工作的胜任感,我自己也产生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原来自己不仅能够上好课,还可以帮助更多的年轻人呢!
按照惯例,第二个月所有新教师都要上一节 “亮相课”,我也不例外。经过一番精心的准备,我的课出炉了。先后在两个班试讲,都让我兴奋不已。课堂上孩子们情绪高涨,已然融入了我所创设的情境中,辅之以精致的课件,孩子们与课文中的老树、鸟儿形成了对话,他们展开了充分的想象,自由地表达着自己的想法。这样的课堂上,我仿佛真切地倾听到了生命拔节的声音。听课的几位年轻教师拍手叫好,说不愧是教学能手,教学设计很独特。我也愉快地和他们分享着自己的教学设计,交流着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意图,讲述着自己对教材的解读。
正式进行教学展示那天,偌大的多功能厅坐满了听课教师,对于一位新进校的教师,一位大家眼中的教学能手,老师们这种期待与审视的心理我完全理解。那天,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也来听课了,他还请来了区进修学校的语文教研员。
我自信地走上了讲台,开始执教这节意义非凡的课。与设想完全相同,这个班的孩子在我的引导下思维变得非常活跃,孩子们入情入境,无论是朗读还是想象说话,都非常精彩。可就当这节课上到过半时,我突然瞥见会场后侧有人正悄悄地起身离开,副校长也与教研员悄悄地谈论着什么,随后,他看了我一眼,也离开了会场。
曾经多次参加赛教活动,我已经习惯了教师们专注的聆听,习惯了课后热烈的掌声,可眼下却有人离席,有人交谈。那时,我并不清楚个别老师离开的原因,也听不到副校长在议论着什么,但我却认定了是自己的课有问题,要么是讲错了话,要么是学生的错误自己没有发现……越是怀疑,自己的话越显得语无伦次,磕磕绊绊,紧接着,手心冒汗,眼睛不知道该看着哪里,手不知道该放在何处。就这样,课匆匆收尾,我匆忙地收拾课本,低着头走出了多功能厅。
此后的一段时间里,我极其沮丧,尽管同年级的老师们都说课开始上得非常好,只是后面有些遗憾,功底大家是看得到的,但我却很难走出失败的阴影。
不行,我必须证明自己的实力。我决定投稿,用发表文章来证明自己。那个周末,我用了一整天的时间认真整理了这一课的教学设计,并在每个环节后注明了自己的教学意图。第二天一早,我就将这沉甸甸的教学设计装进信封,投进了邮筒中。
如同黑夜中的行人盼望一盏明灯一般,我急切却又耐心地期待着关于这封信的消息。
终于有了回音,大概是在一个多月后的一个午后,那天的天气真好,太阳暖暖地照着。经过传达室时,门口的大爷递给了我一封信。我急切地拆开信, “教学改革与实验报”几个红色的大字映入我的眼帘,就是在这份不算出名的报纸上,我找到了自己的名字和教学设计。那一刻,我实在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是自己的第一次投稿,竟然没有石沉大海,这样的音讯带给我的不仅是喜悦,更是一种莫大的鼓励。
从这天起,我开始尝试着用文字去表达自己的教学感悟,每一年都会有几篇文章见诸报端,我也成为了同事们眼中会写作的人。不过,要说起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写作,还得从2009年年末说起。
2007年参加省里的教学新秀大赛,我拿到了第一名;第二年代表陕西省参加了全国第七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顺利地拿到了一等奖及最佳教学设计奖;2009年参加省里的优质课大赛,我再次获得全省第一名。那时年轻气盛的我突然有了一种 “无敌是多么寂寞”的感觉,接下来,该走向何方?我迷失了方向。
有位好朋友是省内著名的数学特级教师,我向他倾诉自己专业成长中的困惑,让他评评我和早一批的那些教学能手们谁的课上得更好。朋友很睿智,他笑了笑说:“你们不在一个年代,课谁上得好实在不好比,也没有可比性。不过有一点值得注意,她们几个人虽然已经是特级教师了,但是文章没有你写得好,几个人发表过的文章合起来还不及你一个人的多呢。在写作上,你有自己的特长。”
朋友的一句话让我茅塞顿开,是啊,我应当看到自己的长处并充分发扬,就这样定了,教育写作将是我接下来的奋斗目标。从2010年开始,我一边研究教学,一边进行教育写作。以前,我只关注于课堂教学,只写关于语文教学的感悟,现在,我开始放宽视野,专业成长、班级管理、案例分析等等都成为了我的写作对象。
我习惯了有感受就动笔写,因为我非常清楚,灵感转瞬即逝,此刻不去写,过后就什么也写不出来了。就像 《我想去桂林》那首歌里所唱的那样,有时间的时候没有钱,有钱的时候没时间,世界就是如此不圆满,当我们等来闲暇的时候却丢失了更为重要的那股写作冲动。于是,办公室里,别的老师闲暇聊天时,我在写作,静下心来,竟然可以完全不被外界的嘈杂干扰;午后休息,别的老师追剧或小憩时,我在写作,潜下心来,竟然完全没有睡意并且兴奋不已。慢慢地,我习惯了每天动动笔,要是哪天不写点儿东西,就会觉得浑身不自在。
转眼间,五六年的时间过去了,自己写过多少篇文章已经记不得了,但是放置样刊的几个大抽屉已经放得满满当当,近200篇的发表数量也成了很多同事口中的传奇故事。
一字一句汇集成书,2013年11月,我的个人专著 《上好小学语文课——在思考与行动中润泽课堂》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大夏书系出版,我也非常荣幸地成为了西北五省第一个在大夏出书的小学语文教师。有老师问我: “王老师,要写一本近三十万字的书,一定很累吧,一定熬过不少通宵吧?”我的答案让这位老师惊讶不已: “我从没熬过通宵,写作并不累,因为我已经喜欢上了写作,习惯了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感受,一切,就像呼吸一样自然。”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 黄佳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