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向词语理解的 “深处”前行

2016-12-21张晓华

师道(人文) 2016年11期
关键词:王老师树枝唱歌

张晓华

向词语理解的 “深处”前行

张晓华

语文课堂上对于词语的理解,可能有很多方法,如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再如换近义词、查词语手册等,每一种方法都有可行性,但每一种方法的运用,一定需要考虑到语文学习的特点:语文是感性的,语文是形象的,语文是饱含情感的,语文是富有诗意的,如果缺少了对这些特点的关照,那么语文课不会点燃学生内心对于语文学习的火苗。近日,观摩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教学 《去年的树》一课,王老师的课堂弥漫的浓浓的诗意让人叹服,其中,王老师对词语的教学别具匠心,不只是简单以理解词语意思为目的,而是不断向词语理解的 “深处”前行,不断带给学生语文学习的深刻体悟,给我很多启发。下面,撷取这节课中针对一个词语所进行的教学,和大家分享我的学习体会。

环节一:

师:鸟儿给树唱歌,可能会在什么时候?

生:可能会在春天,可能会在秋天。

师:可能会在春天,可能会在秋天,他猜想了季节的不同。

生:可能在树孤单的时候。

师:你注意到了人物心情的不同,可能在树孤单的时候,真好!谁还有不一样的猜想?

生:可能在早上,可能在晚上。

师:也有可能。是的,鸟儿给树唱歌可能在春天,可能在秋天;鸟儿给树唱歌,可能在树孤独的时候,也可能在树高兴的时候;可能在早上也可能在晚上。那么,那么多种可能,你是凭这一段话当中的哪一个词语猜想出来的?

生:我从 “天天”这个词语发现的。

师:你的目光真敏锐,没错,就是这个 “天天”,一起读——

生: (齐读)天天。

师:再读——

生: (齐读)天天。

师:两个 “天天”。我们一起读文章的这个开头,注意读出 “天天”的感觉和味道来。

生: (齐读)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天天听鸟儿唱。

赏析:运用演绎的方法,一个问题激发学生想象鸟儿给树唱歌会在什么时候,从而形象化地理解“天天”一词的意思,老师教学妙在理解的过程不着痕迹,先由季节、心情、时间进行展开,再回到课文中发现词语,紧接着用朗读表达理解,环环紧扣,不慌不忙而又韵味十足。一般的课堂教到这儿也许就此止步了,但王老师的教学却继续带着学生进行了以下的学习。

环节二:

师:正是这样的 “天天”,给了我们多少美好的想象,带给我们多少美好的画面。 (舒缓的背景音乐响起,屏幕依次出现鸟儿在早晨、晚上、春天、秋天等各种背景中站在树上唱歌的图片,同时呈现文字:鸟儿站在树枝上,给树唱歌。树呢,听着鸟儿唱。)

师:大家看,当太阳露出笑脸的时候——

生: (朗读)鸟儿站在树枝上,给树唱歌。树呢,听着鸟儿唱。

(师接着引导:月亮挂上树梢的时候;森林里雪都融化了的时候;叶子在秋风中飘落的时候;迎着风,迎着雨;走过春,走过夏——让学生朗读 “鸟儿站在树枝上,给树唱歌。树呢,听着鸟儿唱。”)

师:这真是一段美好的时光。

(音乐继续,屏幕依次出现鸟儿在夏天、晚上等各种背景中站在树上唱歌的图片)

师:你再听,鸟儿站在树枝上,给树唱着优美的歌,树呢?

生:天天听着鸟儿唱。

师:你再听,鸟儿站在树枝上,给树唱着快乐的歌,树呢?

生:听着鸟儿唱。

师:鸟儿站在树枝上,给树唱着夏日小情歌,树呢?

生:听着鸟儿唱。

师:鸟儿站在树枝上,给树唱着晚安小夜曲,树呢?

生:听着鸟儿唱。

赏析:语文具有无限想象的空间,而童话故事之所以让学生爱读,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语言激发儿童的遐想。课堂上,王老师紧扣“天天”一词,围绕鸟儿的 “唱”和大树的 “听”,用导语铺陈的方法,给学生不同的语境,启发学生在反复递进的朗读中感受语言,品味语言,呼醒情感,展开想象,与故事中的人物融为一体。对 “天天”一词不再是字面上意思的理解,对词语背后拥有的 “温度”有了感知,有了联接,学生的心在一遍遍的对读中变得柔软,多了淡淡的芬芳。教学仍然没有就此停下,而是往词语理解的深处继续前行。

环节三:

师:是的,这是一段多么美好的时光啊!就这样,一天又一天,一日又一日,读——

生: (齐读)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

师:孩子们,由这两个“天天”,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体会到了鸟儿和树它们结为好朋友的时间很长。

师:这是你的体会。

生:他们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师: “形影不离”这个词用得真好!

生:鸟儿和树的友谊地久天长。

师:哎呦——“地久天长”,感情是那样的深——

生:深厚。

师:好的,我把这个词写下来,你们不妨也在文章的开头批注“深厚”两个字。 (师板书)

师: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个故事的开头,体会它们那段形影不离十分深厚的感情。

生 (齐读):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

赏析:正是因为有第二个环节的不露声色的铺垫,这时对 “天天”背后所表达的情感,学生才会水到渠成地说出来,而且,学生这时的说,是真正带着自己的内心在说,绝不是表面的口号或是有口无心。对于词语的理解,这时才完全透彻, 既明白 “意”, 也知道“象”,还懂得 “情”,同时,也与全文的内在叙述情感脉络紧紧联系在一起,促进对全文的学习。更为重要的是,在词语学习的完整过程中,我们看到的完全是学生的入情入境,得言得意,真正以语文的方式在学习语文,令人回味。

反思:以上 “天天”一词的教学过程,体现出王老师在词语理解教学中做到了层层深入,直到抵达词语的 “心脏”,这其实也是启发我们在平时词语教学中需注意以下几点:1.词语理解需要触动内心。要让词语在学生的内心 “立起来”,“活起来”,就要让学生在内心深处建立起对词语意蕴、形象、情感的全部把握,让学生带着思维和情感走进词语的内部,与自己的内心进行对话,教学,多一份 “语文的味道”,这时,词语才不会是 “冰冷的音节”,而是流入生命的充满温度的 “血液”。2.词语理解需要展现过程。指向结果的教学,也许是语文学习乏味的原因之一,要知道,最具有鲜活趣味的母语学习,一旦只是为了让学生记得几个概念,掌握几种方法,那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慢慢走,欣赏语言的味道,层层深入地走进词语的 “内心”,引导学生发现、品味、感知、提升,锤炼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想象,促进学生的情意能力,这都融合在对于词语的理解过程中。3.词语理解,需要立足全文。课堂教学,不能是一个教学片段连着一个教学片段,而是在立足全文的基础上,进行的前后贯通、上下勾连的教学整体,词语理解同样也不例外。文本的主旨是什么,文本语言表达的特色是什么,文本的情感主线是什么,在对这些充分吃透的基础上,且立足此基础进行词语理解教学,我们的课堂才会顺畅,前后环节才不会生硬,也不会给学生跳跃感,一脉相承,学生学得舒服,老师的教也自然。4.词语理解,需要 “更进一步”。教学因为创新才精彩,课堂因为出其不意才别有风味。上面的三个环节,只是一个词语的教学,却让人鲜明地感受到王老师的教学智慧,在 “山重水复”时,却又 “更进一步”,学生的认识和情感步步高昂,不断升华,这与王老师的预设是分不开的。这也告诉我们,教学是一门艺术,别停留在自己认为的高度,因为学生也会止步于此。我们在词语教学预设时,还需要往前更加深入,课堂才会引 “生”入胜,才会让学生得到更多的收获。这也正是王崧舟老师这一课带给我的启发。

(作者单位:江苏苏州工业园区新城花园小学)

责任编辑 邹韵文

猜你喜欢

王老师树枝唱歌
奇妙的旅行
遇见他们在唱歌
猴叔叔剪树枝
有趣的动物
唱歌和本人一样不靠谱
树枝
唱歌猪
没有一只鸟儿害怕树枝断裂
会跑的树枝
一只大狼想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