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的建设与发展
2016-12-21马旭炅刘小花程世红杨克虎
马旭炅, 刘小花, 程世红, 杨克虎
(兰州大学 a.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b.药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新时期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的建设与发展
马旭炅a, 刘小花b, 程世红a, 杨克虎a
(兰州大学 a.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b.药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随着学校大型仪器设备数量的迅速增加,迫切需要转变传统的实验室手工管理方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手段,对大型仪器设备进行科学的信息化管理,以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启动大型仪器共享平台系统,在管理机制、网络化建设和人才队伍三个方面重点建设,使其成为提高教学和科研的基本手段和重要物质保障。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发展,学校建立了“以仪器共享补贴和大型仪器评估为核心的激励约束机制,推动校、院二级大型仪器网络共享平台建设,组建一支专职与兼职相结合、富有活力的实验技术人才队伍”的管理机制。实践表明这些具体的措施有效地推进了大型仪器的开放共享,提高了大型仪器的使用效率。
大型仪器设备; 资源共享; 平台建设; 系统建设
0 引 言
近年来,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大幅增加,特别是通过“211工程”和“985工程”的建设和实施,教育部直属高校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数量迅速增加[1-2]。截至2014年底,学校共有教学科研设备90 530台件,总值10.57亿元。其中原值40万(含)以上设备386台件,总值3.78亿元。随着其大型仪器设备数量的迅速增加,迫切需要转变传统的实验室手工管理方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手段,对大型仪器设备进行科学的信息化管理,以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因此,各高校努力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发展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构建大型仪器共享管理信息化系统,大力推进大型仪器设备资源整合与共享[3-12]。但是目前仍存在许多问题:① 高校内部较容易实现共享,校际之间共享较少。② 大型科学仪器共享的思想观念落后。③ 大型科学仪器共享的制度不完善,开展共享的积极性不高。④ 各高校大型科学仪器网络共享信息平台的建设还比较滞后。
目前,各高校共享平台的信息更新较缓慢,共享内容展示大部分还停留在只是信息发布阶段,网络预约,网上考核评估等都没有完全使用起来,平台的运行与维护也缺乏有效管理,校际数据库与平台的兼容也未能完全实现。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学校积极贯彻国家《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并加入高校仪器设备和优质资源共享系统(CERS)。进一步整合资源,探索虚实结合、形式多样的仪器共享组织形式;建立以仪器共享补贴和大型仪器评估为核心的激励约束机制;改进人才的引进、使用、培育机制及成长环境,建立一支专职与兼职结合、富有活力的实验技术队伍;进一步推动校、院二级“大型仪器网络共享平台”建设,使之成为仪器共享管理的一项重要手段和实现形式,有效地推进大型仪器的开放共享,提高了大型仪器的使用效率。
1 学校大型仪器开放共享平台现状
1.1 目前已经做的主要工作与进展
(1) 整合仪器资源,搭建仪器共享平台。2006年,学校依照“兰州大学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管理办法”,依托“985”学科建设平台搭建了“西部资源环境与生态”、“化学类”和“物理类”等3个“大型仪器共享平台”,随后又以学校省、部级和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设备资源为主,按年度分批次将新购置的仪器设备纳入共享平台。自2007年起,共有5批238台设备加入了共享平台,其中价值40万元以下82台,40~100万元94台,100~200万元39台,200万元以上23台。目前,第6批共享仪器的申请工作正在进行之中。
(2) 设立大型仪器共享基金,实行1∶x资助。为了鼓励仪器设备的共享,学校制定了“兰州大学大型科学仪器设备服务收费及运行管理办法(试行)”,于2008、2009连续2年每年投入200万元设立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基金,按照仪器共享收费实行1∶1补贴,作为平台的运行费,设备维修费、升级改造和功能开发费,技术人员培训费、酬金等。后为了奖优罚劣,将补贴比例调整为1∶x,即根据共享程度、服务质量等指标,x值从0~1.5不等。共享基金的实行,极大地调动了各单位和实验技术人员进行仪器共享的热情和积极性,进一步促进了大型仪器设备共享。
(3) 加强实验技术管理。为了吸引高水平人才从事仪器设备管理与实验技术工作,学校于2008年出台了“兰州大学实验技术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岗位设置和聘任暂行办法”,设立了教学类和科研类实验技术总工程师岗位,面向校内外公开招聘。实验技术总工程师为学校重点特聘岗位,校内津贴高于教授,其主要职责为负责学院(重点实验室)实验技术、仪器技术、队伍建设、共享管理等工作。自2006年“西部资源环境与生态平台”第一个总工程师的聘任开始,先后为功能有机与分子化学、草地农业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西部环境、西部灾害与环境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信息学院等单位聘任了实验技术总工程师,其它科研重点实验室和学院实验教学中心的总工聘任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之中。
(4) 建立大型仪器年度评估制度。2008年,学校出台了“兰州大学大型科学仪器使用效益评估办法”,建立了考核指标体系。同时,参照国内同类高校的做法,对所有大型仪器设备进行评估考核,其主要指标有机时利用、科研成果、功能利用与开发、共享服务等,考核优秀的单位和机组,学校在运行费上给予倾斜并给予一定的表彰奖励,不合格的取消补贴并限期整改。
(5) 建设校级、院级“大型仪器网络共享平台”。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型仪器管理工作,促进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最大限度地发挥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和社会效益,经过反复沟通与比较,于2012年10月利用“985”专项经费引进了广州佰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佰能大型仪器物联网管理系统”,通过“实验室仪器授权控制器”和“实验室授权管理系统”等软硬件的集合,建设统一的“兰州大学大型仪器网络共享平台”和9个“院级大型仪器网络共享平台”。平台包括信息发布系统、网络预约系统、授权使用系统、网络计费系统、考核评价系统等,建成后将实现仪器开放共享信息采集发布、预约、授权使用、计费、考核评价等环节的系统化、自动化、网络化、远程化。
1.2 目前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近几年,学校在仪器共享方面做出了多方面的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积累了一定经验,但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困难。
(1) 加入共享的大型仪器设备偏少,共享程度不高。按照学校有关规定,理论上全校所有的教学科研设备特别是大型仪器设备均应向校内外开放使用,但目前仅有占全校教学科研设备台件数0.26%的238台加入了共享平台,而其中156台大型仪器设备也仅占现有386台的40.41%。与此同时,除功能有机室核磁共振波谱仪、磁学室扫描电镜、生命学院共聚焦显微镜等部分设备外,大部分加入共享的仪器设备对外开展服务的机时较少,使用率依然不高。
(2) 阻碍仪器设备共享的藩篱依然存在。①由于经费投入机制的特点,仪器设备大多随项目“戴帽”购入,因此,大多设备在购入前就已确定了“东家”,而“东家”往往为项目负责人、科研团队或研究所,学院(重点实验室)一级的统筹较少,而学校一级的统筹安排则少之又少,造成多数仪器设备分散于个人、团队和研究所之中,学院内部共享使用尚存一定的障碍,全校范围内的共享难度更大。同时,学校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建立在学院(重点实验室)基础之上,缺乏虚实结合的共享组织形式和跨学院的协作共享机制。②多校区办学,教学与科研空间分离,各学院布局分散等学校现状,客观上造成资源的分散布局、重复购置共享使用上的困难,学院与学院之间,教学设备与科研设备之间的共享共用存在困难。
(3) 缺乏科学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在现阶段,经济利益杠杆仍然是调动人员积极性的重要调节手段。学校在2008、2009年实行了2年共享补贴后,至今再无任何共享激励措施,造成各单位和人员投入共享服务的积极性不高。与此同时,也未建立起共享服务的惩戒约束机制,始于2008年的大型仪器评估也在实行两年后停滞不前,奖惩依据也就无从谈起。
(4) 实验技术总工程师聘任困难。由于岗位的特殊性,要求实验技术总工程师既具备较深的学科理论功底和良好的科学研究素养,又要了解教育教学规律并熟悉相关仪器设备的原理、操作、维护等,在招聘过程中,校外人员技术过硬但不熟悉学校教学和科研,学校内部人员了解教学科研但不熟悉仪器设备的相关知识和技术,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聘任困难,进展较为缓慢,如功能有机室多次发布招聘信息未果。与此同时,由于实验室管理体制和仪器设备使用水平有限等原因,现任的总工程师更多地在从事行政管理而非实验技术工作,有关仪器的操作维护、更新改造、功能拓展、技术培训、共享开放等方面的工作进展缓慢,没有完全或者很好地履行岗位职责,成效不够显著。
(5) 大型仪器网络共享平台使用率不高。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除少数几个单位外,大多数已经安装了共享仪器授权控制器并已开通网络共享平台的单位及其人员使用该平台系统的积极性不高,有的不愿为此改变由来已久的习惯,网络共享平台建设与运行推进较为缓慢。
2 新时期推进大型仪器共享建设的思路和建议
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结合学校实际和发展状况,在总结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提出如下大型仪器共享建设的思路和建议。
该意见强调,发展海水淡化产业要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加强关键技术和装备研发,二是提高工程技术水平,三是培育海水淡化产业基地,四是组建海水淡化产业联盟,五是实施海水淡化示范工程,六是建设海水淡化示范城市,七是推动使用海水淡化水,八是完善海水淡化标准体系。
2.1 统筹规划,科学布局,整合资源
(1) 构建院级共享平台。继续加强现有以各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为依托的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建设,整合各类资源,打破教学与科研、研究所与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和所在学院等仪器设备的分割,在学院内部实现充分共享共用的基础上,打造统一的院级仪器共享平台并面向校内外提供共享服务。
(2) 分类整合,协作共享。结合学校实验(工程)技术系列正高级岗位设置的专业技术领域,将学校短缺、使用需求大、操作要求高的大型贵重精密仪器进行分类整合,建立虚拟的共享协作机制,在设备配置功能、操作使用、配件耗材、维修维护、技术人员、任务完成等方面实行信息共享、互通有无、技术协作、任务共担、利益共享、共同进步。如将分散在物理学院、基础医学院、生命学院等单位的电镜串起来,建立“电镜类仪器共享协作平台”,将分散在西部环境与气候变化研究院、草科院、核学院、地矿学院等的质谱仪串起来建立“质谱类仪器共享协作平台”,以此类推,还可以建立“核磁类”、“色谱类”、“共聚焦显微镜类”等多个仪器共享协作平台,并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有效的共享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
(3) 相对集中,优化配置。强化分析测试中心、文科实验中心的作用,同时,整合医学各学院资源,建立 “医学实验中心”。三个中心直属于学校,承担各学院没有或者无法涵盖的全校公共类教学科研实验和分析测试任务,面向全校和社会服务。与此同时,整合学校各类大型仪器资源,在条件成熟时将上述的各类“仪器共享协作平台”等大型贵重仪器归整到旗下,相对集中,优化配置,最大限度实现共享共用。
(4) 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学校在新城校区建设、医学部建立、各校区功能划分以及实验用房的建设、分配和仪器设备的配置中要充分考虑仪器设备等资源共享的问题,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为大型仪器设备的共享创造有利条件。
2.2 完善大型仪器激励约束机制
(1) 继续实行大型仪器共享补贴制度。改革原有直接补贴方式为间接补贴,即补贴仪器使用人并由其将补贴实现于仪器所在机组。学校每年设立一定金额(200万元左右为宜)的大型仪器使用补贴经费,使用者通过申请立项,按照1∶x补贴的方式获得鼓励资金(x值根据使用者不同情况从0.5~2不等),即使用者先行支出1元,学校补贴0.5~2元。如此,既可以缓解部分教师使用仪器经费不足的问题,又可以通过使用者的“投票”促进仪器机组积极投入共享并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机组的共享收入在预留充足的运行费、维修维护费、功能开发培训费之外,可以给予机组人员适当的奖励和酬劳。
2.3 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富有活力的实验技术队伍
(1) 加大实验技术总工程师的聘任力度,校内培育和校外引进并举,通过扩大宣传、提高待遇、改进人才政策等措施,加快各单位教学类和科研类实验技术总工程师的聘任。严格考核制度,改进考核方式和考核指标,引导实验技术总工程师集中精力,确保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不断提高使用效益。
(2) 将教授级高级实验(工程)师的培育、选拔、聘任、使用和仪器的共享使用结合起来,形成良性互动。利用其在相应实验技术、仪器技术和分析测试技术方面的专长和优势,在仪器设备的共享使用中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和能动性,带动实验技术队伍素质的整体提高,不断提高仪器的共享水平和服务质量。
(3) 加强仪器操作、维护等技术培训,推行仪器操作的上岗证制度。无论校内外人员还是教师学生,只要参加培训并通过考核,均能获得相应仪器的上岗证,这些持证人员可以作为兼职人员的重要来源,同时通过合理的薪酬激励制度,建立相对稳定的兼职队伍以弥补实验技术人员数量的不足。
2.4 进一步推动校、院二级“大型仪器网络共享平台”建设
(1) 在继续加快、加大仪器授权控制器安装的同时,通过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采取有力措施推动各相关单位使用网络共享平台自觉性和积极性。
(2) 通过积极使用,及时发现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修改并完善各平台各个模块的功能,使之更加符合各单位的个性需求。
(3) 在全面建成“大型仪器网络共享平台”的基础上,使我校共享平台顺利成为CERS平台的子平台。同时,进一步扩大平台规模,积极开展与中科院兰州分院等在甘科研院所在仪器共享共用方面的合作,形成物尽其用、资源共享、互通有无、共同进步的良好局面。
3 结 语
大型仪器设备是学校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的重要支撑,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还将逐步加大对贵重仪器设备的投入,高校贵重仪器资源共享成为大趋势。其开放共享已越来越受重视,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的利用率是大型仪器设备使用者、服务者、管理机构共同探索解决的一个难题。各高校首先要探索大型仪器在高校内部的开放共享,积极探索大型仪器设备的绩效考核评估办法,建立大型仪器开放共享系统,并与区域平台及国家平台对接,实现全社会共享,以最大程度提高资源利用率。
[1] 宣 瑛,雷建兰,唐 伟,等.大型仪器信息化共享管理系统的发展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2):275-278.
[2] 宋兴辉,周小峰.高校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建设的创新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 30(12):37-40.
[3] 丁爱侠,郑春龙.促进高校大型仪器共享的“三分管理法”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10(1):91-94.
[4] 闻星火,郭英姿,魏 婧,等.高校大型仪器共享系统建设实践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 27(9):1-5.
[5] 刘柏山.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管理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10(15):103.
[6] 杨 光,周永生,王文昌.大型仪器管理模式改革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3,11(6):343-346.
[7] 郭汝丽.开放共享,建设有特色的校级测试平台[J].现代科学仪器,2012(4):169-171.
[8] 朱 玲,季振国.高校大型仪器设备效益考核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 30(9):228-230.
[9] 毕卫民,王连之.构建多元化共享服务体系提高大型仪器设备使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6):100-102.
[10] 马传峰,李 蕾,王文君,等.基于高校大型仪器设备优质资源共享系统的平台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3):1-4.
[11] 刘淑云,王文君,焦丽媛,等.建设大型设备资源共享支撑平台的创新策略[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2):279-281,285.
[12] 夏兴有,潘信吉,邹广平,等.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的研究与探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5,13(1):201-204.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n Construction of Open-sharing Platform for University Large-scale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 in the New Period
MAXu-jionga,LIUXiao-huab,CHENGShi-honga,YANGKe-huaa
(a. Department of Assets and Laboratory Management; b. College Pharmacy, Lanzhou University, Lanzhou 730000, China)
The number of the large-scale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 is increasing rapidly in Lanzhou University, and it is urgent to change the traditional laboratory manual management way by means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network. In order to improve work efficiency and management level, the large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 is managed with scientific information. Three aspects, i.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network construction and talent team need to become the key construction. The sharing platform for large-scale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 has already become a main measure and significant material guarantee to improve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of universities. Through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the large equipment sharing platform in Lanzhou University has established. A core with incentive-restricted mechanism, instrument of sharing subsidies and assessment mechanism is set up for large-scale instruments. It promotes the school and the college levels by the shared platform of large-scale scientific instruments. The combination of part-time workers and dynamic technical team is a necessary foundation for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large-scale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 resource sharing; platform construc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2015-11-25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lzujbky-2015-59);兰州大学实验技术创新基金项目(2015-001)
马旭炅(1982-),男,甘肃临夏人,硕士,实验师,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科长,研究方向为实验室与大型仪器管理。
Tel.:18609490242;E-mail:mxj@lzu.edu.cn
G 482.0
A
1006-7167(2016)08-029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