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一书记”的扶贫经

2016-12-21李聪

河南科技 2016年21期
关键词:口袋书第一书记大棚

文/李聪

“第一书记”的扶贫经

文/李聪

农村的“第一书记”是由上级党委选派、任命的公职人员下村任职所担任的职务,是农村党支部的第一责任人、第一领导人。当前,河南的“扶贫攻坚战”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1.2万余名驻村“第一书记”遍布河南省各个贫困村开展农村扶贫工作,他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被称为“马向阳下乡”。

宜阳县董王庄乡前村就有这样一位“马向阳”,他就是谷志飞。他是宜阳县科技局后备干部,2016年5月,被派往董王庄前村任“第一书记”。

微信服务有专家学技术有“口袋书”

“谷书记,这两天大棚里的黄瓜生病了,可愁死人了,你看打点啥药?”一天,董王庄乡前村贫困户老章从微信上给谷志飞发了一张黄瓜的照片,“第一书记”会给农作物“治病”吗?且看谷志飞收到求助微信,马上把问题转到他的微信专家群里,很快,河南科技大学刘圣明博士微信回答:“黄瓜得了霜霉病,用烯酰吗啉,同时采取高温闷棚措施,中午密闭2小时,黄瓜上部温度控制在44~46℃,每隔7天施用1次,2~3次后可基本控制病情发展。”谷志飞拿着专家开的“药方”,马上来到老章家的大棚,和他一起忙活了大半个月,终于把黄瓜的“病情”控制住了,老章黝黑的脸上笑开了花。

“我不是学农学专业的,但就算是农业专家,农村的问题多而杂,专家也不可能样样都懂啊。我之所以能给农作物‘治病’,还真得感谢在县科技局的工作经历和现代通信工具。”谷志飞对记者说,“科技局的工作是‘万金油’,涉及工业、农业等领域,跟科研单位、大专院校都有接触,咱也得用好这种工作优势啊。”说着,谷志飞拿出手机,给记者看了他建立的专家微信群,里面涵盖了种植业、养殖业、动物防疫、农产品深加工等多个领域,甚至涉及经济学等学科,这些来自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河南省农科院、洛阳农科院、河南农大、河科大等科研院所及高等院校的专家,成了前村贫困户产业脱贫的“智囊团”。

老章家的“危机”刚解决,老梅急匆匆跑来了,他家大棚里豆角只开花不结果,花还会脓,咋办?还有人打电话问自家大棚里西蓝花菜苗黄瘦咋办……前村的农户在劳动过程中一旦遇到难题,都会想到用电话或者微信求助“第一书记”,有人把自己的疑问通过文字或者图片发过来,谷志飞第一时间将难题发到专家群里,自然有对口专家进行详细解答,再由他实地指导贫困户具体操作。努力将贫困户的风险降到最低,农户们往往皱着眉头来,带着笑容去。

“俺们不出门,就能享受专家服务!”老梅刚拿到专家对症开出的药方,买好了硼肥,喜滋滋去给自家豆角“治病”去了。

“利用微信为农户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这还不够,还有呢,咱再添把火!”谷志飞说着,搬出一摞书,一个非农专业的“第一书记”,还能出农业科普图书?没错!这不是正规图书,而是可以让农民随身携带、随身阅读的“口袋书”。谷志飞针对不同贫困户选择的种植业、养殖业等脱贫产业,编写了《大棚蔬菜种植技术汇编》《玉米秸秆储存技术》等包含秸秆青贮、果树种植、大棚蔬菜栽培、家畜病害防治等方面实用技术“口袋书”,成为贫困户产业脱贫的“智库”。为保证“口袋书”里技术的科学性与实用性,谷志飞联系中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河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专家教授为“口袋书”把好技术关。同时,他还选购了农业科普实用技术书刊500套,以及其他种植、畜牧等方面实用技术书刊200余本,购置书柜,放在村委大院里,为群众“充电”。谷志飞对记者说:“扶贫是个长期性工作,不能只靠一任或几任“第一书记”带来项目,也不能仅靠专家指导,而是要‘授之以渔’,真正让农民学习和掌握适用技术等,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

“谷书记,俺的4棚芹菜苗长势可好,多亏了这本书。”在老章的蔬菜大棚里,他手里的《大棚蔬菜栽培技术汇编》已经被翻得卷边,每一页上都有用笔划出来的重点。如今,谷志飞的“口袋书”已成了农民爱不释手的身边读物。对接技术,传递知识,是谷志飞扶贫第一经。

搞活经济是目的狠抓实干发展忙

扶贫工作是要扎实干的。为此,谷志飞结合前村实际情况,积极引导贫困群众通过发展服装加工、蔬菜种植、养殖等渠道致富增收。集思广益、拓宽门路、搞活经济,这是谷志飞扶贫第二经。

在发展服装加工方面,谷志飞同村民共同建立了“公司+基地+妇女”的产业发展路径,推行多种模式的来料加工,让前村一大批贫困妇女依靠来料加工业走上脱贫致富的幸福路。截至目前,前村已有来料加工点6个,32名贫困妇女就业,月收入增加1 000元左右。

在发展蔬菜种植方面,谷志飞通过多方调研,确定了发展大棚蔬菜和露地蔬菜的路子。通过对农民开展技术培训、现场指导等方式,大力提高贫困户的种植技术水平,增加蔬菜产量产值。目前前村已建成大棚21个,共建大棚33个,主要种植芹菜、花菜、西兰花、菠菜和蒜苗等。

在发展养殖业方面,谷志飞结合自己在科技部门工作的经验,通过龙头培育、产业推广和技术支持等一系列措施,引领帮扶前村走上特色养殖产业发展与精准脱贫有机统一的脱贫路。扎实开展了科技特派员联村帮扶行动,利用省科技厅、省扶贫办的“三区”人才项目,引进专家20名,联系帮扶村促进养殖业发展,同时为贫困户提供养殖技术培训与指导服务,切实为农户脱贫致富提供技术支撑。如今,猪、牛、羊、土鸡等特色养殖产业已在全村遍地开花,全村共养殖96头牛、600只羊、1 500只鸡,已建成21座蔬菜大棚,开建3个牛场、2个羊圈、4个鸡舍。全村15户贫困户已在发展畜牧养殖产业,有12户在家零星养殖。

此外,为解决前村土地少、收益低的现状,谷志飞还积极奔走,同洛阳市农科院蔬菜研究所联系,为农户提供农作物套种技术,例如,玉米地套种辣椒、麦棉套种、麦烟套作,柿子、艾草、金果梨、食用菌等作物也有发展。每亩地发挥出多倍效益,提高了农业的经济效益,让农民直接受益。

几套“组合拳”下来,前村的发展形势大好,每个人都憋足了劲要大干一场。

群众关系是基础党员争做模范郎

“提供技术服务只是手段,搞好经济是目的,群众关系是基础。扶贫工作一定要深入农村第一线,和农民打成一片,只有听民意、察民情,才能真正做到解民忧。”为此,谷志飞深入实地走访,进村入户排查,在田间地头与群众谈心交流,详细掌握了前村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52户641人的实际情况,为进一步做好精准扶贫工作打下了基础。

某贫困户有2个孙女分别在前村小学和幼儿园上学,孙女的父亲长期在外打工,母亲走失,70多岁的爷爷奶奶交不起小孙女的幼儿园学费、午餐费、校车费,每天小孙女需要来回走5km的路回家吃午饭,谷志飞了解到这一情况,马上为她交纳了700元费用,并通过爱心人士为该村捐赠了200多件衣服及生活物品。“这绝不是做样子。”谷志飞说,“只有真正心里想着贫困户,并把扶贫工作付诸行动,村民才会信任你,才会把你当‘自己人’,才会齐心协力,再向他们推介扶贫项目和经验,就容易多了。”

此外,为增强村民的凝聚力、体现党员的带头作用,谷志飞通过多方努力,为该村修建自来水和厕所,改善了村两委会正常办公条件;又联合村内党员同志为前村开展了送大戏、送法律、送卫生、送科技下乡活动。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当天,村两委邀请宜阳县医院、检察院、科技局到前村为群众看病、讲法律、讲科技知识,并与开封曲剧团联系,为群众送上了4台大戏,当天还组织村所有党员在党旗下重温了入党誓词。这些举措激发群众脱贫致富积极性,提高党员及村民凝聚力,为扶贫攻坚工作夯实了基础。

交友先交心,要让全村人都认可扶贫工作,支持扶贫工作,共同推动扶贫工作,必能“村民协力,其力断金”。

谷志飞在这5个多月的时间里,发现前村不仅交通便利、历史悠久、风景秀美、民风淳朴,还有种种典故传说。于是,谷志飞又冒出个想法:要在不影响村民生产、生活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条件下,用乡村旅游拓宽村民的致富途径,拉动伊川、宜阳、嵩县的区域经济,把前村打造成洛阳市乡村微旅游示范村,使村民的致富路良性可持续发展,使前村名更美、景更美、人更美。

扶贫工作要求“第一书记”放下架子、扑下身子、甩开膀子、捋起袖子,谷志飞深入群众摸情况,紧锣密鼓搞规划,多方协调跑项目,扎扎实实搞帮扶,用满腔的热情、非凡的智慧、开阔的视野、十足的努力诠释了“第一书记”意义。如今的前村产业初具规模,发展蒸蒸日上。河南省其他地方的“第一书记”也在努力着,他们成了河南省1.2万余名扶贫干部的剪影。

猜你喜欢

口袋书第一书记大棚
大棚妹子
大棚换茬季 肥料怎么选
谨防大棚房死灰复燃
我的第一书记
因为有你
——献给第一书记
原地翻建大棚 注意啥
道路交通安全宣传口袋书系列
第一书记之歌
道路交通安全宣传口袋书系列
道路交通安全宣传 口袋书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