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骨感市场与政策愿景交错光伏产业如何“借光”奋进?

2016-12-21钟银燕岳琦

河南科技 2016年21期
关键词:分布式补贴发电

文/钟银燕 岳琦

骨感市场与政策愿景交错光伏产业如何“借光”奋进?

文/钟银燕 岳琦

近日,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向五大发电集团等发电企业、两家电网企业、水规总院下发了《关于调整新能源标杆电价的征求意见函》。与前一轮发给各省级政府征求意见稿相比,分布式光伏标杆补贴有一定程度的上调。

业内认为,一个靠政策补贴才能生存的行业,并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据了解,自2011年起,国内光伏产业进入高速增长期。然而,快速发展的同时,诸如地方保护、骗补等现象的出现也严重制约了我国光伏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对于中国光伏产业而言,骨感现实与美好愿景交错,如何“借光”奋进成为一道必答题。

引入竞争机制将成光伏最终选择

光伏应用市场系统成本的快速降低,加快了光伏行业平价上网的步伐,但年内数次通过竞价招标的项目却成为舆论焦点,有专家分析,这是整个光伏行业对国家再次下调“补贴”的担心所致。但有消息称,在此之前,国家发改委价格司相关部门已在考虑下调2017年的光伏标杆电价。

理性看待竞争机制

不少业内专家呼吁应客观理性地看待光伏产品价格的下跌,只有通过充分的市场竞争,才能让整个行业更具竞争力,平价上网的目标也才能早日实现。

引入竞争机制是大势所趋,每一个行业最终都要通过竞争实现完全市场化。政府在光伏‘领跑者’计划中引入竞争机制试点,初衷是更好地引导企业进行创新。同时,也希望通过试点项目最终把补贴标准交给市场决定。

一位行业权威表示:“引入竞争机制是光伏行业的进步,通过公开透明的市场化招投标,哪些企业要求的补贴额低就补贴哪些企业。按照这样的程序走下来,一般来讲,获得补贴的都是科技实力强、有竞争优势的企业,由他们来做光伏发电更加合适。”

这样的观点也获得普遍认可。很显然,光伏领域市场化程度正在加强,光伏行业补贴从之前事前补贴转变为度电补贴,再到补贴引入竞争机制,是行业进步的重要试水。在度电补贴模式下,电站可以在确保质量的同时,通过充分的市场竞争使一批质优价低的企业最大限度地浮出水面,既可将社会优质资源充分利用,也可有效抑制劣势企业的进入,造成财政和社会资金的浪费,最大程度地抵消政府干预对能源价格的扭曲。

价格速降符合预判

据相关专家表示,2016年“6·30”之后,光伏招标价格“速降”与之前行业预测基本一致。在发电成本下降的预期下,组件产品价格下降是市场必然选择,只是由于上半年的抢装供需偏紧才延缓了下降步伐。

《2016中国光伏行业形势分析报告》指出,2016上半年,中国光伏行业新增装机同比上涨近3倍,上半年光伏组件价格受市场利好影响,下滑趋势得到缓冲,但预计下半年组件价格会逐步回落。

据行业观察,自2011年起,国内光伏市场经历了几年高速增长期,市场需求的旺盛以及光伏企业降本速度远高于行业降本速度,确保了组件价格长期稳居4.2~4.5元/瓦。也有数据表明,2012年下半年到2015年,组件每瓦价格仅下降0.3元,平均每年每瓦下跌幅度不足几分钱。

这一平衡在2016年“6·30”之后被打破,究其原因,与我国光伏市场大环境变化不无关系。

“中国光伏市场从无到有,2012-2015年经历了市场高速增长的发展期,至今已占据全球市场的半壁江山,巨大的产能与中短期市场空间已不相匹配。”专家分析,“2016年之后,占据全球市场一半的中国市场,看上去依然很大,但每年新增装机总量却逐渐趋稳,市场与之前急速生长的环境已大相径庭。换言之,国内光伏应用市场已经结束了高速增长的美好时代,而2016年‘6·30’也是中国光伏制造业‘小阳春’的一个结点。”

专家指出,2014-2015年光伏行业相对回暖,国内光伏生产和制造龙头企业集中扩大产能,被称为光伏制造业的“小阳春”。这一产能扩张不仅加剧了当前光伏市场的竞争,也成为光伏产品和招标价格速降的重要原因。

“从行业短期反应来看,价格不再是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逐级下降,现阶段,光伏行业尚暂难适应。”行业分析师介绍,光伏市场供需关系正在改变,电站竞标压力和前期扩张产能释放,组件生产成本预期下降,部分企业对未来市场存在不同判断,这将会推动组件产品价格继续下降。以“6·30”为节点,组件生产已进入微利时代,系统发电端再创新低也不无可能。若现阶段并网、补贴大环境等非正常光伏成本得到根本性改观,光伏产品继续降价的空间仍存在。

补贴双轨制仍将延续

自2009年国家首次公布光伏上网标杆电价以来,光伏行业经过了近7年的发展,当前光伏行业“上网电价补贴”和“竞争机制电价补贴”双轨并行,但随着引入竞争机制的条件逐渐成熟,市场竞争补贴机制将是未来的必然选择。专家表示,国家下发的1163号文件以及“领跑者”计划,都是对光伏竞争机制补贴的进一步细化、落实和实践,“三个步骤”最终目标都是促进电价和补贴的下降,一脉相承。

在众多光伏电站竞价招标项目中,光伏“领跑者”计划成为竞争机制重要的试点项目。参与“领跑者”项目评标的专家指出,“领跑者”是光伏招标“优中选优”的项目,参与的企业大多拥有较好的付款条件、最好的管理团队和资本资源,即使出现低价也是正常的市场行为,但“领跑者”项目中,竞标价格并不能代表行业整体水平,政府在制定补贴标准不应完全以此参考标准。

光伏补贴标准的制定考验定价机构的管理智慧,既要促进行业理性发展,也要对长期患有“补贴依赖症”的企业势头进行遏制。只有拿捏好尺度,才能防止光伏行业的大起大落,杜绝国家补贴资金的浪费。

另有行业权威专家指出,无论市场,亦或政府调低电价,其结果都是降价,但两者有本质区别。经过市场竞争,优势企业将获得市场,符合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理念;而通过政府调低电价实际上是市场资源的平均化分配,其结果是所有企业都有市场或者都没有市场,这其实仍是政府在起决定性作用。未来一段时间,两种补贴机制仍将并行一段时间,但最终还是会交给市场。

骨感现状不理想

距离光伏电价下调意见稿发布已有小半个月,光伏“骗局”的论调一时间引发业界忧虑,而行业协会的严正声明也让补贴再次成为焦点。

光伏补贴成“心头病”

2016年10月9日,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发布的《关于“光伏标杆上网电价调整”意见征集的紧急通知》称,上述电价调整方案将对我国光伏产业未来发展影响重大。

工商联新能源商会专业副会长曾少军表示,上述《意见稿》给企业和行业带来较大震动,新能源商会大致在10月15日左右将企业意见递交至相关部门。

谈及光伏界的补贴问题,光伏太阳能网创始人刘昶表示,此次国家降低光伏电价、继续实行退坡补贴制度,是希望能看到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但他也坦言,不论是对于光伏产业还是国家,“补贴”都是一块“心头病”,一方面国家在这方面投入大量财力,希望企业能够早日脱离补贴依靠内因健康发展;另一方面还处在发展期的光伏产业如果失去补贴,其发展速度也会受到影响。

作为光伏企业的管理者,深圳丰盛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俊朝表示,关于光伏产业是“骗局”的说法10年前就有,这无疑是一种“博眼球”的说法。

不过,王俊朝也称,由于我国的光伏产业离成熟期还有一段距离,大幅度的光伏电价调整会让光伏企业较为着急。

在刘昶看来,国家的补贴固然重要,但光伏企业的发展还是有值得探索的空间。目前光伏产业较为重要的发展策略就是要控制规模,不能只注重短期利益,盲目扩大规模忽视了质量,唯有探索出一条跟行业发展相匹配的高效模式,光伏产业才能逐渐脱离补贴,实现自身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光伏企业募集的资金用途变更成隐忧

光伏上市公司的定增和债券发行大多集中在2015年,且数额不小。而2016年以来,包括定增和发债在内的直接融资企业数目依然不少,这或许与2015年秋季之后光伏市场火爆了一段时间不无关系,各家公司都在加大电站和生产基地的建设规模。

但是,随着限电、客户协调以及公司经营发生变化等影响,融资的部分资金可能并没有投入到位而是挪作他用,一部分资金还进行了投资理财。

统计发现,有直接融资动作的光伏企业包括了京运通(601908.SH)、爱康科技(002610.SZ)、向日葵(300111. SZ)、协鑫集成(002506)、隆基股份(601012.SH)等。

包括债券和股权两种形式的“直接融资”是资本市场的重要功能之一,解决了企业资金筹措的难题。此外,光伏企业如今在银行贷款部门并不受追捧,如果一家公司能在A股上市,其品牌影响力也会影响银行的评判,在短期和长期贷款、授信等方面给予便利。

以上市时间较长的特变电工为例,从1997年6月18日进入A股市场以来,借助于资本市场近20年,总计融资了378.391亿元,首发、发债和股权融资等直接融资额189.17亿元,占整体募资额的49.99%;间接融资为189.217 9亿元(其中新增贷款为60.025 9亿元,新增长期贷款129.1亿元)。

新上市4年多的隆基股份也不例外。短短几年累计募资额高达45.772亿元,其中直接融资更是占比高达99%,除了首发15.75亿元之外,股权再融资19.6亿元,发债融资10亿元。隆基股份也在短短几年时间,从原来并不出名的单晶硅片厂商一跃成为行业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

但是,在融资过程中及完成后,都会有各种问题令投资者不解。

近期,京运通接到了上证所问询函件,此前进行定增21.55亿元的募投项目发生了变更,需上报变更募资投向的具体原因、变更必要性、启动募投项目时的可行性论证是否充分等内容。

京运通的原计划是,将募投资金用于嘉兴-海宁地区50MW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嘉兴-平湖地区50MW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嘉兴-桐乡地区50MW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年产300万套国V高效净化汽车尾气的稀土催化剂项目,部分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然而,2016年7月23日,京运通的一则公告让投资者有些惊讶,其终止实施部分定增募投项目,并将结余资金5.12亿元永久补充公司流动资金。公告显示,截至目前,原计划定增募投的嘉兴地区计划规模合计150MW的3个分布式光伏电站实际只完成109MW,而公司决定不再实施剩余的41MW。

这一幕似曾相识。2015年,隆基股份做了一场定向增发。钱拿到后同样调整了募投计划。而爱康科技因部分并网项目变化,也出现了变更募集资金用途的情况。

到底是什么原因使这些公司纷纷改变募投计划?

原来,部分项目可能是因限电原因无法实施,而企业前期准备不足、本身经营计划变更、客户发生重大经营变化等原因也造成了资金走向的改变。

爱康科技就在解释终止甘肃酒泉项目时说,“立项后,酒泉地区发生了较为严重的弃光限电问题,公司认为2016年酒泉地区限电形势依然严峻、预计甘肃酒泉项目建成后短期内无法实现预期收益。”

隆基股份也曾指出,其银川隆基2GW单晶硅片项目的实施方式“由新建厂房变更为使用西安隆基、无锡隆基现有厂房”;同时,由于切片机选型的调整,将原采购的“124台”切片机购置计划变为采购“94台”新型切片机,一轮定向募资下来,拿到了19.2亿元的资金净额,尚未使用的募资金额在2015年年底还有6.17亿元。

而对于补充流动资金方面,质疑也同样存在。

此前,京运通在已拥有15亿元闲置募集资金的情况下还要进行5.12亿元的补充流动资金,与隆基股份的情况如出一辙。2015年7月,隆基股份通过了将部分闲置资金用于理财投资的议案,但公司依然在新一轮募投称自己的流动资金不足,要进行补充。

京运通解释道:募投项目的投入是陆续进行的,工程付款有一定周期性,为了尽可能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公司陆续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购买了银行理财产品。公司购买的银行理财产品均为30~103天的短期产品,将暂时闲置的部分募投资金进行现金管理能够获得一定的投资效益,不会影响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正常实施,不存在变相改变募集资金用途的行为。

充分利用资本市场融资,进行企业扩大再生产、投入新的电站项目无可厚非,这也是资本市场的主要功能之一。但是一位基金从业者表示,在融资方面证监会正在从严管理,企业本身也应严格控制资金的流向。

据一位上市企业负责人介绍说,好的项目会毫不犹豫去做融资,但融资来的钱也是沉甸甸的,“这方面我们比较谨慎。”

有媒体报道称,近期证监会官员在保荐机构专题培训会议上指出,企业再融资募集所得资金不鼓励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和偿还银行贷款,并需详细披露募集资金的实际投向。

分布式光伏成业界突围的新契机

随着光伏装机量快速增长,地面电站的发展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分布式光伏发电成为业界眼中光伏突围的新契机。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10月24日在南京介绍了中国光伏市场的格局以及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发展情况。他表示,中国光伏市场可以用5个词组来概括:规模小、价格高、发展快、问题多、前景好。

孟宪淦表示,中国光伏发电只占总发电的0.7%,而在光伏发电中,分布式发电的规模仅占15%,较欧洲一些国家分布式光伏发电80%左右的占比还有很大差距。在中国官方大力支持分布式光伏发电的情况下,该领域如何发展是行业需要思考的问题。

孟宪淦是在由江苏苏美达集团等机构举办的能源思享汇上说这番话的。他表示,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特别要研究中国的国情,比如说德国分布式光伏发电发展好的一个背景是民用电非常贵,而工业用电非常便宜,但中国恰恰是反过来的,工业用电要贵于居民用电。他强调,虽然中国的屋顶建筑面积有100多亿平方米,但可利用的比较少,选择地点时应该将电站在全寿命期内发电量作为一个重要指标。

江苏苏美达集团总经理蔡济波表示,目前,全球范围内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成本相较于传统的化石燃料已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分布式”已被公认为主流的新能源应用形式,并且将是未来光伏行业发展的主流方向。

蔡济波透露,截至目前,苏美达建设和运营的分布式屋顶光伏电站已经超过120MW。今后苏美达将坚定地发展分布式光伏业务,以分布式光伏电站为载体,不断降低度电成本,持续推进分布式光伏商业模式和金融模式的创新,为业主和电力用户创造价值。

结语

中国分布式光伏发展依然存在诸如融资成本比国外高、融资条件苛刻,分布式项目的商业模式依然不够清晰等困难。但不能否认的是,随着政府政策更加倾向于自发自用的分布式光伏,随着分布式光伏度电成本的持续下降,分布式光伏电站已经具有良好的投资回报率,新一轮发展的东风已经迎面扑来。

(文章源自高新网)

猜你喜欢

分布式补贴发电
“发电”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柠檬亦能发电?
“三清一改”农民能得到哪些补贴?
分布式光伏热钱汹涌
分布式光伏:爆发还是徘徊
摇晃发电小圆球
“二孩补贴”难抵养娃成本
摩擦发电
晏平要补贴有多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