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警惕另类“用户思维”
2016-12-21陈国权
文/陈国权
卷首新语
应警惕另类“用户思维”
文/陈国权
传统媒体在媒体融合进程中,纷纷创立了自己的新媒体,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新媒体的“用户思维”经常挂在嘴边,全面学习新媒体的长处,弥补自身的短处,这成为传统主流媒体的努力方向。为避免长期以来的传统媒体文风“死板、僵硬、高高在上”等缺陷,主流媒体运作的新媒体在内容上也刻意模仿新媒体“活泼、生动”的长处。
但显然,这种对于新媒体优势的过分仰慕导致了另一个极端。为最大化地吸引所谓的“用户”,传统主流媒体运作的新媒体无所不用其极。过度悬疑、偷换概念、民族主义、耸人听闻、断章取义、故意触碰敏感词等在一些商业新媒体中盛行的内容理念也被全盘搬来,照用不误。
如此,确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吸引来一些“用户”,但是,这些“用户”对于主流新媒体的核心诉求来说,价值是存疑的。
中央提出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战略,最终目的是“坚守舆论阵地,宣传主流意识形态”, 赢得更多用户仅仅是实现这个最终目的的方法。在这一点上,我们不能够本末倒置。
站在“坚守舆论阵地,宣传主流意识形态”这一核心诉求点上,必须重新审视一些主流新媒体吸引用户的那些错误举措,一则降低了主流新媒体的格调与品位,影响媒体的品牌认知;二则影响媒体的价值认同,依靠标题党、撒娇卖萌、耸人听闻等内容方式吸引来的用户,只会愿意听你讲段子,插科打诨。一旦你要说“正经话”了,用户要么不听,要么不信。这样,传统媒体如何履行职责?又如何“坚守舆论阵地,宣传主流意识形态”呢?
新华社《中国记者》杂志值班主编,传媒经济学博士,清华大学传媒经营与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传媒竞争战略与传媒转型战略,著有《新媒体拯救报业?》《报业转型新战略》等。担任多家媒体机构战略顾问。近年共在各专业核心期刊发表相关论文150多篇。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新闻与传播》等全文转载或部分转载。9篇次作品获中国新闻奖。在《光明日报》《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中国报业》《两岸传播》《中国传媒科技》等报刊设有个人专栏。代表观点:媒介分化论、平台再造论、报纸分类转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