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遇见乌拉特草原

2016-12-20

环球人文地理 2016年9期
关键词:河套阴山草原

说到草原,你会想起哪里?呼伦贝尔、锡林郭勒、鄂尔多斯,还是天山、祁连山、完达山,或是那曲、伊犁、羌塘?翻开古老的《乐府诗集》,一首传自南北朝的民歌,让我们想起北中国那一片古老的草原——敕勒川,阴山下。

岁月流转,歌里的“敕勒川”,已在斗转星移中变得虚幻,其具体位置无从定论,但在如今的阴山脚下,“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却是真实存在的——阴山之北,直到遥远的国境线,有一大片生机勃勃的绿毯,那就是堪称“现代敕勒川”的乌拉特草原。

乌拉特草原位于巴彦淖尔境内,主要分布在乌拉特前、中、后3旗以及磴口县境内,地势从西北向东南倾斜,东南部延伸到阴山山脉的支系乌拉山,并将黄河古道形成的湖泊——乌梁素海拥入怀抱,因而在平坦的河套平原,与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结下了不解之缘。高山与大河的眷顾,让这片草原的美丽胜似江南,从春天的鸟语花香、莺飞草长,到寒冬的千里冰封、银装素裹,一年四季,壮阔高远的北国风光总是令人沉醉。蓝天白云下,青山绿水间,一碧千里,跑马无疆。

有着“塞外明珠”美誉的乌梁素海,就像是乌拉特草原边上的一块蓝宝石,湖中密密麻麻地生长着翠绿的芦苇,在岸边勾起一道绿线,微风吹过,这道绿线就起伏、飘动,然后勾起草原的波纹,一直延伸到视线尽头;乌梁素海南侧,壮观、雄奇的乌拉山提供了良好的地理调节作用,让草原气候温润,万物茁壮生长;越过乌拉山,还有梅力更景区奇峰迭出,世界上唯一用蒙古语诵经的喇嘛庙——梅力更召隐藏于山脚,与周边环境巧妙地融为一体,那里没有如织的游人和袅袅的烟火,断绝了市井之声的打扰,独有一种恍若隔世般的安宁……

作为内蒙古自治区九大集中分布的天然草场之一,乌拉特草原自古就是一片丰沃之地,历史上,匈奴、鲜卑、突厥、蒙古等众多部族在这里驰骋,留下了悠久灿烂的游牧文化。

如今,生活在这一地区的主要是蒙古族乌拉特部,是内蒙古地区最为古老的蒙古部落之一。他们的祖先生活在额尔古纳河一带,因善于制造枪炮和器皿,被成吉思汗封为“乌拉特部”,意为“能工巧匠”。清朝中期,乌拉特部在成吉思汗胞弟哈布图哈萨尔的第十五世孙布尔海的带领下,迁移到呼伦贝尔大草原。清顺治年间,清朝政府以封赏的方式,将河套北部,阴山及其所属的狼山、支脉乌拉山等地分给了乌拉特部,并改编为乌拉特前、中、后三旗。随着部落的迁徙,乌拉特文化的种子,播撒在了阴山南北的草原上,并与兼容并包的河套文化发生碰撞、融合,为河套文化增添了一抹异彩。

来到这里,你可以身着蒙古袍,脚蹬蒙古靴,跨上追风的骏马,乘上稳健的骆驼在草原上漫游;也可以在篝火的映衬下,欣赏蒙古族歌舞,还可以在热情的敬酒歌声中,品尝醇厚的马奶酒、清香的手扒肉。牧民家醇香的奶茶、传统的奶食品,以及蒙古包中那些独特的民俗风情,让人对游牧生活产生无限遐想……

乌拉特有“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那样安恬的图景,也不乏金戈铁马的热血激情。翻开历史我们才会发现,这一地区的文明史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加源远流长。藏在山脉中的长城与城池,记录着战争与守护的荣耀,而上溯到更早的旧石器时代,已经有人开始在阴山刻画不朽的图案……

在本期策划中,我们的目光不仅限于地理上的乌拉特草原,而是着眼于一个有着共同文化底蕴和民族心理特征的文化区——以乌拉特草原为重点,包括了周边的乌梁素海、阴山及支脉乌拉山等地。通过本次专题,我们希望读者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乌拉特,读懂这片土地上的自然之美和人文魅力。

也许,当你翻开本期杂志,你所能领略到的也不过是乌拉特的一角,但一切美好都从遇见开始——至少在这里,我们已经遇见乌拉特……

猜你喜欢

河套阴山草原
讲解《草原图》
席亚娜作品
明代边防研究综述
滇中记(组诗)
out of Steppe
对于一座山的个人注解
我把草原带给你
阴山岩画
可可托海的草原
明朝时期蒙古人在鄂尔多斯地区的政治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