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成药基础知识及常见不合理应用情况

2016-12-20陈永辉

中国社区医师 2016年8期
关键词:中医理论平喘剂型

陈永辉

中成药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以中药材(饮片)为原料,按照国家药品管理部门规定的处方、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制成具有一定剂型的药品。中成药的处方是根据中医理论。针对某种病证或症状制定的,因此使用时要根据中医理论辨证选药或辨病辨证结合选药,但在临床实践中选药随意、剂量过大等情况屡见不鲜,导致用药安全性无法得到保证。本文主要介绍关于中成药的基础知识及常见不合理应用情况

中成药的常用剂型及分类

常用剂型 中成药的剂型不同,使用后产生的疗效、作用特点会有所不同,因此正确选用中成药应首先了解中成药的常用剂型。①固体制剂:散剂、颗粒剂、片剂、丸剂、胶囊剂、滴丸剂、胶剂、栓剂、丹剂、贴膏剂、涂膜剂等。②半同体剂型:煎膏剂、软膏剂、凝胶剂等。③液体制剂:合剂、口服液、酒剂、糖浆剂、注射剂等。④气体剂型:气雾剂。

按功效分类 中成药的分类方法较多,按其功效可分为以下20类:①解表剂: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扶正解表。②泻下剂:寒下、温下、润下、逐水、攻补兼施。③和解剂: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胃肠。④清热剂:清气分热、清营凉血、清热解毒、清脏腑热、清退虚热、气血两清。⑤祛暑剂:祛暑清热、祛暑解表、祛暑利湿、清暑益气。⑥温里剂:温中祛寒、回阳救逆、温经散寒。⑦表里双解剂:解表攻里、解表清里、解表温里。⑧补益剂:补气、补血、气血双补、补阴、补阳、阴阳双补。⑨安神剂:重镇安神、滋养安神。⑩开窍剂:凉开、温开。11.固涩剂:固表止汗、涩肠止泻固脱、涩精止遗、敛肺止血、固崩止带。12.理气剂:理气疏肝、疏肝散结、理气和中、理气止痛、降气。13.理血剂:活血(活血化瘀、益气活血、温经活血、养血活血、凉血散瘀、散瘀止痛、活血通络、接筋续骨),止血(凉血止血、收涩止血、化瘀止血、温经止血)。14.治风剂:疏敞外风、平熄内风。15.治燥剂:轻宣润燥、滋阴润燥。16.祛湿剂:燥湿和中、清热祛湿、利水渗湿、温化水湿、祛风胜湿。17.祛痰剂:燥湿化痰、清热化痰、润燥化痰、温化寒痰、化痰熄风18.止咳平喘剂:清肺止咳、温肺止咳,补肺止咳、化痰止咳、温肺、平喘、清肺平喘、补肺平喘、纳气平喘19.消导化积剂:消食导滞、健脾消食,20杀虫剂:驱虫止痛、杀虫止痒。

中成药常见不合理应用情况

中成药的历史悠久,应用广泛,大量研究和临床实践表明,合理应用的情况下,其安全性是较高的,合理使用包括正确的辨证选药、正确的用法用量、使用疗程等多方面,任何环节有问题都可能引发药物不良反应事件(注:中成药使用中出现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及预防方法见本文“知识链接”,目前,临床常见的不合理应用情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缺乏辨证用药 中药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使用的药品,而辨证论治是中医理论的精髓,更是保证中成药安全使用的根本。因此,中成药的使用应充分体现辨证论治,然而在同前的临床实践中,由于中成药处方并非都由中医或中药师开具,因此缺乏辨证用药的现象比比皆是。此外,西医院还广泛存在着把中医药的某一功能主治与西医的某个作用等同用药的情况,如清热解毒=消炎,这是不正确的。

用量不当,剂量随意 是药三分毒,即使毒性小到一般认为无毒的药物,用量过大也会出现不良事件。有学者研究了3414例中药注射剂不良事件,其中超剂量用药者有730例,占不良事件总例数的21,88%,占儿童用药不良反应总例数的39,76%,可见超剂量用药可加大不良事件发生概率。

联合用药不合理 中药注射剂若联合应用不当可因化学成分、药液pH值等的变化使注射液中微粒数剧增,大量不溶性微粒沉积在人体毛细血管中,引起毛细血管阻塞、缺血、缺氧。导致静脉炎、水肿,产生微血管炎症反应,还可引起发热、过敏等。

2006年“鱼腥草注射事件”中报道的222例严重不良反应病例中,绝大部分病例就有与其他药物在同一容器中混合使用的情况。2009年“双黄连注射事件”中,双黄连注射剂死亡病例报告分析显示,80%的死亡病例患者存在合并用药现象,多数合并使用了1-4种注射剂,主要为利巴韦林、青霉素、地塞米松、头孢曲松、清开灵等。死亡的主要原因为过敏性休克和过敏样反应,不排除原患疾病进展、合并用药、混合配伍、过敏体质、救治不及时或救治不当等原因。

不重视用药禁忌

证候禁忌 证候禁忌是指药物的药性不同,其作用就有一定的使用范围,临床使用时就有一定禁忌。如正柴胡饮颗粒发散风寒、解热镇痛,可治疗风寒感冒药引发的头痛恶寒、鼻塞、咽痛、身体酸痛等症,对风热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鼻塞、流涕、咽痛、身体酸痛等症是禁止使用的。一般中成药都有证候禁忌,除少数个别中药药性极为平和无证候禁忌外,证候禁忌是广泛存在的。

妊娠禁忌 妇女使用中成药在妊娠期时需格外谨慎,根据药物的功能主治,可分为禁用药和慎用药两类。

禁用药:可致畸胎、死胎、早产、流产等现象,妊娠期妇女严格禁止使用。此类药物多为含有毒性较强或药性猛烈的药物组分,如砒霜、雄黄、轻粉、蟾酥、麝香、马钱子、乌头、附子、土鳖虫、水蛭、牵牛子、巴豆等。

慎用药:是具有活血行气、辛热补益之类的药物,可根据病情酌情使用,但尽量不使用。如通经祛瘀类的桃仁、红花、牛膝、蒲黄、五灵脂、穿山甲、王不留行、凌霄花、虎杖、卷柏、三七等;行气破滞类的枳实、大黄、芒硝、番泻叶、郁李仁等;辛热燥烈的干姜、肉桂等;滑利通窍类的冬葵子、瞿麦、木通、漏芦等。

饮食禁忌 服用中成药期间对某些食物需忌食,就是通常所说的忌口。中医古文献中对饮食禁忌有详细的记载,在服药期间应忌食生冷、油腻、腥膻、有刺激性的食物。如服用发汗解表药时忌生冷食物,服用止咳平喘类药物忌鱼虾等海鲜食物,服用健脾和胃的药物忌油腻黏性的食物等。总之,在服用中成药期间适当的饮食能辅助提高疗效,不当的饮食反而使疗效降低。

把补益类中成药当营养品 对于一般医生而言,大多知道这是个误区,但由于很多中成药属于非处方药物,导致患者自行随意购买和服用的情况非常常见。作为社区医生,在这方面一定要做好健康教育工作。补益类药物有补阳、补气、补血、补阴之不同,分别适用于不同的人群。应用补益药应遵循“虚则补之”的原则,要注意防止“不当补而误补”和避免“当补而补之不当”。补气、补阳药多温燥,易助火生热。补血、补阴药易滋腻碍胃。如高血压患者甚至健康人服用过量含有人参的中成药,可能出现“滥用人参综合征”;痰湿体质者选用六味地黄丸、阿胶等来滋补身体,则可能出现腹胀等症状。

猜你喜欢

中医理论平喘剂型
Ganoderma lucidum: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phytochemistry,eff icacy,safety and clinical study
从“营卫倾移”角度探讨痹证的中医理论机制
Pingchuan formula (平喘方) improves allergic asthma in mice through inhibiting nuclear factor-kappa B/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signaling pathway
从中医理论看腰痛宁胶囊的药效
基于子宫内膜异位症与恶性肿瘤的相关性探析补肾化瘀法作用机制及中医理论依据
农药剂型选择及注意事项
千年古方三拗汤,止咳、化痰、平喘
地龙生姜平喘
寒痹方对佐剂型关节炎大鼠的治疗作用
不同剂型药物需要注意用法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