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冲为青年代言的“托举哥”
2016-12-20李菡丹
李菡丹
“我是来干活的,不是来白吃白喝的,请你们把我当一名普通工人看待,而不要看我像看大熊猫似的”
或许人们对“周冲”这个名字的印象并不深刻,但是一提到“托举哥”,却是无人不知。四年前,在广州,周冲因勇救命悬花架的女童而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托举哥”;四年后,已是广州港股份有限公司黄埔港务分公司电焊维修工人的周冲,成长为广东省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广东省劳动模范,全国青联常委,今年3月当选为广东省青联副主席。
面对记者的提问,27岁的他已褪去青涩,话语间流露出的是坚毅与果敢,“感谢各级领导对我的培养,我的梦想是做最好的自己,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立足本职工作,为青年代言,继续弘扬青春的正能量。”
善在手心
2012年6月3日11时30分,女保安撕心裂肺的大叫声打破了广州市天河区中山大道怡东苑小区的宁静,四楼空中的花架子上悬挂着一名女童。
11时38分,一名黄衣男子从三楼防盗窗爬出,爬到女童所在位置下方,他试图再往上爬几格,并用手臂抱住女童,但由于双脚无法着力,身体也很难贴住外墙,所以只能用一只手托起女童的双脚。在随后的十几分钟里,他始终单手托举女童,等待救援。
“我看到他的手脚都很用力,开始腿还蹬得很直,几分钟后感觉他的手在抖,脚也有点打颤。”在地面抓住床单的一名街坊说,“幸好后来有几个人上去,有人从防盗窗里面伸出手臂抱住他的腰,有人用布带子绑住他的腿,他才稍微轻松了一些。”
11时45分,交警到场指挥破门,五金店老板锯断花架,将女童成功救出。除脖子被卡得通红外,女童未受其他伤害。黄衣男子则独自离开。
一个偶然经过的路人,留给城市一个黄衣背影。他被誉为“最美路人”,他的“托举”闪耀着互不相识的人们友爱互助的人性光辉。随着媒体的深入报道,“托举哥”成了全城“通缉”的目标。
6月9日,在周冲朋友的帮助下,媒体终于找到这位平民英雄。他来自湖北省孝感市孝昌县周巷镇,23岁,租住在天河东圃珠村。
在接受采访时,他的回答平凡而朴实:“这只是举手之劳。刚上去的时候没想那么多,只想着把孩子救下来再说。后来回头再想,还真有点怕。因为小孩是在4楼,我要从3楼的防盗窗往上爬,都不知道那个防盗窗安不安全。但是,我以前在武汉做过4年的电焊工作,经常在建筑工地进行高空作业,所以爬上3楼防盗窗是还可以的。”
周冲的善举感动了广东,感动中国,是“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新时期广东精神最好的缩写,激发每个人的向善之心,托举全社会向善的力量。
随后,广州市天河区多部门领导登门慰问周冲,并送上见义勇为奖金和荣誉证书。广东团省委授予英勇救人的周冲广东省五四青年奖章。6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中央文明委副主任刘云山接见了全国各地的楷模代表,周冲位列其中。7月4曰,中国文明网公布“中国好人榜”2012年6月份入选名单,周冲上榜。
谈到荣誉,周冲说,见义勇为的人都是出于本能,奖励并不重要,关键要营造良好的氛围,让更多的人乐于做好事。“我还是一个平凡人,尽量做好自己。”
梦圆羊城
旧土屋,黄泥墙,贫寒家,少时的记忆于周冲而言,尽显苦涩。家中兄妹三人,作为老大,周冲在13岁时就挑起家中的重活,“插秧、割稻、拉板车,我小学时都学会了。”2005年,周冲初中毕业,成绩平平的他决定外出打工,“我想帮助家里减轻负担。”因堂兄住在广州天河区,那年7月,16岁的周冲南下,经人介绍在员村一家超市当导购员。
在员村的超市,周冲除了做导购员,还兼记录进货数据,尤其是一些日用商品,还要负责看监控录像。一个月后,超市老板给周冲发第一月19天的工资200元。“当时还是很高兴,那是入社会挣下的第一笔钱。”老板包吃包住,周冲既不抽烟也不喝酒,将钱存了起来,准备过年回家交给父母。
刚来的前三个月他没敢四处走,休息时间就把自己关在宿舍里。“大概是10月份的时候,我和室友去过一趟天河城,第一次进大型商场,一件上衣抵我一个月的工资。”从此,周冲绝少外出,一心放在工作上。而另—方面,高薪职业自己根本没有机会进入,他感到一种深重的焦虑,“我感觉如果在超市一直这样干下去,不学点技术,挣钱寄回家几乎没希望。”
当年12月初,周冲拨通了家中的电话,决定离开广州到贵州,在大伯那里学电焊技术。2005年末,他带着超市老板结算的工钱,黯然返乡。离开时,他看到员村街道旁那些摆地摊的人,大老远看见城管就跑,更刺激了他学一门技术的想法。
回家住了几天,还没等到过年,周冲便带着300多元路费西进贵州,这一年他17岁。大伯把他介绍给遵义一个焊接师傅,包吃包住当学徒,但没有薪水。条件虽苛刻,可周冲还是答应了。
就这样,周冲在遵义做了一整年的学徒。他和两位师兄每天都得凌晨4点起床,5k4点半开工,抬铁箱子、切割铁皮,要赶在早上8点钟吃早餐;之后,接着干到下午两点吃午饭,完后再加班加点,直至凌晨收工,一天才算结束。周冲坦言,这一年心情特别差,但收获特别多,“从此知道了辛酸与感恩”。
除了周末,因每天只有四五个小时休息时间,周冲告诉记者,那时的他坐着就能睡着。很多次醒来时,他都发现自己躺在椅子上,一摸头顶尽是露水,迷糊中耳边全是呼啸而过的夜车。“那时真的感觉很苦,但男人有泪自己吞,我从没有给家里说过,怕爸妈担心。”
身上没有零花钱,每隔一段时间大伯都会给周冲50元,钱不多却也能解一时之困。周冲记得那时买不起洗发水,头皮奇痒难耐时,只能抓一把洗衣粉往头上搓,衣着也不讲究。“在异乡当学徒,由于师傅当时是拉私活,我并没学到实际的电焊技术。但两位师兄待我比较好,到后来他们会让我摸电焊机,我抓住机会实际操作了几回,也不算白耗了光阴。”
2007年末,他得知,若继续在该师傅名下学艺,第二年每月薪水50元,第三年100元。于是决定回老家找机会单干。2008年初,他从师傅手中接过一年的薪水500元,踏上了回家之路。从这一年起,周冲在武汉江汉区一家工地做电焊工,薪水从1000多元涨至4000多元。5年间,他辗转多地终于学成手艺,挣钱回家孝敬父母。
回到家乡,赶上父亲给邻村一户人家装修房屋,因缺人手周冲临时帮忙。就在这时,周冲认识了这家的女儿李英,她在广州打工。两人初识便颇有好感,发展为恋人关系。之后考虑到两地分隔,周冲决定重返广州,与女友一起奋斗。
2012年5月22日,时隔7年之后,周冲因-爱情重新来到广州,他和无数外来农民工一样,希望靠自己的打拼,在这钢筋水泥的城市里能有立足之地。6月3日一“举”成名的他说,“尽管后来拥有了一系列荣誉,但是我没有变,仍是来自农家的孩子。”曾经暗淡的日子,他从未忘记,他感怀广州,以及这里善良的人们。
很快,广州港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塔建设有限公司、广百股份等多家知名企业相继向周冲伸出橄榄枝。6月19日,周冲和国企广州港股份有限公司黄埔港务分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工作岗位是集装箱操作部集机中队维修工。7月6日,周冲正式落户广州市天河区,成为一名广州人。
点燃青春
之所以选择走进广州港股份有限公司黄埔港务分公司,周冲坦言是因为业务对口,电焊维修工岗位很适合自己,也是自己的兴趣所在,“我要靠自己的双手打拼”,“每一个岗位都有发展空间,要干好工作,首先一点就是要能吃苦耐劳”。他相信最基层的岗位才是最锻炼人的。
广州港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则表示,周冲所具备的专业技能是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而他身上拥有的优良品德更是企业文化所必需的,公司将为周冲度身定造一套培养方案。入职之后,周冲将接受四个阶段的培训,分别是叉车上岗证培训,焊工上岗证培训,内燃机械维修职业资格证培训,还将用三年时间参加广州港技校的学历学习,培养港口专业技能。同时,黄埔港务分公司为周冲精心安排了配备齐全的宿舍。
黄埔港务分公司所辖港区黄埔老港即外界所称的“黄埔港”,历史悠久,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和我国最早的一类通关口岸之一,在国际上具有很高的知名度。黄埔老港作为广州港股份有限公司属下综合货类最全、黄埔港区最大的主力码头公司,不仅是保障广州市生产、生活、商业用物资水路运输的重要节点和周边及腹地经济发展的重要交通枢纽,也是南中国和地区对外、对内贸易的重要口岸之一,主要业务包括散货、件杂货及集装箱的装卸和储运业务。
如今,在这里一边工作一边学习的周冲已顺利取得广州港技校机电一体化中专文凭,现在还在广州广播电视大学攻读大专课程,计划明年读完大专后接着读本科。“我将与同事们一道传承海上丝路的光荣和梦想。”
回望工作四年的点点滴滴,周冲感谢领导、师傅和同事们的关怀与支持。记得来公司的第一天,周冲笑言“排场很大”,各级领导和众多媒体都在,领导临走时还交待,周冲是新人,大家要多关心,工作中注意安全。
然而,没过几天,周冲就发现,每当他去干活时,总有同事跑来抢着干,“这个活太脏了,不安全,你到旁边休息吧,我来!”周冲无奈之下大声说道:“我是来干活的,不是来白吃白喝的,请你们把我当一名普通工人看待,而不要看我像看大熊猫似的。”
大概适应了半个月,同事们看他性格开朗随和,慢慢地开始嘁他“冲哥”,大家熟络起来,一起干活很开心。但是仍有一件事苦恼着周冲,那就是广东话。“大家都说广东话,甚至有的还说客家话,就我一个人说普通话,刚开始我根本听不懂大家在说什么。幸好师傅魏宏很照顾我,无论开会,还是工作,他都尽量说普通话,并在闲暇时教一教我广东话,还教我现场安全知识,以及管理知识。让我很快适应了新工作。”
2015年,踏踏实实、勤学苦干的周冲被评为广东省劳动模范。
谈及青联,周冲在2012年底就与青联结缘,被选为广东省青联委员,2015年8月成为全国青联常委,2016年3月,广东省青联十届四次常委(扩大)会议增选周冲为广东省青联副主席,“感觉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经常参加青联组织的各种公益活动、学习交流活动的周冲坦言,自己周末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他与青联人_起在社区、养老院、孤儿院、乡村小学、医院……都留下了爱的足迹,他感慨,“青联是一个有凝聚力的、温馨的大家庭,每个人在这里都是平等的。青联人更是有活力的,大家在一起学习交流,一起做公益事业。我从青联人的身上学到了很多,并努力运用到我的工作和生活中。今后,我会继续做好本职工作,引领青年,为青年代言”。
责任编辑梁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