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照农民画的特征分析

2016-12-20孔德刚黄文君

参花(下) 2016年12期
关键词:农民画日照画作

◎孔德刚 黄文君

日照农民画的特征分析

◎孔德刚 黄文君

日照农民画是山东省民间绘画艺术,以其质朴的画面风格受到国内外人士的广泛喜爱,给人以强烈的视觉美感。文章简要概述了日照农民画的发展历程,然后分别从题材选择、造型特点、构图方式、色彩特征等几个方面对日照农民画的特征进行了概括和分析,对日照农民画创作进行了积极和有意义的探索。

农民画 日照抹画 构图 色彩

日照农民画是山东传统民间绘画艺术,被称为“散发着泥土芬芳的艺术奇葩”。1988年,日照被文化部首批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2006年4月10日,日照农民画获准申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山东省申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

一、日照农民画的发展历程

追溯日照农民画的艺术母体,可以在龙山文化时期的陶器、石刻等文物绘画上看到它的一些雏形,而日照抹画则是日照农民画的根,日照农民画正是在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而来的。日照抹画历史悠久,在明清时期,被大量应用到亭台楼宇、器皿、帘布等装饰上,新中国成立初期,“抹画”的绘画形式得到了进一步丰富,这也为日照农民画的形成做好了准备。

从宏观上看,日照农民画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从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的这段时间,此阶段的日照农民画与国家政治风云相适应,日照当地的一批农村美术人才,通过标语、板报、漫画等形式来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地方政府也大力支持,定期组织培训班,培养了一批有艺术鉴赏力和绘画水平的农民画家;日照农民画的第二个发展阶段是改革开放以后,在这个阶段,日照农民画开始注重创新,并逐渐走向精品化发展之路。

从微观上看,日照农民画的发展又可以细化为五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新中国成立后到文革前,属于日照农民画的萌芽期。第二个时期是文革时期,属于农民画的一个普及阶段,这个时期,当地政府每年都会组织培训农民画家,年参与人数多达几十人。第三个时期是改革开放到20世纪80年代末,属于农民画的规模发展期,日照农民画逐渐摆脱思想束缚,把新时代的新事物和画家的真情实感融入其中,内容上更加贴近生活。第四个时期是20世纪90年代,属于日照农民画的精品化发展时期,强调多样化和个性化,涌现出了傅成峰、黄奎军、厉明雪、丁新华、魏本合、吕相林等一批极具个性特色的农民画家。第五个时期是新世纪以来,属于日照农民画的商业化与艺术性并行时期。

六十多年来,日照农民画作品不胜枚举,其中100多件在全国展览中获奖,80余件被国家收藏,另有300余件被文化部作为对外交流项目带到国外展出。下文分别从题材、构图、色彩等几个方面对日照农民画的特征进行概括和分析。

二、日照农民画的题材选择

日照地处山东半岛东部,兼有农耕文明和海洋文明两种不同文化,这些都为农民画家的画作取材提供了大量素材,其中,海洋文明更是为日照农民画的取材注入了不一样的地域特色,成为日照农民画有别于其他地区农民画作的典型特点。丁万里创作的《赶海》、魏本合创作的《鱼满网》、傅成峰创作的《大蓬歌》等描绘海洋生活的作品都是极为优秀的农民画作。

另外,受传统民俗和民间文化的影响,日照农民画的创作内容带有强烈的寓意性。通过调查和研究可以发现,日照农民画家在创作时一般不会去表现悲观、消极的生活情景,呈现于他们画作中的情景往往是喜庆、热烈的场面,借此传达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农民画《鼠年乐趣》(图1)中,魏本合以“鼠”为题材,描绘了老鼠们大丰收的情景,由此寄托作者对鼠年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景。我们时常可以在日照农民画中找到这些既含蓄又富有深意的指代性事物,譬如在一些农民画作中常会用“公鸡”来象征“吉祥”,用“蝙蝠”来象征“幸福”等。

日照农民画的创作者没有经过科学的思维训练,而只是凭借自己的主观意识去界定自己所视、所想的事物,由此呈现在他们画作中的形象往往是不符合“现实”与“逻辑”的。他们根据自己的情绪和愿望等感性思维去自由组合,打破了时空限制,呈现出“诗”化情调,给人一种另类和新奇的感受。例如,魏本合老师近期的画作《奇梦》(图2)就具有这一特点。

图1 《鼠年乐趣》

图2 《奇梦》

三、日照农民画的造型特点

日照农民画在造型上采用有意夸张和高度变形、抽象的处理方法,尤为注重形体动态在画面中的表现力。我们可以在日照农民画中看到高得离谱的稻子、玉米和高粱等农作物;能在螃蟹、鱼等动物的身上看到一些象征吉祥如意的图案或图形;也能在小鸡、小狗或老鼠的头上看到用头巾、蝴蝶结、帽子等来修饰的造型,如在魏本合所作的《童趣》(图3)中,所有的小猪都以不同的颜色来填涂,并纹有星形或圆形图案。农民画家在作画时一般不对事物进行定点观察和处理,而是从丰富的想象力和对事物的本质理解出发,对其造型进行有意的夸张和变形,因而所画的形象往往是富有幽默感和趣味性的。

春耕秋收、打井修渠、养鸡养鸭、采桑捕鱼等生活与劳作场面,在创作者的画笔下显得活灵活现,处处流露着日照人真挚淳朴的情感。富有泥土气息和热闹欢腾的场面,是这一民间艺术最富有吸引力的一面。日照农民画以其质朴的画面风格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喜爱,作品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给人以强烈的视觉美感。

图3 《童趣》

图4 《赶小海》

四、日照农民画的构图方式

日照农民画在构图上饱满而丰富,画面满而不乱,多而不杂,形成了其独具风格的一面。这种构图方式不同于我国传统国画构图中讲究“留白”的形式美,这也切合了创作者“求全”的创作理念。日照的某位农民画家被问及为什么会画得这么满时,他回答说:“画画和种地是一样的,我们是地地道道的农民,种地时,我们会种得满满的,不浪费一寸土地。”这或许只是农民画家的一个玩笑,但剖析日照农民画创作的内在原因,长时间形成的思想与习俗也确实会影响一个绵延数千年的群体的心理层面,从而使得他们在对自己所处的这一群体生活进行描绘时,往往会与“多”和“全”联系在一起。

日照农民画在构图上的另外一个特征就是完全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因而呈现出一种交感式的构图特征。农民画家在进行创作时,不受逻辑与现实的束缚,而是根据自己主观感受对空间和事物进行相对自由的布置和安排,以二维空间来表现真实的三维空间,或者是把平面构图与立体构图结合在一起交相使用。例如,青年画家乔诺在她的作品《赶小海》(图4)中,将地上跑的、水中游的和天上飞的这些现实时空中无法相融的事物统一于一个画面中,以此突出赶海的欢乐气氛。

五、日照农民画的色彩特征

日照农民画在色彩的选择和运用上,主要以互补色、高纯度色为主,色彩表现艳丽,对比强烈。因其发展历程受到我国传统民间美术以及民间艺术用色特点和观念的影响,形成了偏爱以艳丽浓烈、明亮欢快、饱和度和纯度都较高的色彩来展现吉祥喜庆场面的特点,红、黄、蓝、绿、紫等色彩因符合广大老百姓的审美观念,就时常出现在农民画作中。傅成峰的作品《大蓬歌》(图5)在用色上极具代表性,他用湖蓝色的大海来衬托朱红色的船帆,又用黑色的船身和白色的海鸥与浪花做调和,使得整幅画面看上去色彩艳丽而对比强烈,传达出渔民们满载而归的喜悦之情。

日照农民画的色彩运用是农民画家内心的真实写照,能够传达出农民炙热而朴实的情感诉求。日照农民画作为民间美术的延续和发展,吸收和借鉴了我国传统民间美术的色彩观念,尤其善于运用色彩来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真实感受。画家丁新华在《东方红》(图6)中,对群鸡的用色,以绿、黄、红、紫相间的颜色搭配,充满了生机勃勃的朝气。

图5 《大蓬歌》

图6 《东方红》

日照农民画是日照农民以其质朴的视角看待自己赖以生存环境的艺术结晶,每一幅画作诞生的背后,都有他们辛勤的汗水和真实的生活经历。日照农民画取材于民间生活,在奔放艳丽的色彩渲染下,在夸张而质朴的形态表现中,成为日照农民寄托美好愿望的载体。日照农民画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对生活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是这一民间艺术广受好评的重要原因。

[1]任忍.日照农民画[M].日照:日照市北京路中学,2012.

[2]吕会丰.论日照农民画[D].济宁:曲阜师范大学,2010.

(责任编辑 刘月娇)

孔德刚,男,曲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影视与动漫;黄文君,女,曲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2012级数字媒体艺术学生,研究方向:动漫)

猜你喜欢

农民画日照画作
龙门农民画的传承与创新
心之向往,便是日照
沧海桑田话日照
南京六合:农民画绘出“国际范儿”
代县成立农民画促进会
学生画作欣赏
当农民画“恋”上漆艺
在日照(节选)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