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要素带动一循环”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2016-12-20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6年2期
关键词:大学生学校教育

郭 涛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教务处, 陕西 西安 710126)



“五要素带动一循环”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郭 涛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教务处, 陕西 西安 710126)

在高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精神,借鉴国外创新创业教育的先进经验,针对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创新精神不强、创业意识薄弱等问题,结合学校自身特色,探索形成“五要素带动一循环”的设计思路,通过“重课程、强师资、设项目、筑基地、促保障”等五个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着力点,将其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育人新模式,进一步提升了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高校; 创新创业; 教育模式

0 引 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与实施,进一步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实践已成为目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各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进一步明确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的要求,并在顶层设计、强化育人特色、规划课程体系、制定长效机制、完善制度保障等环节开展了大量的探索与实践,也将我国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推向了新的高潮[1]。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多数高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学生普遍存在创新精神不强、创业意识薄弱,创业倾向不明确,创新创业能力不足等问题[2-3]。另外,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环境建设与氛围营造方面仍需加强,同时,应积极构建系统性实践教学体系,保持创新创业教育的特色与先进性[4]。

本文以我校本科教育教学为例,在总结近些年开展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实施经验中,结合学校自身特色,客观分析创新创业教育存在问题,探索形成“五要素带动一循环”的设计思路,通过“重课程、强师资、设项目、筑基地、促保障”等五个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着力点,将其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育人新模式,努力营造创新创业环境氛围,力求推动电子信息类行业特色型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稳固提升。

1 注重顶层设计,树立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服务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学校应始终把顶层设计作为做好这一工作的核心和重点。针对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不强,以及高校普遍面临的就业形势严峻等问题,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课程体系,强化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学生创业过程指导,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氛围,有利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持续提升[5]。

近年来,我校进一步深化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形成了校领导、教务处、学工处、校团委以及各学院领导齐抓共管的协同工作模式。提出构建基于学生“自我发展”的本科教育体系,通过加强在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形成学生创新创业的教育理念,同时,进一步明确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行业骨干和引领者的人才培养目标。

2 突出服务学生,搭建创新创业系统平台

学校应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硬件平台建设优势。同时,本着资源服务扩大化,资源利用率最大化的原则,调动校内多方力量形成合力,优化整合各类实践教学资源,搭建符合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的系统平台,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及科技实践创新活动的开展[6]。

我校搭建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系统保障平台,以学生公寓科技活动室、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中心、校级示范中心、各学院基础与专业实验室和8个创新教育与实践培训基地等为基础,以国家级(省级)示范中心、三大国家级教学基地、校内外实习基地、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科研实验室、各类校企联合共建的新技术实验室等本科教学资源为支撑[7]。同时,“平台”以“电子设计竞赛”、“数模竞赛”等各类竞赛活动、新技术培训、社会实践、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以及学生自主创业项目等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为依托[8],通过平台内部各模块体系的相互联动与协调发展,较好的支撑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平台”见图1)。

图1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系统保障平台

另外,以服务学生为中心的多种实践创新教育平台,建立“大学生科学技术协会”、“科技创新学生工作组”等机构,积极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模式,做到时间上、空间上、内容上、管理上的全方位开放[9],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基础。

3 完善系统体系,构建创新创业育人模式

学校结合自身特色,探索形成“五要素带动一循环”的设计思路,通过“重课程、强师资、设项目、筑基地、促保障”5个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着力点,将其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系统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育人新模式,形成一个生态体系良好的“良性循环系统”。鼓励学生投身创新创业实践的良好氛围,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工程实践能力[10]。体系内各个子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支撑,构成一个完整的创新创业培育体系。

3.1 “五要素”的思路

(1) 要素一,重课程。针对创新创业教育制定学校个性化培养方案,完善课程体系改革,注重创业培训等校企课程的开设与相关教材的建立。

(2) 要素二,强师资。提倡双导师制度。即建立校内创业导师+企业导师联合指导的团队合作制度,加大教师团队的建设力度,完善导师间的定期交流与讨论机制,进一步增强教师业务水平[11]。

图2 “五要素带动一循环”创新创业实践教育育人模式

(3) 要素三,设项目。精心组织,做好创新创业实践项目的培育工作。学生通过学科竞赛、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等形式,自主设计制作了如:“无线节水灌溉系统”、“导盲拐杖”、“ 蛇形搜救机器人”、“智能健康手机”、“煤矿井下搜救定位系统”等创新意识强,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佳的优秀学生作品。学校在评估筛选已有项目的同时,也将在全校范围内公开遴选一批具有推广潜力的项目进行培育。

另外,学校加大学生项目的投入与推广,寻求与企业深度合作,创立创业实践项目基金,为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提供更加充足的资金保障。

(4) 要素四,筑基地。设立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创业实践基地包含校内、校外两部分。校内创业实践基地将依托学校已具规模的5个国家级、1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创新教育与实践培训基地”为基础,结合校外校企联合建立的4个国家级、5个省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共同打造特色鲜明的“双基地构建与运行模式”。为大学生创业实践提供政策咨询、孵化场地、创业策划、创业培训、市场开拓、创业管理与能力提升、成果转化等服务。

(5) 要素五,促保障。完善创新创业实践机制保障制度,一方面在工作量、教改立项、职称评定等方面激励教师;另一方面,引入“能力素质提升模块”即“第二张成绩单”模式,采用引导激励的方式,量化评价效果,是专业知识课程学习的补充和深化,是学生成长成才、能力素质提升的保证,同时,对于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可推荐免试研究生等奖励[12]。

3.2 “一循环”的思路

通过五个要素的探索与实践,将有力带动高校、企业、学生创业实践团队等组织单元之间形成一种相互促进,有机结合,良性循环的协调发展育人模式。

4 丰富双创活动,营造创新创业环境氛围

学校依托丰富的实践创新活动,将创新创业教育充分融入社会,形成了浓厚的创新创业校园氛围[13]。

(1) 组织开展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强化学生自主创业与孵化推广。在实施“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过程中,学校通过普及宣传,提高认识,保障促进了活动的有序开展;通过成立相关管理机构,精心组织、科学管理项目实施过程;学校还建立了一批高水平的指导教师队伍,确保项目选题的创新性;学生基于兴趣,在导师指导下自主选题、答辩立项,实施过程中采取学生自主管理模式,学校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搭建多种形式的交流平台(网站交流、企业讲座、与企业合作等),营造了创新创业氛围。部分学生带着自主项目开展了创业与孵化过程,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例如:致力于机器人研发和机器人教育的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组,获得2012年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我最喜爱的十佳项目奖”,并于2014年注册成立“西安蒜泥科技有限公司”,获得100万的天使投资,受到央视《中国创业榜样》关注和报道。

(2) 举办创新创业论坛,营造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氛围。为进一步浓郁学校科技活动氛围,积极推动以“努力学习、崇尚创新”为主题的创新创业活动,引导和帮助广大学生掌握创业知识、树立创业意识、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业和就业能力。学校每年举办“创业就业大讲坛”、“校友论坛”等20余场,受益学生8000人次。

(3) 组织学生开展校外实践活动,将创新创业教育培养融入社会。为了使学生更多的了解社会需求,加强对企业的认识和感知,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校外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走出学校,走进企业和社会,进行参观、访问、学习、调研和交流,积累社会经验,增强对社会和企业的了解,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14]。

5 结 语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规律需要不断探索,我们既要学习和借鉴国内外成功的创业教育经验,揭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规律,也要针对高校实际探索行业特色鲜明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方式、方法和途径。努力建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高水平实践平台,通过丰富的实践项目,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15]。最终,得到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充分肯定,为全国电子信息类行业人才培养起到一定的示范辐射作用。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创业教育在中国:试点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3-36.

[2] 施永川,黄兆信,李远熙.大学生创业教育面临的困境与对策[J].教育发展研究,2010,10(21):71-75.

[3] 雷家骕.我国大学创业教育现状及应做的调整[J].青年探索,2011(1):15-18.

[4] 曹胜利,雷家骕.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报告[M]. 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09.

[5] 吴金秋. 高校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定位[N]. 中国教育报,2010-08-14.

[6] 郭 涛,谢 琨. 高校实验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9):222-224,254.

[7] 代显华,李荣钢,葛一楠.校企共建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 4) : 110-113.

[8] 郭 涛,曾兴雯,孙肖子,等. 论高校开展实践创新活动的重要意义[J].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107-110.

[9] 郑家茂,熊宏齐.开放.创新-实验教学新模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10] 刘 敏. 法国工程师大学校的学生实习及启示[J]. 比较教育研究, 2011(9): 22-25.

[11] 林 健.胜任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工科教师队伍建设[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1):1-14.

[12] 李春晖,张学睦,李建楠.高等学校实践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体系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 3) : 222-223.

[13] 杨德森,赵 琳,朱志伟. 在研究氛围中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精神[J].中国大学教育, 2009(1): 27-28.

[14] 胡昌送.“关键能力”研究述评[J].陕西师大学报.2008,35(6): 112-115.

[15] 谢 琨,郭 涛,卢 杨. 高等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12(S2):32-34.

Exploring and Constructing a New Educational Mode of Undergraduate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with a System of “Five Elements Driving One Cycle”

GUOTao

(The Dean’s Office, Xidian University, Xi’an 710126, China)

Developing educational activities for undergraduate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is an important way. It not only can deepen the reform of higher education, but also can cultivate students’ innovative and practical abilities. According to “Several Opinions on Improving the Overall Higher Education Quality” (2012) issu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learning successful experiences abroad, aiming at improving feeble spirit and awareness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of undergraduates, Xidian University explores and forms a principle of design—“Five Elements Driving One Cycle” which is with its own features. With application of the five elements (highlighting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improving faculty quality, setting up relevant projects, establishing practice base, improving guaranteeing system) in the whole process of talents education, Xidian University has built up a new educational mode of undergraduate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nd it further improved the quality of talents educa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al mode

2015-03-30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支持项目(RW140410); 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3BY18)

郭 涛(1978-),男,陕西西安人,硕士,高级工程师,教务处副处长,从事高等教育管理。

Tel.: 13152430772; E-mail: guotao@mail.xidian.edu.cn

G 642

A

1006-7167(2016)02-0167-03

猜你喜欢

大学生学校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之歌
学校推介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