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北省粮油加工企业绿色化转型升级的基本路径

2016-12-20史崴郭湘霖黄丽陈适冯俊杰郭浩邵洵

中国粮食经济 2016年12期
关键词:加工业粮油湖北省

文/史崴 郭湘霖 黄丽 陈适 冯俊杰 郭浩 邵洵

湖北省粮油加工企业绿色化转型升级的基本路径

文/史崴 郭湘霖 黄丽 陈适 冯俊杰 郭浩 邵洵

粮油加工业是建设品质城市、生态城市、幸福城市、现代城市的重要行业。新时期粮油加工业能否在“安全、优质、适口、营养、方便”原则下,加快实现绿色化转型升级则极为关键。

粮油加工企业是生命工业,是建设品质城市、生态城市、幸福城市、现代城市的重要基石,是保障全社会生产流通、衔接产销、稳定供给的原型纽带,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产业,具有解决“三农”问题、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加快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为此,笔者就湖北省粮油加工企业绿色化转型升级的基本路径进行了专门的调查与研究。

一、湖北省粮油加工业的发展现状

“十二五”以来,湖北省粮油加工业呈现持续快速发展态势,粮油加工业总体规模不断扩大,效益稳步提高;企业组织形态进一步优化,生产集中度持续提高,产品质量显著改善;对推动相关产业发展、扩大就业、带动农民增收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等呈现出强大的行业后劲。

1.粮油加工产品产量持续增长,品种结构渐趋优化。该省粮油加工产品产量持续增加,2015年比2014年增长10.1%,有效保障了粮油消费需求,粮油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特种食品和标准一等粮油产量占总产量的58.2%,较上年增长了9.2%。

2.粮油产品质量明显提高,食品安全不断加强。粮油加工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不断完善更新。目前,该省已经建立了41家中央和地方各级粮食质量检验机构、19个国家粮食质量监测站(中心),食品在食用、储运、销售等过程中保质和安全能力不断提升,生态食品、绿色食品呈快速增幅态势。

3.多元化主体格局逐渐形成,粮油加工布局向主产区转移。目前,湖北省多元化粮油加工主体格局已经形成,民营企业逐步占主导地位,初步调查显示,2015年,民营企业、外商及港澳台商企业、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销售收入分别占总量的59%、30%、11%,产业布局逐步形成向种植区域扩张态势。

4.企业实力明显增强,龙头企业逐步壮大。该省粮油加工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逐步提高。大型米加工、小麦粉加工、玉米深加工前十强企业的销售收入分别占全省总销售量的12.8%、11.3%、43.3%。目前,湖北省已有日处理稻谷400吨以上的大米加工企业6个,日处理小麦400吨以上的面粉加工企业14个,日处理油料1000吨以上的油脂加工企业5个,其中79个粮油加工企业成为国家级或省市级产业化龙头企业,其总产值全行业占比37.2%,利润总额占全行业47.3%。大型企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带动了整个粮油产业的良性发展。

5.关键技术取得突破,综合利用率稳步提高。目前,湖北省一批重大关键技术与设备开发取得明显成效:攻克了稻谷、小麦、玉米、大豆等深加工关键技术,稻壳、米糠、玉米胚芽和小麦胚芽等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取得新突破。大型粮油加工成套设备制造技术提升较快,日处理稻谷480吨、小麦1000吨、年产玉米淀粉20万吨等成套设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二、粮油加工企业绿色化转型升级面临的问题

由于历史原因,湖北省粮油加工业仍然存在影响行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诸多问题。如结构不够合理,产业链之间的产、加、销供需关系不稳定不平衡不联体,行业各环节连接不紧凑,特色粮油体系及其影响力尚未形成,全省粮油加工业总体规模偏小,生产集中度不高等。初步测算,全省龙头企业联系强度分布程度不到30%,而沿海省市已占到了49%,而加工技术水平仍然滞后,标准体系和质量控制体系不够完善,食品安全突出,食品安全信用意识缺乏,环境污染问题较多;与工业配套的新型装备发展相对滞后。这些问题的解决与否将直接影响湖北省能否最终实现现代粮油加工绿色化升级和构建营养健康保障体系,能否实现由粮油食品生产大省向生产强省升级。

1.现代粮油加工体系尚未建立。粮油加工企业普遍存在“四少”现象,即规模化、现代化、标准化的生产工艺少;企业公司化管理模式少;绿色包装配送流程少;产业链条长的少的问题,这种情况致使品种单一、品质不高、品牌低端,粮油加工与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有效衔接不紧密,对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带动粮油产业发展的能力弱,粮油加工调节供给侧平衡的动态机制也尚未形成。而在粮油产业下游加工需求环节始终无法对种植环节形成有效的影响,这种供给关系又制约着下游加工环节的发展质量。初步统计,主食品生产方式相对落后,全省小作坊和非集约化等生产加工方式占湖北市场的69.9%,粮油应急加工体系才刚刚进入起步阶段。

2.粮油食品加工能力相对过剩。2015年,湖北省稻谷、小麦、玉米、大豆、薯类、油仔加工企业平均开工率分别在39.8%、41.6%、49.5%、47.6%、50.4%和21.8%。虽然部分产品平均开工率高于全国平均值,但与国际标准相比,粮油加工能力已严重过剩,导致了技术装备资源等的严重浪费。这里既存在着需要淘汰的落后产能,也有因产品种类单一所导致的结构性产能过剩、布局不合理所导致的区域性产能相对过剩等情况。

3.绿色生态粮油加工的材源很不稳固。目前,湖北省粮油加工企业拥有相对固定提供生态食材的为18.9%,松散型意象性提供生态食材的占10.7%,对适度精加工具有严格要求与标准的企业为18.9%。绿色生态种植场地呈碎片化分布于城乡地区,能谐维持大中型城市和县城中心地带民众基本绿色生态需求格局的粮油产品,还有很大空缺。

4.自主创新能力较弱。2015年,全省能够采用高新机电一体化技术、光电控制技术、生物技术、多功能挤压膨化技术、CMC立体多级留纯技术、超微粉碎技术、超临界萃取技术、脂肪酸酸价指标分析技术、快速检测技术等新技术粮油加工企业的还不到16%。全行业创新投入平均约占销售收入的0.81%,大大低于发达国家2%~3%的平均水平,也大大低于沿海省市的1.9%。技术创新体系不完善,缺少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等创新平台,省级以上一对一对接技术创新面不到19%(上海、山东达到了46%)。一些真菌毒素的关键性检测技术和设备落后,危险性危害性评估控制技术尚未广泛采用,新产品安全性评估体系十分欠缺。

三、湖北粮油加工业的发展趋势

随着小康社会的不断推进,全民食品消费结构变化加快,对粮油的需求已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由对量的满足转向对质的追求,更加注重粮食的安全、生态、营养、可口、方便,粮油消费日趋绿色化、多样化、便捷化;同时,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粮油消费逐步由自给型向商品型转变,为粮油加工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未来我国粮油中口粮的消费将有所减少,饲料粮和工业用粮油的消费将稳中趋增。粮油营养改善方面还存在着“营养过剩”的文明病增加和缺乏微量营养元素的“隐性饥饿”的双重负担。而百姓对粮油食品的安全问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当前湖北食品安全局势依然严峻,食品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为确保粮油食品安全,加工企业自身需要加强食品安全检测监测能力建设,政府支持其提高全程监控能力建设,提高企业食品安全加工的技术装备水平。

目前,高新技术将在粮油加工业得到广泛应用。在技术层面上,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工艺技术等高端高新技术不断向粮油食品加工业渗透、融合与联盟,促进了粮油加工业的快速发展。全行业已经从经验型走向标准型,并正从追逐生产率和优化产品的可制造性走向粮油高品质、高技术含量食品可预测性的研发和制造转型。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与粮油食品加工业的不断融合,为粮油加工业实施绿色化转型升级,进一步提高粮油资源利用率,实现适度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实现产业技术的转型升级创造了条件和机遇。同时,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化进程加快,为粮油加工业提供更加丰富生态的食材。

四、粮油加工业绿色化转型升级的基本路径

基于湖北省现阶段粮油食品与营养发展的现状,准确把握粮油发展趋势和挑战,提出和制定科学的粮油加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与食物消费和营养需求相适应的思路和目标,以保障粮食安全和提高粮油效率为前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完善形成结构优化、布局合理、产业协调、技术进步、竞争力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绿色生态粮油加工体系。在“安全、优质、适口、营养、方便”中,加快粮油加工企业绿色化转型升级。

1.坚持内涵发展观。根据全省粮油加工产能的过剩与结构失衡的现状,短期内粮食加工业企业一般不宜盲目扩大生产规模。应该综合权衡、内部挖潜、优化增量、盘活存量、整修优势,坚持“少新建、多技改”的内涵原则,在整合、提升中向集团化方向迈进。新建项目必须达到工艺新、起点高、规模大、布局合理的要求,以优化提高全域加工企业业态与市场竞争力,发挥优质产能、淘汰落后产能。扶持龙头企业,培养一批技术创新能力、现代管理能力和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通过联盟、兼并、重组等资本运营方式,实现“强强联合”、“强弱联合”、“ 跨域联合”、“大特联合”等,培育和集约一批资本结构多元化、食品科技含量高、品牌影响力强,根植于市场底部、占据于市场高端、服务于宏观调控的粮油加工龙头企业。

2.坚持传统与改进相结合。目前,湖北省传统食品加工占到了市场供应总量的80%,但却呈现出两难的境地,一头是业主叫苦不迭,薄利多销、越做越难;另一头是消费者吃喝难耐,天天都是“老三篇”、绿色营养不平衡、不达标、卫生安全不放心等。因此,加快粮油主食品工业化进程,优化传统主食品的生产工艺与设备的研新、彰显膨化与高压蒸煮及焙烤技术优势、完善休闲与旅游食品、中式快餐的集约化生产配送、连锁营销配套工程,把握适度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实现粮油效益的最大化。粮食加工企业必需加快满足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享受现代餐饮品质,膳食更趋方便化、绿色化、营养化、多样化的需要。

3.进一步重视和提升粮油加工中副产品的价值。粮油加工残余品中仍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多种微量元素和生物活性物质的副产品,如米糠、小麦胚芽、饼粕以及油脂精炼过程中产生的植酸钙与肌醇、矿物质与维生素、皂脚、馏出物等等,其加工工艺及设备并不复杂,但其经济价值则可提高数倍乃至几十倍。由于粮油加工企业规模小、粮油资源集中度困难、提取技术的限制,并没有全面利用。今后,随着粮油加工企业的大型化、规模化、集团化以及提取技术的不断成熟,全省粮油加工副产品综合利用率将会不断提升,以循环利用、节能高效、生态环保为准则,加大对加工残料的综合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对能源的消耗,实现粮油加工业全域成为生态环保的绿色化产业。

4.进一步完善健全粮油产业政策支撑体系,加大对粮油工业的投入额度。湖北省政府要对积极组建种企超企一体化、银企科企校企联体化对接、坚持走创新之路、特色之路和差异化发展之路、发展适度精深加工和循环经济,对调整结构、强强联合、创新方式,对加快粮油绿色化转型升级、涉粮涉油国外渗透、沿海产业向内地转移、打造强势品牌的大型粮油加工企业,在项目用地、扩股上市、各项税费减免、优惠优贷政策上都应给予全程全方位的支持。对实力强、效益好、信誉度高的企业,增加授信贷款额度,有效提升企业防范风险和赢利增效的能力。着力培养和引进一批高素质的企业家,以及专业科技人才、管理人才与市场营销人才,为粮油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完善健全粮油产业政策支撑体系。

5.大力支持粮油加工业自主化创新。目前,湖北省粮油加工业科技自主研发的产品不足18%,全行业经营性亏损约为28.9%、平均负债率高达39.8%,严重抑制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湖北省粮食局要在加强基础研究的基础上,以财政补贴、锐费减免、优贷重奖的形式,支持龙头企业开展集约化高效利用、清洁生产、节能降耗重大关键技术研发工作,加快促成其自主知识产权成果的转化。同时,重视和利用优秀传统工艺与高新技术的融合、集成和工程化配套转化。要按全覆盖、一对一原则,加强在汉科研院所科技创新联盟,培育粮油加工业科技创新平台和研发基地建设,尤其要注重开发主食产品生产设备和适度精深加工设备的创新。

6.加大食品安全及检测监测能力建设。粮油食品安全是生命工程、系统工程,从田间到餐桌,涵盖多个环节构成的完整的产业链系统,要建立严格的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制度、准入制度、溯源制度、召回制度等。一是加强粮油加工业自身食品安全检测监测能力建设;二是提高整个产业链标准化生产监测水平;三是加快制定和修订粮油食品加工行业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标准,加快修订完善加工业标准体系;四是建立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机制;五是加强粮油加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

7.提倡科学文明消费,优化居民膳食结构。大力宣传和推广《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引导全民科学膳食、健康消费、文明消费,以此到逼粮油加工行为。在食物多样、绿色生态、谷类为主、粗细搭配、方便适口的氛围中,促使粮油加工企业在适度生产精米、精面、精油中实现绿色生态、低碳高效型转型升级。

(作者单位:鄂州市职业大学,湖北省鄂州市粮食局)

栏目主持/刘博文

猜你喜欢

加工业粮油湖北省
农产品加工业经济运行发展现状
与Arburg(阿博格)携手共进塑料加工业的数字化未来
2019年《中国粮油学报》征稿简则
欢迎订阅2019年《中国粮油学报》
农产品加工业稳中向好
推广优质稻 种出“好粮油”
湖北省水产品塘边价格
春风化雨 深入浅出——记湖北省优秀理论宣讲员龙会忠
湖北省将再添6座长江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