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地区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技术

2016-12-20蒋明健翟旭亮成世清罗平元

中国水产 2016年12期
关键词:流水水产池塘

文/蒋明健 翟旭亮 成世清 罗平元

重庆地区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技术

文/蒋明健1翟旭亮1成世清2罗平元3

重庆因受特殊地理、气候、水源等条件限制,存在渔业发展起点低,商品鱼塘规模和规格不高,总产量不大,养殖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本文提出的“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技术”很好地解决了以上问题。挖掘出了池塘养殖的内在潜力,使水产养殖产量、效益成倍提高。

重庆渔业由于受特殊的地理、气候和水源等环境条件限制,一直存在着水产养殖面积小,集约化、规模化程度不高,水产品总产量偏低,质量安全水平不稳定等问题。重庆曾经是典型的水产品消费城市,市场自给率在一定时期内维持在50%左右徘徊。“十二五”期间渔业工作者因地制宜开展技术创新,克服外部环境的先天性不足,充分挖掘内部潜力,推广生态养殖,发展“名、特、优、新、土”水产。历经了破冰、夯实基础到快速发展跃上新台阶的过程,闯出了一条成功的发展之路,使渔业总产量、产值和渔民纯收入每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实现了翻翻的目标。

水产专家在梁平县池塘流水养殖场指导工作

一、技术背景

传统的池塘养殖随着产量的提高,水体负载加重,自身净化能力减弱,环境污染严重,爆发性鱼病频发。养殖风险加大,渔业成本不断上升,利润空间越来越小。介于以上情况,必须找到一种科学、生态的养殖模式代替传统的养殖方法。2015年重庆市水产总产量突破了48.1万吨,由于基础产量的不断提高,加上原来修建的商品鱼池多数规格不高,进排水不合理,设施老化,水源得不到保障。特别是很多鱼塘经数年养殖后淤泥沉积严重,无法清淤,水体自身净化能力逐渐减弱,渔业进一步增产增收的难度加大。如果新建鱼塘一是投入较高,二是占用稀缺、有限、不可再生的土地资源,三是不符合现代渔业发展理念;所以要进一步提高水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最好的办法是依靠技术创新,走生态健康养殖和集约化发展之路,而近年来试验成功的生态环保的“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技术”是重点推广的技术之一。

二、技术原理

塘循环流水养殖技术,整套系统采取的是“内池养鱼,外塘养水”相对封闭的完备的生物自我修复技术理念,能长期保证鱼塘水体符合水产养殖标准;因为水泵将大池塘的水抽灌到流水养殖渠中并同时纳米微孔充氧,水流像天然的溪河一样流速较块,使鱼的“运动量”自然加大,所以养殖渠流水养的鱼比普通池塘养鱼肉质更佳;由于高溶氧满足了高密度养殖的要求,全价饲料保证了鱼的快速生长的营养需要,所以池塘流水养殖的产量是池塘传统养殖的3倍~4倍,实现了产量、产值、效益以及生态和环境保护都有了新的突破。重庆市于近两三年相继在北碚、梁平、璧山等区县对低碳、环保的池塘循环流水养鱼技术进行了一定规模的试验,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实验中记录和收集了相关产量、效益和水质指标数据,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技术资料,实验结果与其他省市对比有相似性。

1.定义

该技术是将传统池塘经过必要的改造,修建与之配套的流水养殖渠道,再配以必要的设施设备,将工厂化流水养殖与传统的池塘养殖结合起来。大池塘养殖滤食鱼类再配以鱼菜共生的蔬菜、瓜果、花卉等植物水上种养净化水质,流水养殖渠高密度养殖品质较高的吃食性鱼类。通过新技术集成与应用,水流把流水养殖渠道中的鱼粪、残存的饲料等推向集污区,吸污泵将集污区的废弃物回收到岸边的集污塔(池);废弃物经沉淀后进行脱水,再经过微生物发酵处理后,固体物变成有机肥,脱出来的肥水与浮游生物一起顺着水流排入旁边大池塘成为鲢鳙鱼的食物,同时通过池塘水生蔬菜植物的吸收利用,经物理、生物消纳净化后再循环使用,充分利用资源,变废为宝,兴利除弊,从而实现了养殖污水的零排放;以“开放式散养”模式创新为新型的池塘循环流水“圈养”模式,来达到大幅度提高产量和效益的目的。

2.优势

(1)传统池塘养殖污染严重。一是有机质污染严重,残饵、鱼类排泄物、死亡藻类不断增多,底部有机物积淀严重,导致各种细菌、病毒大量繁殖,引发疾病,危害鱼类。同时,这些有机物在缺氧条件下,经发酵、分解产生大量的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及甲烷等,使池塘底质、水质发生变化,pH值下降,水体中有益菌自净能力减弱,破坏水体微生物的平衡,影响鱼类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增加饵料系数与养殖成本;由于有机质污染严重,水体高度富营养化,池塘中鱼病越来越多,越来越怪,鱼病严重时,不得不加大药物的使用剂量,甚至使用一些高毒、高残留的禁用渔药,使水产品的质量安全得不到保障;养殖鱼类的粪便堆积,造成对养殖水体的污染。形成恶性循环,使得水体COD、BOD显著增加,成为各种病原体繁衍生息的温床,诱发爆发性鱼病,在气温、气候发生急剧变化的条件下,极易产生鱼类缺氧、泛池造成大规模死鱼的现象发生。

(2)传统养殖风险较大。表现为养殖水体溶解氧不可控,导致鱼类经常缺氧浮头,影响鱼的生长和容易造成大量死鱼,加上鱼病因素,使水产养殖成为一个高风险的行业。

(3)传统养殖劳动强度过大。在养殖过程中,由于消毒、拉网打鱼、搬运饲料等环节都需要繁重的体力劳动,加之又是野外作业,一是劳动强度大,二是劳动效率低下,三是劳动成本高。

(4)传统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难控制。由于养殖环境的不可控,水体富营养化,养殖分散,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低等因素造成水产品食品安全水平得不到保障。

技术创新的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技术成功解决好了以上难题,养殖产量、产值和效益成倍增长,同时节能降耗,生态环保,符合生态健康养殖理念。

3.推广情况

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技术经北陪区、梁平县、璧山区实验成功后,在巴南、潼南、合川、涪陵、万州、开州等区县的部分养殖场在推广应用,示范推广面积已在500亩以上,增产增效明显,深受养殖者欢迎,部分区县已将此项技术纳入渔业产业化发展政府补贴项目。

三、增产增效情况

经试验区县统计的资料分析得知,池塘循环流水养殖平均产量是一般精养池塘传统养殖平均产量的3倍以上

1.经济效益

由于精养区对面积进行了极大的压缩,捕捞和管理十分便利,既降低劳动强度,也节省劳动力开支;由于分区域饲养,有利于梯度养殖或多品种养殖;将传统池塘养殖的平均产量1000kg/亩提高到3300kg/亩;同时增加了名特优品种的养殖,并结合市场需求及季节价格变化情况安排生产和销售,平均利润提高到16000元/亩以上,是传统养殖的4倍以上。投入成本比新建鱼池划算,池塘循环流水养殖工程设施改造及配套设施费20000元/亩左右,相当于流水养殖水体700元/m3左右,一次投入多年受益。可以节水90%以上;比常规池塘减少80%以上的清淤能耗和劳动成本。

2.环保效益

池塘循环流水养殖相对传统池塘养殖模式,一是实现零水体排放,减少污染;二是实现室外工厂化养殖管理,全程监控,减少病害发生和药物的使用,提高水产品的安全性;三是有效地收集养殖鱼类的排泄物和残剩的饲料,根本上解决了水产养殖水体富营养化和污染问题;该技术显著提高环保效能,可将污染预防、环境绩效、节能减排、再生资源等达到最大限度的利用。促进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之间能量转换和高效率的良性循环。水产养殖污染物回收处理技术,可使水产污染物回收率达60%以上,经生态工艺和清洁生产技术处理,可再生利用率达100%,实现养殖废水零排放;其净化水质良性循环使用,可减少鱼病发生和有毒有害物质扩散;大大提高了绿色水产品产量,保障了水产品质量安全。

3.社会效益

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技术改造只增加原池塘面积3%的面积(含流水养殖渠精养渠和管理房建设),节约土地使用面积;大幅提高集约化养殖水平,该技术投入不大,见效快,使用周期长,能根本解决集约化水产养殖中的瓶颈问题,达到低碳、环保、持续、健康水产养殖的目的;提高产量、质量和效益;同时美化乡村环境,富有观赏性,特别适合休闲渔业的推广,把景观和科普结合起来了;同时是贫困乡村农业产业精准脱贫致富的首选项目,有助于秀美山村建设。

池塘流水养殖现场

四、技术要点

标准养殖流水沟渠按池塘总容积的29m3/亩左右修建,并设立废物集污区,采用水体高效增氧和推进系统,完成池塘水体不断循环流动,并在养殖槽内形成高溶氧区,实现养殖对象的完全可控,高密度养殖吃食性鱼类,在养殖渠外的净水池塘套养滤食性鱼类的生产方式,实现养殖渠内产量达到100kg/m3,大池塘鲢鳙鱼产量达到500kg/亩,总养殖面积产量3300kg/亩以上的水产品产量,同时将养殖对象的粪便集中收集、处理并加以利用。实现养殖全过程有机质污染物对环零排放。

1.池塘配套基本建设

精养小池(高产精养区)修建要点。一般选择面积20亩~30亩,水深2m的池塘为宜(也可以是几个联通的较小池塘),首先,对大池塘进行必要的改造,如加固塘坎,清除淤泥,增加池深等;其次,精养流水养殖渠修建于大池塘长边一侧,平行于大池塘堤并列修建两条水泥池堤,形成长12m,宽5m,深2.8m形成有效水深2.4m的多条养殖沟渠,高产精养渠面积在大池塘面积的2%左右,体积控制在29m3/亩左右。水泥池堤两端修建垂直插槽,插槽中插上钢丝网,即成精养流水养殖渠。在每条养殖渠后端留下3m距离,并于尾端修建高于渠底50cm的水泥墙,作为鱼粪及残饵拦截沉降收集区。精养渠水体通过两头隔钢丝网与大池塘连通。整个养殖渠底部全部硬化平整,与大池塘底部略高或基本持平。(重庆市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有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成套的工程设计图纸,可以无偿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

2.流水循环及增氧配套设施

增氧及水循环是通过在精养渠前端钢丝网外侧安装正方形微孔曝气盘,曝气盘平行设置于水下约80cm,曝气盘一侧设置倾斜角为600的彩钢或者塑料挡板,使用罗茨风机向曝气盘充气后,气泡会带动水体向上运动,当气泡和水流上升遇到挡板阻挡后会改变方向,形成横向水流,流向高产精养区,实现了同时曝气增氧和形成水流的效果。水流通过高产精养区后,从高产精养区后端回流进入大池塘,再从前端被罗茨风机气流带入高产精养区,就实现了池塘水体的循环流动和交换。每台2.2千瓦罗茨风机带动一口小池,24小时不能停机,另外在养殖池中再设置一套备用增氧系统。流入大池塘的水通过浮游植物、水生植物、滤食性鱼类吸收及水体自净作用,维持水质稳定。(重庆市水产开发总公司可提供整套机器设备和安装要求规范。)

3.污物收集清理

鱼粪及残饵漂流到养殖渠后端时,由于水流减缓,沉降于鱼粪收集区,再通过底部吸盘抽吸到污水池,每天抽吸2次。漂浮的少量粪便和残饵,通过水面拦截技术分流提出。实验证明,该系统鱼粪及残饵收集率可以达到75%。

4.水质调节净化处理

流水养殖渠道排出的水通过管道或者水渠排到池塘取水口对面的位置,这样有利于池塘水体的逐级循环净化道标后再次利用;净化水池塘投放滤食性鱼类个体不能过小,数量要适中,一般投放500g/尾以上的鲢鳙鱼200条/亩左右,否则不利于浮游生物的利用、水质净化和产量的提高;池塘鱼菜共生面积控制在大水面的10%~20%,呈取水口和排水口对称摆布和排列,栽种蔬菜品种,夏秋季以空心菜、丝瓜等为主,冬春季以水芹菜、生菜等为主,这样既有利于水体净化又可以获得较好的副产品收益。

五、技术推广及注意事项

1.规范化操作

由于池塘循环流水养鱼技术含量高,目前刚刚在重庆开展了小范围的试验,还未在全市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如何将该养殖技术应用于产业化经营,避免失误,控制风险,使经济效益最大化,需要规范化的技术操作,同时要求水产养殖企业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提高,探索出适合本地的最优的操作办法和养殖模式。

2.选择合适的地理位置和养殖场

池塘循环流水养鱼配套工程的修建,首先,要有一定规模的池塘,一般要选择水深不低于2m,面积不少于20亩,这样有利于降低成本;其次,要注意选择适宜的地理位置和水源等基本条件;第三,因为是集约化养殖,最好是有较强的技术力量和雄厚的资金实力做支撑;

3.日常管理

池塘循环流水集约化的高产养殖,必须实行精细化的全天候的24小时的监控和管理;不得停电和缺氧,须自备发电机和准备多个氧气罐,可以采用活鱼运输车辆一样的应急装置;同时适时对水质指标进行检测,提前做好水质调节和补水换水工作;与此同时做好防洪防盗、水体定期消毒和鱼病防治工作。

作者单位:1.重庆市水产技术推广站2.重庆市梁平县水产技术推广站3.重庆市北碚区水产技术推广站

猜你喜欢

流水水产池塘
搞养殖,我们都看《当代水产》
加油!水产人!
流水
热闹的池塘
大咖点评:2020年水产动保谁主沉浮?
读懂“水产人十二时辰”,你就懂了水产人的一天
流水有心
池塘
前身寄予流水,几世修到莲花?
夏天的池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