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灌溉水利用系数的预测方法及对策研究
2016-12-20冯桂存
冯桂存
身份证号码:63212619900306232X
我国灌溉水利用系数的预测方法及对策研究
冯桂存
身份证号码:63212619900306232X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又是一个农业大国,灌溉在农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目前灌溉水利用率普遍偏低,还有三分之二左右的灌溉面积达不到节水灌溉标准的要求。灌区一方面严重缺水、另一方面又浪费严重,具有较大的节水潜力。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用水要求的不断增加,供水的竞争性不断加剧,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可用于灌溉的水量有逐步减少的趋势,除在部分有条件的灌区能够适当开源外,节约用水,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是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根本措施。
灌溉水;利用系数;对策加权平均,由点到面计算该地区中型灌区的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对于小型灌区,以样点灌区为基础,采用算术平均法由点到面计算全省小型灌区的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对于纯井灌区,首先采用算术平均法分别计算土渠、防渗渠道、管道输水、喷灌、微灌等5种类型样点灌区的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然后与年毛灌溉用水量加权平均计算全省纯井灌区的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在已知全省各规模与类型灌区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情况下,通过与年毛灌溉用水量加权平均计算全省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通过上述方法可以计算出2015年该地区省不同规模与类型灌区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如表1所示。
1 灌溉水利用系数的内涵
灌溉水利用系数是灌溉工程规划设计中一个重要指标,在工程设计规范中对其分析计算方法有明确规定,灌溉水利用系数为渠系水利用系数乘以田间水利用系数,特指一个灌区的灌溉供水总量与到达田间之水量的比值,该指标主要表征设计水平年一个灌区相应的灌溉工
程状况“标准状态”下对应的灌溉用水效率。近年来,人们有时也用灌溉水利用系数作为评价区域或全国的灌溉用水效率的指标,并对其测算分析开展了相关研究,但从灌溉水利用系数获取的方式方法来看,其更多地综合反映了灌区“标准状态”渠道系统工程状况、能力和田间灌溉用水水平下的灌溉用水效率,不能反映包括管理在内的其他因素的影响。为了更好地评价灌溉用水效率的实际情况,满足管理需要并且与国家规划纲要相协调。
2 农田灌溉总体情况
通过多年建设,截至2015年年底,某地区建成有效灌溉面积402.6万hm2,旱涝保收田面积357.7万hm2,节水灌溉工程面积226.8万hm2。2011年水利普查期间,对全省大型、中型、小型、纯井灌区基本情况进行全面核查,按照大型(≥2万hm2)、中型(1万~2万hm2、0.333万~1万hm2、0.067万~0.333万hm2)、 小 型(≤0.067万hm2)及纯井灌区分类,大、中、小型灌区按水源类型又分为自流引水和提水两种。据统计,2015年年底,江苏省共有大、中、小型和纯井型灌区39072个,其中大型灌区29个,有效灌溉面积77.8hm2,中型灌区283个,有效灌溉面积128.0hm2,小型灌区24792个,有效灌溉面积192.8hm2,纯井灌区13968个,有效灌溉面积为4.0hm2。
3 测算分析方法
根据水利部《全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技术指导细则》和《灌溉水利用率测定技术导则》(SL/Z699—2015)要求,结合该地区实际,针对省级区域不同灌区规模和类型采取不同的测算分析方法。2015年,全省共选取了256个样点灌区,其中大型灌区29个,中型灌区33个,小型灌区165个,纯井灌区29个。大型灌区上、中、下游分别选3个典型田块,中型灌区上、下游分别选3个典型田块,小型灌区和纯井灌区分别选取2个典型田块。通过测算典型田块亩均净灌溉用水量来计算样点灌区净灌溉用水量,采用“首尾测算法”计算样点灌区的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对于大型灌区,样点灌区的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与年毛灌溉用水量加权平均后,由点到面计算该地区大型灌区的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对于中型灌区,首先以0.067万~0.333万hm2、0.333万~1万hm2、1万~2万hm23个档次样点灌区为基础,分别采用算术平均法计算3个档次中型灌区的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然后与毛灌溉用水量
表1 不同规模与类型灌区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成果表
4 发展对策
4.1 加大全社会对发展节水灌溉公益性的认识,整合来自各种渠道发展节水灌溉的资金,逐步建立稳定的以政府投入为引导的多渠道社会融资投资机制。
4.2 着力提高农业灌溉用水的管理水平。积极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和运行机制创新,充分发挥农民用水户组织的作用;积极推进水价改革,对农业灌溉用水实行“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加强农业灌溉用水量测设施的建设,以量计征;平整土地;干旱地区种植作物可选抗旱品种;加大对农民节水意识的宣传和培养力度,加强节水灌溉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
4.3 今后应着眼于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扭转单纯依赖种植业的发展,调整农业结构,实现农、林、牧、渔协调发展。由于该区灌溉水利用率低,面源污染造成河湖水系污染严重,因此应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在提高水的利用效率与效益的同时,解决季节性缺水及面源污染问题。
4.4 重点实施大中型灌区骨干工程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启动末级渠系节水改造,提高灌溉保证率。因地制宜发展喷灌、微灌等技术,适当发展低压管道输水工程,山区可开展集雨灌溉工程建设;对山丘区果树、茶叶采用喷、微灌技术;注重工程措施和管理措施、农艺措施相结合,推广水稻干湿交替灌溉;积极采用田间土壤墒情和作物需水量自动化监测和预报手段,推进节水灌溉信息化建设。强化中低产田的改造,注重农田排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结语
伴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也面临着水资源短缺、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为了缓解这些矛盾,合理充分地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必须把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作为一项革命性措施来抓。
[1]廖永松.我国流域尺度上的灌溉水平衡与粮食安全保障[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3.
[2]李云玲.水资源需求与调控研究[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07.
[3]张艳妮.山东省灌溉农业分区及节水潜力预测[D].山东农业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