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双曲线双层网壳冷却塔网壳型式研究
2016-12-20袁文俊房彦山
袁文俊 苏 钊 房彦山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新疆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钢结构双曲线双层网壳冷却塔网壳型式研究
袁文俊 苏 钊 房彦山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新疆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本文按照某项目的冷却塔工艺尺寸,在通用有限元软件SAP2000中建立了钢结构双曲线冷却塔的有限元模型,并参照火力发电厂水工设计规范施加了风荷载及温度荷载,模型采用了不同的网壳结构形式进行了分析计算和杆件截面设计,通过对不同方案下的冷却塔的内力分布及杆件截面大小分布的对比,提出较为科学合理的钢结构冷却塔网壳结构形式。
钢结构冷却塔;网壳形式
1 前言
本文按照某项目的冷却塔工艺尺寸,在SAP2000中建立了钢结构双曲线冷却塔的有限元模型,并参照火力发电厂水工设计规范施加了风荷载及温度荷载,模型采用了不同的网壳结构形式进行了分析计算和杆件截面设计,通过对不同方案下的冷却塔的内力分布及杆件截面大小分布的对比,提出较为科学合理的钢结构冷却塔结构型式。
2 有限元建模
2.1 冷却塔基本工艺参数
塔高:134m
出口半径:32m
0m半径:52m
喉部高:97m
2.2 荷载参数
自重:只考虑杆件,未考虑球节点
基本风压:0.4kPa
日照阴阳面温度差:15℃
地震作用:未考虑地震作用;
2.3 杆件截面及网格尺寸
杆件设计采用sap2000自带的杆件设计功能,按中国规范标准设计,杆件自动选择型钢库按国标环形截面选用。
2.4 特别说明
由于研究目的只为对比不同网壳结构形式冷却塔之间的差异,并不用于实际工程,因此,杆件设计时并没有按实际规范要求限制杆件的最大长细比,同时,为了增加计算分析速度,将网架杆件的长度取得较长(按7m左右设置),以减小杆件数量,因此本计算结果与实际工程有差异,不适用于具体项目参考;
3 网架网格形式对比
3.1 常用的网架体系
网壳结构的网格形式主要可分为交叉桁架体系,四角锥体系和三角锥体系三类。
3.2 冷却塔网壳体系选择
一般平面网壳可采用周边支承、三边支承或两边支承等形式,受力主要来自平面外;与之不同,冷却塔只有竖向底侧一边有支座,水平向形成封闭环形,受力除了风荷载造成的面外弯矩外,主要为自重荷载及风荷载造成的面内力。鉴于冷却塔网壳的特殊性,分别按三种基本网壳体系分析如下:
a.交叉桁架体系:其中的两向网壳,在平面内无斜杆的情况下需要四边或三边支承,否则为平面内机动或半机动的体系,不适合以平面内受力为主的冷却塔,单个节点对应的杆件偏多,也不是较好的选择。
b. 四角锥体系:正放四角锥网壳最为简单,且杆件分布最为均匀,若采用该形式建立冷却塔模型,可作为冷却塔的良好网格形式。
c.三角锥体系:本体系网壳属于三向网格,同一节点的相交杆件较多,一般用于圆形和六边形平面网壳或球面网壳,冷却塔展开后接近矩形,没必要采用该种形式;
3.3 正放四角锥网壳形式对比
1)对比方案。通过以上分析比较,从受力和构件加工的方便性等方面考虑,我们选择正放四角锥的形式作为冷却塔的网壳网格形式,在建模中我们将正放四角锥的形式又分为两种方案:
方案一:正放四角锥正置(即弦杆与地面水平线或垂直线平行);方案二:正放四角锥斜置(即弦杆与地面水平线接近45度角);2)支座附近杆件轴力及杆件设计截面对比。两种形式冷却塔的支座附近杆件轴力及截面设计结果简单对比如下:(见表1)
4 网格形式对比结论
a.两种网壳形式杆件总数量和总重量差别不大。
b.正放四角锥正置的方案中,横向弦杆的轴力及截面很小,与其它竖向和斜向杆件的轴力及截面差别很大,说明这种方案使得网壳内力集中于竖向杆件;正放四角锥斜置的方案中,横向杆件为腹杆,截面与其它竖向和斜向杆件的差别较小,说明这种方案使得网壳内各个杆件之间的内力分布比较均匀。
c.正放四角锥正置的方案中,当节点与支座比例大于1时,与每个支座相连的杆件数量较多,且斜向弦杆和斜向腹杆之间的角度差太小,无法采用螺栓球节点连接;正放四角锥斜置的方案中,与每个支座相连的杆件较少,且相互之间的角度较大,方便采用螺栓球节点连接。
d.通过上述比较可见,钢结构冷却塔采用正放四角锥斜置的网格形式更加合理。
[1] GB 50017-2003.钢结构设计规范.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
[2] DL/T5339-2006. 火力发电厂水工设计规范.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3] JGJ7-2010. 空间网格结构技术规程.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4] JGJ7-91. 网架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浙江大学,1992.
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