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续)

2016-12-20

新疆农垦科技 2016年11期
关键词:建设发展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续)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按照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对新疆工作的总体要求,在与国家和自治区规划纲要衔接的基础上,结合兵团实际编制。此纲要主要阐明兵团重大战略意图,明确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是市场主体的行为导向,是兵团各级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是广大干部职工群众共同的行动纲领。

第四篇协调发展构建发展新格局

按照补短板、强优势、夯基础的原则,坚持走以新型城镇化为载体、新型工业化为支撑、农业现代化为基础、信息化贯穿始终的“四化”协同发展道路,在促进区域协调中拓宽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环节中增强发展后劲。

第十章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壮大南疆师团力量,打造天山北坡垦区发展高地,提升边境垦区戍边实力,培育区域发展增长极,构建与履行屯垦戍边使命相适应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第一节突出在南疆发展

瞄准南疆主战场,举全力集全智在“棋眼”上下好先手棋,以产业发展集聚人口,优化人口资源,促进民族团结,增强兵团在南疆承载力和影响力。

壮大产业带动就业。紧抓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和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机遇,大力发展纺织服装、农副产品深加工、支农产业、民族医药、民族特色手工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和新型建材产业,主动参与煤、油气等资源开发和利用,带动垦区及周边地方群众就业增收。培育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商贸物流、金融服务、文化旅游、医疗教育及养老健康四大产业。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林果业、现代畜牧业,打造阿拉尔、图木舒克、昆玉、且末四个现代农业示范区,辐射带动地方农业发展、农民致富。建设面向南疆及中西亚市场的农产品生产基地,推动兵团农业走出去。

完善城镇布局。形成以阿拉尔市、图木舒克市、铁门关市及昆玉市为中心,以团场小城镇为节点,与地方城镇功能互补的环塔里木盆地南疆城镇带,打造承载产业、人口的平台载体和战略支点。把阿拉尔市建成推进南疆城镇化、工业化的主力军;把铁门关市建成天山南坡产业带的新增长极、新疆第二条出疆通道的重要门户、塔里木盆地西北缘的重要生态屏障、节水型现代化农业生产示范基地、生态宜居军垦文化城市;把图木舒克市建成社会稳定、产城融合、宜居宜业、文明进步、创新型示范城市及兵团在南疆新的增长极和民族团结示范区;把昆玉市建成兵地融合发展示范区,具有军垦特色和绿洲特色的现代化新城。加强重点城镇建设,推进处于交通物流枢纽、重要战略支点的重点团场设立建制镇,实现管辖范围与职能相统一。

改善民生凝聚民心。加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进环塔里木文化传播共建共享和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完善南疆师团基层文化机构,建立专业文艺团体,加强基层文艺骨干队伍培养和优秀文艺作品、文化活动品牌创建。提高教育基础能力,加大招收地方少数民族学生力度,推进兵地合作办学示范试点,基本实现双语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提升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整体水平。完善基层重大疾病防控、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增强服务地方各族群众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把南疆师团贫困人口脱贫作为重中之重,加大扶贫攻坚力度,2018年4.4万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持续促进人口集聚、优化人口资源,多渠道扩大人口规模,吸纳地方少数民族群众就业创业,鼓励北疆师团职工及子女到南疆发展。

第二节打造天山北坡垦区发展高地

以加快国家天山北坡经济带发展为契机,推动天山北坡垦区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和体制机制创新,成为引领兵团发展的排头兵和天山北坡经济带的中坚力量。

发挥八师石河子市示范引领作用,以国家级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依托,打造纺织服装全产业链、绿色农产品加工、现代煤化工、农机装备制造、军垦文化旅游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使石河子市成为石玛沙城镇群的核心、兵团的城市名片和创新转型先行者。

发挥六、十一、十二师毗邻首府地缘优势,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成为乌昌经济圈重要增长极和维护首府安全的重要依托。做优六师,加快五家渠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延长产业链,提升产业配套能力,发展旅游、会展、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十二师,加快发展集装箱编组站和综合保税区,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文化产业,打造兵团现代经济、现代服务业、现代文化、现代新科技产业发展示范区。做强十一师,提升建筑业竞争力,发展新型建材,打造具有突出影响力的综合性企业集团和兵团走向海外的领头羊。

促进七师崛起,推进奎屯天北新区和五五工业园区发展,重点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现代煤化工,积极参与石油天然气化工配套产业发展,培育形成新的产业聚集区、区域交通枢纽中心和商贸物流中心,成为带动奎独乌区域发展的重要力量。发挥十三师资源和区位优势,积极参与“疆电东送”工程建设,加快二道湖工业园区发展,建设兵团重要的特色矿产资源加工、能源新能源、现代煤化工和现代物流基地。

第三节提升边境垦区戍边实力

以“兴边富民”行动为抓手,加强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建设,培育发展外向型经济,加快沿边开发步伐,打造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门户和边疆安全的重要战略屏障。

发挥四师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中通道重要节点和交通枢纽优势,以可克达拉市、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兵团分区为载体,培育以进出口贸易、旅游、物流仓储、总部经济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加快向西开放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打造成为向西开放的桥头堡。

加快五师双河市建设发展,提升五师荆楚工业园和新赛工业园区产业配套能力,积极参与阿拉山口中哈经济区合作区建设,力争成为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物流加工功能延伸区,打造我国西部陆路国际货物中转集散地的集结核心、向西开放的重要节点。

发挥九师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北通道前沿区位优势,推进与地方共建巴克图工业园区,做大仓储物流业,建设兵团边境旅游示范区和绿色有机农产品出口基地。

发挥十师北屯市位于“四国多方”交通枢纽和丝绸之路北通道重要节点优势,加快北屯市公铁联运中心和海关监管库建设,提升北屯市工业园区产业配套能力,形成集物流、仓储、加工贸易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区,打造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北通道的重要门户和我国沿边开发开放的经济增长极。

第十一章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

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实施“城镇提升”工程,使城镇成为职工群众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促进转型升级、示范现代文明、融合嵌入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平台。

第一节完善城镇体系

在新疆城镇体系规划框架下,充分考虑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优化经济和人口空间布局,形成以石河子市为中心的天山北坡垦区城镇带、以阿拉尔市为中心的天山南坡垦区城镇带、以十三师拟建红星市为核心的东疆城镇组团、以北屯市为核心的北疆边境城镇组团及以十四师昆玉市为核心的塔里木南缘城镇组团,与地方城镇嵌入式发展、具有兵团特色的“两带三组团”城镇化空间格局。

第二节打造优良人居环境

坚持“先地下、后地上、适度超前”原则,推行地下管网综合管廊模式,加快“气化兵团”和防洪减灾设施建设。合理布局建设停车场、农产品批发市场、物流配送、便民超市、平价菜店及家政服务中心,打造便捷生活服务圈。统筹推进公共文化、体育、就业、社保等便民利民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城镇居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加大人居环境治理力度,建设留有军垦记忆、洋溢现代气息的城镇。2020年,城镇供水普及率、燃气普及率、集中供热普及率、污水集中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99%、90%、95%、85%和70%。

做优做美城市。石河子市以“创新升级、打造品牌”为导向,以建设全国第三批智慧城市为契机,以争创全国卫生城市为目标,推进产业、教育、医疗水平等全面升级,增强在全国和新疆影响力。阿拉尔、图木舒克、五家渠市以“提升品位、做大做强”为导向,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公共服务设施水平,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增强区域辐射带动力。北屯、铁门关、双河、可克达拉市以“完善功能、改善环境”为导向,尽快健全城市消防、物价、工商等机构,完善城市功能,塑造具有突出特点的特色风貌城市。科学规划建设昆玉市,推动七、九、十三师拟设市建设。

打造特色鲜明团场城镇。因地制宜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型、口岸贸易型、城郊卫星型、旅游观光型等特色城镇,形成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促进一批发展优势明显、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的团场设立建制镇,纳入市域管辖范围。

推进中心连队居住区建设。将中心连队居住区纳入团场城镇统一规划、统一资源配置。依托团场城镇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中心连队居住区覆盖,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团连统筹协调发展。保留并加强战略地位重要的边境一线和特殊敏感地区连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第三节强化城镇产业支撑

按照“产城融合、宜居宜业”要求,将产业园区纳入城镇总体规划,推动基础设施向园区延伸布局,配套完善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设施,加快产业、就业、人居和消费集聚,促进以城聚产、以产兴城。强化园区和城镇平台作用,引进培育龙头企业,丰富产业配套,吸纳农业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向二三产业转移。全面发展城镇现代服务业,培育小微企业,深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现城市、团场城镇与连队经济联动发展。构建产业集群带动城镇发展、城镇发展促进产业集群互动机制,提升城镇经济辐射力,带动师市辖区团场、连队和周边地方乡村共同发展。2020年,城镇经济占兵团总量比重达到70%以上。

第四节创新城镇管理体制机制

探索建立符合兵团实际的城镇管理体制,积极稳妥推进师市合一和团镇合一,逐步实现领导体制一致、管理权限一致、行政职能一致和管辖范围一致。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镇发展深度融合,促进城镇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智能化、公共服务便捷化和社会治理精细化。创新城镇投融资模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镇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建设和运营。推行建管分离,建立行业管理与市场运作相统一的现代城市管理体制。积极开展以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多规融合、土地集约利用为主要内容的综合试点,为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和有益经验。

第十二章加快工业转型升级

坚持调整存量与优化增量并重,以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为动力,以产业园区为载体,实施“工业提效”工程,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十三五”期间,工业经济年均增长11%。

第一节大力发展纺织服装产业

积极承接纺织产业转移,推进就业容量大、易实现就近就地就业的服装家纺产业发展,合理布局棉纺、毛纺、化纤、混纺面料等产业,适度发展印染产业,积极发展民族特色手工纺织业和天然彩棉产业,打造全产业链,推动纺织产品由原料输出转向成品输出,努力建成面向中西亚和欧洲市场的纺织服装出口加工基地。2020年,纺织服装全产业链带动就业18万人以上。

棉纺织。重点发展用于中高档面料生产的精梳纱等梭织用纱和高档针织用纱,开发纯棉色织面料、提花面料、混纺面料,以及多纺混纺、弹性、功能性面料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2020年,棉纺环锭纺达到800万锭。

毛纺织。开发生产高支、精纺、轻薄型呢绒面料,加强防皱、防缩、免烫、多功能组合整理工艺开发和应用。2020年,毛纺锭规模达到4万锭。

服装家纺。实施品牌战略,吸引国内外知名服装企业集团到兵团投资建厂,提升服装设计开发水平。2020年,服装产能达到1.8亿件/年。

民族特色编织。积极发展地毯编织、民族刺绣、民族服饰等少数民族特色编织业,运用网上交易、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等现代营销手段,拓展民族手工艺品销售空间。2020年,地毯产能达到10万平方米/年。

第三节加快重化工业转型升级

以资源能源高效利用为基础,以发展循环经济、促进清洁生产、提升企业竞争力为目标,加快重化工业关键领域和共性技术研发应用,延伸产业链,构建互为支撑、高效利用、节能减排、环境友好的重化工业发展体系,实现绿色化升级改造。­­氯碱化工、煤化工业。按照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延伸氯碱化工产业链,增加产品品种。结合水资源条件和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稳步发展以焦炭、电石、合成氨、甲醇及下游产品为重点的传统煤化工,发展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等新型煤化工示范工程,打造煤电化一体化产业链,构建规模优势明显、链条有效衔接、上下游关联配套的氯碱化工和煤化工产业发展新格局。

石油天然气化工业。参与新疆国家大型油气生产加工和储备基地建设。积极联合中石油、中石化等企业集团,按照大型化、基地化、规模化方向,扩大利用疆内及进口油气资源,稳步发展石油炼化及烯烃、芳烃、乙炔、甲醇下游产品链,推进石化下游产品配套加工,发展石化精深加工业,积极发展聚脂系列、尼龙6系列、氨纶系列等合成纤维以及纺织助剂、包装材料等。

金属工业。严控电解铝新增产能,拓展延伸铝深加工产业链,重点发展高性能铝合金、铝基电子材料,打造全国铝精深加工产业示范基地。严控钢铁新增产能,以技术改造、淘汰落后、兼并重组、循环经济为重点,以开发生产特种钢、高强度钢为方向,鼓励产业高端化发展。

建材工业。全面推进水泥、平板玻璃、石材、墙体材料等建材制造业绿色改造,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引导和支持水泥龙头企业将业务范围拓展到水泥制品、预拌砂浆等相关领域。加快发展新型墙体材料、化学建材、节能门窗、屋面系统材料及部品部件。

第四节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坚持市场主导、创新驱动、重点突破、集聚发展,通过自身培育与战略引进,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开辟产业转型升级新途径。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

生物医药。利用区域特色资源,加快生物技术推广应用,大力发展中医药、保健品及关联产业,扩大兽用生物疫苗产业规模,培育生物育种产业,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研发能力、自主品牌及核心竞争力强的生物医药企业。

装备制造。制定落实中国制造2025实施意见,大力发展以农机、节水器材为重点的农业装备制造业,以纺织机械、工程机械、化工装备、煤矿机械及零配件制造加工为主的机械制造体系,积极发展通用航空制造业,力争具备核心机型通用飞机总装能力。

新能源。加快发展以太阳能、风能为重点的清洁能源产业,支撑能源结构优化调整。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以发展单晶硅和多晶硅片、太阳能电池组及配套产品为主,风电产业以涉足大型风力发电机组及关键零部件制造为主,提升产业综合配套能力,形成较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

电子信息。以电子信息材料、电子信息产品制造、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为重点,承接产业转移,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融合。2020年,初步形成产业集聚度高、创新能力强、行业特色明显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环保。鼓励通过技术创新、吸收引进等多种形式,加大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工艺和设备研发应用力度,加快节能产业、环境治理产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节能与环保服务产业发展。

第五节夯实产业发展平台

坚持企业集中布局、要素自由流动、产业集聚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紧密衔接,将园区作为产业特别是工业发展主阵地,延伸产业链,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上下游产品关联度,增强园区产业配套能力和承接产业转移竞争力。

完善园区基础设施。积极争取中央投资,创新利用PPP等融资模式,加大园区道路、用电、用水、供热、供气、通讯等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增强项目吸纳和承载力,营造良好创业环境。

推进园区错位发展。加快喀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兵团分区和阿拉尔、五家渠、石河子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积极参与中哈国际边境合作中心及伊宁、博乐、塔城、吉木乃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发展外向型产业集群,形成各有侧重的对外开放基地。支持石河子高新技术开发园区建设,引领兵团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提升园区发展水平。支持具备条件的园区扩区升格,争取设立图木舒克、库西、北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积极发展飞地园区,创造条件设立综合保税区,形成一批产业特色突出、创新带动明显、功能配套完善、兵地园区优势互补的产业发展平台。

第六节优化企业组织结构

培育大企业大集团。做实中国新建集团,构建集投融资、资本运营为一体,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相结合,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互为补充,具有较强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大型现代企业集团。鼓励企业积极向产业链上下游扩展,推进兼并重组,培育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专业化产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成为引领产业转型的重点骨干力量。支持鼓励援疆省市优势企业、境内外战略投资者及民营资本参与国有企业公司股份制改革和重组。2020年,资产总额在百亿元以上的企业集团达到20家以上。

推进中小微企业发展。构建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服务体系,建设面向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优化小微企业创业金融服务环境,激发全社会创业创新活力,增强中小微企业吸纳就业能力,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抓好成长型、科技型和初创型企业培育。实施中小微企业专精特新培育工程,引导大型企业通过专业分工、服务外包、订单生产等方式与中小微企业开展对接合作,形成协作配套发展格局。

第七节深入实施品牌战略

增强全社会品牌意识,发展现有品牌,培育新品牌。大力创造更多国家和省级品牌,扩大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品牌影响力,提升品牌产品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鼓励企业收购、兼并、参股国际品牌和营销网络,促进企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从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扩展,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发挥标准引领作用,建立健全技术标准,支持产业行业协会、大型企业主导或参与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抢占行业发展制高点。2020年,主要工业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92%以上,培育中国驰名商标15件、新疆名牌产品95个、新疆著名商标90件。

第十三章做大做强建筑业

抓住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机遇,适应“四化”同步发展需要,提升建筑业整体水平和竞争力。“十三五”期间,建筑业经济年均增长7%,一级资质以上总承包建筑企业达到25家,年产值超过百亿元企业2家以上。

提升建筑业竞争力。加快资产重组,支持建筑企业跨行业、跨地区组建企业集团。促进中小建筑企业向专特精方向发展,增强核心竞争力。巩固工民建、水利水电、道路桥梁等领域传统优势,拓展工业、铁路、机场、轨道交通等新领域。做大做强总承包,做专做精专业承包。加强施工、监理、设计等专业队伍建设,促进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发展。

拓宽建筑业发展空间。大力开拓疆内外市场,带动设计、施工、监理、咨询等关联企业联合拓展国内外建筑市场,提升行业竞争力。支持兵团建工集团等骨干企业走出去,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及中巴经济走廊等重大项目建设。推进建筑产业工业化,推动结构件、部件、门窗等建筑制品工厂化生产,推广新型建材生产及应用,扩大市场份额。

第十四章示范引领全国现代农业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结合、种养加一体,与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提高农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十三五”期间,农业经济年均增长5%,2018年率先在西北地区实现农业现代化,2020年成为全国农业现代化排头兵。

第一节优化农业结构

坚持稳粮、优棉、精果、强畜,加快制种业发展,调整优化农业结构。2020年,畜牧业和果蔬园艺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60%以上。

稳粮。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强国家粮食安全后备基地和粮食重点产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在保证自给、略有盈余基础上,稳定播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积极发展青贮饲料,加强高产稳产粮田建设,提高单产和品质。2020年,粮食生产能力保持在200万吨左右。

优棉。抓好优质棉基地建设,调整优化种植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研究推广机采棉提质增效农艺配套技术,推进棉花标准化和全程机械化生产,加快棉花清理加工技术工艺和设备改造,提高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2020年,棉花生产能力保持在120万吨,机采棉面积占比达到90%以上。

精果。坚持标准化、规范化、产业化和品牌化发展,强化科技支撑,创新营销模式,做优做强果蔬园艺业。2020年,优质林果生产能力达到540万吨以上。

强畜。主攻肉羊肉牛,积极发展奶牛,稳步发展生猪、家禽及特色养殖,提高肉类生产能力和品质质量。推进奶业、牛羊肉、生猪、禽蛋、禽肉五大专业化集团化运作,打造竞争力突出的现代畜牧业集团公司,形成龙头企业带动、标准化支撑、品牌引领、产加销相互衔接和协调发展的现代畜牧业全产业链体系。2020年,肉类年生产能力达到70万吨以上。

加快制种业发展。整合科研力量、企业和基地,严格管控转基因品种,打造育种能力强、生产加工技术先进、市场营销网络健全、技术服务到位的“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基地和制种业龙头企业。2020年,形成覆盖全疆、辐射西北的种业生产格局。

第二节增强三大基地示范带动作用

以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引领,以提高农业经营各环节物化生产要素使用效率和智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为核心,促进三大基地提质增效,示范引领全国农业现代化。

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以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带、示范区为重点,探索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新模式,打造国内领先的现代农业示范样板,协同推进各有侧重、特色鲜明的兵师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节水灌溉示范推广基地。以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和效益为核心,加快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田间高效节水灌溉为重点的现代化灌区建设,形成一批技术领先创新、管理科学规范、形式多样实用、体系配套完善的规模化高标准节水灌溉示范区。加强水肥一体化研究、推广和应用。2020年,高效节水灌溉应用面积占总灌溉面积80%以上,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8。

农业机械化推广基地。以规模化组织、公司化运作、科学化管理、专业化服务为重点,实现棉花全程机械化,积极推进玉米、马铃薯等其他农作物全程机械化,提高果蔬园艺业标准化种植和机械化作业水平,全面提升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

第三节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

以团场发展农产品初加工、兵师两级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通过龙头带动、市场拉动、基地推动,形成集团带动、公司运作、利益联结的产业化组织模式,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大扶持力度,培育壮大一批实力强、产品知名度高、效益好、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及生产基地和主销区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打造和借助农产品电子交易平台,构建覆盖全疆、辐射全国重点城市及周边国家的市场营销网络体系。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与物流企业对接,推动向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实现产加销、贸工农、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把兵团打造成为全国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2020年,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2:1。

第四节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兵师层面按照集团化经营模式,通过兼并、重组、收购组建跨垦区的农业产业集团。团场层面按照基地建设、初加工为主的模式,深化与龙头企业、产业集团产销衔接。规范发展各类农业专业公司和农工合作社。坚持行政引导、职工自愿和民主管理,完善农工合作社与团场农业经营公司、龙头企业有效对接的实现形式。按照“集团+专业公司+合作社”生产经营模式,构建以职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农业经营公司为主体、专业公司或合作社及其他经营组织共同参与、利益联结、统分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2020年,农工合作社达到2300家。

第五节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

培育多元化农业服务组织,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方式。按照服务专业化、管理标准化、运作市场化要求,引导龙头企业、农业经营公司、合作社、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参与农业生产经营服务,鼓励各类组织联合协作,提高整体服务能力。大力发展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农产品加工流通、职工教育培训、农业金融、农业信息等服务,推动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业性服务和综合性服务相协调,提升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水平。积极发展电子商务,推动农产品网上销售。加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疫情监测预警、卫生监督等体系建设,增强动物疫病综合防控能力和重大动物疫病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农业防灾减灾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农业重大灾害应急反应机制,积极探索农业保险运作新模式。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实现从农田到餐桌全程食品安全。支持兵地开展农业生产经营、大型农机作业、农产品投入品供应、农产品加工等社会化服务,示范带动地方群众就业增收致富。

第十五章促进服务业提速提质

实施“服务业提速”工程,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培育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推动服务业门类增多、发展提速、结构优化、就业扩容。“十三五”期间,服务业经济年均增长12%。

第一节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为目标,加快发展面向生产的服务业,增强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在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重要作用。

突出发展现代物流业。在石河子、五家渠、阿拉尔、北屯等城市和喀霍经济开发区兵团分区,积极发展仓储、交易、加工、配送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物流园区。鼓励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提高一体化运作水平和规模化程度。引导有条件的运输、仓储等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开展兵团特色物流企业联盟试点,优化物流企业供应链管理水平,提高物流配送信息化、智能化、精准化和专业化水平。2020年,形成7-10家在新疆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大型物流企业。

积极拓展金融服务业。加快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兵团辖区设立分支机构和现有机构升格步伐,积极参与组建新疆银行,争取组建兵团控股的地方法人银行。大力培育发展金融市场,努力形成每个师市均有村镇银行。鼓励发展信托投资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完善兵团担保体系。支持证券公司、期货公司设立分支机构。推进阿拉尔、石河子市参与新疆金融功能区建设,着力建成南北疆重要金融功能区。鼓励创业(风险)投资、产业投资基金等股权投资基金落户兵团。开展大宗农产品保险试点。2020年,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基本构建。

发展壮大商务服务业。积极发展资产评估、会计审计、勘察设计、工程咨询、城市会展等专业服务,培育服务外包骨干企业,引导企业购买专业化服务,承接周边国家离岸服务外包业务,构建种类齐全、运作规范的专业服务体系。引进国内外知名商务服务战略企业,打造商务服务总部经济区。2020年,初步建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商务咨询服务体系,为疆外企业走进来、兵团企业走出去提供较为完备的商务咨询支撑。

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构建电子商务网络交易、网上支付、线下物流、信用评估等支撑体系,打造网上批发、零售商圈,探索网订店取、网订店送服务模式。引导企业利用电商平台拓展市场。支持百货商场、连锁企业、专业市场等传统商贸企业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开展电子商务。2020年,网络交易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以上。

第二节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以满足职工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为目标,大力发展面向消费的服务业,促进消费转型升级。

做大做强商贸流通业。构建师市、团镇、连社三级多层次、互补充、全覆盖的商贸服务体系。城市及师部城区重点规划建设大型百货店、综合超市、购物中心、特色街区、专业批发市场及商贸综合体。城镇和团部发展农贸市场、商业街、商贸中心、超市等,健全购物、餐饮、住宿等生活性服务业。连队社区发展便利店、农贸产品销售店、餐饮服务中心等,构建社区便民消费网络。积极发展特色餐饮业,创建餐饮著名品牌,实现连锁经营。引导和支持商贸龙头企业加快流通网络建设,建立境内外营销网络。

大力发展旅游业。以建设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集散中心为契机,打造中国屯垦旅游主体品牌,构建由乌鲁木齐旅游集散中心、环塔里木文化旅游圈、环天山生态文化旅游带、西部边境跨境旅游带、旅游城镇组成的“一心一圈两带多点”旅游体系。实施乡村旅游富民、旅游公共服务保障、重点景区建设、红色旅游发展四大工程,打造具有丝绸之路和屯垦旅游特色的精品旅游线路,优化旅游产业结构,把旅游业打造成为经济新增长点、造福职工群众的富民产业。2020年,旅游接待总人数191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106亿元。

积极发展养老健康产业。大力培育家政、托孤、陪护、医疗、咨询、医养结合、营养保健等服务业态。加快发展老年护理、旅游、文化、娱乐等“银发经济”,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健康养老服务业发展,培育老年服务产业体系。发展全民健身产业,做大健身休闲、竞赛表演、场馆服务、中介培训等体育服务产业规模。

第十六章全力推进信息化发展

以构筑智慧兵团为目标,实施“信息化引领”工程,推进信息化与三化深度融合,使信息化成为推动兵团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第一节提高信息化应用广度深度

加快信息技术在产业、民生和社会管理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推进“互联网+”发展,创造新的发展业态,促进信息新技术、新平台、新模式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维稳戍边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以建立农业大数据中心和农业物联网应用系统为基础,以建设全国智慧农业先行区为目标,将互联网融入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全过程,培育网络化、智能化、精细化现代农业模式,提高滴灌自动控制高效节水技术水平,促进精量播种、施肥、田间管理、收获等智能化装备应用。建立农产品市场信息监测、预警平台、电子商务平台,实施农产品质量追溯示范工程。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团场信息化建设,实施农业自动化节水滴灌示范工程。2020年,农业信息平台服务覆盖率达到100%,辐射周边地方、内地和境外国家的综合性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推进“互联网+”协同制造。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围绕工业品设计、生产过程控制、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开发、新兴业态培育、企业技术改造等环节,加大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提升企业生产自动化、智能化和管理现代化水平。促进信息技术在清洁生产、循环经济、节能减排、安全生产上的应用。推进工业互联网信息服务平台建设,逐步实现从单一企业应用向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及业务流程再造转变。2020年,大中型企业数字化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85%,关键工艺流程数控化率达到70%。

推进“互联网+”益民服务。加快发展基于互联网的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卫生、食品安全、社区服务等新兴服务,实现便捷、普惠的益民服务。建设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管理和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开展社会保障信息系统、低保信息系统、移动社保终端应用,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利用大规模在线开放式网络课程模式,实现教育场所和形式便捷化,促进教育资源服务均等化。完善医院信息化系统,打造师团公共卫生安全监控中心,深入开展医疗卫生行政管理系统应用,建立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间互动渠道。建立社区政务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打造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提供健康监控、在线就诊、社区健康等服务。加强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建设,全面推进信息共享、业务协同。

第二节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以亚欧信息高速公路基础设施建设为契机,积极推进以“云、网、端”为核心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团场连队通信网络和通信设施,改善两周一线连队信息基础设施条件,推进光纤到户和宽带移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偏远、边境团场和连队宽带信息网络覆盖和应用。加快各类园区、民生领域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招商引资和配套服务提供支持。推进兵团云计算数据中心和云平台建设。建设地理信息、基础测绘、人口、统计等基础信息平台,提高交通、水务、环保、安全、应急等公共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2020年,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下一代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基本建成。

第三节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体系建设

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完善应急通信保障机制,强化网络与信息安全监管,防范遏制有害信息传播,提高信息安全风险防范和突发事件快速反应能力。推进网络与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兵团维稳、政法和综治信息平台及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平台,提高维稳处突指挥水平。加强电子政(党)务、公共基础部门和重点行业的信息安全防御能力建设,保障党政各部门和重要信息系统可靠运行。

第十七章强化基础设施支撑

抢抓国家支持西部特别是新疆基础设施建设机遇,实施“基础设施支撑”工程,与地方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受益,加强水利、交通、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基础设施现代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第一节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供水保证率和用水效益,推进水资源高效可持续利用。

加大水资源保障力度。加快水资源配置及城乡供水重大工程建设,全面完成38团石门水库、三师前海总干渠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奎屯河引水工程、石桥水库、开垦河水库等重点中小型水源工程建设。加强城市水源及供水工程建设,提高城市生活及重要园区供水保障能力。因地制宜采取供水工程改造升级、管网延伸等措施,巩固提升团场小城镇、中心连队饮水安全工程,提高集中供水普及率,推进城乡(团场)一体化供水。加强干旱易发区、重点垦区抗旱应急水源及配套设施建设。调整用水结构,降低农业用水,增加城镇、工业和生态用水。2020年,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比重下降到90%以下。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以灌区节水改造和高效节水灌溉为重点,基本完成22个大型灌区、62个重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任务,推进盐碱地综合治理,推进小水电工程建设。建设一批从水源、引输水、田间高效节水灌溉及灌排工程配套完善的现代灌区,持续提升灌区综合生产能力和整体节水水平。2020年,新增及改造高效节水灌溉面积500万亩。

加强防洪减灾能力建设。加快实施56条中小河流及叶尔羌河、伊犁河等重要内陆河兵团河段防洪工程,加强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重点城市及垦区防洪能力。2020年,基本完成病险水闸(库)除险加固任务,防洪减灾能力明显增强。

第二节构建立体综合交通体系

强化各种运输方式有效衔接,构建经济高效、衔接顺畅的现代交通物流体系和便捷舒适的客运服务体系。

公路。优化内部路网结构,提高公路等级、路网密度及通畅率。加快垦区干线公路升级改造,全面完成通团二级公路建设。实施农村公路民生工程,基本形成广泛覆盖营连、网络完善、安全可靠的农村公路网络。积极参与中巴、中吉乌铁路等西出通道建设。推进客货枢纽场站建设,加强兵团城市、团场客运站升级改造,加快城市、重要城镇货运枢纽建设。2020年,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8万公里,干线公路中二级公路比重达到65%,95%以上团场通二级以上公路。

铁路。围绕重点城镇及产业园区,布局建设一批与国家铁路相连、与新疆铁路网衔接的支线铁路和以货运为主的铁路支线、专用线。配合做好乌鲁木齐至石河子高速铁路前期研究工作,积极推进阿克苏至阿拉尔支线铁路建设,加快建设昆玉火车(客货)站,完成一间房至图木舒克铁路专用线建设。加强公铁联运交通枢纽和口岸仓储物流园区铁路专用线建设,保障辖区内大宗物资、原料和产品运输。

航空。以强化航空综合力量为主线,以航空关联制造、维修、培训、航空服务产业为引领,合理布局支线、通用机场、直升机起降点,加快农林牧与工业作业、通用航空短途运输与旅游、维稳应急等专业航空业发展,打造兵团航空产业园区,构建与民航机场、通用机场有效衔接、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功能完善的机场体系、航空运营体系,扩大机队规模,提升兵团航空业实力。2020年,力争民航支线机场数量达到4个。

第三节强化能源基础保障

按照节约、清洁、安全方针,集约高效开发能源,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结构布局,参与国家能源安全储备,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用能需求。

煤炭。立足新疆能源基地建设总体规划布局,围绕疆电外送、西气东输等重大战略工程建设,积极参加新疆煤电煤化工基地建设。深入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改造具备资源整合扩能条件矿井,推进有条件的煤矿实施智能化、信息化改造,切实提高煤炭行业集约化和规模化水平。推动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工程,示范带动兵团矿业开发利用,有效保护矿山环境。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装备,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和煤炭资源回采率。鼓励煤炭企业加快发展煤电一体化、现代煤化工等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全面推进煤炭工业转型升级。

电力。围绕城市、产业发展电热需求,在城市、重点园区建设大容量、高参数、节能环保机组,关停不符合产业政策、高污染、高耗能的小火电机组。合理开发水电,积极开发整装集中式风电和大型地面光伏电站,在南疆垦区建设百万千瓦级太阳能光伏发展基地,在六、十三师等建设兵团北疆、东疆太阳能和风电新能源基地,推进疆电外送兵团配套新能源基地建设。支持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推进风电供暖、光热电项目试点,优化能源结构。建设北屯新能源示范城市。

电网。完善四、七、八师等垦区220千伏输变电网络,推进七、八师联网工程,提高区域电力调节保障能力。参与环塔里木盆地750千伏大环网及喀什克州750千伏核心区环网建设,适时启动南疆垦区电网联网工程以及八师电网与六、九师等电网互联。加强铁门关、可克达拉等一批新建城市及工业园区电网建设,继续实施农网升级改造工程,加强垦区配电网建设,推进电网智能化建设。推进电力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电网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矿产资源。支持兵团企业与央企合作,积极参与新疆油气资源区块竞争出让和页岩气、煤层气等非常规能源勘查开发利用,通过参与竞拍、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取得矿业权。积极参与找矿勘查、开发利用前景较好的矿种地质勘查工作,推进南疆地区边境线30公里范围内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利用。参与周边国家矿产资源勘探和开发。建设以阿拉尔经济技术开发区、库西工业园为核心的兵团油气资源储备体系。支持有实力企业联合国内外企业组建集团公司或联合体,积极稳妥开发中东、中亚等国家和地区战略性能源。2020年,形成强有力的矿产资源保障能力。

专栏13能源重大工程煤炭:加快大南湖、沙尔湖等兵团勘查区资源勘探,稳步推进伊犁南岗铁厂沟煤矿90万吨/年、白土窑120万吨/年等已批准的矿井改扩建项目。电源:规划建设一批城市热电联产项目。加快推进兵团红星发电有限公司、中煤能源五彩湾电厂等疆电外送配套电源项目建设,积极争取第三条疆电外送配套电源和中巴输电工程配套电源项目。重点建设玛纳斯河、奎屯河、古尔图河梯级电站等一批水电工程;重点在六师北塔山牧场、十三师红山农场、红星一牧场等区域建设一批大型外送风电基地,在二、五、六、七、十三师等风能资源较丰富的地区开发一批整装集中式电站;建设三、六、十三师等一批大型光伏发电并网项目。电网:城网、园区电网、农网等工程建设,包括220千伏骨干电网、110千伏及以下配电网建设。

第五篇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兵团

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推动形成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绿色发展方式和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绿色生活方式,建设美丽兵团,更好发挥生态卫士作用。

第十八章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

切实发挥主体功能区作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基础制度的作用,健全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保障机制,推动各区域严格按照区域主体功能定位进行开发,优化城镇空间格局、农业发展格局和生态安全格局。与地方共同划定和大力维护水体保护、绿地系统、基础设施建设控制、历史文化保护、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2020年,初步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具有兵团特色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建立健全有利于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落实配套的财政、投资、产业、土地、环境等政策,用好中央财政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均衡性转移支付资金,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和生态保护能力。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实行负面清单管理。科学确定各类用地规模,严格土地用途管制。落实环境空间管控要求,对不同主体功能区实行不同的污染排放总量控制和环境标准,对水源涵养区、生物多样性维护与特殊保护区、地表水源区、人群聚居区等生态环境敏感区域实行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从源头预防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建立以空间规划、用途管制、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为主体的差异化绩效考核体系,建立充分反映资源消耗、环境损害和生态效益的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积极推进图木舒克和北屯首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示范试点。

(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建设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努力建设统一战线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