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线”建设的历史回顾与思考(上)
——纪念人民军工创建85周年

2016-12-20冀中仁

中国军转民 2016年8期
关键词:同志工业计划

■ 冀中仁

“三线”建设的历史回顾与思考(上)
——纪念人民军工创建85周年

■ 冀中仁

1964年到1978年,在中国中西部的十三个省、自治区进行了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称为三线建设。它历经三个五年计划,决策之快,动员之广,规模之大,时间之长,堪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战略部署,作为共和国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三线建设给人们留下的经验教训和启示多多。笔者因有着数年在三线深山军工企业工作的经历,对三线建设有着更多更深的感受、认识和记忆。

1964年到1978年,在中国中西部的十三个省、自治区进行了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称为三线建设。它历经三个五年计划,投入资金2052亿元,投入人力高峰时达400多万,安排了1100个建设项目。决策之快,动员之广,规模之大,时间之长,堪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战略部署,三线建设初步改变了我国工业布局的不合理状况,建立起战略大后方体系,为抵御帝国主义的战争威胁做了必要的准备,对以后的国民经济结构和布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当时的政治、经济和自然条件下,广大干部、工人、知识分子、解放军官兵表现的艰苦奋斗精神,造就的“三线”军工文化,都成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但是问题也是客观存在的。进入20世纪80年代,三线建设遗留下来的问题与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愈发不协调。鉴于此,国家着手对三线建设进行了持续的调整改造,使三线建设必将以其独有的资源、技术等优势,为国家战略基地建设,为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三五”计划指导思想由“吃穿用”向战备转变。1964年三线建设战略决策的前前后后,中央高层曾经产生过不同的认识分歧

新中国成立以来,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中央一直把国防科技工业建设放在重要地位。 “一五”计划期间,在苏联援建的156个大型骨干项目中,航空、兵器、电子、造船等国防工业项目就占41个;“二五”计划期间,国家相继安排大型国防工业建设项目44个;“三五”计划期间,在辽阔的三线地区建立了一大批国防科研、生产基地。这些项目,在国内具有设备、技术和人才优势,是国防科技工业的主体力量。随着国防科技工业的迅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我们不仅能独立自主地研制生产常规武器装备,而且加快了原子弹、导弹等尖端技术的发展。

当代中国研究所二室主任陈东林同志曾撰文指出,“三五”计划本应在1963年开始进行。由于“大跃进”和三年自然灾害造成了经济困难局面,不得不进行调整,毛泽东同志提出从1966年起再搞“三五”计划。

陈云同志最早提出计划要“抓吃穿用”。1962年2月,中央召开讨论如何克服严重困难的西楼会议,陈云同志讲话指出:“增加农业生产,解决吃、穿问题,保证市场供应,制止通货膨胀,在目前是第一位的问题”。3月7日,陈云同志在中央财经小组第一次会议上又说:“要准备对重工业、基本建设的指标‘伤筋动骨’,‘痛痛快快地下来’”。周恩来同志插话说:可以写一幅对联,上联是“先抓吃穿用”,下联是“实现农轻重”,横批是“综合平衡”。大家建议将陈云同志讲话作为中央文件发给全党,指导调整。刘少奇同志有些担心毛泽东同志能否接受,于是亲自赴武汉向毛泽东同志汇报。毛泽东同志没有表示反对。刘少奇同志一回北京,就给秘书打电话说:“毛主席同意了,多好啊!”但毛泽东同志当时内心对这个讲话是不满意的。这样,在制订“三五”计划前,中央已形成了抓“吃穿用”的共识。

1963年初,由李富春同志等人组成中央计划领导小组向中央提出:“三五”计划的奋斗目标,应集中力量解决人民的吃穿用。邓小平同志主持中央书记处同意了这个设想。他还提出:“三五”计划要建设五亿亩稳产高产农田,第二步再搞五亿亩。并再次肯定说:“三五”期间就是要努力解决吃穿用问题。年底,李富春同志在全国工交工作会议上为了扭转长期以来过分强调工业的倾向,比喻说:“各级计委必须克服屁股坐在工业上的毛病,要首先抓农业发展计划和支援农业的计划。”

1964年4月下旬,国家计委提出了《第三个五年计划(1966-1970)的初步设想(汇报提纲)》(简称“初步设想”),规定基本任务:一是大力发展农业,基本上解决人民的吃穿用问题;二是适当加强国防建设,努力突破尖端技术;三是与支援农业和加强国防相适应,加强基础工业。简言之,一农业,二国防,三基础工业。农业投资提高到总投资额的20%,大大高于前两个五年计划的7.1%和11.3%。

4月29日,邓小平同志主持中共中央书记处听取关于“初步设想”的汇报,周恩来同志也参加。李富春同志最后提到:为了抓农业,国防和工业交通的一些项目没有安排上。这是由国家捉襟见肘的财力制约的。负责国防的罗瑞卿表示理解说:只能够如此安排,将来不够,另想办法解决。

邓小平同志最后总结说:工业还是首先为农业服务,为吃穿用服务,为兼顾国防服务。方针提得好。农业问题,再有几年可以做到粮食不进口,以便腾出外汇进口一些新技术,这对国家来说是很大的节约,可以促进自力更生。5月10日,国家计委领导小组向毛泽东汇报“三五”计划“初步设想”,毛泽东做了重要插话。当汇报到钢只搞质量好并合需要的产品时,毛泽东说:“搞工业干什么?搞钢铁干什么?它又不能吃,又不能穿。”汇报到铁路建设只能上有限的几段时,毛泽东说:“酒泉和攀枝花钢铁厂还是要搞,不搞我总是不放心,打起仗来怎么办?”他还反问:“张家口----白城子铁路是不是只是军事上需要?经济上也有价值。”

当李富春说到基础工业、交通还比较薄弱时,毛泽东同志插话说:“没有坐稳,没有站稳,是要跌跤子的。两个拳头--农业、国防工业;一个屁股----基础工业;要摆好。要把基础工业适当搞上去,其他方面不能太多,要相适应。”毛泽东同志的“屁股”比喻,显然和李富春不一样,是指基础工业,而不是农业。

汇报到关于逐年减少进口粮食、增加新技术进口的意见时,毛泽东同志深表赞同,但是对邓小平同志集中投资搞四亿五千万亩高产稳产农田的主张,不以为然地说:“已有二亿四千万亩了,再搞一亿六千万亩就是四亿亩,也很好嘛,不要套四亿五千万亩、五亿亩那个框子。”

毛泽东同志还对对外引进和投资农业发表看法说:“还是靠自力更生,事情总是起变化的。(有人说)‘只要有利,向魔鬼借钱也可以。’我们不走这条路。魔鬼不给我们贷款,很好,要贷给我们,我们也不要。”“工业上要从外国引进一些,比如尖端技术,要搞一些,但不宣传。”“要像大寨那样,他也不借国家的钱,也不向国家要东西。发展农业,要靠发扬陈家庄(在山东曲阜)、大寨(在山西昔阳)精神。”

显然,毛泽东同志的思路和“初步设想”指导思想有差别,但因为当时中国遭到封锁,没有外援,所以是否应该贷款并不成为实际争论问题,总的看法还算是一致的。于是,5月15日至6月17日,中央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主要议程之一,就是讨论“初步设想”。

5月18日,李富春同志在会上说明:还是把农业放在第一位,搞4.5亿亩高产稳产田;一些重要铁路或者安排不上,或者修不通;小而全的国防工业体系仍然安排争取1972年完成,不提前;毛泽东特别重视的酒泉、攀枝花钢铁基地也只安排为“要积极准备条件”,暂不上马。

毛泽东同志显然对维持原计划安排不满意。5月27日,他找来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李富春、彭真、罗瑞卿等人谈了他的一些看法。他从存在着战争严重威胁的估计出发,提出:在原子弹时期,没有后方不行。“三五”计划要考虑解决全国工业布局不平衡的问题,要搞一、二、三线的战略布局,加强三线建设,防备敌人的入侵。他特别强调应该在四川的攀枝花建立钢铁生产基地。毛泽东同志甚至说:大家如果不赞成,我就到成都、西昌开会。搞攀枝花没有钱,我把工资拿出来。前一个时期,我们忽视利用原有的沿海基地,后来经过提醒,注意了,最近这几年又忽视屁股和后方了。毛泽东的态度迅速扭转了大家的认识。第二天,各人发言陆续表态。

李富春同志检讨说:“还有两个战略布局问题我们在计划中注意不够”,“一个是工业布局的纵深配备问题。现在是原子时代,我们整个工业的战略布局,必须要真正重视建设后方,搞纵深配备,战略展开”。“可是我们在计划中间对西南的建设就注意不够。比如铁路修建,成昆路没有安排,湘黔路只安排了一半”。

周恩来同志批评“初步设想”说:“这个计划一看就看得出来,不仅成昆铁路跟张家口到白城子的铁路没有列上,就是拿整个运输力量跟整个生产量的对比来计算也能看出,交通运输方面的安排是通不过的。这就是说,这个布局是不完全的。基础工业上不来,怎么能够支援农业跟照顾国防呢?”

刘少奇同志着重讲了控制基本建设规模:“昨天在主席那里谈的基本的一点,就是搞四川这个第三线,现在要准备,要着手。现在不着手,耽误了时间,将来不利。”他又说:“最近的确是有这样一个苗头,一放松大家就放手去干,这个苗头继续发展下去,就又要发生过去基本建设战线过长等问题。酒泉似乎也可以慢一点。”

经过讨论,大家取得了一致的意见,决定把毛泽东的意见和“初步设想”结合起来,在逐步解决吃穿用问题的同时,加强三线建设。邓小平说:“这次计划按农轻重、解决吃穿用和两个拳头、一个屁股进行安排,是建设的完整方针。攀枝花钢铁工业基地的建设,第三个五年计划打基础。”

但是,毛泽东同志仍然感到不满意。他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讲了两个问题。首先,他更明确地提出三线建设的主张说:“我们不是帝国主义的参谋长,不晓得它什么时候要打仗。要搞三线工业基地的建设,一二线也要搞点军事工业。”“你们不搞攀枝花,我就骑着毛驴去那里开会。”其次,他批评制定计划的方法说:“过去制定计划的方法基本上是学苏联的,这是摇计算机的办法,不符合实际,行不通。这样计算,把老天爷计算不进去,天灾来了,偏不给你那么多粮食,城市人口不增加那么多,别的就落空。打仗计划不进去,国际援助也计划不进去。”他认为,在分配投资时,要重点考虑基础工业、国防工业,然后才是农业。毛泽东同志的讲话统一了大家的认识:应该迅速展开三线建设,加强战备。从此,抓战备的气氛日趋浓厚。

二、新中国面临的严峻国际形势变化和落后大国领袖的忧患意识,使建国后多次要求“屁股”坐到农业的毛泽东同志,一反常态的把国防和基础工业放在第一位

研究表明,毛泽东同志先前对当时国民经济的战略考虑并非如此。1959年,在庐山会议召开的第一天毛泽东同志就指出:“过去安排国民经济计划是重轻农,现在是否提农轻重,重工业要为轻工业、农业服务。”1962年7月20日毛泽东批评说:“我发了一道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提出四年了,就是不实行。既不请示,也不报告。”李富春在制定“三五”计划“初步设想”时,就是这样提出“屁股”坐到农业的要求的。是什么原因又使毛泽东把国防和基础工业放在第一位了呢?

其一,一个新生而又落后的大国领袖的忧患意识使然。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有着光辉灿烂的篇章,但也留下屡遭外敌入侵和欺辱的过去。从1840年至1945年中国遭到七次大规模入侵战争——鸦片战争、英法联军入侵战争、中法战争、日清战争、八国联军入侵战争、日俄战争、中日战争,平均不到15年中国就要遭遇一次大战,共死亡五千万人以上,国家几乎被瓜分;加上二战后最大的两次局部战争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又都发生在中国的友邻。在这种背景下,近现代历史和国际环境对新中国领导人心理怎能不产生巨大压力。作为一个落后大国的领导人,有着强烈的抵御战争估计、即使是过度的估计也在情理之中,反之倒是不可理喻了。

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面对帝国主义的封锁、包围和军事威胁,毛泽东始终把维护国家安全,防止帝国主义侵略和欺负,作为国家战略的首要问题,一再告诫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帝国主义势力还在包围我们,必须准备可能的突然事件;帝国主义者如此欺负我们,这是需要认真对付的;我们的国防将获得巩固,不允许任何帝国主义再来侵略我们的国土。显然,为了保卫祖国领土完整,维护民族尊严,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必须建设现代化国防,必须建设现代化国防科技工业。

其二,新中国面临的严峻国际形势变化使然。1964年4月25日,总参谋部作战部根据副总参谋长杨成武的指示写出了一份报告,5月9日报罗瑞卿,罗又分别报送毛泽东等中央常委,时间恰好在国家计委向毛泽东汇报“三五”计划初步设想前后。报告中说:我们对国家经济建设如何防备敌人突然袭击问题专门进行了调查研究,从我们接触到的几个方面来看,问题是很多的,有些情况还相当严重。

一是工业过于集中。仅十四个一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就集中了约60%的主要民用机械工业,50%的化学工业和52%的国防工业。二是大城市人口多,这些城市大部分都在沿海地区,易遭空袭。战时如何组织城市防空,疏散城市人口,保障坚持生产,消除空袭,特别是核袭击后果等问题,尚无有效措施。三是主要铁路枢纽、桥梁和港口码头,一般多在大中城市及其附近,易在敌人轰炸城市时一起遭到破坏。战争初期,交通可能陷入瘫痪。四是所有水库,紧急泄水能力都很小。被同时破坏后,北京市及周围广大地区将遭洪水冲击,并且危及天津……

报告建议由国务院组织一个专案小组,研究采取积极措施,防备敌人的突然袭击。

那么,当时有没有遭到突然袭击可能性呢?让我们看看60年代中国大陆周边的形势:

东面:台湾利用大陆出现的经济困难局面不断进行军事骚扰,宣传反攻大陆。从1962年到1965年向大陆派出几十股武装特务登陆。1961年9月、1962年9月,美国制定并进行了以中国为假想敌的两次大型核战争演习,基本内容都是:以台湾为基地,出动军舰、核潜艇、轰炸机,发射导弹,袭击中国沿海重要港口、机场和军事设施,最后美军在中国大陆登陆。演习中除核武器外其他都予以实施。1990年解密的美国国务院档案证明,美国当时确实制定了对中国进行核武器打击的计划。1964年4月,美国国务院政策设计委员会专家罗伯特·约翰逊起草了先发制人地袭击摧毁中国核设施的《对共产党中国核设施直接行动的基础》等多份计划,提出由美国单方面打击、与苏联联合打击、委托第三国打击等多种方案。总统约翰逊和国务卿腊斯克、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就此进行了讨论,并试探了苏联的意见,但是遭到苏联的婉言谢绝。

虽然美国的一些方案后来证明离付诸实施还有很大距离,但在当时中国与西方国家没有外交沟通、又遭到军事封锁的情况下,中国领导人察觉到这些信息后,必然会引起强烈的、甚至是过度的反映(1965年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访问中国时,透露了这一情况。毛泽东表示,打起仗来我们两国还是站在一起)。

南面:1962年美国在越南的战争开始逐步升级,由出钱出物支持南越发展到直接派出军事顾问和特种部队。1964年8月美国又利用北部湾事件,对北越进行大规模持续轰炸。美国报刊上有人还制造舆论说:在越南战争中,将不再有朝鲜战争中中国东北那样的“庇护所”,美国将实施“穷追”,不承认“任何武器限制”。很难严格区分美国民间与官方舆论的中国领导人感到:这些话的潜台词是,美国将可能把战争扩大到中国,并使用任何武器,包括核武器。

西面:1962年10月和11月,印度军队向中国领土发动大规模入侵,中国军队被迫两次进行反击,将印军击退。其后战争停止,但双方边界的军事对峙局势尚未得到根本缓和。

北面:1962年苏联在中国新疆伊犁、塔城地区策动了大批中国居民外逃事件。1963年苏联与蒙古人民共和国签定了针对中国的《关于苏联帮助蒙古加强南部边界防务的协定》,不久,苏联派驻重兵进入蒙古。此后的几年之中,苏联向邻近中国边境地区和蒙古部署的军队由10个师近20万人逐渐增加到54个师近百万人。毛泽东最初并没有把苏联当作战争中的敌人。1963年2月他分析说:与中国打仗,我看英国人不会来,法国人不会来,德国人不会来,无非是一个日本人还可能来,一个美国人可能来,一个蒋介石可能来,一个印度人可能来,就是这几个。这时还没有提到苏联。但是,苏联的不断增兵,使他同时也在忧虑:“赫鲁晓夫会不会打我们?”

这些都不能不使毛泽东同志下决心改变“三五”计划的指导思想。1964年6月16日,讨论“三五”计划的中央工作会议进入尾声,毛泽东详细地谈了他的战略防御设想。他担心的是敌人可能占领中国东部地区,后方要向西移。由此确定了重点放在西部地区的经济建设方针。

8月2日夜,美国驱逐舰在北部湾与北越海军发生激战,美国开始大规模轰炸北越。中越边境地区、海南岛和北部湾沿岸都落下了美国的炸弹和导弹,中国军民也遇到伤亡。毛泽东紧张地关注着战争的态势。

6日清晨6点,他在中国政府抗议美国侵犯越南的声明稿上批示说:“要打仗了,我的行动得重新考虑。”

8月17日、20日,毛泽东在中央书记处会议上两次指出,要准备帝国主义可能发动侵略战争。现在工厂都集中在大城市和沿海地区,不利于备战。各省都要建立自己的战略后方。这次会议决定,首先集中力量建设三线,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保证。于是,调整后的“吃穿用+三线”的指导思想发生一边倒变化,三线建设决策终于确立。

8月19日,李富春、薄一波、罗瑞卿联名向毛泽东和中央提出确立决策的第一份报告:《关于国家经济建设如何防备敌人突然袭击问题的报告》说:我们召集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开了会,会议决定:(一)在国务院成立专案小组。建议由十三人组成,李富春任组长,薄一波、罗瑞卿任副组长。(二)各个方面的防备措施,除作战部提的四条外,还应包括大专院校、科学研究、设计机构、仓库、机关、事业单位等,以及城市、矿山的人防措施。1.一切新的建设项目,不在第一线建设。2.第一线现有续建项目,除明年、后年即可完工投产见效的以外,其余一律要缩小规模,不再扩建,尽早收尾。3.一线的老企业,要把能搬的企业或一部分迁移到三线、二线。4.从明年起,不再新建大中水库。5.在一线的全国重点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设计机构,凡能迁移的,应有计划地迁移到三线、二线去,不能迁移的,应一分为二。6.今后,一切新建项目都应贯彻执行分散、靠山、隐蔽的方针,不得集中在某几个城市或点。报告确立了今后不在一线,而是转入三线、二线建设的战略方针。其次,报告制定了一线的重要工厂、学校、机关向三线迁移的重大措施。最后,报告提出了三线建设“靠山、分散、隐蔽”的选址原则。

后来几经波折,周恩来、余秋里向毛泽东汇报新起草的“三五”计划初步设想,又提出:“三五”计划必须立足于战争,从准备大打、早打出发,积极备战,把国防建设放在第一位,加快三线建设,逐步改变工业布局。强调指出,“三五”计划期间一定要把建设重点放在三线,否则“就会犯方针性错误”。当时有人担心这样违反了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的方针和农轻重的次序。毛泽东说:“农轻重的次序要违反一下,是倒过来了。搞农业要靠学大寨,农业投资不要那么多‘吃穿用’,不要降低现在水平,每年略有增加就好。”国家计委据此对“三五”计划进行了修改和调整。

与当初“吃穿用计划”相比,“汇报提纲”安排投资顺序由农轻重转变为重农轻。整个基本建设投资中,按部门分,重工业、国防工业、交通运输比例占74%;农业由原来的20%下降为14%;轻工业占4.4%。按地区分,三线建设地区总投资占42%。原来“初步设想”里没有重点安排的大项目如攀枝花、酒泉钢铁基地和成昆、湘黔铁路,在《汇报提纲》中都成为重点项目,要求在1970年以前基本建成。原定1972年建成的国防工业体系提前到1970年。9月至10月,中央工作会议讨论通过了《汇报提纲》。由于第二年“文革”的突如其来,没有来得及形成正式计划,也没有付诸全国人大批准。但以后几个年度计划都是据其方针安排的。

关于三线的概念,学者们曾给出了多种解释。综合一般的概念是,由沿海、边疆地区向内地收缩划分三道线。一线指位于沿海和边疆的前线地区;三线指包括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西部省区及山西、河南、河北、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等省区的后方地区,共13个省区;二线指介于一、三线之间的中间地带。其中川、贵、云和陕、甘、宁、青俗称为大三线,一、二线的腹地俗称小三线。根据当时中央军委文件,从地理环境上划分的三线地区是:甘肃乌鞘岭以东、京广铁路以西、山西雁门关以南、广东韶关以北。这一地区位于我国腹地,离海岸线最近在700公里以上,距西面国土边界上千公里,加之四面分别有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太行山、大别山、贺兰山、吕梁山等连绵山脉作天然屏障,在准备打仗的特定形势下,成为较理想的战略后方。(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同志工业计划
同志
『大元帅』与『小同志』
OVER THE RAINBOW
工业人
暑假计划
严良堃同志逝世
学做假期计划
学做假期计划
Learn to Make a Holiday Plan学做假期计划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