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面包草”的推广,探索“禁烧”秸秆的新方法

2016-12-20安徽省省委党校周多礼

资源再生 2016年11期
关键词:秸秆农村

文/ 安徽省省委党校 周多礼

从“面包草”的推广,探索“禁烧”秸秆的新方法

Explore a new method for the forbidden straw

文/ 安徽省省委党校 周多礼

时代在发展,传统的农村生活和农业生产方式都已改变,广大农民对庄稼的秸秆的态度和需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譬如对麦秸等,牛耕时代,可以用作饲养牛羊等牲口的饲料,农民日常所需的柴草。如今由于农村机械化生产的广泛推广,以及农村楼房林立和家用电器、煤气灶等日益推广,秸秆的需求日益下降,几成废物。且由于秸秆的堆放与储存需占用巨大的空间并耗时耗力,与已在城里打工养成的个人生活习惯已不相符,而焚烧的秸秆产生的草木灰,的确是一种优质钾肥,故而在广大农村焚烧农作物秸秆的行为普遍存在,并屡禁不止。

一、焚烧秸秆危害巨大但为何屡禁不止

首先,焚烧秸秆对主要对空气环境与人体健康带来巨大危害。有数据表明,焚烧秸秆时,大气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三项污染指数达到高峰值,其中二氧化硫的浓度比平时高出1倍,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比平时高出3倍,相当于日均浓度的五级水平。笔者曾请有关部门测算过,每吨干秸秆的焚烧可产生3.67吨的二氧化碳。其焚烧时的化学方程式是:C+O2=CO2。C分子的重量是12,CO2分子的重量是44,是C的3.67倍。笔者曾调研的涡阳县有耕地面积197万亩,两季可产干秸秆约400万吨,如果都焚烧了,就会产生1468万吨二氧化碳。如果从体积上比,焚烧一吨干秸秆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将是秸秆体积的一千倍以上。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数字变化。当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对人的眼睛、鼻子和咽喉含有黏膜的部分刺激较大,轻则造成咳嗽、胸闷、流泪,严重时可能导致支气管炎发生。

其次,焚烧秸秆,在消防基础薄弱的农村,极易引燃周围的易燃物,尤其是在村庄周围,一旦引发火灾,严重威胁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后果不堪设想。因焚烧秸秆造成的火灾,在媒体及网络上,屡见不鲜。如光明网报道, 2016年10月21日,辽宁省海城公安消防大队接到11起因焚烧秸秆而引起的火灾事故,造成了不小的经济损失。

第三,焚烧秸秆,焚烧秸秆形成的烟雾,造成空气能见度下降,可见范围缩小,容易引发交通事故,影响道路交通和航空安全。有关媒体报道,2012年,6月9日晚,受沿线焚烧秸秆产生烟雾影响,宁洛高速公路安徽省蒙城段发生多起多点车辆追尾事故,多起事故共造成司乘人员共11人死亡,59人受伤。血淋淋的现实,瞩目惊心。

第四,焚烧秸秆,会严重破坏土壤结构,造成耕地质量下降。焚烧秸秆使地面温度急剧升高,能直接烧死、烫死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影响作物对土壤养分的充分吸收,直接影响农田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影响农业收益。另,焚烧秸秆所形成的滚滚烟雾、片片焦土,对一个地区的环境形象是最大的破坏。

焚烧秸秆危害巨大但为何屡禁不止?通过调查发现,当然政府一味强调农民朋友的责任与义务,出台一些强制性的措施,也是一种一时有效的办法。但从长远的眼光,我认为这并非能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对实现农业可持续绿色发展,也不是最科学的方法。因这涉及到生产力水平不平衡,农业科技更新不够等等方面的问题。

首先要客观承认,首先是秸秆的处理成本很高,加之科技转化力度不够,秸秆的经济价值难以发挥。如用秸秆做沼气原料,但修建沼气池的成本过高,让农民望而止步。另外回收秸秆的价格太低,远远不够收割成本。近年来,对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提出了不少解决办法,但缺乏针对性、实用性、时效性和具体性,大多以行政手段和奖惩措施为主,无人去做秸秆利用的组织、协调和转化工作,只堵塞不开流,导致禁烧工作收效不大。加之对秸秆缺乏有效的处置技术,多数农户基本不用秸秆当柴烧,又找不到秸秆“变废为宝”的途径。原有的其它小麦秸秆传统的加工行业,如草帽、草苫等,也因替代产品的出现而基本淘汰。而秸秆还田推广等等,又由于处理的方式多采用家庭式、规模小,缺乏统一的组织管理,所以没有形成规模效益。无法刺激广大农民对秸秆处理的积极性。政府所采用的“堵”与合理引导农民朋友进行深化产业的“疏”,未能有效的结合,治理秸秆焚烧问题,形势依然依然严峻。

二、改变观念探索秸秆变废为宝的科技手段

目前中国正处在城市化进程之中,城镇化建设尚未完成或成熟时期,农村青壮劳动力大量在城市务工、经商,留守农村的群体被戏称为“386199部队”,38即妇女, 61指小孩,99代指老人。而田间的劳动力主要以妇女和老人为主。

所以,要想将机械收割后的秸秆搬运出田心,也显得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在万般无奈之下只得就地焚烧秸秆。抢收时为防止损伤机器,留的麦茬太高,如果不把麦茬去除,难以插秧。如果不烧会误农时,“三夏”大忙,忙就忙在一个“抢”字上,没有时间和精力再去把秸秆从地里弄出来。

目前国内机械收割留茬较高是普遍现象。据调查,我国生产的收割机因功率不够及机械手图省油等原因留高茬达20cm左右,造成了下茬种植的困难,农民不得不用少量秸秆放在高茬上进行焚烧。加之宣传的力度不到位,农民环保意识不强,根本没有意识到焚烧秸秆的危害,所以单靠禁烧秸秆,基本上处理不了千家万户的秸秆问题。

为此许多有识之士,提出一些秸秆深加工的疏导方法。如采取试点的秸秆气化站、用机械将秸秆打碎还田、改变秸秆的组织结构,使秸秆成为易于家畜消化、口感性好的优质饲料、培育食用菌、制取沼气、用作工业原料、用于生物质发电等科技手段的推广,在解决秸秆焚烧问题上,取得较好的成效。

为此,笔者应邀前去安徽省涡阳县,做了一次实地调研与“面包草”的推广活动,于此与广大致力解决农村秸秆焚烧问题的专家学者,进行探讨。

安徽省涡阳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也是养牛大县。但近十几年来,群众性的牛羊养殖越来越少,一些过去曾是养牛大县的,近年来也呈萎缩趋势。我们做了全面调查分析,发现主要原因是饲草问题没有解决。

1、过去机械化没有解决,农作物都靠人工收割,场地打收,秸秆都保存下来了,这就为家庭养殖提供了足够的秸秆饲草,牛羊也就多了。现在大多用机械收割,政府又号召秸秆还田,所以秸秆难以收集。

2、过去农村的秸秆大多用作做饭菜的薪碳燃料。现在农户大多用上液化气,对秸秆就没有人用了。

3、现在的农村劳动力大多在外打工,家里只剩下老弱妇孺,无力回收秸秆。同时,把秸秆拿回家既费工时,又不安全,还影响卫生,加上赶茬口抢收抢种,所以就在田里一烧了之了。

没有优质的秸秆饲料,养殖业就难以开展起来了。结合当地实际农作物的种植与农业生产条件情况,专家组经过认真验证后,首先定位在“面包草”的推广。

首先“面包草”的生产技术比较简单,易于当地劳动力“386199”部队的掌握与操作。生产切实可行。所谓“面包草”,学名叫做“包膜发酵青、黄贮饲草”,因其形状

猜你喜欢

秸秆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解读“一号文件”:推进秸秆综合利用
推广秸秆还田 有效培肥土壤
提高农村小学习作讲评的几点感悟
《秸秆漫游记》诞生记
秸秆综合利用模式探索
四好农村路关注每一个人的幸福
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的探讨
新型环保吸声材料——菌丝体胶合秸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