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于嘉:马拉松不靠基因,靠热爱和努力也行

2016-12-19

北京青年周刊 2016年47期
关键词:跑团跑马解说员

同往年一样,2015年的厦马依旧热闹非凡,于嘉仍是人潮中的一员,赛后他在微博中写道:“从2015年1月3日开始,我成为了一个国家二级运动员,不靠基因,靠热爱和努力,我也行。”赛后,陪他跑了935公里的跑鞋光荣退役,这场比赛也为他个人的跑马生涯又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于嘉的全马生涯从4年前就已开始,由于拥有良好的训练基础,所以他从跑步到跑马的转变在偶然中又有些顺理成章。2011年在同事沙桐的组织下,他同几位同事一起参加了“北马迷你跑”活动,至今他依然记得那天天气晴朗,他们一路从长安街跑到了复兴门,共跑了4.2公里,结束后他便匆匆赶去甘肃参加爱心衣橱的捐赠活动了,身体没有任何不适。

一年后,还是在北京,他跑了自己的第一个全马,那之前他跑步的最长距离是17.3公里,就在跑马前的周一,他从西单跑到了首钢体育中心,去为北京队做卫冕采访。看着满头大汗的他,北京队队员说头一回看见采访的人比被采访的人出汗还多,并开玩笑让他去跑北马,后来沙桐也这样提议,他就去了。在冲线前的10米,他特意拍了照,发了微博,跟妻子分享了那一刻的喜悦,他说:“你跑完后,第一时间想跟谁分享,那个人一定是对你最重要的人,我当时就特别希望我老婆能跟我分享这事儿。”第一次全马经历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甚至连赛后吃的东西他都依然记得:“跑完,我在水立方旁边的便利店吃了碗泡面、两个鸡蛋、一个士力架。”

后来,他成为中国在册登记中第二位跑满世界6大马拉松的人,从一位跑步爱好者变成了跑步达人,甚至卖掉了汽车,坚持跑步上、下班。他说跑步让他慢了下来,不再像以前那么急躁,凡事能尽可能替对方着想。

这次的采访约在了晚上,结束后他还要赶到台里直播速度滑冰世界杯的比赛,他说:“我得跑步去。”

跑步使我瘦下来

作为央视著名的篮球解说员,于嘉经常出现在电视屏幕上,翻看2005年同他有关的影像资料,我们还会发现那时的他虽然不能用肥硕二字来形容,但绝称不上身材好,甚至稍微有些臃肿,而如今的他虽称不上玉树临风,身材却很健壮。这10多年,正是跑步让他告别了“小胖子”行列。

于嘉的跑步历史可以追溯到十几年前,他说:“当时我体重200多斤,自己性情又比较狂妄,日子过得比较江湖气,每天推杯换盏、觥筹交错,所以体重暴涨,肚子上好像背了口锅,长得像个囊。”2004年圣诞节的时候,他跟一帮朋友喝完酒就睡在了酒吧里,第二天醒来去洗手间,他自己都被镜子里的“怪物”惊到了,觉得倍受打击,于是开始减肥。在经历了节食减肥和反弹后,2005年的他开始跑步,因为跑步是最省事的运动,不需要固定的时间和特定的地点,又能最快消耗脂肪。那时的他虽没有天天跑,却也收获颇多,差不多半年的时间,体重就稳定在88公斤左右了。

不仅是为了减肥,他选择跑步跟他的解说员身份也有一定的关系,在他看来自己毕竟是做体育的,身为一个向观众推广体育益处的人,这样的荧屏形象真的很难让人信服。“我就决定要减肥,起码让自己不讨厌自己。”

跑步让我“慢”下来

大多数媒体人都会知道的比别人多、比别人快,又能知道别人不知道的事,身为央视著名的篮球解说员,于嘉同样如此,这样的工作曾一度让他产生浮躁心态和优越感。几年前的于嘉也会在网上跟网友为了某些问题争论得不可开交,如今的他则能够更加从容地应对这些问题。他说当时的他很浮躁,状态不好,跑步是想给自己一个安静下来的契机。跑步时他能想很多事,这能让他慢下来,变得不那么急躁。

作为并不是科班出身的解说员,于嘉坦言自己以前总是怕人挑各方面的理,而现在的他则很难对自己满意,他说:“为什么你总想得到别人的认可?是因为你对自己是满意的,你认为自己准备得很充分,说得也都挺好的,为什么别人还能说我不好。所以我以前会忐忑,现在我就挺淡定的,看回看的时候总觉得自己还可以做的更好,对自己越来越不满意。”

2011年跑北京迷你马拉松的时候,他还因为一场乌龙,错误计算了跑步时间,发了条微博说:“这马拉松也就这样吧,15到20分钟迷你就跑完了。”正是这条微博受到了网友的恶评,那个时候的他还会跟他们对骂,争得不亦乐乎,如今的他已经能更理智地应对这些事。他说:“回复网友和球迷的留言并不是我们的工作义务,我们也不知道底下的人到底是谁,所以没必要跟他们较劲。不过那个时候不明白,就跟人家对骂。”回想起曾经的行为,他自己也表示: “现在看了也很有意思,觉得自己很不理智,不明白那个时候为什么要干这种事。”

跑步时我享受变化

2005年的月坛体育场,总有一个奔跑的身影,时间一点点流逝,他一圈接着一圈地奔跑着,先顺时针跑,再逆时针跑, 5圈,10圈,20圈……汗水流过他的脸颊。那时的于嘉还没有参加马拉松,因太太在金融街上班,附近的月坛体育场便成了他的运动常驻地。后来他从一个跑步爱好者成为一个跑马运动者,跑步地点从北京,换到厦门,再到北极、波士顿、纽约、柏林、东京……如今他已在世界的很多地方留下了他奔跑的足迹。

2014年年底于嘉去了北极,在北极跑了两天,共跑了一全一半,那次跑马也是他最难忘的一次经历。当时他们遇到了雪天,一路上雪下下停停,沿途跑过,他们见到了冰川、荒原、冰湖,看到了特别可爱的北极雪橇犬和麝牛。他说:“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前几公里的冰川,特别壮观,据说《变形金刚》就是在那里取的景,但是我没考证过。前两天听说那块冰川已经开始融化了,我还挺难过的。”

对于很多跑马的资深爱好者来说,波士顿和纽约都是他们心中的圣地,这里不仅有着厚重的马拉松历史,赛道设置也很奇妙,在波士顿42.195公里的赛道中,参赛者将穿越波士顿的8个城镇,在纽约则要穿越它的5个岛。作为解说员,于嘉不止一次来过这两座城市,为著名的NBA赛事做解说,当他以跑马者的身份来此时,他又有了新的发现:“你能明显感觉到文化的变化:建筑风格、文化气息、两边民众穿着风格的变化都挺明显的。跑着跑着你就会发现它们不一样了,挺好玩的。”他说他特别喜欢这种有明显变化的状态。

跑团更像兴趣爱好小组

以前的于嘉酷爱篮球,每个周五都会同球友们打上几个小时,他的球友有台里的同事,也有自己组织的篮球队,包括邓超、俞白眉、赖声川等人。如今他有了女儿,要安排工作时间陪孩子,不能总让球友让着他的时间,于是他打球少了,跑步多了,也有了自己的跑友,成立了自己的跑团。

今年11月21日,是“嘉友跑”成立的三周年,跑团特此组织了纪念活动。于嘉在微博中说:“成立、一周年、两周年都是我们自己玩儿,三周年,我们想和愿意参与的朋友一起玩儿点儿不一样的,哪怕只有一个愿意来参加的,我们也会倾力陪好,来吗?来吧?”

“从悦跑京沪粤到跑向欧美澳,从完成六大到傲闯北极。”他们已携手走过3年。回忆起最初的跑团,于嘉表示原本并没有成立跑团的想法,就是几个好友一起跑步而已,大家家庭状况非常相似,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就一起跑,更像是兴趣爱好小组。后来他们一起参加了柏林马拉松,效果慢慢出来了,加入的人也就越来越多。之所以叫“嘉友跑”,是因为大家都是于嘉的朋友,“嘉友”又可取“加油”的谐音,特别振奋精神。

三年来,跑团里的人来来往往,来的人多,走的人也多,也有离开后自己成立跑团的,对此于嘉觉得都挺好的:“最主要的是你是在运动的,你喜欢运动,这就特别好。”

那些马拉松爱好者

毛大庆

在跑步圈中,毛大庆跟他的好友于嘉、程旸等人绝对算得上是“领跑者”,2012年就已经开始跑步的他不仅是国内少有的世界6大马拉松完成者,还曾去过北极等地跑马,正是跑步让他走出了抑郁。他说:“马拉松对我来说就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玩法,是很好的减压办法。”

沙宝亮

在2015年年初的厦门国际马拉松中,沙宝亮首次报名了全程马拉松,可惜后来因脚伤没能成功跑完。沙宝亮承认自从开始跑步后,自己的身体发生了很多变化,其中最明显的是身上的赘肉没有了,而且跑步锻炼了他的心肺功能,使得他在唱歌时气更足。在他看来,跑步并不是为了追求成绩,而是为了快乐。

张朝阳

2015年4月19日,张朝阳完成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个半马,5月19日他顺利征服全马。在他的微博中,我们经常能看到他发布一些同自己跑步有关的状态。在搜狐新闻客户端的一次启动仪式上,他说:“现在很多最新的科学研究都在探讨精神和身体之间的关系,强健的精神和身体是实现快乐人生的前提条件,跑步让我对人生的理解发生了改变。”

张钧甯

在圈内,张钧甯是有名的运动爱好者,在今年4月份的上海马拉松中,她刚刚完成了自己的“半马”比赛。从5年前就已经开始跑步的她早已参加了旧金山、台北等多场“半马”比赛。对于她来说,跑步并不是跟风潮流,而是让她打开自己的一种方式,她所热爱的是马拉松这项运动本身。

孙楠

在中国乐坛中,孙楠绝对算得上是佼佼者,在音乐圈的运动爱好者中,他同样有着不俗的表现,滑雪、高尔夫、足球、跑步都是他喜欢的运动项目。在叶钊颖的带领下,2014年他轻松完成了半马,他说自己的人生目标是要完成5个全程马拉松,如果真的能实现,那人生就很圆满了。

徐濠萦

陈奕迅的太太也是圈中典型的跑步爱好者,在2015年举行的香港马拉松比赛上,她报名参加了全马,最终以3小时52分完成赛事,堪称圈中马拉松“大神”。有时候Eason也会陪她一起跑步,他的单曲《人生马拉松》正是为港马20周年特意制作而成,他说:“每个人都有自己跑步的理由,不必说出来,用步伐体现就足够了。”

猜你喜欢

跑团跑马解说员
全民健身视域下洛阳市城区跑团现状研究
周口市马拉松跑团现状调查
全民健身背景下芜湖市跑团开展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小小解说员
足球解说员:让足球在嘴里跑起来
民间跑团的角色定位及其发展因子探析
“跑马”跑出经济盛宴
“跑马”当心4种险情
游戏解说员:把游戏变成职业
德国小镇“跑马”过圣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