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包装容器对会理石榴冷藏效果的影响
2016-12-19张国薇李元良艾建琼吴光富
王 彩,张国薇,余 爽,王 浩,李元良,艾建琼,吴光富
(1.四川省凉山州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四川 米易 617201;2.四川省会理县仓储冷链协会,四川 会理 615100)
不同包装容器对会理石榴冷藏效果的影响
王 彩1,张国薇1,余 爽1,王 浩1,李元良1,艾建琼2,吴光富2
(1.四川省凉山州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四川 米易 617201;2.四川省会理县仓储冷链协会,四川 会理 615100)
随着会理石榴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大,石榴产量逐渐增加,石榴鲜果贮藏率也随之逐年增大。在会理县的石榴冷藏产业中,贮藏效果表现出较大差异[1]。贮藏效果的差异与冷库硬件设施[2]、贮藏温度、湿度、保鲜剂等诸多因素有关。在贮藏实践中还发现与石榴的容器和包装有关。为此,笔者特进行了本项试验。
包装;容器;冷藏效果;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本试验于2015年9月至2015年12月进行。供试石榴品种为会理青皮软籽,由冷藏企业采摘于同一地块,采后当日运回贮藏库,当日进行处理,处理后置于露地进行自然预冷,次日入库冷藏。处理前对果实进行分选,选择大小均匀、未见病虫害、萼筒基本完整的果实为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处理方法 将石榴果实分别放置于不同包装容器中。容器包装为筐内膜袋(软质、普通)、泡沫箱、纸箱;筐内模袋进行扎口,泡沫箱和纸箱进行封箱,之后入库。以上每个处理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45个果实。
1.2.2 贮藏环境 贮藏温度为 (4±1)℃,相对湿度90%,普通机械冷库。
1.2.3 测定指标及方法 为减小开箱接触空气造成对试验结果的影响,每次观察记载后的样本,不再留作试验观察。
1.2.3.1 腐烂指数 腐烂分级标准为: 0级无腐烂;1级,腐烂斑面积≤10%;2级,11%≤腐烂斑面积≤30%;3级,31%≤腐烂斑面积≤50%;4级,腐烂斑面积>50%[3]。
腐烂指数=∑(腐烂级别×果实个数)/(最高腐烂级别×果实总个数)
1.2.3.2 新鲜度 指果皮色泽明亮程度,果实失水程度。1级:果皮色泽明亮;萼筒新鲜,未见失水现象。2级:果皮色泽较为明亮;萼筒较新鲜,少数果实萼筒略有皱缩。3级:果皮色泽中等明亮,少数果实果皮略显失水有皱缩;萼筒色泽晦暗,半数果实萼筒出现失水皱缩。4级:果皮色泽晦暗,半数果实果皮略显失水有皱缩;萼筒色泽晦暗,半数果实萼筒变色呈褐色或黑色。5级:果皮变色呈褐色或黑色,多数果实果皮失水皱缩或干缩;多数果实萼筒变色呈褐色或黑色,或干缩。
1.2.3.3 色彩保持程度 指果皮颜色绿与红的保持程度。1级:果皮绿色与红色明显,与田间果实的表现相似;萼筒或萼筒基部绿色明显。2级:果皮绿色与红色较明显,果面某部分开始显现褪绿泛黄;萼筒或萼筒基部绿色不明显。3级:果皮绿色与红色片状减退,出现条纹状色斑,果面褪绿泛黄明显;萼筒或萼筒基部已经无绿色。4级:多数果实出现条纹状色斑,绿色不明显;萼筒或萼筒基部泛黄。5级:多数果实果皮红色淡薄,全果无绿色,全果泛黄明显。
1.2.3.4 商品果率 总果个数-腐烂果个数/总果个数。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容器包装的果实腐烂指数
从腐烂指数看贮藏效果,泡沫箱和纸箱效果明显优于筐膜袋。泡沫箱和纸箱效果等同。
表1 不同容器包装的果实腐烂指数
2.2 不同容器包装的果实商品率
表2 不同容器包装的果实商品率
生产上,在出库选果包装时,单个果实上病斑面积1~3cm2即作为次果。
从果实商品率看贮藏效果,纸箱包装优于泡沫箱。
2.3 不同容器包装果实的新鲜度
表3 不同容器包装的果实新鲜度
2.4 不同容器包装果实的色彩保持程度
表4 不同容器包装果实的色彩保持程度
果实新鲜度和色彩保持程度,纸箱优于泡沫箱,泡沫箱优于筐膜袋。
3 小结与讨论
会理石榴采用3种容器包装进行冷藏,从果实腐烂指数、果实商品率、新鲜度、色彩保持程度等4项指标进行分析对比,纸箱效果优于泡沫箱,泡沫箱效果优于筐膜袋。
筐膜袋、纸箱是会理石榴冷藏最常使用的容器包装方式,2014年以来,泡沫箱作为石榴冷库贮藏的容器得到较大量的使用。我们在调研中对一个全部使用泡沫箱的新建冷库进行了随机取样调查,贮藏期2个月,腐烂指数0.00、果实商品率99.6%,新鲜度与色彩保持度都很好,贮藏效果超过本项试验中的泡沫箱容器。
在本项试验中,纸箱容器显示出最佳贮藏效果。这可能得益于试验冷库对使用纸箱容器已经积累了较多的管理经验。在对冷藏石榴的普遍调研中,也发现一些冷库使用同样的纸箱容器而贮藏效果差,有待继续试验与研究。
[1]王彩,张国薇.攀西地区石榴冷藏现状及对策分析[J].四川农业科技,2015,10.
[2]王彩,张国薇.四川石榴冷藏库硬件设施问题与技术改进[J].四川农业科技,2016,1.
[3]付娟妮,刘兴华.石榴贮藏期腐烂病害药剂防治试验[J].中国果树,2005(4):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