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年母猪的首配日龄、初产日龄及其哺乳期对当胎和2胎繁殖性能的影响

2016-12-19叶超张涛陈预明陈志林卫恒习李莉吴同山张豪张守全

养猪 2016年4期
关键词:头胎产仔数哺乳期

叶超,张涛,2,陈预明,3,陈志林,4,卫恒习,李莉,吴同山,张豪,张守全

(1.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国家生猪种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642;2.深圳市顺然饲料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105;3.广东广三保养猪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630;4.广东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云浮527400)

青年母猪的首配日龄、初产日龄及其哺乳期对当胎和2胎繁殖性能的影响

叶超1,张涛1,2,陈预明1,3,陈志林1,4,卫恒习1,李莉1,吴同山1,张豪1,张守全1

(1.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国家生猪种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642;2.深圳市顺然饲料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105;3.广东广三保养猪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630;4.广东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云浮527400)

以纯种美系大白青年母猪(头胎和2胎)为研究对象,探索母猪初配日龄、头胎哺乳期时间长度及带仔数与其繁殖性能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初配日龄为256~285 d的头胎母猪产仔数和健仔数显著高于初配日龄大于285 d的头胎母猪(P<0.05),较初配日龄小于256 d的母猪高(P>0.05);初产分娩日龄为374~403 d头胎母猪产仔数和健仔数显著高于初产日龄大于404 d的头胎母猪(P<0.05);头胎哺乳期对头胎断奶至配种间隔、2胎产仔数、2胎健仔数影响显著(P<0.05),哺乳期小于等于22 d的头胎母猪其2胎健仔数显著低于哺乳期大于等于23 d的其他各组(P<0.05),2胎产仔数显著低于哺乳期为23~25 d的母猪(P<0.05),低于哺乳期大于等于26 d的母猪(P>0.05);头胎哺乳第11天时,带仔9头、10头的母猪其2胎产仔数、健仔数显著高于带仔大于等于11头的母猪(P<0.05),较带仔8头的母猪高(P>0.05);头胎哺乳第21天时,带仔9头、10头的母猪其2胎健仔数显著高于带仔大于等于11头的母猪(P<0.05),较带仔8头的母猪高(P>0.05)。因此,纯种美系后备母猪初配日龄应控制在256~285 d内,初产日龄控制在374~403 d内,头胎哺乳时间应大于22 d,带仔数应为9~10头。

青年母猪;初配日龄;初产日龄;哺乳期;带仔数;繁殖性能

青年母猪特殊的繁殖生理特征,决定其配种、妊娠和哺乳期需要的饲养管理模式不同于其它胎次母猪,因此确定中青年生产母猪的阶段饲养管理措施对其繁殖性能的影响十分重要。本试验以纯种美系大白后备母猪为对象,研究青年母猪的初配日龄、初产分娩日龄、头胎哺乳期时间长度、带仔数等管理参数对繁殖性能的影响,为养猪生产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本试验在广东省江门市某国家核心种猪场进行,试验时间为2013年6月至2014年3月。共测定7.5月龄以上纯种美系大白后备母猪963头,2胎经产母猪456头。所有母猪生殖器官发育状态良好,体况正常无明显差异,且饲粮营养水平、饲养管理条件相同。

1.2 试验方法

1.2.1 观察指标记录头胎及2胎母猪配种时间、分娩时间、哺乳时间、带仔数、产仔数、产活仔数、健仔数(初生重≥0.8 kg)、仔猪初生重等指标。

1.2.2 统计方法试验数据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0整理筛选后,再采用SAS 9.0软件中GLM程序分别对初配日龄、初产分娩日龄、哺乳时间以及哺乳期带仔数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其结果均以平均值±标准误的形式列出。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首配日龄对后备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由表1可知,后备母猪初配日龄对其产仔数、健仔数、弱仔数、初生窝重产生显著性影响。产仔数和健仔数,Ⅱ组(初配日龄为256~285 d)分别为11.26头、9.89头,均显著高于Ⅲ组(初配日龄为286~315 d)、Ⅳ组(初配日龄为316~345 d)和Ⅴ组(初配日龄大于等于346 d),但与Ⅰ组(初配日龄不大于255 d)差异不显著;弱仔数,Ⅱ组为0.28头,极显著低于Ⅴ组,与其他各组相比差异不显著。以上分析结果表明,后备母猪初配日龄为256~285 d时,其繁殖性能最理想。

表1 不同初配日龄对头胎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2.2 不同初产日龄对母猪当胎繁殖性能的影响

由表2可知,后备母猪分娩日龄对其产仔数、健仔数、初生窝重、弱仔数及断奶至配种间隔有显著性影响。产仔数和健仔数,Ⅱ组(分娩日龄为374~403 d)分别为11.31头、9.95头,均显著高于Ⅲ组(分娩日龄为404~433 d)、Ⅳ组(分娩日龄为434~463 d)和Ⅴ组(分娩日龄不低于464 d),但与Ⅰ组(分娩日龄不大于373 d)差异不显著;弱仔数,Ⅱ组为0.29头,极显著小于Ⅳ组和Ⅴ组(P<0.01),与其他各组相比差异不显著;断奶至配种间隔,Ⅱ组为10.93 d,显著小于Ⅲ组、Ⅳ组和Ⅴ组(P<0.05),与Ⅰ组差异不显著。以上分析结果表明,初产母猪分娩日龄为374~403 d时,其繁殖性能最理想。

表2 不同初产日龄对母猪当胎繁殖性能的影响

2.3 头胎母猪不同哺乳时间及断奶至配种间隔(WSI)对2胎繁殖性能的影响

根据哺乳时间的差异,将头胎母猪哺乳期长度分为以下4组:Ⅰ组(哺乳期为≤22 d)、Ⅱ组(哺乳期为23~25 d)、Ⅲ组(哺乳期为26~28 d)、Ⅳ组(哺乳期为≥29 d)。由表3可知,头胎母猪哺乳时间对断奶至配种间隔(WSI)影响显著(P<0.05),Ⅰ组头胎WSI显著大于Ⅱ组、Ⅲ组和Ⅳ组(P<0.05);健仔数,Ⅰ组也显著低于Ⅱ组、Ⅲ组和Ⅳ组(P<0.05)。所以,纯种美系大白母猪第1胎哺乳期不应太短,应适当延长到大于22 d。

表3 头胎母猪不同哺乳时间对2胎繁殖性能的影响

根据断奶至配种间隔(WSI)将头胎断奶母猪分为3组:Ⅰ组WSI≤7 d、Ⅱ组WSI在8~21 d区间、Ⅲ组WSI≥22 d(表4)。WSI对母猪2胎的产仔数、健仔数、弱仔数、木乃伊数、初生窝重影响显著。其中,产仔数,Ⅰ组较Ⅱ组低1.42头(P<0.01),较Ⅲ组低1.96头(P<0.01),Ⅱ组与Ⅲ组间差异不显著。健仔数,Ⅰ组比Ⅲ组低1.34头(P<0.01),Ⅱ组与Ⅰ组、Ⅲ组均差异不显著。初生窝重,Ⅰ组较Ⅲ组低1.72 kg(P<0.05),Ⅱ组与Ⅰ组、Ⅲ组间差异不显著。综合以上分析,头胎母猪WSI适当延长,有利于提高其2胎产仔数。

表4 头胎母猪不同WSI对2胎繁殖性能的影响

2.4 头胎母猪哺乳期不同时间带仔数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通过对母猪哺乳第11天和第21天带仔数变化进行监测,分析其对青年母猪2胎繁殖性能的影响。如表5所示,将各时期母猪带仔数分为5组,分别为Ⅰ组(母猪带仔数≤7头),Ⅱ组(母猪带仔数8头),Ⅲ组(母猪带仔数9头),Ⅳ组(母猪带仔数10头),Ⅴ组(母猪带仔数≥11头)。

头胎母猪哺乳第11天的Ⅲ组、Ⅳ组和Ⅴ组的哺乳背膘损失(BFL)分别为3.41 mm、3.91 mm、3.75 mm,显著高于Ⅰ组和Ⅱ组(P<0.05);断奶至配种间隔(WSI),Ⅳ组和Ⅴ组显著高于Ⅰ组、Ⅱ组和Ⅲ组(P<0.05);产仔数,Ⅴ组显著低于其他4组(P<0.05),Ⅰ组、Ⅱ组、Ⅲ组、Ⅳ组中Ⅳ组最高为10.46头,但与Ⅰ组、Ⅱ组、Ⅲ组差异不显著(P>0.05);健仔数,Ⅲ组和Ⅳ组显著高于Ⅰ组和Ⅴ组(P<0.05)。

头胎母猪哺乳第21天Ⅳ组和Ⅴ组的哺乳背膘损失(BFL)分别为3.94 mm、3.99 mm,显著高于Ⅰ组、Ⅱ组和Ⅲ组(P<0.05);断奶至配种间隔(WSI),Ⅳ组和Ⅴ组显著高于Ⅰ组、Ⅱ组和Ⅲ组(P<0.05);健仔数,Ⅲ组和Ⅳ组分别为9.35头、9.25头,显著高于Ⅰ组和Ⅴ组(P<0.05)。综合以上分析,纯种美系大白母猪在第1胎时的带仔数应控制在9~10头较为合适。

表5 头胎母猪哺乳期不同带仔数对下一胎繁殖性能的影响

3 讨论

3.1 头胎母猪初配日龄和初次分娩日龄对其繁殖性能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后备母猪初配日龄对头胎产仔数、健仔数、初生窝重和产弱仔数影响显著。控制合理的后备母猪初配日龄是实现配种时达到体成熟和性成熟主要措施之一[1]。前期研究表明,后备母猪随着初次配种日龄增加而产活仔数也增加[2]。初配日龄每增加10 d,头胎母猪产仔数多0.1头,2胎母猪产仔数随之增加[3]。然而,本研究结果表明,初配日龄为256~285 d组头胎母猪产仔数和健仔数显著高于初配日龄大于285 d的各组(P<0.05),较小于等于255 d组的母猪有所提高(P>0.05),并未发现繁殖性能随着初配日龄增加而提高。Schukken等研究发现,初配日龄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仅限于头胎和2胎母猪,过大的初配日龄反而对母猪生产性能有不利影响,初配日龄对3胎以上的母猪繁殖性能影响不显著,初配日龄从200 d推迟至300 d时,头胎母猪繁殖失败的概率从18%升至24.5%[4]。

此外,针对后备母猪分娩日龄的分析,本研究发现初次分娩日龄在374~403 d之间的产仔数、健仔数均显著高于初次分娩日龄高于403 d的(P<0.05)。Le Cozler等对比平均初次分娩日龄在339 d、365 d、371 d 3组母猪的头胎繁殖性能发现,产活仔数和断奶仔猪数随着初配日龄增加而增加,其中繁殖成绩最好的是分娩日龄为365 d的母猪[5]。

3.2 头胎母猪WSI对2胎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头胎母猪哺乳时间显著影响断奶至配种间隔(WSI)。哺乳期≤22 d组的头胎WSI显著高于哺乳期≥23 d的各组(P<0.05),哺乳期≥23 d的各组WSI差异不显著。试验结果显示,随着哺乳期增加,WSI有减小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与前人研究相一致,头胎母猪更长的哺乳时间有更短的WSI[6]。哺乳时间增加,WSI减小[7]。

本研究结果显示,头胎母猪断奶至配种间隔(WSI)对2胎时产仔数、健仔数、初生窝重、弱仔数和产木乃伊数影响显著。其中,WSI≤7 d的产仔数较WSI为8~21 d的低1.42头(P<0.01),较WSI≥22 d低1.96头(P<0.01)。头胎母猪哺乳期体储损失过大会导致大量腔隙卵泡产生,减少排卵率,WSI增加[8]。延长体储消耗过大的初产母猪的断奶至配种间隔,繁殖性能显著提高[9]。因此,头胎母猪断奶后WSI适当的延长,有利于提高其2胎产仔数量。

3.3 哺乳期带仔数和哺乳时间对青年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青年母猪头胎哺乳期除了维持自身和产奶需要外,还必须额外提供生长需要,因此青年母猪一般在头胎哺乳期体储、背膘厚度损失过大,影响后续生产。以上问题也是2胎综合征的主要原因[9]。本研究结果显示,头胎母猪哺乳第11天、第21天带仔猪数对头胎断奶至配种间隔、头胎哺乳背膘损失、头胎断奶背膘厚度等指标影响显著(P<0.05)。其中,哺乳第11天带仔数≥11头组的断奶至配种间隔显著高于带仔数<11头各组(P<0.05),该结果与Koketsu等的研究结果一致[10]。

此外,头胎母猪哺乳时间也显著影响断奶至配种间隔(WSI)。哺乳期≤22 d组的头胎WSI显著高于哺乳期≥23 d的各组(P<0.05),哺乳期≥23 d的各组WSI差异不显著。结果与前人研究相一致[6]。

2胎繁殖成绩与头胎母猪哺乳期体储动员的程度相关性较强,头胎母猪分娩时有充足的体储,并在哺乳期采取合理的采食模式能够避免过渡消耗体储,对提高2胎繁殖性能十分必要[11]。对于哺乳期背膘损失过大的初产母猪,可优饲1个情期,在其断奶后的第2个情期配种,确保母猪有充足的体储进行后续繁殖生产,提高母猪终身利用率。

[1]Cottney P D,Magowan E,Ball M E E,et al.Effect of oestrus number of nulliparous sows at first service on first litter and lifetime performance[J].Livestock Science,2012,146(1):5-12.

[2]Schukken Y H,Buurman J,Huirne R B,et al.Evaluation of optimal age at first conception in gilts from data collected in commercial swine herds[J].J Anim Sci,1994,72(6):1387-1392.

[3]Tummaruk P,Lundeheim N,Einarsson S,et al.Effect of birth litter size,birth parity number,growth rate,backfat thickness and age at first mating of gilts on their reproductive performance as sows[J].Anim Reprod Sci,2001,66(3):225-237.

[4]Schukken Y H,Buurman J,Huirne R B,et al.Evaluation of optimal age at first conception in gilts from data collected in commercial swine herds[J].J AnimSci,1994,72(6):1387-1392.

[5]Le Cozler Y,Dagorn J,Lindberg J E,et al.Effect of age at first farrowing and herd management on long-term productivity of sows[J].Livest Prod Sci,1998,53(2):135-142.

[6]Tummaruk P,Lundeheim N,Einarsson S,et al.Reproductive performance of purebred Swedish Landrace and Swedish Yorkshire sows:II.Effect of mating type,weaning-to-first-service interval and lactation length[J].Acta Agriculturae Scandinavica, Section A-Animal Science,2000,50(3):217-224.

[7]Koketsu Y,Dial G D.Factors influencing the postweaning reproductive performance of sows on commercial farms[J].Theriogenology,1997,47(7):1445-1461.

[8]Prunier A,Quesnel H.Influence of the nutritional status on ovarian development in female pigs[J].Anim Reprod Sci, 2000,60(1-3):185-197.

[9]Hoving L L,Soede N M,Graat E A,et al.Effect of live weight development and reproduction in first parity on reproductive performance of second parity sows[J].Anim Reprod Sci,2010, 122(1-2):82-89

[10]Koketsu Y.Assessment of sows mating efficacy during the low productive period after early weaning:a field study[J].Theriogenology,1999,51(8):1525-1532.

[11]Schenkel A C,Bernardi M L,Bortolozzo F P,et al.Body reserve mobilization during lactation in first parity sows and its effect on second litter size[J].Livestock Science,2010,132(1-3): 165-172.

(编辑:富春妮)

常服阿司匹林可降脑癌风险

【美国趣味科学网站4月19日报道】新的研究发现,经常服用阿司匹林可能会降低患某种脑癌的风险。

研究者们发现,与不经常服用阿司匹林的人相比,经常服用的人患神经胶质瘤的风险低了近34%。

这不是关于非处方止痛药和脑癌风险之间联系的首个研究。但研究人员19日在美国癌症研究协会年会上称,之前研究的结果都不稳定。

该研究牵头人、南加州大学神经病学副教授罗丝·莱说,由于相对罕见,研究人员关注的这种脑瘤很难研究。她说,之前的研究参与者寥寥无几。

莱对趣味科学网站记者说,该研究是迄今对这种脑瘤规模最大的研究之一。

研究人员对比了约4 000名神经胶质瘤患者和同样数量的健康人,并利用问卷收集了每个人服用止痛药的历史数据。

莱说,研究人员发现,一个人经常服用阿司匹林的时间越长,他们患神经胶质瘤的风险就越低。她说,这一观察结果与服用阿司匹林和结肠癌风险之间的研究结果类似。在这些案例中,通常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见效”。

莱说,尽管在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没有探究阿司匹林可能降低神经胶质瘤风险的机制,但其他许多研究关注了这一话题。

在一定程度上,阿司匹林还是一种消炎药,可以抑制体内一种名为环氧化酶-2的化合物,这种物质可以导致炎症。但莱说,科学家们指出,环氧化酶-2可能也在神经胶质瘤中起到了作用。此外,环氧化酶-2可能通过帮助血管生长和帮助肿瘤避开免疫系统觉察来促进肿瘤生长。

此外,莱说,动物研究表明,阿司匹林可以阻止神经胶质瘤的生长。

(转自参考消息[N],2016-04-22)

S828

A

1002-1957(2016)04-0025-04

2016-05-21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1BAD19B03);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猪创新团队育种与繁殖岗位专家[粤农(2009)380号];东莞市科技计划项目(2012108102049)

叶超(1990-),男,河南驻马店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动物遗传与繁殖.E-mail:1129914537@qq.com

张守全,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动物遗传与繁育.E-mail:sqzhang@scau.edu.cn

猜你喜欢

头胎产仔数哺乳期
提高妊娠母猪产仔数的技术措施
影响母猪产仔数的因素和解决措施
哺乳期乳腺炎必须用抗生素吗
哺乳期乳房也有脾气
二孩家庭存在的教育困境与有效策略研究
胎次与公猪对巴马香猪产仔数影响及产仔数统计对样本量要求的研究
哺乳期乳房也有脾气
不同月龄荷斯坦牛产奶量的研究
哺乳期乳房一个大,一个小怎么办
头胎没奶水不代表二胎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