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人格心理和应对方式的研究*
2016-12-19张凌芳路德荣王娜娜何益群
张凌芳,路德荣,王娜娜,何益群△
(1.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精神八科,河南新乡 453002;2.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河南新乡 453002)
·经验交流·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人格心理和应对方式的研究*
张凌芳1,路德荣2,王娜娜1,何益群1△
(1.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精神八科,河南新乡 453002;2.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河南新乡 453002)
目的 分析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个性特征及应对方式,探讨精神心理因素与UC的关系。方法 采用艾森克人格简式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医学应对方式问卷对96例UC患者(研究组)与96例健康者(对照组)的人格、心理健康因素及应对方式进行测评分析。结果 艾森克人格简式问卷测评,研究组神经质或情绪稳定性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SCL-90测评,研究组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人际关系、敌对、偏执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医学应对方式问卷测评,研究组回避、放弃因子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质人格、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及消极应对方式与UC密切相关。
溃疡性结肠炎;人格心理;应对方式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至今病因和发病机制未明,主要侵及直肠和结肠黏膜的慢性非特异性炎性疾病,是一组以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异常,伴腹疼、腹胀等不适,持续或间歇存在。大量资料表明,UC的发病机制不是单一的,精神神经因素对本病的发生、发展和复发有着重要联系,是一种心身疾病[1-4]。因此,为探讨UC与精神心理因素的关系,笔者对UC患者的人格、心理及医用应对方式进行相关调查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治疗的UC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均符合UC诊断标准;(2)均经内镜、X线、B超和实验室检查证实无器质性疾病;(3)排除有精神病病史、药物滥用史者。研究组96例,男38例,女58例,平均年龄(34.3±9.6)岁,平均病程(13.3±8.5)个月;文化程度:大专以上24例,高中及中专32例,初中31例,小学9例;职业:干部12例,工人20例,农民33例,个体20例,学生11例;婚姻:已婚 75例,未婚21例。抽取同期来院健康体检者96例设为对照组,男36例,女60例,平均年龄(32.7±7.5)岁,文化程度:大专以上30例,高中及中专28例,初中34例,小学4例,职业:干部14例,工人22例,农民35例,个体17例,学生8例;婚姻:已婚72例,未婚2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1)采用艾森克人格简式问卷中国版(EPQ-RSC)[5]测评两组的人格特征。EPQ-RSC是由钱铭怡2000年主持修订的成人EPQ版本,对分析人格的特质和结构具有重要作用。它是一种自陈式人格问卷,包括精神质(P),内外向(E),神经质或情绪稳定性(N),掩饰性(L)4个分量表,每个分量表12道题,共48道题,每一题都对应着“是”或“否”两个备选答案,根据不同的题目分别记为0和1分,被试者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2)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6]测评两组的心理健康状况。此表共90个项目,包括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9个因子,分为五级评分(从0~4级),0=无,1=轻度,2=中度,3=相当重,4=严重。(3)采用医用应对问卷(MCMQ)[6]测评两组的应对方式,量表共20个项目,按1~4级评分,包括回避、放弃、面对3个维度,得分越高,说明患者越倾向于使用该项应对方式。
1.2.2 评定方法 测试前,由测试者向被测试者讲解调查目的,介绍各量表的评定方法,统一指导语,被试者根据各量表的指导语的提示,在单独环境中完成测试,再由测试者检查有无遗漏,保证答卷质量有效。
2 结 果
2.1 两组EPQ-RSC测评结果比较 EPQ-RSC测评,研究组N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E、L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SCL-90测评结果比较 SCL-90测试,研究组人际关系、敌对和偏执因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MCMQ测评结果比较 两组在回避、放弃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EPQ-RSC评分,分)
表2 两组SCL-90评分,分)
表3 两组MCMQ评分,分)
2.4 SCL-90评分与MCMQ和EPQ的相关性分析 躯体化与MCMQ的放弃因子明显相关(r=0.516,P<0.05),与EPQ的N因子明显相关(r=0.640,P<0.05);强迫与MCMQ的放弃因子明显相关(r=0.571,P<0.05),与EPQ的N因子明显相关(r=0.559,P<0.05);人际关系与EPQ的N因子明显相关(r=0.585,P<0.05);焦虑与MCMQ的放弃因子明显相关(r=0.676,P<0.05),与EPQ的N因子明显相关(r=0.695,P<0.05);敌对与EPQ的N因子明显相关(r=0.689,P<0.05);恐怖与MCMQ的放弃因子明显相关(r=0.698,P<0.05),与EPQ的N因子明显相关(r=0.609,P<0.05);偏执与MCMQ的放弃因子明显相关(r=0.526,P<0.05),与EPQ的N因子明显相关(r=0.891,P<0.05);精神病与MCMQ的放弃因子明显相关(r=0.597,P<0.05),与EPQ的N因子明显相关(r=0.569,P<0.05)。其余没有明显相关。
3 讨 论
UC是一种常见心身疾病,症状可随患者情绪波动而改变。有学者认为,心理因素是UC的主要诱发因素,这些心理应激因素影响着患者的胃肠生理功能和患者的症状体验,在UC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7-8]。而UC患者个性缺陷构成了UC发病的易患素质和内在基础。因此对UC患者人格心理特征探讨及心理因素的分析是十分必要的,有助于帮助认识心理因素与疾病的关系,为健康教育与心理干预提供有力的依据。
人格亦称个性心理特征,指在个人身上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经常的、稳定的心理特征。人格特征与身心疾病关系密切,本调查发现,研究组N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此结果与王宪军等[9]研究结论相一致。且Sajadinejad等[10]认为,肠病患者最常见的人格特征为神经质,神经质人格是一种超敏的人格,一般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情绪不稳定、易激动、紧张、敏感多疑、谨小慎微等。这种人格特点容易受内外刺激影响,而且对应激反应的程度比正常人强烈,更容易造成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和内分泌功能的失调,所以个性特征被认为是心身疾病的内在致病因素。
SCL-90反映了被试者的心理健康程度。本调查结果显示,UC患者的确存在较多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强迫、抑郁、焦虑,躯体化症状,这与胡振宏等[11]报道相一致。由于UC患者的躯体症状如腹泻、便血等,患者处于担心、紧张、不安和焦虑抑郁之中,不良的情绪状态影响躯体的康复,又可诱发复发,形成恶性循环,导致病程迁延。
应对方式是个体在应激时有意识、针对性和灵活性的调节,所采取减缓心理压力的行为策略,调节着应激源对心身健康的影响。积极应对分越高,说明患者心理自我调节越成熟,而本研究提示UC多采用消极态度应对如回避、放弃。因此,对心理的压力及负性情绪的缓解是不利的。UC患者对疾病应对有高屈服、低回避的特点,表明患者较少使用转移注意力等手段降低对疾病的关注,在临床上UC患者表现为对消化道症状高敏感度关注的认知方式,这种认知方式往往导致患者怀疑自己病情严重而反复求医。
不同的个性特征会采取不同的应对方式,不同的应对方式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其结果将决定疾病的转归。消极应对方式中采取放弃应对者多于个性特征中的情绪不稳定、掩饰性有关,与SCL-90中的强迫、焦虑、恐惧、偏执、精神病性等有关,说明不良的应对方式与身心症状呈正相关,放弃应对可导致严重的躯体症状,而躯体症状又促使患者对问题的处理采取以放弃为主消极的应对方式,对患者的心身健康危害较大。
所以,个性因素对身心健康有着重要影响,个性特征决定着个体对生活事件的认知和评价,神经质人格是易感因素,精神应激时诱发因素,消极的应对加重患者的症状体验。随着“生理-心理-社会”整体化医疗模式的转变,笔者认为除了给患者积极的治疗躯体症状外,还要关注患者心理问题,重视其个性缺陷,有针对性地指导其改变个性薄弱环节,改变不良的行为方式,建立积极有效的应对方式及正确评价自身健康的信心,有助于正确认知,保持良好的情绪和健康的心理,继而使病情处于平稳状态。
[1]Charlet K,Beck A,Heinz A.The dopamine system in mediating alcohol effects in humans[J].Curr Top Behav Neurosci,2013,13(13):461-488.
[2]Schoultz M.The role of psychological factors i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J].Br J Community Nurs,2012(17):370-374.
[3]张云云,王志荣.心理因素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作用及机制[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3,21(19):1823-1827.
[4]樊慧丽,陈玉梅.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和治疗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228-230.
[5]钱铭怡,武国城,朱荣春,等.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的修订[J].心理学报,2000,32(3):317-323.
[6]戴晓阳.常用心理评估量表手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13-19.
[7]柯红燕,冯义朝.精神心理因素与溃疡性结肠炎关系的研究现状[J].医学综述,2014,20(16):2965-2967.
[8]Triantafillidis JK,Merikas E,Gikas A.Psychological factors and stress i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J].Expert Rev Gastroenterol Hepatol,2013,7(3):225-238.
[9]王宪军,彭海银.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J].四川精神卫生,2006,19(4):227-227.
[10]Sajadinejad MS,Asgari K,Molavi H,et al.Psychological issues i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an overview[J].Gastroenterol Res Pract,2012(2012):106502.
[11]胡振宏,王静.溃疡结肠炎患者心理状态调查及对策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2):3020-3021,3027.
10.3969/j.issn.1671-8348.2016.29.028
新乡医学院重点学科基金资助项目(ZD200993)。 作者简介:张凌芳(1978-),主管护师,本科,主要从事精神疾病康复研究。△
R749.92
B
1671-8348(2016)29-4121-03
2016-03-08
2016-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