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求学动机调查研究与启示
2016-12-19李轶美邵光华
李轶美 邵光华
(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浙江宁波 315211)
在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求学动机调查研究与启示
李轶美 邵光华
(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浙江宁波 315211)
在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习状态不太理想,为了改善这一现状,提高在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有必要了解其求学动机以及寻求更有效的指导和管理模式。研究发现,目前在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求学动机多元,整体而言积极良好,内部动机强于外部动机;男女教师求学动机没有差异;不同教龄的教师求学动机略有不同;城镇乡村教师的求学动机较有不同。对在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学和管理应充分考虑动机因素,充分发挥导师的促进作用,改革课程教学管理模式,发挥群平台在创设学习氛围方面的作用,关注乡镇农村学校教师的工作环境。
在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习现状;求学动机
一、问题提出
在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是一种非全日制型研究生,是已有着丰富工作经验的普通中小学、中等学校等在职专任教师或管理人员。当前,在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学习通常是集中安排在两个学年的暑假里进行,之后在导师和导师组合作指导下进行选题,并通过开题小组的开题论证,然后开始撰写学位论文,通过中期检查及论文答辩环节获得硕士学位。课程学习很重要,它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在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读研期间的知识增量和观念更新程度,但是一门课程通过集中学习三到五天很难达到深入,必须靠研究生回到工作岗位之后进一步学习和消化。然而,在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习状态经初步了解并不理想,他们第一个暑假集中学习之后,再到第二年暑假来集中学习时,我们访问了其中15位研究生,结果是回到单位这一年的时间里没有一人再学习或温故过上个暑期学习过的课程。这就是说,一门课程通过集中学习三五天就算完成了,这种现状不改变,必将对在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产生影响。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课程学习完后不再去翻阅学习而进行巩固了呢?是课程本身有问题,还是在职研究生平时工作时间紧,还是缺乏学习动力?我们知道,动力来源之一是良好的动机。良好的动机能够激发人们产生一种内在驱动力,使之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求学需要学习动机,学习动机能引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行为,并使之指向一定学业目标。基于此,为了更好地提高在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寻求更有效的指导和管理模式,引导在职研究生在岗工作期间的学习活动和提高学习积极性,有必要了解在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主要求学动机,这对在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和指导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研究通过调查了解在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求学动机,在此基础上思考一些培养改进策略。
二、研究设计
根据动机理论,我们将在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求学动机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两个一级指标,又将各一级指标再分别分为两个二级指标,其中内在动机分为自我成长需要和职业再规划需要,外部动机分为未来竞争需要和外部因素影响。其中,自我成长需要动机主要指在职教育硕士研究生想通过攻读学位来充实和提高自己,以便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职业再规划需要动机主要是指在职教育硕士研究生想通过攻读学位对现有工作进行反思改进,或考虑重新选择工作单位;未来竞争需要动机主要指在职教育硕士研究生把攻读学位看成是在未来岗位聘任、职称评定或者晋升提职中处于更有利的竞争位置的资本;外部因素影响动机则主要指在职教育硕士研究生是受了同事或同学的影响,或工作单位的督促、鼓励或政策吸引等才选择攻读学位的。针对每个二级指标我们设计不同数目的条目,形成了共包含19个条目的调查问卷,问卷设计的双向细目表如下(表1)。
表1 在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求学动机双向细目表
调查问卷设计为李克特5等级量表,要求被调查对象根据各条目陈述跟自己的符合程度(非常符合—比较符合—符合—比较不符合—非常不符合)进行选择,统计时对各条目符合程度从强到弱分别赋值1-5。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分析,数据分析时,每个一级指标上的动机均值是各二级指标上的动机均值的均值,每个二级指标上的动机均值是其各个三级指标动机赋值的均值。
调查对象选取采用的是方便取样,我们把某校290位在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作为被调查对象,他们主要来自两个不同省份的不同的区域、不同的学校。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基本情况
调查共发放问卷290份,回收问卷281份,去除大面积选项相同和个别题项没填的问卷,共获得有效问卷248份,有效回收率为85.5%。有效被试基本信息如下:
表2 有效被试基本情况
对调查问卷计算Cronbach α信度系数,得问卷的总体信度系数为0.837,四个二级指标项目自我成长需要、职业再规划需要、未来竞争需要、外部因素影响的信度系数分别是0.776、0.780、0.778、0.753,总体而言,信度都是可以接受的。
(二)求学动机的基本特征
1.内外部动机基本情况
数据分析显示,在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求学的内部动机均值为2.4758,外部动机均值为3.0454,通过样本t检验,内部动机明显强于外部动机(t=-13.089,p=0.000<0.01)。说明教师在职攻读研究生主要出于内部动机,而有研究表明,中小学教师具有内在的求学动机有助于他们在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过程中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效,*徐富明,任亮.教师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学习成效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05(3).所以说这是一种非常好的现象,内部动机利用得好能够产生积极的学习动力。
2.四个二级指标动机情况
在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四个求学动机二级指标维度上的表现情况及动机均值在不同区间中的人数比例如表3所示。如果我们把动机均值在[1,2.5]范围内认为动机强,均值在(2.5,3.5)范围内认为动机一般,均值在[3.5,5]范围内认为动机弱,那么,自我成长需要求学动机的均值最低(M=1.7460),表示出于自我成长需要而求学动机是最强的;外部因素影响的均值最高(M=3.3609),表示因为外部因素影响而求学的动机是最弱的。
表 3 求学动机在各指标上的均值及不同得分区间人数和比例
由表3数据分析可以看出:
88.7%的在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有着非常强的自我成长需要求学动机,只有极个别的占比例约1.6%的在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自我成长需要的求学动机是弱的。这给我们的一个信号是,绝大部分的在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是出于自我成长、自我专业发展的需要而攻读教育硕士研究生的,这也是举办在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初衷。
24.2%的在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有着非常强的职业再规划需要求学动机,根据职业再规划的三个三级指标内容看,这些在职业再规划需要上具有强动机的教师,可能是想通过取得教育硕士学位而获得工作“调动”的机会,改变一下工作环境,如小学教师想调到初中,乡镇中小学教师想调到城区中小学。
38.7%的在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有着较强的为了未来竞争需要做准备的求学动机,一方面,未雨绸缪,获得资本,将来无后顾之忧;一方面,得到领导的认可和重视,为进一步发展做铺垫。
在攻读在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方面,由于受外部因素影响而求学的比例不高,只占14.1%的比例。表明大部分在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攻读学位主要还是出于自己的各方面的想法,并不是受外界的一些因素的影响。
总体上看,大部分在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求学动机主要出于自我成长需要,可以说是出于主动的发自内心的想法而求学,其中也不乏出于职业再规划需要和为未来竞争做准备的需要动机,极少数的在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攻读学位是受外部影响。一些教师求学动机虽然是功利主义明显,但是这也无可厚非,这都是当下教师非常现实的想法。
(三)求学动机差异性分析
1.求学动机在性别上的差异性分析
通过统计数据的方差分析发现,在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求学的内部动机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F=0.034,p=0.854>0.05),外部动机在性别上也不存在显著差异(F=0.333,p=0.564>0.05)。同样,四个二级指标动机自我成长需要(F=0.002,P=0.961>0.05,)、职业再规划需要(F=0.071,p=0.790>0.05,)、未来竞争需要(F=0.089,p=0.765>0.05,)、外部因素影响(F=0.570,p=0.451>0.05,)在性别上也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此结果与其他相关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1]说明男女教师在求学动机上具有一致性。
2.求学动机在学校类型上的差异分析
求学动机在学校类型上的差异性检验分析结果显示,内部动机在学校类型上有显著性差异(F=7.119,p=0.008<0.01),来自乡镇农村学校的教师求学的内部动机(M=2.3466)明显比城区学校的教师求学的内部动机(M=2.5739)强。而外部动机在学校类别上没有显著性差异(F=0.028,p= 0.868>0.05)。
进一步方差分析发现,自我成长需要动机在学校类型上存在显著性差异(F=3.979,p=0.047<0.05),来自城区学校的教师自我成长需要动机(M=1.80969)相对弱于来自乡镇学校的自我成长需要动机(M=1.66199)。职业再规划需要动机在学校类型上也存在显著性差异(F=5.392,p=0.021<0.05),来自城区学校教师的职业再规划需要动机(M=3.3381)相对弱于来自乡镇农村学校教师的职业再规划需要动机(M=3.0312)。而未来竞争需要和外部影响因素两种动机在学校类别上都没有显著差异(F=0.037,p=0.847>0.05;F=0.008,p=0.928>0.05)。
上述结果表明,乡镇农村学校教师更想通过攻读教育硕士学位路径进行专业发展提升自己,目的是多元的。另一方面乡镇农村学校教师求学动机强也许折射了,乡镇农村学校教师的工作环境对年轻教师来说可能不是理想的地方,多数乡镇农村学校教师都有想改变一下现状的想法。
3.求学动机在教龄上的差异分析
求学动机在教龄上的差异性检验分析结果显示,内、外部动机在教龄上都不存在显著性差异(F=2.049,p=0.088>0.05;F=0.590,p=0.670>0.05)。但是,由图1教龄与内部动机的均值图看出,随着教龄的增加,求学内部动机大趋势是逐渐减弱,但是在教龄13-15年段的在职研究生内部动机明显有个拐点增强。
图1 教龄与内部动机的均值图
图2 教龄与职业再规划需要的均值图
四个二级指标动机在教龄上的差异分析显示,职业再规划需要动机在教龄上存在显著性差异(F=2.652,p=0.034<0.05),其他三个二级指标动机自我成长需要、未来竞争需要、外部因素影响在教龄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F=0.267,p=0.899>0.05;F=0.945,p=0.439>0.05;F=1.283,p=0.277>0.05)。而由教龄在“4-6年,7-9年,10-12年,13-15年,16年以上”五个阶段的在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职业再规划需要动机(均值分别为2.9556,3.2486,3.3929,3.0882,3.6111)的均值图(如图2)可以看出,随着教龄的增加,在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求学动机中的职业再规划需要逐渐减弱,但到13-15年段却突然增强,教龄在16年以上的职业再规划需要动机最弱。
可见,求学动机整体而言,在教龄上没有显著差异。但是,职业再规划需要动机在教龄上呈显著性差异。另外,教龄在13-15年段的教师是个特殊群体。教师在进入职业13-15年间的职业发展再规划需求很强,可能是多方面的原因,如可能是为了晋级高级职称,也可能是为了孩子上学想调进城区学校,而实现这些是否拥有硕士学位往往是一个重要条件。
四、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1. 在职教育硕士研究生求学动机多元
在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求学动机总体看具有多元性,多是充满正能量的,绝大部分在职研究生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出于内部动机,尤其是自我成长需要的动机。教育硕士求学的内部动机明显强于外部动机。
2.男女教师求学动机没有差异
在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求学动机在性别上没有显著性差异,比较具有一致性。
3.城镇乡村教师求学动机较有不同
来自乡镇农村学校的教师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自我成长需要动机和职业再规划需要动机都明显强于来自城区学校的教师。
4.不同教龄教师求学动机略有不同
在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求学动机在教龄上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教龄的长短对于职业再规划需要动机有显著影响,整体上职业再规划需求动机随教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弱,但13-15年间有个动机回弹。
(二)建议
1. 教学应充分考虑动机因素
学习动机直接影响着学习的热情、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学习的态度。考虑到绝大部分在职研究生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出于内部动机,因此,对这部分研究生,任课教师可以以内容取胜,课堂上以丰富的知识讲授为主,满足他们的求知欲。而对于部分积极性可能较低的研究生,如35.7%的外部因素影响动机强的研究生,则需要丰富课堂活动,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两相结合,调整教学策略,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指导应充分发挥导师的促进作用
教师日常工作也是累的,存在惰性也是自然的,但鉴于在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都有基本的自我成长发展动机,所以为了提高培养质量,促进在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尽可能地利用平时的空余时间进行学习,必须充分发挥导师的促进作用,加强师生联系,在联系中、在导师的督促中,即便是被动地去学习,也会有一定效果的。比如,第一个暑期集中学习之后的一个学年里,导师应不断地加强学习的督促,第二个暑假集中学习之后的一个学年,导师除了加强学习的督促之外,更多的要加强论文相关工作的指导。
3.改变课程教学管理模式
集中学习指导在在职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中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但应改变课程教学管理模式以求更好的教学效果。以往课程集中学习之后紧接着就考试,学习期间布置一些巩固作业,也是在集中学习阶段就上交的,这样,之后的一个学年在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就没有具体的明确的学习任务,即便有学习动机,但心里头觉得这门课程已经结束,无需再学习。应改变这种课程教学管理模式,将课程的具体的阅读学习反思或一些结合课程与实践的思考的问题作为回单位后的学习任务。可以改变课程考核的方式,一种是课程学习完紧接着就考,一种是课程论文回去做,学期中间提交。同时,课程教学应该拓展传统的时间地点固定的集中授课教学模式到网络课程上去,注重重要专业基础课的网络课程建设,使在职研究生回到工作单位能够借助网络课程开展自主导向学习。[3]
4.充分发挥群平台的作用
人的行为受个人内部因素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影响,构成一个三角互动关系。[4]因此营造一个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非常重要。每个年级的在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都建有一个大的QQ群,每个专业的研究生都会建立一个小的QQ群,这个群不能再只作为一个发放通知的平台,要让这个群平台,充分成为学习交流的平台。通过在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QQ群,设法营造一个积极的学习氛围。要求研究生上传自己的学习心得体验,交流教学中的问题,通过QQ群,比如可上传假期里布置的大型的学习作业,管理人员和导师在群里也经常鼓励、激发、督促,表扬积极的,这样,在大家的相互交流和影响中提高学习的意识。
5.关注特殊群体的在职研究生指导
教龄13-15年的在职研究生的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都是比较强的,说明这一阶段可能是教师职业生涯的一段特殊期,应进一步了解并尝试找出这一特殊教龄段的在职研究生动机的特殊性,给予适当的疏导和帮助。同时,16年教龄以上的教师已有惰性,但他们的教学经验丰富,因此,在集中教学中要通过发挥他们的特殊性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能,在论文指导中导师要勤于督促。
6.关注乡镇农村学校教师的发展和稳定
相对于城区学校教师而言,来自乡镇农村学校教师的在职研究生内部学习动机强,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乡镇学校工作环境对教师而言不理想,“环境造就人才”,这种不良好的乡镇学校环境“激励”着这些乡村教师努力去进取获得高级别学位,从而增加自己的资本,为未来能够走出去进城区学校做准备。若然,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采取必要的措施改善乡镇农村学校的工作环境,提高乡村教师自我幸福感和满意度,如通过增加乡村学校教师补贴,使乡村学校教师的工资待遇高于同级别城区学校教师的工资待遇,以稳定乡村教师队伍。
[1] 施国春.在职教育硕士群体特点及培养对策[J].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
[2] 王恩科.在职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创新设计与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7).
[3] 邵光华,施春阳.自我导向学习:在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有效学习方式[J].教师教育研究,2015(2).
[4] 邵光华.样例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39.
(本文责任编辑:王 俭)
An Investigation Study on the Learning Motivation for In-service Postgraduate Students for Master of Education and Its Enlightenment
LI Yi-mei, SHAO Guang-hua
(School of Teacher Education, Ningbo University, Ningbo,Zhejiang 315211,China)
The current state of learning of in-service postgraduate students for Master of Education is not very good. In order to transform this phenomeno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cultivation of on-the-job postgraduates . It is necessary to understand in-service postgraduate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seek more effective guidance and management pattern. This study found that in-service postgraduate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 is multiple and overall positive and internal motivation is stronger than the external motivation ; there is no difference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teachers’ motivation; learning motiv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teachers is a little different; different seniority teachers’ learning motivation is slightly different. There are some suggestions of in-service postgraduate students’ teaching and management: fully considering the motivation factors, fully playing the teacher's role in promoting, changing course teaching management mode, playing the role of the group of platform, and paying attention to teachers ’work environment who are in rural schools.
in-service postgraduate students for Master of Education; learning situation; learning motivation
2016-07-28
宁波大学研究生教育改革重大项目“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研究———基于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课题编号:JGZDA201502)”成果。
李轶美,女,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研究生,主要从事学科教学论研究;邵光华,男,宁波大学教授,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主要从事课程教学与教师教育研究。
G643
A
1672-5905(2016)05-003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