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护协同教学模式在专科重症监护护士培训中的应用

2016-12-19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6年20期
关键词:医护专科医师

董 超 胡 静 商 丹 李 鑫 冀 蓁



医护协同教学模式在专科重症监护护士培训中的应用

董 超 胡 静 商 丹 李 鑫 冀 蓁

目的:探讨医护协同教学模式在重症监护专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提升在职ICU护士的理论、操作技能水平以及应急抢救等事件的综合分析及处理能力。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我院神经外科监护室46名临床护士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运用医护协同模式与传统教学方法实施培训,通过对学员的总体评价、护理技能掌握情况、常用仪器掌握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相对于传统教学方法,医护协同模式在三项考核指标中均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效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教学效率明显提高。结论:医护协同模式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值得推广使用。

协同教学;ICU;护士;教学

重症监护病房(ICU)是应用先进的诊断和监护技术,对危重患者进行集中动态、连续及定性、定量监护和治疗的特殊护理单元[1]。ICU作为一个集中了现代化的监护和急救设备的特殊医疗环境,因其聚集的患者具有病情重、变化快、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等特性,从而对ICU护士提出了更高的专业核心护理能力要求[2]。而需要达到此标准,就要通过对ICU专科护士进行行之有效的专业培训。现阶段ICU专科护士培训,主要通过资历较深的临床护理教师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的传统教学方法,此培训方法缺乏护士对知识理解的全面性。因此,探索ICU专科护士的培训模式,实现有效的ICU专科护士培训,是现阶段重症监护(ICU)学科管理者研究的重要课题[3]。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神经外科ICU 46名在职护理人员为培训对象。均为女性。年龄24~35岁。学历为大专或本科,其中具有临床教师资质人员26名,具有进修生、轮转生带教资格人员6名。培训时间为2015年1~12月共计12个月。随机将46名护士等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在年龄、学历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教学方法

1.2.1 传统教学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由资历较深的临床护理教师通过3种形式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1)幻灯片理论授课。临床护理教师通过幻灯片课件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2)护理教学查房。随机抽选危重患者,由临床护理教师在其床旁进行护理教学查房。(3)操作技能培训。临床护理教师进行操作技能示范,培训后护理人员课下自行进行练习。以上3种培训,培训次数均为每周1次,每次40~60 min。

1.2.2 医护协同模式教学方法 试验组医护协同模式培训方法,由医师和临床护理教师协作通过4种形式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1)幻灯讲座教学。医师采用图片、幻灯片及录像等方法负责教学中解剖、病理、手术方法及临床路径方面的培训,护理教师采用幻灯片方法负责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出院指导等方面的教学。(2)床旁授课。随机抽选危重患者,在其床旁进行授课,医师负责疾病部位,手术后对患者功能活动产生的影响及并发症进行讲解,临床护理教师负责对患者的术后注意事项,观察要点及床旁各种仪器的使用进行讲解。(3)医护协同护理查房。医师负责疾病发生机理,病理生理,影像资料的讲解,护理教师负责术后意识、生命体征、瞳孔变化及肺部、皮肤、口腔等护理措施方面的讲解。(4)操作技能培训。医师及临床护理教师共同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后采用模拟应急、抢救场景进行演练考核。

1.3 评价方法 参考王建荣等[4]文献,分别从总体评价、护理技能掌握、常用仪器掌握3个方面进行评价。总体评价通过理论考试及护士自我评价进行评价,评价采取百分制,以上三项指标分别占50,30,20分。其中护士自我评价采取问卷调查法。护理技能掌握情况包括治疗护理技能、技能技术操作、心理技能操作、康复护理技能、急救护理技能等10项技能的考核,按熟练程度分为掌握、一般和未掌握;常用仪器掌握包括血气机、纤支镜、颅内压监测仪等12项ICU护理室常用仪器的使用情况,按熟练程度分为熟练、一般和不熟练。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9.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Wilcoxon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两组护士总体评价比较(表1)

表1 两组护士总体评价比较(分,

2.2 两组护士护理技能掌握程度比较(表2)

表2 两组护士护理技能及常用仪器掌握程度比较(名)

3 讨 论

3.1 医护协同模式教学使专科ICU护士业务水平明显提高 神经外科ICU收治患者均为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包括脑肿瘤手术术后,颅脑外伤,脑出血等各类患者。此类患者病情变化快,所使用护理技能及医疗仪器种类多。专科ICU护士的业务水平直接影响着患者的生命安危及转归情况。传统教学模式教学者只从护理角度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护理人员对疾病的整体概念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而医护协同模式教学通过医师对疾病部位、手术方法等的讲解,使护理人员对疾病有了系统的了解,不再机械式的对护理要点死记硬背,而是从理解到记忆,再到临床运用,使日常护理工作更加的得心应手,从而使专科ICU护士业务水平明显提高。由于护士不再盲目地执行医嘱,而是能通过医师的讲解了解到每条医嘱的意义及对患者的重要性,从而减少了护士对繁琐及突发工作的抱怨,使护士工作起来更加积极主动,所以通过培训护士的自我评价也有所提升。医护协同教学组的护士普遍反应自己在工作中发现病情变化的能力有所提高,在抢救时对技能的运用及仪器的使用更加得心应手。通过对使用医护协同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进行理论知识考核对比,培训对象理论知识得到明显提高(P<0.05),通过对使用医护协同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护理技能及仪器使用进行考核对比,两者均有显著提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2 医护协同模式教学提高了医师对专科ICU护士工作的满意度 医护协同模式中通过医师的参与,使护士更清楚地了解到医师的想法,以及医师对护理的要求。从而在护理工作中能更合理安排工作,使医疗护理工作能熟练配合,有序进行。护士综合素质的提高,不但能又快又好地执行医嘱,更能配合医师治疗工作,而且能够关心医师,工作上相互体谅,与医师相处关系融洽[5]。提高了医师在日常工作及抢救工作中对护士的满意度。最终使医护关系成为一种并列互补的关系,医护双方的专业联系与合作更直接、更密切[6]。

4 小 结

我国ICU专科护士的入门和资格认证尚处于起步阶段,从事ICU护理工作的护士普遍缺乏系统的培训[7],同时由于ICU面临的患者病情往往较为危急和复杂,传统的仅由护士进行教学的模式未必能完全符合患者病情特点和护理需求,而医护协同教学引进医师作为一个教学主体,更能针对不同病情提供合理的护理手段和个性化的恢复措施,也为专科ICU在职护士能更好地配合医师进行工作打下了基础。以上结果表明,医护协同教学无论是在各单项考核指标还是综合考核评分中均表现出了明显的效果,由于ICU的特殊性,其必然要求护士具备丰富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熟练的监护能力。然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ICU对护士护理能力的需求亟待更新、更专业化的教学和培训手段。结果证明医护协同教学是一套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1] 蓝惠兰,黄惠根,陈泽萍,等.综合ICU进修护士临床教学模式的探讨[J].护理管理杂志,2007,7(1):19-21.

[2] 成守珍,彭刚艺,刘华平,等.16家三甲综合医院ICU护士专业核心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08,8(8):38-40.

[3] 王力群,赵红梅,李湘苏.ICU专科护士培训模式的探讨[J].海南医学,2013,4(10):1553-1554.

[4] 王建荣,王玉玲,施金芬.重症监护专科护士培训的实践与效果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2):23-24.

[5] 寻明兰,吴美福.专科护士培训模式的探讨与体会[J].吉林医学,2010,,31(13):1917-1919.

[6] 肖晓玲,张东华,高建智,等.责任护士与主管医师联合查房的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9):935.

[7] 黄秀萍,徐 雯.重症监护专科护士培训现状与模式探讨[J].当代护士,2014(12):30-32.

(本文编辑 刘学英)

Application of collaborative care teaching models in the training of specialized nurses at ICU

DONG Chao,HU Jing,SHANG Dan,et al

(Chinese PLA General Hospital,Beijing 100853)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the collaborative care teaching models in the training of specialized nurses at ICU, therefore to enhance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nd processing ability of ICU nurses in theory, operation skill level and emergency rescue. Methods: Selected 46 clinical nurses in the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from January 2015 to December 2015 with weight of and randomly divided them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training model and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were used to carry out the training respectively. Compared the situation through the overall evaluation of the students, master situation of nursing skills and the use of commonly used instruments.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the collaborative care teaching models showed obvious effect in the three indexes, which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e teaching efficiency was obviously improved. Conclusion: Collaborative care teaching model is an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 which is worth popularizing.

Collaborative teaching;Intensive care unit;Nurse;Teaching

100853 北京市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监护室

董超:女,本科,护师

冀蓁

2016-08-05)

10.3969/j.issn.1672-9676.2016.20.055

猜你喜欢

医护专科医师
中国医师节
韩医师的中医缘
工银医护无界卡一份对医护者的关怀
中外医学专业与专科设置对比分析及启示
“医护到家”真能“到家”?
在联合中释放专科能量
论国内本科和专科的异同
老年习惯性便秘的蒙医护理
中老年高血压病的预防及蒙医护理
我国ICU专科护士培养现状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