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ver Camera王孟秋:超能创业者的“新”与“旧”
2016-12-19张含阳
□文/张含阳
Hover Camera王孟秋:超能创业者的“新”与“旧”
□文/张含阳
2500万美元融资,获得斯坦福大学PHD,曾任Facebook、阿里巴巴、Twitter科学家,两次登上《天天向上》……所有标签汇集一人身上,想不关注都难。而他最近又有了大动作——推出长了眼睛的“机器人”Hover Camera。随着大众逐渐接受度不断增强,无人机这一产品,特别是消费级无人机红海一片,烽烟四起。在茫茫厂商之中,Hover Camera突出重围,杀出一条路。而这条路是不是好走,还得由它的领头人仔细评说……
无人机,这一中国当代科技界闪亮的名片,正在技术领域不断实现突破。随着技术的发展,门槛的降低,民用无人机品牌的数量开始爆发。近年来,资本开始不断涌入无人机市场,无论是工业级还是消费级企业均获得了大量的关注和青睐。
对于很多业内人士来说,消费级无人机早已是红海一片,以大疆(DJI)为代表的无人机让航拍日渐风行,之后一大批企业纷纷涉足该领域。2015年,无人机的“热”似乎达到了顶峰。据不完全统计,仅此一年,国内无人机领域上千万级的融资就超过了15笔,可谓风头无二。同时,业内乱象丛生,各大产品的质量良莠不齐。
就在人们纷纷为此感到迷惑之时,Hover Camera的出现“搅乱”了本就已充满喧嚣的消费级无人机市场。而其创始人王孟秋的故事也如传奇一般,开始被圈内圈外的人津津乐道。与记者的一番谈话之中,这个看似“新潮”的创业者,话语间透露着如旧时日本匠人般的工匠精神,以及如传统企业家身上的一股“老练”。或许,这才是一个企业褪去种种喧嚣之后,真正该有的东西。
善于“改变”的创业者
千年伊始,来自杭州的王孟秋只身来到北京,成为2000级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名在校生。可就在短短一年之后,他便开始了他的“奇幻之旅”——从中国退学,来到了新西兰;又从新西兰去了澳大利亚;在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获得硕士学位,成为一位计算机“专业达人”。如此“不安生”的留学经历,对于王孟秋来说却是因为“一直没有找到理想中的大学”。
攻读PHD时,王孟秋选择来到了培养了如吴恩达、李飞飞等多位人工智能“大咖”的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可本就天生喜欢“改变”的王孟秋,一时间似乎找不到了方向。2008年,他选择去了Facebook,成为一名数据分析师。在这期间,他结识了不少创业者和风险投资人。
当然,不出意料,短短5个月后,他又“改变”了。而这次,他选择了第一次创业。这次并不太成功的经历给了王孟秋宝贵的创业经验。
2009年初,他来到阿里巴巴做数据科学家。不到一年,他又到了Twitter。可面对Twitter提供的丰厚股权激励,王孟秋并不在意,而是选择了回到学校去攻读博士学位。
面对记者的疑惑,他很坦然:“其实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想创业,但是当时从Twitter出来的时候,也没有想清楚到底要做哪个方向的创业,所以我还是希望能够静下来看一看。书没读完,自己也有一些遗憾。我的研究方向本来也是自己很感兴趣的东西,所以当时就决定回学校把PHD读完,给自己差不多2年时间,仔细思考一下。”
在PHD的最后一年,王孟秋选择在一家风险投资机构做兼职,在此期间他学习了很多知识,算是为Hover Camera的创业积累“财富”。
博士毕业后,他从美国回来,而这次选择在北京,成立了零零无限公司。2014年1月公司获得了来自真格基金的200万美元天使轮融资,而其首个推出的产品是一款交互拍照神器“拍咯”。该产品的核心定位,是优化拍照按快门之前的过程,抓拍最美的瞬间。该项目的技术沉淀则直接体现在之后Hover Camera的“跟拍”当中。
对于取“零零无限”这个颇为特殊的名字,他向记者透露,其实这个名字源自偶然的灵感,并非外界所传有什么特殊含义。当时,公司有很多对数字很敏感的工程师、科学家们,他们发现两个“0”写在一起的时候,很像是数学符号“无限(∞)”,而且还很容易记,当然也预示着公司未来有无限的可能性。
2015年末,王孟秋带着他的“计算机视觉与智能控制融合技术”来到杭州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拿下唯一的一等奖,获得20万元奖金。浙江民营联合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当场表示,给予该项目1500万美元的投资。同时,零零无限相继获得来自IDG资本、金沙江创投、真格基金等多家风投机构的投资。截至2016年4月, A轮融资共计高达2300万美元,成为无人机界的“新星”。
宝贵的经验
如此多的全球知名互联网公司的经历,王孟秋回忆起来记忆犹新,同时也十分感怀这些年的互联网从业经历给了他的种种。
“我觉得,美国这几家创新型公司,给了我最大的收获是,你会学到,在一个高速发展的早期初创公司,要用什么样的理念,态度去面对你要处理的问题。”说到这儿,他给记者做了个比较,“比如说,很多习惯了在大公司工作的人,他可能没有办法在同一时间,面对这么多不确定性,或者在未知的情况下去做决策。”
美国的经历给了王孟秋很多:“初创公司常胜之道就是不要怕犯错误,但是一定要很快做出调整和改变。包括初创团队之间怎样配合,怎样协同,这些我觉得都是很宝贵的经验。因为,如果没有在这样的公司工作过,不管是它的蛰伏期,还是它的快速增长期,你都没有见证过,那么你心里就会没有预期,或者说没有底。我有这些经验,其实还是很宝贵的。”
之前,在阿里巴巴的工作经验,亦成为王孟秋宝贵的财富。当时,他在阿里巴巴工作时的领导是著名的天使投资人、挖财总裁李治国,后来成为他本人创业的天使投资人之一。除此之外,李治国还帮助王孟秋对接了很多资源、引荐了很多人才……
互联网转型无人机
那么,为何博士时期深耕软件算法,身居全球知名互联网企业科学家的王孟秋毅然决定回国创业,并且选择了硬件方向呢?其实,还是源自王孟秋小时的梦想。
他向记者透露,小时候他是个动手能力很强的孩子,很喜欢折腾。从小就爱好航模、模型、车模。并且,他的学习经历也跟无人机颇为密切。他的第一个学位是通信和电子专业,第二个学位是计算机,虽然读博士的专业是人工智能,属于纯软件算法,离硬件远了一些,但自小喜欢“物理世界”的他,始终没有放弃他的“无人机梦”,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对电机这种东西没有任何抵抗力,看到会转会动的东西,我就会觉得很兴奋,很好玩儿”。
除此之外,技术创新而非商业创新也成为了王孟秋坚定的信念:“中国大量的创新,或者新的经济形态都是基于商业模式的创新,但是我本人还是希望通过技术创新,来改变我们的未来,去构建或者去添一块砖,哪怕只是铺路,为人作嫁衣!”
如何看待竞品
谈到无人机,难免被人比较。而出于对团队的钻研,以及精益求精的精神,面对记者的提问,王孟秋一方面乐于看到同行之间不断竞争,同时也对自己的产品信心十足。
“我很高兴这个行业里面有很多很强的企业,大家在一起竞争,把这个行业做的更好,只有大家相互督促,相互激励,这个行业才会发展得更快。当然,确实竞争很激烈,压力也比较大。”
但同属消费级无人机,零零无限的自信来自何处?
“我们从整体的产品设计,都有很多自己独特的地方,比如我们把安全性放到很高的地位,而其他厂商没有从这个角度入手。很多所谓的小型无人机都暴露旋翼,而且你花很长时间也不见得能把它飞起来,要经过很复杂的调校、校准才行。”
零零无限将Hover Camera视为“飞行的机器人”。拥有碳纤维外壳、全封闭旋翼结构的Hover Camera与其他无人机产品大相径庭。它搭载了嵌入式人工智能技术,作为一款跟拍无人机,它可以与用户“安全地”进行近距离的交互拍摄。
对于业内的一些“乱象”,他有些无奈,“我们做的这些东西,比如自动跟拍等,既然说出来了,就意味着我们可以把它做得很好。当然,有些其他产品,打着类似的宣传标语,但是做得很烂,如果我打分,可能只打60~70分。我觉得到最后,消费者的口碑是没办法靠市场宣传的。大家都可以说,我今天是苹果,但最后可不可以做到苹果的品质,我觉得,这是另外一个故事。”
其实,对于其他消费级无人机同行,在王孟秋看来,也分几类。一些企业在工程领域比较强,在军工方面有很强的经验,但是大多数时候采用的是性价比路线,并不强调创新性;还有一些企业的生产能力很强,由于之前深耕航模玩具ODM,因此积攒了大量的生产相关经验和数据;还有的企业能够不断地变革自己,甚至能够做到“尽量让自己之前的产品‘被淘汰’”。
他很自信地对记者说:“我也希望我们做的东西能够充分证明拥有足够大的需求和市场潜力,我也期待看到他们来竞争,或者说也来参与到真正安全的消费级无人机领域里面。”
责任感
或许是出于外貌上的考量,这位“高颜值”的无人机创始人两次受邀参加湖南卫视的偶像脱口秀节目《天天向上》,很多年轻人也通过这一时尚节目,第一次了解到Hover Camera、王孟秋,以及零零无限的创业故事。其实,零零无限受到大量关注始自今年4月的GMIC(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很多国内外媒体对Hover Camera进行了报道。
对于媒体的“追捧”,王孟秋显得很低调,“对于我们来说,很高兴大家对我们的故事这么感兴趣,对这个产品感兴趣。我把它更多地视为一种责任感和鞭策,我们需要把产品做好。”
事实也的确如此,他对记者讲了一个小故事。“当时我们发布完之后,给几个渠道商、大卖场、大门店做demo。我demo完之后,他们说,‘你的产品足够好了,你今天就可以开卖’!但是,我认为按照我们的标准,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完善,反而不是那么心急地把它推向市场,我觉得这算是一种社会责任感。”
耐得住寂寞
对于自己的创业经历,“耐得住寂寞”成为了王孟秋的口头语,这位无人机领域的“新人”向记者道出了颇为耐人寻味的一番话语。
“我们还是会踏踏实实地把产品做好。同时,我们也在紧锣密鼓地安排未来新的产品线,以及我们想要改变世界的、更大的想法。对于我们来说,走过了三年到今天,其实只是刚刚迈出了一小步,现在有了一个很好的基础,我们有一个很强的团队,能做的事情更多,所以我们也希望能够继续保持之前的这种能吃苦、耐得住寂寞、潜心研发的势头。”
“我觉得很多发展比较快的新兴行业,很容易跟风,很容易瞬间涌出很多企业,我觉得是一种偷懒的心态,自己不愿意潜心地、冷静地、独立地、客观地去思考,总是在跟风,到处去找风口。”
其实,老一辈人的创业经验给了王孟秋很大启发,他希望整个行业能够耐得住寂寞,真的花心思去想这个产品的核心体验。“创业到最后是要能够给这个社会带来实际价值。就像我们的祖辈、父辈创业那样,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中国制造业能够到今天,不是靠忽悠,是靠一道道工序、一道道工艺把它做好的,现在的软件技术也是这样。”
王孟秋的一番话,让记者想起了工匠精神,他十分认可。“其实,大家不要急着做很多事情,这样的创业过程中,就算你融到钱,你只是浪费了更多人的时间,然后去做一件错的事情,反而没有意义,我觉得还是要回归本源。当然,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尝试去创业这条道路,去冒险,我觉得是件好事。只有基数达到一定规模,才有可能性。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能不能再多一些积淀,更理性一些,更耐得住寂寞一些。”
其实,创业就像日本著名公司松下电器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曾经说的那样,“在荆棘道路上,惟有信念和忍耐能开辟出康庄大道”。访谈结束后,细细品味王孟秋的一番话,让记者在钦佩其涉猎之广、知识之宽之外,更让人相信这样一位有着近乎“执拗”精神的创业者,在未来道路上披荆斩棘的能力,亦期待这位“超能”的创业人会在零零无限接下来的路上,给世界带来怎样的改变,走出一条怎样的路……
张含阳
本刊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