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光型优质杂交稻新组合宜优嘉7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2016-12-18吕铃
吕 铃
(福建省三明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365000)
感光型优质杂交稻新组合宜优嘉7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吕铃
(福建省三明市农业技术推广站365000)
摘要:总结中籼感光型三系杂交稻新组合宜优嘉7在三明市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杂交稻;感光型品种;宜优嘉7;种植表现;栽培技术
宜优嘉7是福建省连江县青芝农业科技研究中心联合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四川省宜宾市农业科学院,用宜香1A与 嘉7配组育成的中籼感光型杂交稻新组合[1],具有丰产稳产、抗逆性较强、生育期较长等特点,米质达到部颁三等优质食用稻品种标准,2015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优化水稻品种结构,三明市农业技术推广站于2012年引进宜优嘉7在全市中低海拔中稻种植区布点试种,之后粮食加工企业作为优质米品种不断扩大种植面积,逐步成为福建绿景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三明市农佳水稻合作社等开发高端优质米的主打组合,并畅销上海、厦门、福州等省内外市场,获得消费者的青睐。经过近几年的试验、示范和研究,初步掌握了宜优嘉7的生育特性和群体特征,并集成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为三明市及相似生态条件区规模种植提供参考。
1种植表现
1.1产量表现
2012年在三元区岩前镇星桥村(海拔150 m)作中稻试种0.33 hm2,每667 m2(下同)平均产量552.38 kg;2013-2015年在三元区岩前镇乌龙村(海拔150 m)作中稻种植13.34 hm2,平均产量为545.26 kg。2012年在沙县夏茂镇黄历村(海拔150 m)作中稻试种0.20 hm2,平均产量为590.63 kg,2013年在同地点扩大种植6.67 hm2,2014年和2015年均种植16.67 hm2,平均产量都在550.00 kg以上。2012年在将乐县白莲镇大理村(海拔200 m)作中稻试种0.33 hm2,平均产量538.52 kg,2013年在同地点扩大种植3.33 hm2,2014年和2015年均种植8.00 hm2,平均产量都在510.00 kg左右。2012年在清流县龙津镇南岐村(海拔305 m)、宁化县城南乡水口村(海拔300 m)、建宁县溪口镇高圳村(海拔320 m)分别试种0.13 hm2,因无法安全齐穗导致包颈、结实率低,平均产量都在250.00 kg以下。
2014年,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承担的福建省发改委农业“五新”项目“优质杂交稻新组合宜优嘉7产业化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在沙县夏茂镇黄历村组织实施,作烟后稻示范种植8.67 hm2,经同行专家现场实割测产,每667 m2平均产量为621.7 kg。
1.2生育期
播种期弹性大,齐穗期、成熟期较稳定是感光型品种的主要特点[2]。经观察记载,宜优嘉7在三明市海拔300 m以下的地区种植,一般在每年4月15日至6月5日播种,5月15日至6月25日插秧,但都在9月25日左右齐穗,10月30日前后成熟,全生育期147~198 d。
1.3主要性状
宜优嘉7群体整齐,植株较高,茎秆粗壮,分蘖力较强,穗大粒多,后期转色好。经田间调查、取样考种,该组合株高155.2 cm、每667 m2有效穗数12.4万穗、穗长29.6 cm、每穗总粒数198.84粒、结实率80.2%、千粒重28.1 g。
1.4稻米品质
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宜优嘉7糙米率81.5%、精米率73.5%、整精米率63.5%、粒长7.4 mm、长宽比3.4、垩白粒率23.0%、垩白度3.8%、透明度1级、碱消值6.2、胶稠度77 mm、直链淀粉含量15.5%,米质达部颁三等优质食用稻品种标准。米饭松软可口、清香,冷饭不回生。2010年获福建省首届地产优质粥米评选铜奖,2011年获福建省第2届地产优质米干饭评选金奖,2012年获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第2届优质稻米评比第1名。
1.5抗逆性表现
在福建省区域试验中,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感稻瘟病。从近几年试种、示范情况看,宜优嘉7表现较耐肥,在肥力高的田块表现高产;个别年份轻发生稻瘟病,稻飞虱为害轻;灌浆成熟期遇暴风雨天气,会出现部分倒伏。
2高产栽培技术
宜优嘉7属中籼感光型三系杂交稻组合。在三明市宜选择在海拔300 m以下、稻瘟病轻发区种植,并要求种植田土层深厚、保肥保水能力强。海拔300 m以上地区易受“秋寒”影响,无法确保安全齐穗,不宜推广种植。
2.1适时播种,培育壮秧
宜优嘉7感光性较强,因此安全齐穗是高产稳产的关键。在三明市作中稻栽培,一般可于4月中、下旬播种。大田每667 m2用种量0.5~0.7 kg,浸种结合消毒进行,先用清水预浸12 h,后用强氯精300倍液浸种12 h,然后用清水洗净催芽。待根长一粒谷、芽长半粒谷时,即可摊晾后播种。选择土质疏松、背风向阳、肥力充足、排灌方便且水源干净的田块作秧田,湿润育秧。播种前2 d秧田每667 m2施人粪尿1000~1500 kg或三元复合肥(16-16-16)10.0 kg作基肥。秧苗1叶1心时施尿素2.0~2.5 kg 作为断乳肥,并喷施多效唑可湿性粉剂矮化秧苗促分蘖。移栽前5~7 d施尿素2.5 kg 作送嫁肥,并喷施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和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预防苗瘟、稻飞虱。
2.2适时移栽,带蘖稀插
宜优嘉7分蘖力较强,因此在培育壮秧基础上,要适时移栽、带蘖稀插、争大穗促大粒。秧龄控制在30 d以内。采用23 cm×23 cm的插植规格,丛插一粒谷带蘖秧,确保每667 m2插足1.2万~1.3万丛。插秧宜浅插,以促进早分蘖、多分蘖。
2.3合理施肥,科学管水
宜优嘉7属于生育期较长的感光型组合,植株高大,茎秆粗壮,耐肥性强。要高产,既要主攻有效穗,也要兼顾大穗和粒重,因此要适当增加氮、钾的施用量,并注重氮、磷、钾三要素的配合。一般大田每667 m2施纯氮15 kg左右,氮、磷、钾的适宜比例为1∶0.5∶1。采取“前促、中控、后补”的原则,氮肥中基肥∶蘖肥∶穗肥为3.5∶3.5∶3.0,磷肥全部用作基肥,钾肥中蘖肥和穗肥各施50%。具体施用方法为基肥于最后1次耙田时施碳酸氢铵30.0 kg、过磷酸钙60.0 kg;分蘖肥于插后7 d、17 d各施尿素6.0 kg、氯化钾6.0 kg;穗肥分促花肥和保花肥,促花肥于幼穗分化Ⅱ期、Ⅲ期(倒4叶期)施尿素5.0 kg 、氯化钾7.0 kg;保花肥视稻苗长势而定,生长旺盛、叶色浓绿少施,叶色淡黄多施,一般是在倒2叶期施尿素4.0 kg、氯化钾5.0 kg;齐穗后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以延长叶片寿命,促进谷粒充实饱满。
水管上做到浅水插秧、深水返青、薄水促蘖、够苗控水、湿润稳长。移栽后每667 m2总茎蘖数达到12.0万个左右时适度搁田,以控制无效分蘖,促进根系下扎生长和壮秆健株,实行干湿灌溉;幼穗分化后保持浅水层至抽穗扬花期,抽穗扬花后期干湿交替以壮籽增粒重;抽穗扬花期若遇低温应灌深水保温;灌浆成熟期间歇灌跑马水;整个大田期以湿润灌溉为主,后期不宜过早断水。
2.4综合防治病虫草害
病虫草鼠害防治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宜优嘉7感稻瘟病,植株高大,应重点防治稻瘟病、纹枯病、稻飞虱、螟虫、稻纵卷叶螟等病虫害。稻瘟病防治:秧苗期、分蘖盛期、破口抽穗期均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75~100 g或30%稻瘟灵乳油100~150 mL兑水60 kg喷施。纹枯病防治:分蘖末期至拔节期有病蔸5%、拔节至孕穗期有病蔸10%、孕穗期至乳熟期有病蔸20%时,用30%苯醚甲环唑可湿性粉剂15 mL兑水75 kg喷施。稻飞虱防治:百丛虫量达到800~1000头以上的田块可用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5 g或25%噻嗪酮(扑虱灵)可湿性粉剂50 g兑水45 kg喷施。秧田期更要注意防治稻飞虱,以防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防治螟虫与稻纵卷叶螟:二化螟枯鞘率5%以上,或三化螟白穗率达1%以上,或稻纵卷叶螟幼虫1~2龄,或百丛有新叶苞10个以上的田块,用20%氯苯甲酰胺悬浮剂10 mL或40%丙溴磷乳油80~100 mL兑水60 kg喷施。防治杂草:于插秧后7 d用18%苄·乙粉剂10 g拌分蘖肥一起撒施,并保持寸水层5~7 d,提高除草效果。宜优嘉7生育期较长,提倡连片种植,后期防范鸟鼠为害,减少产量损失。防治鼠害:用氯敌鼠钠盐0.3 kg,拌稻谷或玉米配成0.0016%~0.0200%的毒饵,沿田埂3~5 m放置1堆,每堆10~15 g。在田间竖立稻草人或悬挂易拉罐、银色废弃光盘可驱鸟。
2.5药物调节,控高防倒
喷施立丰灵(5%调环酸钙泡腾片)可使水稻基部节间缩短增粗,有效防止倒伏[3]。可在水稻拔节期前1周每667 m2用立丰灵30 g兑水45 kg喷施。
2.6防止割青,抢晴收割
95%谷粒已黄熟时收割,不宜过早或太迟。收割前7 d断水,做到抢晴收割,割后及时晾晒、烘干,确保稻米品质。
参考文献:
[1]朱雄涛,陈丹,胡蓉,等.优质杂交稻“宜优嘉7”的选育[J].福建农业学报,2012,27(9):973-976.
[2]朱雄涛,陈丹,胡蓉,等.福建省感光型杂交稻生育期表现及分析[J].福建农业学报,2011,26(3):350-354.
[3]王燚,邵平,姚仪敏,等.立丰灵防止杂交水稻倒伏的大面积示范效果[J].湖北农业科学,2014,53(18):4266-4271.
(责任编辑:林芸青)
收稿日期:2016-03-22
作者简介:吕铃,女,1982年生,农艺师。
DOI:10.13651/j.cnki.fjnykj.2016.04.014
Planting performance and high-yiel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for the light-sensitive hybrid rice variety “Yiyoujia No.7”
LV Ling
(SanmingAgriculturalTechniqueExtensionStation,FujianProvince365000)
Abstract:Planting performance and high-yiel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for “Yiyoujia No.7”, a medium-indica, light-sensitive, and three-line hybrid rice variety, were summarized in this study.
Key words:Hybrid rice; light-sensitive variety; “Yiyoujia No.7”; planting performance; cultivation techniqu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