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虾共作种养模式的优势及综合配套技术
2016-12-18黄富强米长生王晓鹏陆海空李永和纪德兰
黄富强,米长生*,王晓鹏,陆海空,李永和,纪德兰
(1盱眙县旧铺镇农业技术服务站,江苏 淮安 211700;2盱眙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江苏 淮安 211700;3盱眙县水产技术指导站,江苏 淮安 211700)
稻虾共作种养模式的优势及综合配套技术
黄富强1,米长生2*,王晓鹏3,陆海空2,李永和2,纪德兰1
(1盱眙县旧铺镇农业技术服务站,江苏 淮安 211700;2盱眙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江苏 淮安 211700;3盱眙县水产技术指导站,江苏 淮安 211700)
稻虾共作种养模式具有稻虾互利共生,投入少、效益高和有利于促进绿色农业发展等优势;介绍了水稻与小龙虾种养技术,涉及到稻田选择、品种选用、种植方式、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开挖虾沟、种植水草、防逃设施、虾苗放养、捕捞等多方面内容。
水稻;小龙虾;稻虾共作;优势;种养技术
稻虾共作种养模式就是通过农业技术措施,将种植水稻与养殖淡水小龙虾有机相结合,实现一年内收获一季稻、捕捞两季虾。该种养模式可充分发挥稻田生产潜力,是一项风险小、效益稳定的种养并举生产方式,具有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现将其优势及综合配套技术总结如下:
1 稻虾共作种养模式的优势
1.1 稻虾互利共生
水稻的茎秆和叶片能为小龙虾在夏季提供遮荫场所,水稻根系吸收水中的养分,能净化水质,改善小龙虾生存环境;小龙虾能清除稻田中的杂草,捕食部分水稻害虫,减轻稻田草害和虫害;小龙虾在稻田中活动能疏松土壤,增加水稻根部含氧量,有利于水稻增产;小龙虾的排泄物是水稻良好的生物肥料。
1.2 投入少,效益高
稻田养殖小龙虾,苗种投放成本仅第一年较高,第二年开始利用苗种自繁,只需少量补充即可;在稻虾共生阶段,小龙虾生长所需营养主要来自稻田中的有机质、杂草、水稻害虫和底栖生物等,因此,该种养模式中小龙虾投入的生产成本大幅度下降。该种养模式一般水稻产量500~600 kg/667 m2,小龙虾产量 50~100 kg/667 m2,年纯收入2 000~2 500元/667 m2,比传统的一年稻麦两熟效益提高近一倍。
1.3 有利于促进绿色农业的发展
小龙虾对药肥敏感,在生产过程中投入品以有机肥和生物农药为主,大大减少了化学农药、化肥的施用量,保护了生态环境。该种养模式有助于生产达到绿色有机标准的小龙虾和稻米产品,是一种发展绿色有机农业的好模式。
2 水稻栽培技术
2.1 稻田选择
在稻田中养殖小龙虾,周边要求无化工、养殖等污染源,水源有保障,旱能灌、涝能排,并有独立的灌溉水系,以防非种养区喷撒农药造成污染。最好选择地势低洼的圩区、沿湖或水库下游等水稻生产区域。
2.2 品种选用
水稻品种要求能在6月下旬至7月初移栽,11月上旬收获;要提高经济效益,优质是前提;在稻虾共作条件下,由于水稻长期淹水,烤田时间短,所以要选用抗倒性强的品种;为保证小龙虾有一定的活动空间,水稻宜稀植,为提高产量宜选用穗型较大的品种。根据这些条件,目前在盱眙地区宜选择南粳9108、武运粳27等迟熟中粳或中熟中粳稻品种;如种植杂交稻,须选用熟期适中、抗倒、抗病性好、米质优的品种。
2.3 种植方式
第一季小龙虾要在6月底前陆续捕获结束,让茬栽秧时间在6月底7月初,因此水稻不能直播,必需育苗移栽。小苗机栽秧龄短,苗小,植伤重,缓苗期较长,栽后长时间不能灌深水,小龙虾入田时间推迟,共生期缩短,对小龙虾产量有一定的影响;手工插秧秧苗大,栽后即可上深水,有利于小龙虾及早入田和水稻增产,但手工插秧劳动力成本高,在种养面积较大时,可优先采用抛秧、钵苗机插秧等新型高效大苗移栽技术。
2.4 栽插密度
为便于小龙虾在稻田中觅食活动,同时兼顾水稻产量,粳稻手工插秧行株距宜选用30 cm×16 cm、钵苗机插株行距宜选用33 cm×14 cm、抛秧可采用人工精确点抛,密度宜保持在1.4万穴/667 m2左右;杂交稻行株距宜选用33 cm×18 cm,栽植1.1万穴/667 m2为宜。
2.5 大田准备
6月底前,第一季小龙虾捕捞结束后,将部分规格小的龙虾通过降低水位引导到田边预先开好的虾沟中,大田施入基肥,耕翻,耙平,沉降1~2 d后栽秧。
2.6 施肥技术
一般基施商品有机肥500 kg/667 m2、45%复合肥 10~15 kg/667 m2,在水稻栽后 5~7 d 追施尿素7.5~10.0 kg/667 m2。有机肥要腐熟,禁用碳酸氢铵。
2.7 水分控制
水稻栽后10 d内,保持田间湿润至薄水层,促进水稻扎根活棵,期间用开沟机每隔5 m开1条小水槽,宽30 cm、深7~10 cm,兼作丰产沟和水稻烤田时小龙虾的栖息地,10 d后即可将虾苗从虾沟中转入大田中。水稻中期灌水5~10 cm,以利龙虾入田活动觅食。分蘖末期排水搁田2~7 d,以轻搁为主,保持小水槽中有水,防止小龙虾失水死亡;或采用夜排日灌的方式进行晾田,使土壤凝聚变硬。10月中旬水稻进入黄熟期及时落水干田,使田块干硬,便于机械入田收割。水稻收获后高留茬20 cm,进入下一轮稻虾共作种养周期。
2.8 病虫草害防治
主要用生物、物理及生态等对龙虾无害的技术,如健康栽培、耕作灭草、以水压草、诱虫灯、诱虫板、以虾吃草吃虫等,辅以对小龙虾无害的药物对稻田发生的病虫草害进行防治。在防治纹枯病、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稻飞虱时应首选低毒、低残留的药物如井冈霉素、好力克和康宽等,禁用小龙虾敏感的有机磷或菊酯类杀虫剂;稻虾共作田间杂草数量明显减少,通常不需要除草,但除草剂类药物如扑草净等对小龙虾的毒性极低,可以使用。注意所有药品在使用前均需提前做好小面积田间测试,以防造成重大损失。
3 龙虾养殖技术
3.1 开挖虾沟
在稻田四周开挖环形沟、L形沟或侧沟,用于繁育虾苗,暂养亲虾或虾苗。如开挖环形沟,四周的环沟中需预埋水泥涵管供农机出入;如开L形沟和侧沟,工程量小,省投资,便于农机出入,占用稻田的面积也较小。一般沟宽为1.5~2.0 m,深0.5~0.8 m,坡比 1∶2.5,挖出的泥土在稻田边垒 1条高0.3 m的小土埂。
3.2 注水
水稻收割后,稻田中留有较多的稻茬和秸秆,向虾沟及田中注水,可加快秸秆分解,水位保持在20~30 cm。
3.3 种植水草
水草是虾苗的附着物和食物,同时起到净化水质和成为虾苗蜕壳时的隐蔽物的作用。大田中不种水草,虾的产量低,死亡率高,养殖效果差。大田中的水草以伊乐藻为主,一般采用伊乐藻与苦草混种的方式,比例为8∶2。伊乐藻种植期为11月至翌年2月份,虾沟中的伊乐藻每间隔2 m种植1簇,大田中每间隔3~4 m栽种1行,种植量为20~30 kg/667 m2;2~3 月份播撒苦草种子,用种量为 50~150 g/667 m2。
3.4 防逃设施
在养殖区四周构建围栏防逃。田块之间不需要设立围栏,当虾沟中放养的虾苗或亲虾密度较高时,为防止水稻插秧前虾苗提前进入大田,可在虾沟小土埂外侧建围栏。围栏材料选用塑料薄膜、石棉瓦或20目网片。稻田进水口和出水口均需用密网围栏防止逃逸。
3.5 虾苗放养
每年的3~5月份可在虾沟或大田中直接放养虾苗进行养殖,放养量为3 000~4 000尾/667 m2,规格为140~400尾/kg。4月份虾沟和大田中有较丰富的天然饵料,一般不需要投喂;5月份投喂小杂鱼,投喂量控制在虾苗存量的1%~2%,也可以在虾沟和稻田中投放浮萍和麸皮等植物性饵料;6月份虾苗以稻田中的水草为主食,可少量投喂小杂鱼或人工饲料;7月份稻虾共生阶段,大田中一般不需要投喂饲料。
3.6 放养亲虾繁殖虾苗
放养亲虾繁殖虾苗可以为翌年的养殖预留虾苗,降低生产成本。一般8~9月份放养规格为35 g/尾的亲虾于虾沟中,雌雄比为 3~5∶1,亲虾放养量为25~30 kg/667 m2。亲虾必须就近购买,防长途运输脱水死亡。也可在10月份直接放养抱卵虾于虾沟中,不需要搭配雄虾,繁殖效率也高于放养亲虾,放养量为 5~8 kg/667 m2。放养前,虾沟必须消毒并清除野杂鱼。为提高放养存活率,傍晚应适量投喂小杂鱼,投喂量控制在亲虾总量的3%以内,未吃完的残饵翌日应及时清除。亲虾孵苗一般至翌年初结束,可在3~4月份起捕亲虾出售。
3.7 捕捞
稻虾共作种养模式每年可分两批捕捞小龙虾。第一批虾是在4月初至水稻插秧前的6月下旬之间陆续捕捞,该批虾的产量占全年总产量的60%~70%。第二批虾是大田中的虾苗放养30~40 d后开始捕捞,即7~8月份可起捕部分成虾出售,8月下旬结束,余下的成虾投放到虾沟中用于虾苗繁殖,为翌年养殖储备苗种。
[1]周 鑫.淡水小龙虾高效养殖模式攻略[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5:35-45.
(责任编辑:李明)
S966.1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6737(2016)02-0043-03
2015-12-22
黄富强(1959-),男,农艺师。
*通讯作者:米长生(1962-),男,高级农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