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碎笔闲说“冻豆腐”

2016-12-17刘世河

食品与健康 2016年12期
关键词:冻豆腐豆腐块儒雅

刘世河

我一直执拗地以为,一个人对某种美食的偏好亦或钟爱有点像红尘男女间的恋爱,第一印象尤为重要。第一次入口的味道就好比男女初识时的那一瞬间,虽短暂却委实难忘。诸如我对冻豆腐的钟爱便是源于小时候的一次跟随母亲走亲戚。

大概是十二岁那年冬天,母亲领我去看望她的娘舅,也就是我的舅姥爷。住在县城的舅姥爷原是一所中学的校长,那时已经退休。在我印象中,那是一个十分儒雅的老头,而印象更深的则是这位儒雅的舅姥爷还有一手堪称精湛的厨艺。

那顿午饭很丰盛,尤其最后端上来的那道菜,用一个青花瓷的汤盆盛着,一上桌一股浓香便扑鼻而来,上面还零星散落着青翠鲜绿的香菜末,煞是好看。可是直到吃得汤盆见了底儿,我却依然没能吃出到底是啥菜来?终于憋不住,怯怯地问了母亲,这才知道原来是炖的冻豆腐。于是,冻豆腐的味道便像一粒种子从此牢牢地扎根在了我记忆的湖底。

知子莫若母,彼时我虽然嘴上不说,但母亲却已然洞悉到儿子的心思。不知是巧合,还是为了满足我的馋劲儿,反正半年后,父亲居然真的跟本村一个大伯学会了做豆腐的手艺。而且这卖豆腐的营生一干就是十年。所以从那以后每个冬天我便都能轻而易举地就享受到自家冻豆腐的美味了。

除了炖着吃,母亲还会红烧、凉拌,甚至把冻豆腐做成馅儿包包子。最拿手的当属那道红烧冻豆腐,先将化冻后的冻豆腐切成厚厚的片,开水一焯,然后将胡萝卜片和青椒块,以及一寸长短的葱段连同几片木耳一起下锅翻炒,出锅前再以香菜点缀,不但口味极佳,而且十分养眼。至今念起,都忍不住馋得直咽口水。

冻豆腐的制作流程其实很简单,就是先将刚压好的水豆腐切块,再放到锅里蒸一下,目的是挥发掉一些水分。晾凉后,将蒸过的豆腐块整齐地排列在盖帘上,然后就是老天爷的事了。父亲会蹬着梯子把盖帘托上房顶,或者直接放到不动烟火的某间闲屋里,只需一宿便冻得石头一样硬了。

记忆中最壮观的场面是每年的春节前夕,大约腊月二十三、二十四那两天,父亲都会特别多做几锅豆腐,除了留出赶年集要卖的那些,其余的就一律做成冻豆腐。只见堂屋的房顶上,那些四四方方的豆腐块密密麻麻地排列着,俨然秦始皇的兵马俑般,颇为壮观。不过这种壮观顶多也就是维持两三天,就被父亲和母亲给收走了。原来那些冻豆腐是要送人的。父亲说,过年吗,让大家伙都尝尝。首先是族亲长辈和近邻,再就是亲戚、妯娌以及和父亲很要好的几个老哥们。每家也不多,十几块的样子,用塑料袋装好,由我们一家人分头去送。刚开始,有两个邻居觉得好像有点无功受禄,非要给钱,但立马就被父亲一句话给堵回去了:“邻邻居居的住着,过年送几块豆腐还要钱,那不等于打我们脸吗!”邻居便不再推让。

这一送就是十年,从无间断,不知不觉竟成了我们家过年时一个必有的节目。期间有一年冬天因为家里有事,父亲已经暂停了卖豆腐的生意,可到了年底,他还是专门做了冻豆腐用来送人。直到后来由于身体原因,父亲实在是做不动了,这个“节目”才只好叫停。

近日偶读闲书,无意中翻出了一本清代美食家袁枚的《随园食单》,居然又有新发现。原来此书记录最多的竟是豆腐,而首当其冲就是“冻豆腐”。读着读着,禁不住有些小得意起来,心下窃喜:没想到自己打小就钟爱的这口儿,一不小心居然还歪打正着地跟养生扯上了干系。

猜你喜欢

冻豆腐豆腐块儒雅
小偷是谁
自知
叠被子
“豆腐块”成长记
冻豆腐是否不如鲜豆腐有营养?
润染儒雅起点,成就幸福人生
曾伟平 陈儒雅 李媛 王棒作品
唐文宗恭俭儒雅
难忘冬日冻豆腐
冻豆腐营养又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