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NOSPACE+:小而美的孵化
2016-12-17贺文
贺文
创业社区必须要跳脱出单纯的“空间的出租”,要探索除了场地之外还能给创业者带来什么。
资本的“冬天”冷还是不冷,孵化器和创业项目冷暖自知。
有孵化器倒闭的,也有逆势扩张的。孵化创业的各类创业空间,也正在接受资本更为理性更加审慎的检验。
在上海杨浦区,有一条700米长的大学路,路的一头通往复旦大学,路边鳞次栉比着各种异域风情的餐厅、咖啡馆酒吧,让人眼前一亮的创意零售店。这条大学路所在的创智天地,是一个希望能融合“工作、生活、学习和娱乐”于一体的大社区,创业社区INNOSPACE+就置身其中。
今年秋天,他们和韩国创投领域的合作伙伴联手,举办了一场中韩两国创业项目的路演。韩国CJ集团旗下的文化创造融合中心(CCCC)带来的项目,有为电视剧制作外国字幕和可以共享的开放平台,有通过360°VR展示视频和动画,通过4D技术开发“韩流”内容在VR设备播放的;中国创业团队路演的,有致力于解决VR人机交互问题的,可自由选择视角的3D视频摄像系统等。
集中了视频、动画、VR等诸多热门领域的中韩项目DemoDay,被戏称为“有颜更有料”,也是INNOSPACE+的开业首秀。INNOSPACE+并非草根创业,背靠瑞安地产。传统房地产商涉足众创空间、联合办公空间的,名气更大、目前来看发展势头更猛的比如潘石屹SOHO中国旗下的3Q空间。不过,用瑞安房地产总经理、INNOSPACE+总监陈成强的话说,瑞安虽然是做传统地产出身,但INNOSPACE+决不是简单的传统地产模式。
重新梳理创业上下游
在加入瑞安集团之前,陈成强曾担任过新加坡经济发展局(SEDB)的区域总监。作为SEDB初创企业发展计划的主要设立者之一,也投资如Gevo Entertainment 和 InCent Pvt Ltd这样的初创企业。
正是这样的经历,使得陈成强站在房地产商的角度看待创业社区时,多了一层思考:创业社区必须要跳脱出单纯的“空间的出租”,要探索“除了场地之外还能给创业者带来什么”,要创造真正吸引创业者的附加值。
在瑞安集团内部,INNOSPACE+就是一家创业公司,已经从房地产业务中独立出来,摸索传统房地产商业模式之外的新玩法,陈成强就是这个“知识社区”核心团队的一员。要为社区打造强健有力的创新生态系统,首先要梳理创业这个产业链的上下游资源。
如何打造围绕创业的生态系统,听上去特别务虚的说法,陈成强他们一点点把它做实。比如把原本隔着一条淞沪路的两个有着类似孵化功能的创业空间,2011年8月成立的IPOclub创业咖啡和2012年11月成立的InnoSpace创业孵化器,整合在一起,在新址上推出了更适合创业者“聚集”的升级版INNOSPACE+。
帮助创业者把想法变成可以落地的项目,远不止于提供一个办公场所。陈成强他们在既有的物理空间,以及成立四年的InnoSpace创业孵化器的基础上,像搭积木一样,围绕“创业”,搭建起更多的服务功能模块,比如增加了联合办公(InnoWork)、创客空间(InnoMaker)、创业公寓(InnoApartment)等,比如引入风投,引入导师,搭建一个相对完整的创业环境。
如何帮助创业者把产品从“实验室”状态推向“量产”,打通“Demo-产品化”的通路,是INNOSPACE+另一个很重要的尝试。INNOSPACE+的前身InnoSpace于2015年开始与西门子合作,帮助一些工业4.0相关的创业项目进行加速指导等系统化等培训和相关资源支持;现在INNOSPACE+与BMW正在开展有关车联网方面的合作,共同挖掘优秀的汽车互联、移动出行创业项目。
创业社区的“创业”
INNOSPACE+不是国内最早一批做孵化器、众创空间、联合办公空间的,也不是目前该领域里处于聚光灯下的玩家,对于陈成强他们来说,必须要思考的问题是:目前孵化器数量众多,他们如何聚焦做出特色,而不是一味追求做大做多。
INNOSPACE+的免租金似乎很受创业者欢迎,但陈成强强调,这只是他们吸引创业公司的“噱头”,相较于不少孵化器的低进驻门槛,INNOSPACE+的做法正好相反,他们很看中入驻项目的质量,以及项目特质与INNOSPACE+自身资源的匹配性。
陈成强介绍,在筛选项目的时候,他们首先会选择与自己资源匹配的项目入驻,对这些项目前三个月内免租金,之后再决定是否投资和孵化。这样的业务模式与INNOSPACE+的盈利模式相关。目前INNOSPACE+向项目收取工位租金只达到总营收的10%,原因是办公空间的租金本身并不高,每个工位每月1000元左右,服务费和基金管理费才是INNOSPACE+目前两大主要收入来源。
正是这样的盈利模式,决定了入驻项目与INNOSPACE+之间是“紧密的伙伴”关系,而非松散的“二房东与租户”的关系,未来项目的质量、生存状况将直接影响到办公空间自身的利益。INNOSPACE+会定期举办国际创业集训营,有机会入选集训营的团队还将获得InnoSpace天使基金10万元~50万元人民币的种子投资。除了融资,平台还提供产业对接。
这样一来,行业聚集使得所有入驻项目互帮互助,彼此的能力被充分挖掘和创造,创业社区内部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和有效共享,上下游公司有机会形成产业链效应。
陈成强介绍,他们已经累计孵化超过150家创业团队,投资超过50家,帮助这些极其早期的项目从种子成长到天使轮。
这是迥异于传统房地产业务的玩法。不可否认,对于传统房地产商来说,商业地产已经面临转型和去库存的压力,针对新兴办公人群——小团队合作、更需要工作的时间弹性、远程办公、高频流动等等这类办公人群,联合办公、众创空间不失为一种新的办公选择。
目前,有一部分地产商选择自己来做这块业务,比如SOHO中国的3Q空间,中骏地产的Funwork,远洋的OK SPACE等,还有不少是地产商和其他联合办公品牌合作的,比如北京龙湖地产与梦想加合作的“一展空间”等。
像INNOSPACE+这样出生于传统房地产商,但又要跳脱出“二房东”的角色,把自己加入到产业链中,也是一种尝试。陈成强说,INNO的团队就是瑞安地产的二次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