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凝散文创作对生活的关照
2016-12-17肖慧
肖慧
摘 要:铁凝的文学作品展现了其对生活的观照。就其散文而言,取材于生活,真实地再现生活,表现出平和亲近的生活态度,用自己真诚的善和美来感染读者。体现了铁凝文学作品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展现了生活和人性中的温暖。
关键词:铁凝 文学创作 生活
作为当代文坛一位颇有影响的小说家,铁凝的作品始终以一种独特的姿态呈现在读者眼前。其作品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作家无时无刻不在流露出对生活的观照。作家以自己细致入微的观察,真挚细腻的体悟,向读者呈现出不同的优秀作品。铁凝善于观察生活、感悟生活,这一点是一个优秀的创作者所应具备的。
一、铁凝生活经历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农村生活,家庭日常生活,以及童年记忆和家族记忆是铁凝文学创作的三个源头。
谈起铁凝的生活经历,不得不提的是她四年的农村插队生活,可以说这四年的时光为铁凝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75年夏, 铁凝怀揣着自己的作家梦下乡来到了河北博野县张岳村,在这里她度过了自己宝贵的四年时光。铁凝用“真是后怕”[1]215来形容自己的这次下乡经历,当时城乡差别很大,铁凝在农村也没有任何亲戚,自己的名字也从自家城里的户口本中抹掉了,能不能回到城里工作也没有保证。母亲因为担心铁凝到农村吃苦受累坚决反对,而且当时北京的一个部队的文工团决定招铁凝当文艺兵,铁凝也没有必须去下乡的压力,尽管如此,铁凝还是选择了下乡,做出这样的决定对于还是个孩子的铁凝来说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对文学的热爱之情。“我之所以放弃了当兵,我想还是因为文学的吸引。我觉得一个中国人,特别是一个中国的作家,如果没有对乡村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或者你不屑于去了解,你可能会写出漂亮的小说,这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你不会真正刻骨铭心地了解中国这个民族和这个社会。”[1]216
在农村生活的这四年时间里,铁凝真切地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善良与爱。乡下一位叫素英的姑娘看到铁凝手上因劳动而起的血泡怜惜地哭了,素英的哭把铁凝给吓坏了,铁凝本因这血泡而有一种炫耀感,一位非亲非故的姑娘这样对待自己,铁凝着实感动了。“正是乡村女孩子对我的接纳,成全了我在乡村,或者我在生活中,看待人生和生活的基本态度。” [1]224
铁凝的家庭氛围也特别民主。爸爸是一名画家,妈妈是一名音乐教师。父亲曾试图开发铁凝的画画天赋,可是铁凝却偏偏对图画下面的文字感兴趣,对此父亲也没有强制铁凝。当年仅16岁的铁凝写出自己的处女作《会飞的镰刀》时,父亲感受到女儿的文学才能后便反复询问女儿的兴趣,得知女儿确实对文学感兴趣后,父亲办了一件特别重要的事情,那便是带铁凝去见大作家徐光耀。也正是这一次的经历铁凝才有了文学创作的信心与激情,“你写的已经是小说了”,一句简单的评价却给予铁凝巨大的鼓舞与信心,从此铁凝自信地走上了自己的文学创作之路。
二、铁凝散文创作对生活的观照
文学源于生活这一点在铁凝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她坚信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铁凝“在散文创作中,爱和美的主题从未停歇,秉承着对人类永远的体贴和爱的宗旨,她的散文透露出一股温暖人心的力量。” [2]铁凝文学创作关照生活,不仅体现在她取材的生活视角,还在于她更关注生活的本真。
铁凝善于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生活中细小的波动便能促成铁凝的文学创作。取材于生活小事却能表达深刻的内涵。《风筝仙女》主要讲的就是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一件放风筝的小事,可是铁凝却通过自己细致的观察与真切的体悟,融生活与深刻的思考于一体,向读者展示了欢乐的真谛。“我的风筝在风筝里实属普通,价格也低廉,才两块五毛钱。”尽管风筝便宜,作为她的主人“我”还是满怀期待地小跑着将她送上天空。正是这活生生的风筝“给地上的我们带来愉悦和吉祥的话题”。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那位“钻戒”青年放风筝的态势,“那风筝是条巨大而华贵的蜈蚣”还是特意订购的,线拐也是一种结构复杂的器械,“滑轮和丝线都闪着高贵的银光”,“钻戒”青年一脸不屑,当随员替他将风筝放上天后,他才接过线盒拎住。这样前后“我”和“钻戒”青年放风筝不同情形的鲜明对比,以及后来“我”风筝的断线,“仙女的失踪”,“我”的追逐,以及最后的“失而复得”,“我方才明白,欢乐本是靠我自己的双脚,靠我自己货真价实的奔跑到达我心中的”。
《风筝仙女》取材于生活小事,可是铁凝却从这平凡的小事中体悟出生活真正的快乐。“钻戒”青年没有自己亲身实践放风筝快乐的过程,即便他拥有优良的条件但他放风筝却形同虚设,而“我”的风筝虽然简陋,但“我”用自己的真心与实际行动去珍惜她,其中奔跑的酣畅淋漓,失而复得的弥足珍贵,让“我”真切地感受到放风筝的乐趣与最本真的快乐。如今商品经济繁荣,我们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生活打拼,却渐忘了生活中最本真的快乐。亲身实践,而不是向那“钻戒”青年形同虚设,用自己的真心去感悟生活,靠自己的“双脚”脚踏实地,如此才能体会生活的真谛。
铁凝的散文创作崇尚真实,不矫揉造作,真实的再现自己的生活经历及生活感悟。铁凝说:“我写散文完全是非虚构的,这个非虚构,不是指那些思绪,因为思绪本来就是来无影去无踪,我是指散文的事件,还有人物。” [1]222《母亲在公共汽车上的表现》真实地记录了母亲奋力挤公共汽车的场景,以及我对她这一行为从开始的不满到后来不想再指责。因为作者渐渐明白母亲乐意让她的孩子领受她在车上给予的“庇护”,这也许是每一位母亲的天性。《怀念林海音》真实地记录了铁凝对林海音先生作品的赞赏及对先生去世的伤感及怀念之情。《我有过一只小蟹》真实再现了我与小蟹的美好邂逅,以及我对小蟹的真爱。由于特别珍惜这只小蟹以至于铁凝的庐山之旅都没有玩好,“连云雾迷蒙的仙人洞,挺峻绮丽的锦绣谷和那气势巍峨、若隐若现的天桥都没有留心。” [3]50
平和亲近又是铁凝散文创作的一大特点,她没有以一种俯视的态度去观察去感悟生活,而是以一种更加谦虚更加热情的态度去进行文学创作,不断展现生活最本真的原貌。《与陌生人交流》便是最好的佐证,这篇散文主要讲述了铁凝从小到大一如既往地对炸油条姑娘的崇拜,认为她是最好看的人,还曾经学着这位姑娘的样子打扮自己。这其中,铁凝小时候经常去光顾这家店,长大了搬家了,有机会铁凝还是会去那店里看看,去看看心中这位漂亮的姑娘。多年后,铁凝当面对这位女性表达了自己当年对她的崇拜之情,为着用一份陌生的感激,再去唤起她那爱美的心意。铁凝身为一个作家,对于一家小店的员工多年以来能保持一如既往的热情与感激,她没有凌驾于平民之上,而是以一种更加平和的心态去对待周遭的一切。用自己的真心去感染他人,去表现生活之美,去展示人性之美。于铁凝而言,怀着一颗平和的心真诚地去对待周遭的一切,这或许就是生活的真谛。也正是如此,做为读者的我们才能在她真挚的作品中发现生活之美,不断燃起我们对生活的乐趣。
“铁凝的散文正是仰仗了心灵的写作,她总是将自己充满爱和善的心灵之光投射在她用文字建构的世界里,营造出一片真切、一片温暖,给人以独特的美感。”[4]101真诚的善和美这也是铁凝散文所体现出的一大特点,阅读铁凝的散文,你可以真切地体会出铁凝是在用心感悟生活,用心去发现生活中的善与美。如果你也怀着一颗真诚的心,那么你会在阅读的过程中达到和铁凝心灵的融合,感受到铁凝散文独特的美感,从而不断燃起生活的热情。《告别伊咪》充分体现出铁凝对这只猫的喜爱之情,即便这只猫有时会突然失去控制地随便撒尿,铁凝还是会不顾收货员的白眼,去给伊咪买除臭剂。经历“墙头事件”后,铁凝还是善意的张开双臂原谅了伊咪。后来由于迫不得已的原因,还是把伊咪送回了它原来的主人家里,即便这样,铁凝还是伺机寻找机会去看望它。同样在《我有过一只小蟹》这篇散文中也体现出铁凝对这只小蟹的真爱,虽然最后铁凝弄丢了那只小蟹,但最后铁凝还是真诚地祝福小蟹一路顺风。读这两篇散文我们可以体会出铁凝对那只猫以及那只小蟹的喜爱之情,对它们的善良与珍视,这些正是出自于铁凝那颗诚挚的心,她是用自己的心在和这些可爱的小动物交流,毫无芥蒂与隔膜,如此的真诚,如此的祥和。铁凝在散文集《河之女》的序中曾这样说道:“散文于我,实在是对心灵和精神的终身修炼”。[5]1铁凝用自己真诚和善良的心灵以及高尚的情怀认真细致的经营着自己的散文。
取材于生活小事,真实地再现生活,平和亲近的生活态度,用自己真诚的善和美来感染读者,铁凝散文的这些特点让我们真切的体会到其散文创作对生活的关照,从而展现出的生活的美好以及人性的善良和美。
参考文献
[1] 贺绍俊.铁凝评传[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4.
[2] 陈秀晓.铁凝散文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
[3] 铁凝.长街短梦[M].北京:中国盲文出版社, 2008.
[4] 赵洋洋.论铁凝散文的人性美[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99-101.
[5] 铁凝.铁凝文集之五[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