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森林沾益铸就绿色小康路

2016-12-17李爱清

时代名流 2016年7期
关键词:林权绿化林业

李爱清

入刊理由

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沾益以实施三年城乡绿化攻坚行动为抓手,按照“城镇森林化、社区园林化、村庄田园化、道路林荫化、村庄生态化”的建设目标,创新造林绿化模式,着力建设绿色城市、绿色乡镇、绿色通道、绿色屏障。依山造林、见缝插绿、腾地建绿、沿河布绿、傍路载绿……珠源大地形式多样的营林造林活动,让沾益的山岭、城市、乡村处处生机弥漫、绿意盎然,充分发挥出了林业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排头兵作用。

“翠峰一水滴三江,珠流万里入南洋。”位于珠江源头的曲靖市沾益区,历史悠久,山川秀丽,马雄山杜鹃花姹紫嫣红、灿若云霞,花山湖碧波荡漾,海峰湿地群峰耸翠、山环水绕,七彩峡谷绿树掩映、险象环生……沾益区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建管并重,夯实基础,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以“长江、珠江流域治理”“天然林保护”和“绿化攻坚”“园林城市”和“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着力推进植树造林、森林资源管理、林产业发展、新能源建设、生态植被恢复等方面的工作,“森林沾益”建设成效显著,亮点纷呈。尤其是近几年来,沾益围绕“四线一面一源一地”布局重点,大力实施生态修复和城乡绿化工程,率先在全省将“版图化、网格化、信息化、可视化”引入森林资源管理全过程,把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和民生改善紧密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生态与产业共进,保护与开发并举,改革与发展互动的可持续发展路子。

生态优先 产业惠民

“森林沾益”建设,早已超脱了单纯的行业范畴,如波心投石,激起千层涟漪。那一抹看似简单的新绿,经沾益人匠心独运,妙手描摹,晕染出千般层次、万种风情,一幅兴林富民的美妙画卷渐次呈现。

屏障建设构筑珠江源头和境内牛栏江流域生态安全。从昆明向东沿昆曲高速行驶150公里,即到达珠江源的美丽新沾益。这里绿很“多”,239.8万亩的林业用地面积占全区国土面积的56.78%,森林覆盖率以48.65%位列曲靖辖区县前三;这里的绿很“亲”,西河湿地公园和海峰湿地自然保护区玉林围屏,苍郁葱翠,无论城市还是乡村,绿就在身边,在眼前;这里的绿很“牛”,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紧密结合,举全区之力护绿增绿。

无论是森林资源还是环境优势,沾益独具“天生丽质”。“天生丽质”不代表终生美丽。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不仅含有重大政策创新和投资机遇,也将催生新兴产业。地处珠江源头,沾益的生态建设十分重要。

正因为珠江源出沾益,多年来,沾益始终坚持“生态优先”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林业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排头兵作用。科学编制和完善了《珠江源头生态屏障建设及林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海峰湿地省级保护区环境保护工程规划》《沾益区城市面山绿化美化规划》《西河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等各种生态修复和林业建设发展规划,同时积极申报低效林改造项目、中央财政造林补贴项目、核桃基地建设项目、核桃提质增效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等各类林业生态建设工程项目,加快推进生态建设步伐。

尤其是2013年以来,沾益造林绿化工作受到领导重视程度之高、绿化覆盖面之广、组织形式与活动载体之丰、全社会参与氛围之浓、造林绿化效果之好,前所未有。该区围绕“四线一面一源一地”布局重点,全面推进天然林保护二期工程建设、陡坡地生态治理、森林抚育和低效林改造,坚持造、管、封并举,突出抓好自然保护区、城市面山、交通沿线和水源地生态治理和植被恢复,全力推进“森林沾益”建设。

自然保护区生态屏障建设如何?城乡绿化统筹度如何?交通沿线绿化是否断线?城乡结合部绿化是否存在盲点?河流水库绿化是否成系统?矿区厂区绿化是否被忽视?等等。这些既是沾益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也是沾益区委、区政府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重点。目前沾益以实施三年城乡绿化攻坚行动为抓手,按照“城镇森林化、社区园林化、村庄田园化、道路林荫化、村庄生态化”的建设目标,创新造林绿化模式,着力建设绿色城市、绿色乡镇、绿色通道、绿色屏障。

2014年12月,国家林业局正式批准同意建立沾益西河国家湿地公园(试点),该公园建设将对珠江源头的水生态安全及湿地生态系统保护提供重要支撑。建设西河国家湿地公园不仅能进一步恢复西河湿地生态功能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而且对于提升沾益珠江源头第一区、滇东交通枢纽的形象和促进沾益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拟建的沾益西河国家湿地公园分为湿地保育、恢复重建、宣教展示、合理利用和管理服务五大功能区,园内珍稀鸟类及高、低等植物等原生态动植物资源丰富,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林地生态系统等多种生态系统类型结构完整,原生态湿地特征明显,具有很高的经济、生态、文化等价值。

2002年5月13日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在沾益建立了海峰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26610公顷,保护区分布在沾益的大坡乡、菱角乡两个乡。建立了珠江源自然保护区,保护面积达600多公顷。在湿地保护工作中,沾益区按照“保护优先,科学恢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思路,把湿地保护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根据湿地保护建设现状,明确了旅游、林业、水务、国土等相关部门的保护治理主体责任,实行工作责任追究制度。长期坚持对湿地保护区内的动物、植物进行监测,及时了解湿地资源的动态变化。2008年完成了《云南沾益海峰省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09年完成了《海峰湿地生态旅游规划》。先后成立了海峰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和珠江源保护区管理站,并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加强管理站工作场所建设,落实了专门的保护工作人员和保护经费。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有效保护了保护核心区域的物种,使生态系统得以逐步恢复。

2015年,沾益林业部门组织农户搬迁3户,退耕还湿62.42亩,签订补偿协议18份,补偿资金15.37万元;结合陡坡生态治理、低效林改造等项目规划种植藏柏、桤木等3000亩;依托石漠化治理项目,完成补植补造1700亩。

倾情付出 硕果累累

沾益森林资源不断增长,生态环境稳步向好,林业产业快速发展。五年来,全区共争取各类项目资金2.55亿元,完成各类营造林项目66.09万亩。其中低效林改造22.5万亩,中央造林补贴项目4.9万亩,石漠化综合治理林草植被保护和建设工程11.7万亩,陡坡耕地治理2.7万亩,天保工程人工造林2.5万亩,天保工程封山育林4.3万亩,巩固退耕还林项目种植业3.83万亩,补植补造2.7万亩,中央造林补贴天保工程森林抚育项目1.5万亩,完成义务植树619.8万株。兑现森林生态效益补偿6777.14万元,新建农村沼气池5466口,完成太阳能热水器建设7900套,节能改灶6570眼,农村病旧沼气池改造100口。全区森林覆盖率由45.5%上升到48.65%。2015年,被云南省绿化委员会、云南省人力与资源保障厅、云南省林业厅表彰为 “全省绿化先进单位”,海峰省级自然保护区、白水老湾地林场、炎方万亩红豆杉种植基地被省林业厅批准为“森林云南建设”省级示范基地,西河国家湿地公园被国家林业局批准试点,海峰湿地被省政府列为“省级重要湿地”。

依山造林、见缝插绿、腾地建绿、沿河布绿、傍路载绿……珠源大地形式多样的营林造林活动,让沾益的山岭、城市、乡村处处生机弥漫、绿意盎然。

绿色产业增添经济发展活力。森林与城市的融合,势必掀起一场新的产业革命。与沾益森林资源增长相伴的,是林业产业的蓬勃兴起。近年来,沾益倡导“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理念,坚持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两手抓,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积极培育龙头企业,走出了一条富有沾益特色的“兴林富民”之路。

沾益区委、区政府积极引导农民发展林下经济,推广林药、林花、林果,龙头带大户,大户带小户,千家万户共同参与。丰富的森林资源绽放林业产业之“花”。沾益通过政策引导,项目带动,技术支持,产业扶持,撬动社会资本投资林业。目前,该区初步形成核桃、红豆杉、银杏、杨梅、玫瑰、干杏、车厘子、桃树、苗木花卉、重楼、药用牡丹、桔梗、露水草、速生丰产林等门类众多的绿色产业体系。2015年,沾益实现林业总产值4.05亿元,增长15%,创历史新高。

云南希美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是康恩贝集团的下属子公司,是沾益绿色产业发展的“龙头”之一,也是云南省林业龙头企业之一。该公司在炎方乡通过土地、山林流转种植银杏 3.6万亩,拥有银杏树4400余万棵,套种高附加值经济作物在地面5千亩(品种包含:油用牡丹、水果玉米、紫土豆、高粱),套种中药材在底面积8千亩(品种包含:当归、桔梗、黄芩、附子、柴胡等30余个)。流转的土地由公司直接进行产业化开发,将农民转化为产业工人,就地安置,2015年支付农民工工资2170万元,带动当地4000户农民,户均增收3万元,年解决农民就业800人。

云南煜欣农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于2013年8月落户沾益发展,主要从事滇重楼、白及、黄精、三七等中药材良种繁育和规范化种植;香料作物种植;园林花卉苗木培育;生物技术研究、推广与服务;农副产品加工销售的企业。公司成立以来,充分利用丰富的林地资源优势,先后投资5700余万元,建有中药材良种繁育生产示范基地1000亩,其中滇重楼良种繁育和规范化种植基地300亩;独定子、小草乌、金铁锁、白芨和黄精等良种繁育生产基地700余亩。引进栽种车厘子1000亩,红肉苹果(redlove119/06)200亩。公司目前已经完成重楼、黄精、白芨等中药材资源的良种繁育基地认定工作,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签订科技合作协议,合作开发重楼、黄精、白芨等中药材资源,争取在重楼、白及、黄精药材种植资源收集、品种选育、良种高效繁育和GAP栽培技术研究证方面取得突破。现已经与云南白药集团中药资源有限公司、昆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云南道地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了中药材种植收购战略合作协议,保障了产品的销售渠道。2015年实现产值1585余万元,实现利润155.1万元,经营状况良好。带动周边县市种植滇重楼、白及等中药材1000余亩。直接解决200人以上的社会就业岗位,大量吸收当地群众到基地季节性务工,每年用工量达2000工日,群众务工性收入达10万元以上。项目将示范带动当地1000户以上林农发展林下种植,规模达5万亩以上,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年可增加农户户均收入1万元以上,人均收入2000元以上。

受惠于良好政策,当地原本主要从事铁矿石冶炼的加工企业云南鸿昊实业集团公司,利用林木、林权流转获得10万余亩的荒山、疏林地经营权,建设了7万亩的红豆杉种植基地,该基地于2015年3月被云南省林业厅批准为“森林云南”建设省级示范基地。

目前,全区已培育省级龙头企业14家,占全市38家的37%,以核桃、干杏、玫瑰、红豆杉、银杏以及林下道地药材种植、林下生态养殖、绿化苗木培育为主的高原特色林产业基地初具规模,“企业+示范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户”的林产业发展模式初具雏形。目前,全区已发展林业产业种植25万亩,其中银杏3.6万亩、红豆杉7万亩、核桃13.5万亩、干杏6000亩,车厘子和红肉苹果1000亩;发展林下道地药材种植9400亩;发展园艺苗木花卉企业42家,年均出圃绿化苗木1500万株;发展林下养殖企业20家,利用林地种植、养殖大户121户,休闲度假农庄12家,林地利用面积达11.2万亩。这些企业、大户特色优势明显、市场竞争力强,炎方的银杏、桔梗种植,大坡的红梨、红桃种植,盘江的重楼、小草乌种植,西平的森林山庄“农家乐”、苗木花卉经营等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炎方的红豆杉种植基地种植规模成为全国第一,银杏种植基地也是全省最大的种植基地。全区林业产业总产值由2010年的1.5亿元上升到4.05亿元,2016年,全区预计可实现林业产值4.66亿元,三年后,这些“花花草草”预计可实现产值10亿元以上。

深化林权改革变资源优势为资本优势。兴林造林为森林资源增长输送了新鲜血液,林业产业为“绿色经济”战略的提供有力支撑。但真正的内生动力来源于林业改革的坚定推进,释放出巨大的活力和生产力。深化改革是推动“森林沾益”建设的根本动力。近年来,沾益完成了“明晰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为主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相继出台了《沾益县林权流转管理操作办法(试行)》《沾益县林权登记管理操作办法(试行)》《沾益县集体林权抵押登记管理暂行办法》等配套改革文件,进一步盘活林业资源。同时,加强组织协调,从林地林权流转变更登记、投融资、市场分析、技术指导、林地管理等方面做好跟踪服务,调动了社会各界造林的热情,推动林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发展。

沾益走出了一条科学、规范、和谐、惠民的林改之路。在明晰产权主体改革的同时,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地推进各项配套改革,专门成立林权流转服务中心,为广大林农开展政策咨询、林地流转、林权交易、抵押贷款等服务,搭建森林资源流转融资平台。建立林权与林产业管理信息系统,搭建林权综合管理平台和林权社会化服务平台,实现基础数据库与省级的网络连接及资源共享。

为更好地服务县域经济的发展,规范林地管理,林业部门对每个重点项目做到提前介入,超前服务。为项目单位从项目选址、政策咨询等方面提前做好服务,为项目单位对建设项目林地勘测定界、林地资源调查(林种、地类、面积、林木蓄积等),认真做好与林权权利人征用林地协议书的签订,制订林地、林木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标准。

赋权于民 绿了大地

通过林权制度改革,沾益进一步确立了林农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广大农民早造林、早受益、早致富、发展林业的积极性,激活了林业经济的发展潜力,截至目前,沾益完成确权的村委会113个,村民小组750个,林改确权面积236.37万亩。实现大宗林地流转153家5.5万亩,实现流转资金2300余万元。共办理163宗、57762.93亩的林地林权流转变更登记和林权更正备案登记,连续三年名列全市第一。共完成宗地勘测74059宗,发放林权证44357本,股权证25546本,占已确权宗地数的100%。全区吸引近10亿元社会资金投入林产业发展,该区累计办理林权抵押贷款达2.572亿元,占全市贷款余额的三分之一。

不容忽略的是,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的高效使用,无疑也提振了林农自觉参与生态建设的信心。沾益共有国家级公益林126.02万亩、省级公益林48.94万亩,自2009年启动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以来,中央和省级财政累计投入补偿资金11211.295万元,2013年至2015年,通过惠农“一折通”共兑付给林权所有者7306.59万元。

强化林政管理保障“森林沾益”建设稳步推进。在沾益林业局办公大楼五楼森林防火指挥中心,可以看到一个大大的LED显示屏,里面可以实时监控全区山林的情况,包括护林员上岗情况、巡护路线、森林管护等也可尽收眼底。

这是沾益结合“版图化、网格化”管理,于2014年底新建立起来的森林资源管理“可视化、信息化”系统。该系统集定位、视频、音频、对讲、数据传输功能于一体,通过管人达到管林的目的。

沾益把全区林地资源划分成若干网格化单元,以乡镇为单位,按照每人3000亩至5000亩面积划定管护区域,把管护区域落实到林管员、护林员,责任明确到山头地块,使全区森林资源每个片区都有人看管,做到森林资源管理的无缝对接。在指挥中心的墙面上,悬挂着各乡镇林地地形图,图上分成密密麻麻的块状,上面写有对应的护林员名字和电话。据王得林介绍,这些护林员用照相、录像功能,可以将火灾现场情况、林分状况等及时准确传输到指挥中心,为实现及时、安全、科学、高效扑救森林火灾打下基础,还可以将犯罪嫌疑人的作案现场视频、音频、图像及时传输保存到各调度、管理平台,为森林公安和乡(镇、街道)林业站查处案件提供详实的证据材料。

由于措施得力,近年来沾益没有发生一起较大森林火灾,违规野外用火、违法开垦、盗伐林木等现象得到有效遏制,森林资源管护成效显著。特别是2015、2016连续两年沾益创下零森林火灾、零卫星热点的森林防火历史最好成绩。沾益森林资源管理“版图化、网格化、信息化、可视化”模式由于操控便捷、管理有效,2015年在全省推广。

为保护森林资源安全,促进平安林区建设,沾益加强了林区治安防控体系的建设,以高压态势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行为。沾益充分发挥森林公安和基层林业站的职能作用,开展以“三情”(山情、林情、社情)、“四网”(群防群治、边界联防、案件协查、情报信息网)、“两管理”(林区治安管理、森林公安队伍管理)为重点的基层防控体系建设。针对偷砍盗伐林木、毁林开荒、采石、采砂、林地建房、非法移植野生植物、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等行为开展专项打击。近三年,该区组织开展“打击野生动物及其制品专项行动”“候鸟行动”“天网行动”“治爆缉枪”等专项行动,共查处各类破坏森林资源案件663件,收缴罚款510余 万元,刑拘34 人。

为进一步规范林木采伐、运输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促进林业生产发展,沾益林业部门在严格执行森林采伐限额制度和运输管理制度的同时,加强调查设计、木材检尺、审核和监管工作,林木采伐、运输管理正常有序。2013年至2015年,全区共签发林木采伐许可证370份,批准采伐林木蓄积2.03万立方米,办理木材运输证101份1363.98立方米,办理木材经营(加工)许可证125份,检审换证120份。

立足新定位,强化新举措,展望新未来。2016年6月,沾益迎来了历史发展的新机遇,撤县改区后,新一届区委、区政府,带领全区广大人民,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在云南考察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适应新常态、拓展新空间、培育新产业、激发新动力、强化新保障,擦亮“珠江源头、生态沾益”名片,着力打造曲靖市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珠江源生态文化旅游新区、滇东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在加快推进“森林沾益”建设中,不断创新举措,强化责任,革故鼎新,突出做好“广栽”“严管”“活用”三块文章,在传统工业转型升级的艰难时期,发挥生态优势,加快绿色崛起,实现新的跨越,为沾益实现“绿富美”(绿,山川绿;富,百姓富;美,家园美),吹响了号角。

“绿富美”,是沾益林业人的目标和方向。绿色孕育着希望,绿色承载着梦想。如今,保护和建设好珠源大地,让绿水青山成为永续发展的绿色银行,已成为“生态沾益”“文明沾益”建设的领航者,成为普惠的民生福祉。新形势,新常态,新沾益,再踏征程。

责任编辑:施凤仙

猜你喜欢

林权绿化林业
浅谈林业技术创新对林业发展影响
提高林业技术创新促进林业快速发展步伐
land produces
林权供求信息
林权供求信息
林权供求信息
我爱绿化
林权供求信息
小猴栽树
洋县林业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