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泰顺创建生态优质健康农产品示范县的调查与思考

2016-12-17浙江省泰顺县农业和农村工作办公室325500

新农村(浙江) 2016年4期
关键词:泰顺县示范县农产品

浙江省泰顺县农业和农村工作办公室 (325500)

翁长江 刘化春 苏光团 赖雨萍 吴成狄



泰顺创建生态优质健康农产品示范县的调查与思考

浙江省泰顺县农业和农村工作办公室 (325500)

翁长江 刘化春 苏光团 赖雨萍 吴成狄

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是建设美丽浙南水乡、创造美好生活的重要内容,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基础,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浙江省泰顺县从2014年开始加快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建设,计划通过5年努力,到2018年力争实现“四化一好”的发展目标,即资源使用节约化、生产全程清洁化、废弃物利用资源化、农产品优质化、农业生态环境良好。创建生态优质健康农产品示范县是生态循环农业建设的重要载体,也是生态循环农业建设的成效表现形式。

1.背景现状

(1)政策导向积极有力 近来年,随着循环经济理念深入人心,各级党委政府对生态循环农业发展高度重视。国家及省、市相继出台了支持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政策意见。泰顺县被列为浙江省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整建制推进试点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示范县创建点,温州市生态优质健康农产品示范县创建点。县委县政府也把泰顺县创建生态优质健康农产品示范县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农业转型升级、发展特色现代农业的主攻方向和现实载体,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泰顺县创建生态优质健康农产品示范县实施方案”,明确了指导思想、总体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

(2)农业产业特色显现 近年来,泰顺县立足资源,突出优势,坚持“生态、生产、生活”三生融合,按照“走生态之路、做特色文章、兴绿色产业、求民富县强”的思路,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绿色有机农业、生态循环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围绕茶叶、竹笋、高山蔬菜、水果、中药材、食草动物等优势主导产业,建成各类基地50多万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全县通过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森林食品认证的产品、基地达60多个,认证基地面积约15万亩。形成一批优势产业带和优势产业专业乡镇,块状、带状农业经济逐渐呈现,初步形成具有特色的生态农业产业体系。此外,泰顺县开展万排、筱村两个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建设,其中万排示范区在荣西等3个村建设5 650亩示范区,创建10个生态循环农业示范点、1家生态循环农业示范企业,实施生态循环农业示范项目3个,已通过省农业厅考核验收。

(3)绿色消费需求旺盛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方式、消费观念发生深刻变化,重生活品质、重环境保护,以及崇尚绿色、回归自然的消费需求成为潮流所向,城乡居民对优质、安全、品牌农产品以及农业生态产品表现出较大的潜在需求。特别是泰顺县实施“旅游主业化、全域景区化”发展战略后,不断开发旅游资源,建设生态养生旅游度假胜地,今后将成为人们向往的生态旅游目的地,届时游客将不断地涌入。此外泰顺县优质健康农产品也逐渐得到消费者的认知和青睐,目前茶叶、竹制品等销往包括台湾在内的全国各地,还出口日本、美国、巴西、荷兰及东南亚各国。绿色消费需求旺盛为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提供广阔前景和内在动力。

2.主要问题

(1)质量安全意识不高 受传统习惯、思维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广大生产者对生态循环农业还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在观念和认识上存在偏差,没有把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作为自觉行动。一些生产者质量安全意识欠缺,在生产过程中凭老经验办事,缺乏对农药、化肥、兽药、饲料的科学使用,违反规定使用和随意使用现象时有发生。同时生产组织化程度低,初级农产品大多为小规模的分散生产,农业标准化生产执行不到位,质量安全难以保证。

(2)生产组织化程度不高 近年来,泰顺县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等有较快发展,但能够按照“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进行规模经营的仍占很小比例,小规模、分散式经营仍占主导地位。目前全县农户家庭承包经营土地面积户均为1.59亩,农业经营规模总体偏小,组织化程度低,影响着资源配置效率、产业要素集聚和现代技术应用,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组织成本。同时生产组织化程度低,不利于建立统一的标准生产管理和监督体制,粗放型的经营方式还普遍存在,过分依靠资源物质消耗的增长方式没有根本转变,化肥、农药等投入品的过量和不合理使用,以及农业废弃物的再利用有限,不仅利用效率不高,还破坏了土壤理化结构、农业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不利于生态循环农业发展。

(3)农技推广到位率不高 农业科技服务偏重于传统、大宗产业和产中指导,农业科技队伍高素质专业人才不多,生态工程、环境工程、生物工程、信息工程等方面的技术力量薄弱,农艺、农技与环境工程技术的配套集成相对滞后,资源节约高效利用、清洁生产、废弃物综合循环利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技术有待掌握与运用,农技人员和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与发展生态循环农业要求还有着较大差距,生态循环农业有效模式的推广应用还比较有限。此外,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应用不到位,对标准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标准化生产流于形式,重标准制定轻标准推广与实施,存在“有标无准”的现象,对农药、兽药等投入品使用记录存在应付现象,标准化进程总体缓慢。

(4)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滞后 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点多、线长、面广,虽然已引起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普遍感到责任重大,但缺抓手和办法。一是农产品监管的工作定位、主要职能不是很清晰,农业部门与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监管职责边界不清,多头管理的现象尚未根本解决。二是农业部门行政监管能力配备仍然不足,存在缺人员、缺手段、缺经费的困难,已设立的农产品质量监管科室,作用发挥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多数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能还没有发挥作用。三是检验检测体系仍然薄弱,虽然已建成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并在10个乡镇及部分基地、市场建立蔬菜农药残留快速监测点,但存在技术力量弱、检测范围小、经费保障难、能力水平低的问题。乡镇监测点只能进行一般的蔬菜、水果农药残留超标快速、定性检测,畜禽产品及水产品中的药残、添加剂等无法进行快速的定性检测,肉蛋奶质量检测还无法开展;县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尚未取得相关资质,检测结果不能作为行政处罚的依据,削弱了监管力度。

(5)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滞后 泰顺县农业社会化服务业发展处于初级阶段,服务范围窄,目前只在农药、肥料、农膜、种子、兽药、饲料等产前的生产资料供应上开展服务,对产中的育苗、耕种、栽培、植保等技术服务,以及产后的收获、运输、仓储、销售、加工等服务开展很少,特别是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的废弃物收集、加工处理、资源化利用还处于空白状态。目前全县工商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1 603家,其中96家专业合作社有开展产品收购、动植物疫病防治、冷藏初加工、农机维修、种养技术、经济信息等服务,但能大面积开展社会化服务的甚少。此外,虽然泰顺县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取得一定成效,全县10个乡镇全部建成示范性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其中省级4个、市级6个,但基层农技队伍普遍存在年龄老化、非农专业比例高、从事非农工作多的现象,服务设施和手段还比较落后,仍然靠“一张嘴、两条腿”搞服务,专业化服务能力亟待提高,公共社会化服务组织功能发挥还需加强。

3.对策建议

(1)加强组织领导 把创建生态优质健康农产品示范县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专门机构,建立责任考核与绩效评价机制,加快推进建设。编制专项建设规划,明确目标定位、主要任务、年度工作目标,编制“540”示范项目项目库,明确年度实施重点项目;强化部门协调,统筹资源,集中力量建设好生态循环农业示范乡镇、示范项目。

(2)加强政策保障 把创建生态优质健康农产品示范县作为政府支农投入的重点领域,整合资源,集聚财力,增加财政资金的投入和项目建设扶持力度,同时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引导民间资本、工商资本,以及乡、村集体资金和个人自筹资金投入生态循环农业建设。此外,对从事有机农业生产资料生产、农业废弃物回收处理、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农村“三沼”利用与维护等与生态循环农业建设关联的企业和组织给予政策扶持。

(3)加强宣传引导 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是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内容,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合力推进。要从转变思想观念入手,切实加强舆论宣传力度,利用各种媒体,大力宣传引导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理念、典型模式、成功经验,营造政府部门积极倡导、农民群众自觉参与、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良好氛围。

(4)加强科技支撑 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创新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与技术,突出科研攻关与技术推广,加强减量化、清洁化、资源化生产技术的集成和攻关,重点推广应用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无公害处理以及节材、节水、节地、节能生产技术和农业污染防治减排等技术。积极推进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鼓励和支持基层农技人员以科技示范场、农技推广项目为载体,开展生态循环农业技术的试验、示范与推广。深入实施新型骨干农民培训工程、绿色证书培训和科技入户工程,加快培育一批生态循环农业科技示范户、示范场、示范企业,带动生态循环农业科学技术的示范辐射。

猜你喜欢

泰顺县示范县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泰顺县助力猕猴桃产业机械化生产步伐
清徐县成功创建2020年度全省“平安农机”示范县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山西省3地上榜“2020中国乡村振兴百佳示范县市”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泰顺县民宿产业现状及对策
示范县样板路“四好”的浙江样本
示范县 谈创建——2017年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建设亮点纪实
环境保护水体中水质总氮的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