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建省热带(亚热带)作物种质资源数据收集与应用

2016-12-17许正春刘健宏段园园黄惠珍刘善文

福建农业科技 2016年10期
关键词:亚热带热带种质

许正春,刘健宏,段园园,黄惠珍,刘善文*

(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科技信息研究所 350003;2.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数字农业研究所)

福建省热带(亚热带)作物种质资源数据收集与应用

许正春1,刘健宏1,段园园1,黄惠珍2,刘善文2*

(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科技信息研究所 350003;2.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数字农业研究所)

总结了福建省热带(亚热带)作物种质资源数据的收集工作,以及通过种质资源平台建设进行推广应用服务的成效。

亚热带;种质资源;平台建设;信息服务

农作物种质资源繁殖更新是农作物种质得以持续保存和提供利用的保证,只有对农作物种质资源信息进行合理收集和保存,才能为用户提供遗传性稳定、资源系统完整的种质资源信息[1-2]。农作物种质资源基础数据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对农业种质资源信息的集中化管理,改善目前各科研单位各自为政、互相保密和封锁的弊病,让分散、不共享的种质资源基础信息变成可共享与检索的种质信息,为农业科研人员与基层工作人员全面了解作物种质的特性,拓宽优异资源和遗传基因的使用范围,培育丰产、优质、抗病虫、抗不良环境的新品种提供新的手段,为作物遗传多样性的保护和持续利用提供重要依据[3-4]。

1 作物种质资源数据的收集

种质资源数据收集研究工作包括集成整合现有农业资料,并通过引进、交换等方式进一步汇集福建省热带(亚热带)特色农作物科技信息数据源,遵循突出特色、以点促面的原则,开发福建省热带(亚热带)特色农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库,主要包括:①作物具体品种按照“品种名称、科属、学名、特征特性、品种分布情况、适合推广区域、技术要点、主要参考文献”等字段进行数据收集整理。②相关数据、照片。③按照国家统一标准建立数据库。④通过数据中心网站实现网上展示。

按照标准规范,建立“福建省热带(亚热带)作物种质资源”元数据资源表。利用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学科优势,选择甘蔗、枇杷、龙眼、柚子以及荔枝等5种作物的50~60个代表性品种,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录入。

18个甘蔗品种:闽糖70-611、闽龙57-418、闽糖61-20、闽糖65-16、闽糖66-60、闽糖69-263、闽糖77-208、闽糖76-2、闽糖86-05、闽糖86-330、闽糖88-103、闽选703、闽糖92-649、闽糖86-2121、闽糖92-505、闽糖96-1409、闽糖95-261、闽糖96-6016。

5个柚类品种:红肉蜜柚、琯溪蜜柚、黄金(肉)蜜柚、红绵蜜柚、三红蜜柚。

枇杷:共收集整理福建省各相关专业科研机构选育的12个枇杷品种,包括白枇杷、坂红、宝元白、长红3号、城津8号、东湖早、多6号、贵妃、和车本、红猴本、解放钟、金钟。

7个荔枝品种:东刘一号、兰竹、乌叶、早红、元宝、绿荷包、桂味。

10个龙眼品种:香眼、高宝、白核龙眼、草灰本、长泰96、赤壳硬枝、磁灶早白、东壁、宫红白、古山本。

2 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平台建设与应用

2.1 种质资源数据平台建设

近年来,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由于交流的局限,选育出大量的作物新品种(系)未得到有效利用。福建省热带(亚热带)作物品种资源平台的研究与建立,可以让地方育种专家以及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共享不同学科的种质资源信息,方便快速地检索到自己需要的作物品种性状信息,为合理利用特定性状培育新品种提供参考依据。

2.2 平台应用途径

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平台建设项目组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福建省科技特派员网”合作,将平台研究成果“福建省热带(亚热带)作物种质资源数据收集与整理”应用于福建省科技特派员网的农业数据库群建设。主要途径:把信息化作为科技特派员服务“新农村”的重要手段,依托省、市、县、镇、村五级网络系统,统筹使用各有关部门建设的农村信息化设施,为农村基层提供一站式、互动式和个性化服务。加快完善市、县(市、区)、乡镇综合信息服务站(点),提升科技特派员对“三农”服务的能力和效率。建设福建省科技特派员综合信息网站,市、县(市、区)、乡镇科技特派员信息服务站和村级信息服务点,对科技特派员、基层农技人员和农民开展远程技术指导。

2.3 信息支撑服务效果

典型服务案例:①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生产性工程化实验室合作,对其中的居家园艺、特色园艺、观赏果树等3个工程化实验室提供台湾特色品种服务咨询,为每个实验室提供个性化咨询报告。②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中以示范农场合作,对其中的蔬菜智能温室的品种选择提供特色品种信息的参考与借鉴。③与“福建省农村实用技术远程培训”工程合作,利用福建省热带(亚热带)种质资源数据库平台对福建省各地科技特派员进行相关培训。以远程培训平台为载体,开展面向全省或特定区域的农村实用技术远程培训及远程技术咨询。开展全省农村热带(亚热带)作物种质资源远程培训1期,培训农民500~600人(次),并解答农民问题。

3 种质资源数据收集工作思考

3.1 严格数据标准,规范信息收集

严格按照收集标准,进行每个字段数据的收集、整理与修订[5];收录内容上遵循突出特色、以点促面的原则,注重对品种改良创新、品种引进配套技术、品种与产业开发等内容的收集。

3.2 注重专业调研,保证信息权威

收录采集多与各专业院所联系,采用调查问卷、上门沟通、专家咨询等方式,保证数据的高质量与可利用性。

3.3 加强对外合作,力推信息应用

利用数据库平台网络化、易用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帮助科研人员和农民快速查询作物品种信息,及时找到适合本地区种植的品种,以及快速、准确地检索到所需的新材料、新种质,为培育新品种提供参考。

3.4 发挥资源优势,实现闽台农作物种质资源信息共享

发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长期积累的台湾农业科技资讯、研究成果优势,以及对台农业交流通道、人员往来优势,运用数据处理技术,建立闽台热带(亚热带)特色农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库,以便闽台互相准确、及时地跟踪各自农业科研与生产动态,实现优质种质资源信息共享。

[1]王庆煌,陈业渊.特色热带作物种质资源收集评价与创新利用[J].热带作物学报,2013,34(1):188-194.

[2]王琴飞,尹俊梅,陈金花,等.热带花卉种质资源图文数据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南方农业学报,2011,42(3):336-339.

[3]闫林,梁淑云,庞永青.基于WebGIS的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信息系统的构建[J].热带农业科学,2010,30(3):41-43.

[4]李文化,陈讨海,陈业渊,等.热带作物种质资源e平台的建设与应用[J].热带作物学报,2010,31(1):25-30.

[5]无.热带作物种质资源标准化整理、整合及共享试点[J].中国科技成果,2009(24):23.

(责任编辑:黄金泽)

Colle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ropical or subtropical crop germplasm data in Fujian Province

XU Zheng-chun1, LIU Jian-hong1, DUAN Yuan-yuan1, HUANG Hui-zhen2, LIU Shan-wen2*

(1.InstituteofAgriculturalEconomicsandScientificInformation,Fujian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s,FujianProvince350003; 2.InstituteofDigitalAgriculture,Fujian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s,FujianProvince)

This paper summarized collecting process of tropical or subtropical crop germplasm data in Fujian Province and achievement of extension and application service by germplasm platform construction.

subtropical area; Germplasm; platform construction; information service

2016-10-08

许正春,女,1968年生,副研究馆员。

*通讯作者:刘善文,男,1968年生,研究馆员 (E-mail:liu.s.w@qq.com)。

10.13651/j.cnki.fjnykj.2016.10.020

猜你喜欢

亚热带热带种质
华南地区最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建成
华南地区最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建成
吉林省省级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单位名单(第一批)
热带风情
四川省桑树种质资源保存与应用
《亚热带农业研究》2019年征稿简则
热带的鸟儿
T 台热带风情秀
“神秘的北纬30”解密
户撒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