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美国医学实验室安全教育

2016-12-17邹丽颖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16年8期
关键词:废液实验室医学

侯 磊, 邹丽颖, 王 欣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北京100026)

浅谈美国医学实验室安全教育

侯 磊, 邹丽颖, 王 欣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北京100026)

美国医学科研实力雄厚,实验室管理严谨、规范。本文以美国哈佛医学院附属布莱根妇女医院实验室为例,从人员培训、日常管理、化学药品管理、生物安全等方面介绍了美国医学实验室的安全教育,从而发现差距,给我国医学实验室教育提供借鉴及启示。

医学实验室; 安全管理; 安全培训

随着国家及政府对科研的日益重视,越来越多的普通医学院校及医院建立了自己的医学实验室。特别是近年来提出的“研究型医院”概念,指出大型综合型医院除了完成医疗工作这一基本任务外,尚有进行创新性科学研究的重要使命。研究型医院所做的探索研究、成果转化、破解难题大多需要以实验室为基地,是基础类科研课题完成的必备物质条件,但是实验室安全教育却常常被人忽视。医学实验室实验的频率高,实验每天都在进行,实验方法多、用品复杂,处理要求要高于一般实验室。实验室安全教育的规范化不仅决定了实验的质量及效率,同时也与环境污染及人员安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ISO15189是当前指导医学实验室建立和完善先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最适用标准,也是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重要依据。以ISO15189为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能够提高医学实验室管理和技术,使其更加适应以患者、竞争、变化为特征的现代医院运营环境,逐步与国际接轨,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笔者2013年11月到美国哈佛医学院附属布莱根妇女医院临床实验室学习一年,科研方面,该院在近 10年间一直是在非学校团体中获得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资助最多的单位。2013年间从各类团体获得的科研基金总量达3.7亿之多,其中约60%来自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该院有员工12000多人,其中科研人员3200多人。在实验室学习期间感受到美国以ISO15189为标准的实验室管理方法,值得国内同行借鉴。

1 实验室的安保

医学实验室里,几乎每个实验室都有有毒物质及危险的化学物品,因此,加强人员进出的管理非常有必要。美国实验室从安全设备配备及建筑结构布局等方面均有体现,进入实验大楼需要刷自己的身份卡允许进入,在大门、走廊及电梯间均设置摄像头。所有短期访学人员在医院人事部门报到后,血液检查包括风疹、结核等传染病检查合格后,领取身份证明。身份证明即是门卡,在领用时已被设置相应权限,权限具体到楼门,甚至电梯。门卡的使用情况也记录在电脑中,这就意味着每个人进出的试验场所及时间均有记录,这不仅是对公共财产安全的保证,也是对个人人身安全的保证,以免无意闯入其他试验场所发生意外[1-2]。反观国内部分实验楼没有门岗或电子门禁,进出自由,有毒或危险的试剂均有失窃的风险。营造一个确保生物安全防护的环境非常必要,也使实验室人员有硬件和环境安全感。

2 新人员的岗前培训

美国实验室非常注重岗前安全培训,进入实验室开始试验工作之前需先进行科室的两天岗前培训,之后完成网上答题后才能领取身份证明,网上答题通过后才允许开始实验工作。

2.1 火警培训 包括发现火警的处理、如何报警及逃生方法。身份证明的背侧印有不同火警及其他紧急情况的报警电话。

2.2 实验室一般安全培训 实验操作必须戴手套,实验室内禁止喝水及进食,饮食仅限于休息间。夏天不能穿露脚趾的鞋子。进实验室穿工作服戴手套,微生物室及细胞培养室需带口罩帽子,实验中这些小的细节很容易被忽视,实际上严格执行对实验人员的安全非常重要[3-5]。免疫组织化学使用的二氨基联苯胺(DAB)、RT-PCR中使用的溴化乙啶均是已明确的致突变物质,western blot中使用的四甲基乙二胺(TEMED)具有强的神经毒性,这些均有可能污染试验台,在实验室里喝水进食不仅可能无意中摄入这些有毒有害的物质,而且有可能误饮强酸、强碱等腐蚀性强的化学溶液,导致严重的后果。

2.3 生物安全培训 正确使用生物安全设施也是培训的内容之一[6]。生物安全设施包括使紧急喷淋室、洗眼器、通风装置、生物安全运送箱、急救箱等。如不慎将血液标本、试剂、可能致病的微生物及其毒素溅入眼睛或接触与暴露于皮肤黏膜,可紧急喷淋、清洗、消毒,方便且快捷。

2.4 仪器培训 所有的仪器都附有使用说明及注意事项,仪器使用须登记,记录使用时间、姓名及仪器运转情况,本系统内贵重仪器共享,网上预约使用时间,避免了资金的浪费。建立装备安全的应急措施,比如在超低温冰箱的旁边附有详细的说明,如冰箱出现温度报警的处置,首先检查电源及冰箱门是否密闭,并附有紧急报修电话。

3 化学品安全

3.1 化学品的储存与使用 化学品的管理一直是实验室的重点,美国的实验室中,有毒的化学物品及强酸、强碱均放置于特定的柜子,柜子门上有显著的标记。试剂放置的具体位置都可以从内网的数据库中查到,用完之后必须放回原处。挥发性的有机溶剂,如二甲苯、甲醇的的操作限于有持续换气的半封闭操作台内进行。其他需要注意的还有十二烷基硫酸钠为细粉小颗,使用时产生粉尘,四甲基乙二胺为刺激挥发液体,蒸汽腐蚀眼、呼吸道、皮肤。这些药品均须在通风橱内戴好防护装备谨慎操作[7-8]。

3.2 化学废液 实验不可避免有废液产生,废液的处理是化学品安全中的重要部分,必须符合安全管理条例,是反映实验室管理水平的重要方面。美国的实验室内有专门的废液放置地方,对废液进行分类存放[9-11],同时,对不同的废液贴上标签给予说明,使用完毕后需要回收的废液有甲醇、甲醛、乙酸乙脂、吡啶、乙醚、二甲苯等不溶于水的有机溶剂,以上均不允许倒入下水道内。环保部门定时上门收集有毒有害废弃物,并进行登记,收取处理费。在实验室管理方面,美国的医学实验室都要求建立专门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团队,他们的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各项规章制度[12-14]。学校的安全检查官不定期到各实验室进行检查,对于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实验室有权下令终止实验室的研究工作,直到整改达标后方可恢复实验工作。环保部门发放的安全许可证,3年复检一次。

4 生物安全

生物安全是指由现代生物技术开发和应用所造成的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的潜在威胁,及对其所采取的一系列有效预防和控制措施。随着分子生物学的高度发展,基因重组、转基因技术、生物靶向治疗、干细胞技术等新技术和新方法的临床应用,病毒转染作为研究基因的生物学作用被广泛应用,含有病毒的废液的安全性尚不确定[15-17],因此,除了试验期间加强自我保护外,接触病人体液及病毒的耗材及含有病毒的废液须经漂白剂浸泡24小时以上后再倾倒(含漂白剂有效浓度10%),因漂白剂内含有汞,倾倒废液时须稀释。实验室垃圾进行分类管理,橙色袋为生物危险垃圾,所有接触细胞、病毒及细菌的物品均须放置在橙色袋中;白色袋盛装普通垃圾。微生物实验室感染性材料(血液、痰液标本等)及接触感染性材料,如手套、吸管、EP管、注射器、培养皿应放置于结实塑料袋中密封,高压120℃消毒30分钟才能移出实验室。以免造成交叉污染。小鼠、大鼠等实验动物尸体必须集中用专用塑料袋收集,按要求消毒,密封后送到动物尸体房冷冻储存,作好记录,由动物房工人做焚烧或掩埋处理。严禁随意丢弃被解剖动物的器官或代谢物,以免对其他动物或实验产生直接间接影响,甚至传播疾病、病菌等[18-19]。

5 实验室管理

医学实验室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及国际化是医学实验室管理工作者的工作重点,ISO15189是当前指导医学实验室建立和完善先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最适用标准,也是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重要依据。以此为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能够提高医学实验室管理和技术,与国际接轨,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准则包括15个管理要素和8个技术要素,是一套详细规定和完善执行的过程,构成标本采集、检测和报告体系,满足准确度、重复性和溯源性等事先规定的目标[20]。以往国内的研究显示,在管理要素不符合项目中,文件控制发生频率最高,占26.2%。文件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等。不符合项多发生在一些操作层面的执行文件或外来文件等,本人在美国实验室也体会到文件管理的重要性。每种仪器作业文件及程序文件完备可查,质量记录及技术记录也贴于仪器表面,每位使用仪器的人员都登记并记录仪器使用情况及存在问题。实验记录是重要的实验资料,记录了实验的第一手数据,每日的实验工作须详细记录,实验结束后记录存档,实验工作期间,人员可以写申请,调看以往实验人员的实验记录和实验数据,看完后归还保管员。实验记录不仅对个人及集体其他人员都有重要的价值,基于“写你所做的,做你所写的”理念简历,即所有工作应有规定并按照规定去做,对文件进行有效控制才能使实验室的所有操作在有效的控制下。最近几年,我国各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的实验室装备与国外实验室的差距日益减小,甚至有些实验室的硬件设施已超过国外的实验室。但是在实验室的管理上,我们与国外的实验室仍有较大的差距。加强实验室的管理,严格、科学的实验室的管理不仅可以保障试验人员的安全及健康不受影响,而且关系到周围环境的污染,减少潜在的致病危险。建议有关部门制定相关的管理条例,并监督执行。

[1]周惠琼,汤一苇.科学认识生物医学实验室安全.中华传染病杂志,2007,25(3):129-131.

[2]Phillips E K,Conaway M R,Jagger J C.Percutaneous injuries before and after the needlestick safety and prevention act.N Engl J Med,2012,366(7):670-671.

[3]Perkel JM.Lab safety matters.Nature Methods,2010,7(8):589-593.

[4]吕陈燕,Noel N guyen,陈全.美国高校实验室废弃物安全管理浅析.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0,6,(2):192-196.

[5]Tim D,Terry JG.The lab guy meets the safety lady:notes on biohazard.Mlo Med Lab Obs,2008,40(1):35.

[6]Terry JG.Complete guide to laboratory safety 3rd edition.MA:HCPro,2010:61.

[7]冯修猛,闫海润,李凯军.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及防护.实验室科学,2010,13(3):174-177.

[8]温宏宇,张田军,沈露露,等.普通微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及使用.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9):173-174.

[9]刁娟娟,孟磊,李新霞.医学院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思考.科教文汇(下刊),2012(1):183-184.

[10]Prophet E T.Armed forces institute of pathology.Laboratorymethods in histotechnology.2nd ed.Washington D C:American Registry of Pathology,1992:3-6.

[11]College of Americal Pathologists.Laboratory accreditation program. Laboratory general checklist.Northfield IL:College of American Pathologists,2010.页码?

[12]Laposata M,Dighe A.“Pre-pre”and“post-post”analytical error:high-incidencepatientsafetyhazardsinvolvingtheclinical laboratory.Clin Chem Lab Med,2007,45(6):712-719.

[13]Nevalainen D,Berte L,Kraft C,et al.Evaluatinglaboratory performance on quality indicators with the six sigma scale.Arch Pathol Lab Med,2000,124(4):516-519.

[14]Kalra J.Medical errors:impact on clinical laboratories and other critical areas.Clin Biochem,2004,37(12):1052-1062.

[15]PIehaniM.The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labortory medicine.Ann Clin Biochem,2010,47(Pt2):101-110.

[16]National Quality Forum.Preferred practices for measuring and reporting patient safety and communication in laboratorymedicine:a consensus report.Washington DC:National Quality Forum,2009.

[17]Lippi G,Bassi A,Brocco G,et al.Preanalytic error tracking in a laboratory medicine department:results of a 1-year experience. Clin Chem,2006,52(7):1442-1443.

[18]Sciacovelli L,Plebani M.The IFCC working group on laboratory errors and patient safety.Clin Chim Acta,2009,404(1):79-85

[19]LippiG,Banfi G,Buttarello M,etal.Recommendations for detection and management of unsuitable samples in clinical laboratories.Clin Chem Lab Med,2007,45(6):728-736.

[20]Intem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lization.ISO 15189:medical laboratories particular requirements for quality and competence. Geneva: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lization,2012.

(李 凌编辑)

M anagement of M edical Laboratory in the United States

HOU Lei,ZOU Li-ying,WANG Xin
(Beijing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Hospital,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Beijing 100026,China)

Healthcare systems in the United States are famous for their state of the art research and aswell as medical laboratories for their highly systematic and highly regulated management.The article used Harvard Medical School,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 as an example to discuss laboratory personal training,daily operation,control of drugs and chemicals,and hazardous waste handling.Some advice and rules were given w ith the purpose of improving themanagement of our country’smedical laboratories.

Medical laboratory; Safety management; Safety training

10.11748/bjmy.issn.1006-1703.2016.08.031

2016-04-22;

2016-05-08

北京市科技新星2008B66趋化因子GCP-2/CXCR1参与子痫前期胎盘滋养细胞功能障碍发生的机制研究

侯磊,博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围产医学。Email:houlei2005@hotmail.com

王欣。Email:wx1501@aliyun.com

猜你喜欢

废液实验室医学
分析化学实验中常见废液的处理与回收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结晶法脱硫废液提盐技术的应用与实践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医学
MVR技术在化机浆废液处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