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学习在临床免疫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2016-12-17战思恩
战思恩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检验科,北京100026)
微学习在临床免疫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战思恩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检验科,北京100026)
微学习作为一种新兴的非正式学习模式,是对传统学习模式和教学模式的有益补充。将其运用到临床免疫学的教学中有着更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将会促进临床免疫学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本文在对微学习的理解基础上,简要分析探讨了微学习在临床免疫学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优势及微学习资源建设的相关问题。
微学习; 临床免疫学; 教学模式; 教学改革
临床免疫学是将免疫学基础理论与免疫学技术相结合,用于研究临床疾病的免疫病理机制、诊断与鉴别诊断、评价治疗效果和判断预后的多个分支学科的总和,是临床检验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其涵盖的具体内容广泛,包括:自身免疫病、超敏反应、肿瘤免疫、免疫缺陷、免疫增生、感染免疫、移植免疫、各系统疾病与免疫、免疫检测、免疫治疗与预防等各个方面。由于临床免疫学涉及的知识点繁多、易混淆,内容抽象、难以理解且免疫技术发展迅速等,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了很多的不便,极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微学习”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学习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有效辅助与补充,将其引入到临床免疫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使枯燥的理论知识更加直观、具体,并能实现师生互动交流、随时随地获取信息在线学习等,从而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1 微学习的涵义及特点
微学习(microlearning)最早由奥地利茵斯布鲁克大学的学者Martin Lindner于2004年提出,即指存在于新媒介生态系统中基于微型内容和微型媒体的新型学习形式[1]。微学习的概念一经提出便引起了国内外学习专家的普遍关注,现已成为一个新兴研究热点。从2005年至2013年,奥地利茵斯布鲁克大学已举办了7届微学习国际会议,微学习方面的研究和实践蓬勃发展。但到目前为止,对于微学习的这一概念的认识尚未得到统一。国外学者Theo Hug、Silvia Gabriellie、Bruck及国内学者祝智庭、张振虹、郑绍红等人都从不同角度对微学习的概念进行了阐述[2-7]。仅管微学习的概念尚未统一,但综合已有的所有概念发现,微学习应包含微学习者、微内容、微媒介和微环境四个构成要素[6,8]。微学习者是微学习的主体,指具有学习需求但没有大块完整的时间进行持续学习的人;微内容是微学习的对象,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的教材和讲义,而是遍布于生活的各个角落,包括一幅图片、一段视频、一条新闻,甚至是一条微信等;微媒介是微学习的载体,硬件上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等使用便携的移动终端,软件上包括短信、微信、微博、教育云等应用软件;微环境是微学习的依托,不仅指随时随地可以学习,更为强调的是微学习者之间、微学习者与辅导者、微学习与微内容之间的互动关系。
微学习具有以下特点:①便捷性:秉承了“4A”理念,即任何人(Anyone)在任何时间(Anytime)任何地点(Anywhere)可以学习任何知识(Anyknowledge);②个性化: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和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性针对性学习;③内容模块化:学习内容由许多微小的学习片段组成,既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可以动态重组或更新;④互动性:由于通讯技术的高速发展,微学习借助实时通讯工具,使得微学习活动参与者之间、学习活动参与者和学习内容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及时和愉悦。
2 微学习在临床免疫学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及优势
2.1 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临床免疫学内容多,容易忘记。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老师为了能完成大量的教学任务,一般采用灌输式教学,且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向学生传输很大的信息量。学生是被动的学习者,往往会觉得课程枯燥乏味,因而不爱学、也学不懂。即使有了多媒体教学,也只是简单的实现将内容从黑板搬到屏幕,本质上并没有太大的改变。微学习模式有助于改变“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倡导学生根据教师设置的教学内容和自己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进行主动学习。这样不仅消除了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也更有利于学生利于闲暇时间慢慢消化吸收所学内容,做到真正理解和掌握,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机体的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即B淋巴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及应答是一个复杂的免疫过程,也是教学难点和重点,但往往要求教师在2~4个学时中讲解完。此过程涉及B细胞对T细胞依赖性抗原的识别,B细胞的激活、增殖、分化,Th细胞、细胞因子的辅助等,为了更好地学习此内容,有必要复习一下以前学习的相关知识点。但如果仅仅靠课堂时间来复习以前学习B细胞表面分子组成、B细胞亚群、B细胞功能、T细胞表面分子、T细胞亚群及功能、细胞因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初次应答和再次应答等相关知识点及本节的新内容,恐怕是不可能的,而且在一定时间内一起复习并学习这么多内容,也容易使学生记忆不牢不清晰,学习效果差。相反,如果学生利用小块时间进行分割复习并学习各个知识点,往往会逐个击破且记忆深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2.2 利于知识难点的掌握和理解
临床免疫学是一门内容抽象、学习难度较大的学科。现在由于实验课程相对较少的限制,好多知识点的传输又不得不通过理论知识的讲解来完成。而教师的文字讲解通常也是抽象的,这就进一步加大了学生的学习困难,难以理解,不容易记忆,学习效果不佳。采用微学习的学习方式,教师可以利用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从网上下载或自己制作图片、动画和视频等素材,将其传到网络平台里,通过图文并茂的生动讲解,使抽象微观的知识难点和重点直观化、具体化、立体化、感性化。这样不仅使教师的讲授变得简单、形象和生动,也利于学生深刻地理解和记忆理论知识,熟练掌握实验的技能与方法。在这里,我们仍然拿上面提到的机体的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过程做例子。机体的特异性体液免疫机体的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即B淋巴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及应答是一个复杂抽象的免疫过程,是多细胞、多表面分子、多因子等共同参与的一个连锁反应,单独的文字讲解难以讲清楚此过程,也不利于理解。但如果授课教师利用现代电子技术,制作出此过程的视频或动画,将会使此过程变得直观化和具体化,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从而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2.3 扩展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相对传统的学习方式而言,微学习是一种新型学习模式,是对传统学习模式的有益补充。微学习借助极为普及的平板电脑、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可以使学生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而随时随地地学习,把零散时间充分利用起来,例如学生可以利用乘车、排队、休息等零散时间来进行学习。随时学习一个知识点、随时解决一个疑难问题,积少成多,事半功倍。临床免疫学内容多且繁杂,光靠在课堂或课后有限的大块时间进行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因而可以利用微学习的学习形式将临床免疫学的学习内容分割成众多的小知识点进行有效学习。
2.4 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
每个学生的知识背景不同,接受知识的能力也不同,因而在临床免疫学的学习中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进度也不一样。微学习的学习内容是模块化的,而且可以随意动态重组和更新。因而,采用微学习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以合适的学习进度进行适合自己的学习活动,并进行自我检测。
2.5 有助于促进互动和交流
传统临床免疫学课堂上,由于内容多、时间有限,课堂沟通交流、讨论较少,学生的疑难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解答,因而学生的学习自主积极性受到了很大限制,老师也很难了解到个别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微学习,学生可以通过在网络学习平台上随时随地提出疑问,其他学习者或教学者也可以尽快的解答疑问,实现及时交流。另外,通过这种信息沟通和相互帮助,也利于提高学生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亲密度和信任度。例如,在临床教学中发现,学生往往不易区分I、II、III和IV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从而导致其无法区分临床各种常见的超敏反应性疾病属于哪一类型,这样就进一步使其更难以判断各种超敏反应性疾病如何进行预防和诊治。如果教师能在学生发生疑惑的时候给予及时的解答和帮助,将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同时促进了师生间的交流和沟通。
2.6 利于学习资源的扩展和平均分配
临床免疫学专业是一门专业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因而各医学高校需要大量的优秀临床免疫学专业教师来完成此专业知识的传授。目前医学高等院校普遍存在教师不足的情况,特别是非重点医学院校。另外,由于不同教师知识背景不同,即使使用相同的教材、集体备课,教学过程中也往往会出现不同教师的教学效果有差异的现象。在微学习网络学习平台上,存在着丰富的优质的学习资源,所有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共享这些学习资源,因而微学习利于学习资源的扩展和共享。
3 临床免疫学教学中微学习的实践
随着智能手机和网络的迅猛发展,我们大多数人都对以智能手机为终端的网络交流非常痴迷,大学生更是如此。微信、QQ是大学生非常熟悉并且非常钟爱的交流形式,可以说刷微信、看QQ几乎是大学生们每天甚至每时每刻必做的事情。微信自诞生至今异常火爆,可以通过建立微信群,在群里发送文字、图片、语音和视频等信息,还可以进行实时交流讨论。因此,我们充分利用这种情况,在临床免疫学的教学中建立了微信平台这种微学习的形式,并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将每班所有学生和授课教师组建成一个微信群,在群里我们授课老师可以发布各种学习信息,包括布置预习内容、课后作业等。老师和学生还可以在群里随时发布各种比较好的图文并茂的学习资源,供大家共同学习。更重要的是,大家在群里可以随时提问题,并能快速得到反馈。学生平时遇到一个不理解的问题,大多数是百思不得其解,下次上课时又会忘记问老师,久而久之就会打消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微信群,大家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随时将此问题发布在群里,并会立即得到解答,问题迎刃而解。另外,我们教师还可以通过创建微信公共账号,通过微信公共平台推送学习资料。学生只要关注了此微信公共账号,就可以收到该账号发出的各种学习信息。微信平台这种微学习形式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临床免疫学的教学效果,也促进了师生间的感情交流。
4 临床免疫学教学中微学习资源的建设
在临床免疫学教学中,微学习作为正式学习的有益补充,要想得以长期高效实施,必须拥有丰富的适当的学习资源。微学习资源是指为支持和促进微学习,组合各种数字化的媒体(如电子文本、音频、视频等)来呈现知识、信息的学习材料[9]。微学习资源是临床免疫学学微学习系统的核心和重点,因而微学习资源建设并不是学习素材的简单汇总,而是要遵守一定的原则。
4.1 微型化
微学习为方便学习者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学习,通常要求每个微学习资源的内容要简短,不能涉及过多主题。有些复杂逻辑体系的知识则不适合作为微学习资源。
4.2 模块化
每个微学习活动都是在较短时间内进行的,因而微学习资源建设时应采用“知识模块化分割”思想进行设计,尽量把学习内容以一个个很小的“知识小模块”相对独立的设计出来,由一个知识小模块构成知识点,然后由不同的知识点串成一个知识主题[9]。这样可大大方便学生一次学习一个临床免疫学知识点。
4.3 体系化
由于每个微学习资源是独立的小知识点,临床免疫学知识点本身又比较繁杂,将微学习这种教学方法运用到临床免疫学教学中,更容易造成学生在学习内容上的不完整性。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在微学习资源的选择和建设时,应考虑连贯性、系列化、专题化和体系化,注意前后知识衔接,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通过知识模块之间的动态组合构建新的临床免疫学知识网络,从而更好地掌握临床免疫学的整体框架。
4.4 多样化
微学习资源的呈现方式应该多样化,从而满足学生在不同情况下的不同需求。比如呈现方式应该包括智能搜索、自动推荐、章节导航等等,这样学生既可以自主浏览,又可以被动接收。由于临床免疫学知识点的繁杂和微学习本身的“碎片化”,因此在临床免疫学的微学习教学中,更应重视章节导航模式的应用和开发,随时给学习者提供指导和帮助,从而有效防止学生在微学习过程中思维过于发散而偏离学习目标。
5 小结
临床免疫学是一门内容繁多且抽象、学习难度较大的一门学科。而微学习作为一种新型学习模式、教学模式,现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将其运用到临床免疫学的学习中有着极大的实用价值。但目前在国内微学习这种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还处于萌芽阶段,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1]Linder M,BruckPA.Micromediaandcorporatelearning// Proceedings of the 3rdInternational Microlearning 2007 Conference. Innsbruck:InnsbruckUniversity Press,2007:221-233.
[2]Hug T.Microlearningandnarration: Exploringpossibilities ofutilization of narrations and storytelling for the designing of micro unitsanddidactical microlearningarrangements.Proceedings of thefourth media transition conference.USA,MIT:Cambridge(MA),2005:1-14.
[3]Gabrielli S,KimaniS,CatarciT.TheDesignof microlearningexperiences:aresearchagenda.Proceedingsof Microlearning2005Conference.Australia,Innsbruck: Innsbruck University Press,2005:45-49.
[4]Bruck P A.What is Microlearning andwhycareabout it?. Proceedings ofmicrolearning 2006 conference.Australia,Innsbruck:Innsbruck university press,2006.7.
[5]祝智庭,张浩,顾小清.微型学习——非正式学习的实用模式.中国电化教育,2008(2):17-21.
[6]张振虹,杨庆英,韩智.微学习研究:现状与未来.电化教育研究,2013(11):12-20.
[7]郑绍红.微学习:内涵、理念及生态结构.现代教育技术,2015(1):12-18.
[8]田崇峰.互联网+时代基于微博平台的微学习研究.网络与通信,2015(20):69-70.
[9]吴军.微学习—学生自主学习的新模式.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14):18-20.
(李 凌编辑)
Exp 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M icro-learning in the Teaching of Clinical Immunology
ZHAN Si-en
(Depart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Beijing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Hospital,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Beijing 100026,China)
M icro-learning,as a new mode of informal learning,is a useful supplement to the traditional learning mode and teaching mode.Its application to the teaching of clinical immunology ismore practically important and w ill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clinical immunology further.In this paper,the necessities and advantages of application ofmicro-learning in the teaching of clinical immunology and the related issues of them icro-learning resources are discussed.
M icro-learning; Clinical immunology; Teaching mode; Teaching reform
10.11748/bjmy.issn.1006-1703.2016.08.030
2016-02-12;
2016-05-24
战思恩,博士研究生,副主任技师,研究方向:临床检验及教学,E-mail:zhansie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