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连池自然保护区植被恢复规划
2016-12-17贾林鸿马光恕赵凌全
贾林鸿,马光恕,赵凌全
(1.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000;2.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农垦分局种畜场,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0;
3.黑龙江省森林与环境科学研究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5)
五大连池自然保护区植被恢复规划
贾林鸿1,2,马光恕1,赵凌全3
(1.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000;2.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农垦分局种畜场,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0;
3.黑龙江省森林与环境科学研究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5)
摘要根据五大连池风景保护区的自然状况,以景观生态学和森林生态学为理论依据,对五大连池风景保护区通过生态区位和功能进行植被恢复规划区划分,以达到尽快恢复保护区植被,确保景区自然资源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促进生态效益、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发展。
关键词五大连池;风景自然保护区;植被恢复;生态区位
五大连池风景自然保护区,以其独特的火山地质景观、堰塞湖和罕见的冷矿泉资源闻名于世,是集科学考察研究、科普教育和保健医疗于一体研究价值极高的自然保护区,但由于长期人类活动致使原始生态植被遭到破坏、森林覆盖率降低以及造成保护区地质遗产受到严重威胁,加大植物恢复力度已成为保护和恢复该区生态系统的迫切要求。
1景区自然状况
1.1自然概况
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地处小兴安岭与松嫩平原的过渡地带。地理位置为125°42′—127°37′ E,48°16′—49°12′ N。东西长142 km,南北宽104 km,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1 077.16 km2。
名胜区气候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年(1986-2000年)平均气温为 0.758 ℃。7月气温最高,月平均气温达20.8 ℃。最冷的 1月平均气温为-24.3 ℃。最低气温极值为-42 ℃,最高气温极值为35.4 ℃。
五大连池自然保护区内河流纵横,湖、泡、沟、泉、库(水库)星罗棋布,水资源比较丰富。水资源总量达到38.7亿m3,其中地表水27.8亿m3,地下水7.9亿m3,外区补给水3亿m3。
1.2植被现状
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属寒温带植被,处在长白山植物分布区的北部,大兴安岭植物分布区的东部,西邻蒙古植物分布区,幅员广大,地形复杂多变,自然植被种类繁多,主要植被类型有森林、森林草甸草原、草甸、沼泽植物等。
由于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周边村屯多、人为活动频繁、非林业用地面积比重大,四周多为农田,过度耕作导致植被破坏严重,加上游客等过多人类活动导致环境污染和地下水污染,影响了植被的多样性和丰富度,同时五大连池森林破碎、面积小而且分布不均匀,森林覆被率低;造成保护区熔岩台地风化严重,涵养水源能力低,造成地下水资源逐年减少。同时森林面积小也影响到五大连池风景自然保护区的景观质量和品位,所以必须加大五大连池风景自然保护区森林植被恢复力度。
2规划原则
2.1坚持宏观控制、统筹兼顾
规划要充分考虑到全局与局部的关系,应与自然保护区的其他规划项目建设中的绿化美化有机结合;统筹好植被恢复各功能区之间的关联性和独立性。通过实行植被恢复,使国家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更加具有系统化和整体性,同时为今后植被培育和保护管理创造先决条件。
2.2坚持完善功能、保持原生态特色
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火山地质地貌由远古到近期形成年代是多样性的,但具很强的脆弱性,一经破坏将无法逆转,整个生态系统将失去赖以存在的基础。因而,保护区植被恢复实施方案是以完善原生态系统功能和保持原生态特色为目的,使其永久保持自然生态属性。
2.3坚持合理布局、科学利用土地资源
植被恢复规划是否能够实现合理布局,是以实地调查土地利用现状为基础,以生态区位为依据,以尽快保护恢复原始生态系统,尽最大可能地科学利用土地资源潜能为目的,最终实现总体植被恢复规划的科学布局。
2.4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设计
保护区植被恢复规划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发挥生态系统的再生扩张能力,以自然恢复为主、自然恢复与人工促进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植被恢复建设上优化设计,要高标准、高起点,点线面相结合。在植被恢复方式上,尽可能接近原生态自然恢复,尽量避免留有人工痕迹。
3植被规划
根据熔岩台地堰塞湖周边地区的立地条件类型及本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参考周边东北部山地的长白植物区系和鄂霍次克植物区系,西部平原的蒙古植物区系和达弗利亚植物区系,北部欧洲、极地、东西伯利亚植物区系;南部华中植物区系的典型植被类型,结合自然保护区的现存自然植被组成和生长状况进行植被恢复的实施方案设计,确定恢复林种、树种以及混生的草本植物。
4植被的生态恢复
4.1恢复区划分
在以上原则的指导下,根据保护区的不同生态区位和功能,将保护区划分为6个植被恢复区:
4.1.1北部水源涵养林植被恢复区该区主要生态区位是燕塞湖流域所有河流水系的发源地,是保护区重要的水源涵养区,面积37 864 hm2,此区域的地表水是堰塞湖五大连池水体的主要来源。同时也是地下水的重要补给。该区域的植物恢复重要功能是涵养水源。
4.1.2景观生态植被恢复区环景观路外围100 m景观生态植被恢复区,面积755 hm2。是核心区的植被屏障,是镶嵌在核心区周边的一条玉带,此区域的植被恢复要充分体现绿化、美化、季节交替和景观美学立体效果。
4.1.3熔岩台地堰塞湖周边植被恢复区改区域生态位十分重要,既是堰塞湖岸区又是主要的耕种区和居民区,此区居住人口众多,污染严重,是湖岸塌陷、湖底淤泥、水体污染、熔岩破坏、植被资源减少等重要源区。因此,该区是植被恢复的重点,主要以防止污染和破坏、保护地质遗产、治理湖岸塌陷、可持续利用地下水资源为目的的植物恢复。
4.1.4熔岩台地堰塞湖植被恢复区该区是以地质景观、湖水及饮水景观为主要原始资源生态区,处于保护区的核心位置,生态区位极其重要,著名的五大湖就镶嵌在该区域。
4.1.5东部水土保持植被恢复区该区多半数的死火山就集中在该区域,喷浆岩地面积较大,经过长期分化,部分表面已风化成土壤,形成独特的植物生态系统。但土层较薄,该区主要以水土保持植被恢复为主。
4.1.6南部兼用植物恢复区该区位于西南部,处于整个区域水系的下游,在不影响原有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以生态林、经济林、景观林兼用为目的的植物恢复,是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兼顾发展的植物恢复区。
4.2规划范围与布局
本着先近后远的原则,从熔岩台地和堰塞湖向周围,沿辐射方向划分为2个层次:周边200 m范围内为第一层次;200~环路以内为第二层次。作业设计分层次进行,即第一层次,利用人工模拟促进恢复堰塞湖、熔岩台地原生态植被。选择抗性强的乡土植物,进行以各类草本地被植物为主、灌木为辅、零星点缀针阔叶乔木构成的近自然植物群落建设。第二层次,进行以乔木为主,乔灌草结合的疏林草甸、针阔叶混交林的近自然植物群落建设。采取岛状、带状、丛状配置方式,以利于观赏堰塞湖、熔岩台地的通透性,在环路附近地区也可以适当栽植成片的针阔叶混交林或浆果、坚果等经济林,构成近自然的采摘植物园。在总体上形成以熔岩台地和堰塞湖为核心,与周边由近及远、由低到高,层次错落、色彩斑斓的自然植物群落协调统一的火山森林景观。
5结语
通过此次规划, 期望在生态效益上, 可以改善此景区的整体环境质量, 确保景区的火山地貌、湖泊水体、湿地等景观和资源将得到切实的保护,保护景区资源的真实性和完成性,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促进景区生态稳定性。在社会效益上, 对推动五大连池旅游产业的发展 , 提高当地居民的经济生活水平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杨华.论五大连池风景自然保护区森林植被恢复的必要性[J].林业科技情报,2004,43(2):14-19
[2] 牛松顷,苏晓毅,樊国盛.云南石林大叠水风景区景观植被恢复规划[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6,26(6):57-60
中图分类号:S759.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601/j.issn.1005-5215.2016.02.039
文章编号:1005-5215(2016)02-0097-02
作者简介:贾林鸿(1974-),女,河南范县人,大学,高级工程师,从事林业管理工作.
收稿日期:2015-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