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榛子嫩枝扦插技术

2016-12-17周建会

防护林科技 2016年2期
关键词:嫩枝榛子新疆

周建会

(昌吉州林业技术推广中心,新疆 昌吉 831100)



榛子嫩枝扦插技术

周建会

(昌吉州林业技术推广中心,新疆 昌吉 831100)

摘要文章介绍了新疆昌吉市榛子的嫩枝扦技术。详细阐述了榛子扦插前的准备工作、扦插过程、扦插后的管理工作以及扦插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关键词新疆;榛子;嫩枝;扦插技术

1扦插前准备

1.1扦插棚建立

钢筋骨架,东西走向,宽度8 m,边缘高度1.75 m,中间高度2.5 m,长度82 m,中间从40 m处隔断以便管理,中间铺砖设简易过道(约30 cm),在2端设50 cm的隔断以便缓冲。正中间南北设置一条喷雾管,上有雾化喷头,喷头距离1.0 m,保证床面喷雾均匀。棚上在距塑料膜外部约40 cm覆遮光率为75%的双层遮阳网,保证遮阳网与塑料膜之间通风。在大棚四周的底部要将塑料膜固定结实,以免大风吹倒,通风孔留在地面以上1~1.2 m的位置,既可使棚内温度得到调节,又可避免风直接吹到插穗上,造成叶片吹干。

1.2搭建小拱棚

为了增强棚内保湿型采用大棚套建小拱棚模式进行扦插。搭建小竹拱棚:南北走向,宽为1.5~1.7 m,南北走向插床,其内铺设15 cm粗砂,中间高70~80 cm。竹片作为支架。塑料膜覆盖成棚。塑料膜与插床间隔5 cm,若塑料膜离插床无空隙或较近,棚内热气过重,插穗容易受闷。

1.3基质的选择与消毒

基质一般选用透气持水能力较为均衡的材料。为了保证基质有较好的透气持水能力,采用混合基质,将粗沙、蛭石、珍珠岩体积比为1∶1∶1混合均匀,使其粒径均匀,作为扦插基质。扦插前1天将准备好的基质平整地铺于1 m宽床面上,厚度为10~15 cm,浇足底水,整平后用500倍高锰酸钾液对基质进行消毒。消毒深度要达床面以下5~6 cm,消毒0.5 h后,再喷清水将基质中的高锰酸钾溶液彻底冲洗干净,以锰酸钾溶液从苗床两侧流出为准,避免残留在基质中致使插穗发生危害。

2扦插

2.1采穗

选择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为采穗对象,分品种采集,树体基部、发育健壮的木质化程度较高的1年生枝条,剪取枝条中上部幼嫩部分(枝条颜色由绿色转灰色的部位往下15 cm,枝条大约长度50~60 cm)。采穗完立即进行喷水保湿。由于采穗圃离扦插地距离较远,采集的材料相对较多不能及时扦插,插穗到达大棚内应及时做喷水保湿处理,避免厚厚堆放。

2.2制穗

在荫凉的地方剪取插穗,顶梢、中、下段分剪分放,避免品种混杂。每穗条3~4个节间,长度约8~10 cm,先取下顶梢尽量保留顶端生长点,保留2片幼叶,中段和基段保留上部2叶,剪留半叶,第一芽以上保留茎段0.5 cm平剪,插穗下部斜剪。剪下的插条及时喷水保湿处理。

2.3处理方法

2.4扦插

用打孔器插孔,将经过生根液处理好的穗条插入孔内,用手将插孔四周捏实,使地际不留空隙。扦插株行距5 cm×5 cm,扦插深度3~4 cm,插条间距2~4 cm。扦插过深,会使插穗基部切口附近通气不良,容易引起腐烂,而且生根迟缓,相反,扦插过浅,又容易受干旱影响。只要没有干旱的影响,就没有必要深插。在采用喷雾灌水时,容易出现过湿,应特别注意浅插。扦插过深,会延缓愈伤组织的形成,通常插穗基部会黑腐,下黑腐上部形成愈伤。由于生根进程差异较大,未来炼苗的方便,不同枝段相对集中在同一棚内。做好品种标记,为观察试验提供方便。

3扦插后的管理

扦插以后,要尽可能地防止干旱和腐烂,促进插穗的生根活动,除了注意插床地上部分的水分管理外,温度、光照的管理也不能忽视。尤其是在扦插初期,要精细管理,调整温度、湿度、光照和氧气等,保证愈伤的形成和根原基的形成。

3.1温度调控

3.1.1室温通常棚内温度达到25 ℃时,就需喷水,一般棚内温度不宜超过35 ℃,可采用遮阴、通风和喷水的方法来降温。温度越高,叶片蒸腾越强,叶面水分散失的速度也会加快,此时,需要提高喷水的频率和每次的喷水量,在保证棚内湿度的前提下,适度通风都是可行的办法。

3.1.2地温扦插结束后,将温度计插入苗床基质中4 cm深的位置监测地温,一般地温在25 ℃左右,最有利于生根,而当地温在30 ℃以上时,根系生长将受到抑制。对于夏季嫩枝扦插来说,地温通常都会保持较高,比较难于调节,保证地温的日夜温差在10 ℃以上对生根是很有利的。

3.2湿度调控

3.2.1插穗及插床湿度的调控插后的1~2周内,由于插条蒸腾逐渐旺盛,应特别注意防止叶片失水萎蔫,此时期,应加大喷水的频率,尤其在中午,大约每隔10 min,就可喷水1次,每次喷水持续20~30 s。原则上,在插穗的叶片约85%的叶面积变干时,就喷水。待愈伤组织形成后(插后3~5周),此阶段可以逐渐减少喷水的次数,中午温度较高时,可间隔15~20 min喷1次水,每次喷水时间控制在50 s左右。根系形成后(6周以后),需减少喷水次数,中午温度较高时,可间隔30~45 min喷1次水,喷水时间可以控制在30 s左右。当遇到阴天低温时,可适当延长喷雾间隔时间。喷雾既能降低室内温度,又可增加室内湿度。插条苗根长出后,即可从基质中吸收水分,此时,可逐步减少叶片喷水,直至完全停止叶面喷水。

插床湿度的控制也非常重要,如果基质太干,在高温低湿条件下,插条易发生干腐。通常以基质捏在手中挤压,没有水流出,但手掌湿润为好。如果基质湿度过大,水分在插床上处于停滞状态,很容易出现氧气不足,影响生根。

3.2.2大棚内湿度的调控大棚内湿度对扦插生根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尤其在扦插初期,如果棚内空气干燥,就会出现插条水分收支失调现象,因而发生枯萎,即使没有枯萎,也会出现碳素同化作用及其他水分生理活动的减弱,而使生根活动受到很大影响。要保证棚内湿度在90%以上,抑制插穗的过度蒸腾,可以通过遮阴和避风,以及在棚内空地上喷洒水等措施来增加棚内湿度。中后期,愈伤组织形成至根系形成后,可以降低棚内湿度的要求,将湿度控制在70%~80%即可。

3.3光照

扦插初期,愈伤组织形成期间,要保证叶片不失水,采取遮阴是必需的,待愈伤组织形成后至生根期间,可逐步撤除遮阴网,以保证叶片光合作用对光照的需求,如果根系形成后,扦插棚内光线太暗,容易造成叶片发黄而脱落。

3.4消毒杀菌

苗床及插条的消毒非常重要,在扦插后每隔7 d左右,采用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等交替使用进行喷洒一次,喷洒时,要全面彻底,在插条或床面上如已有叶片异常病菌出现时,可连续喷药2~3 d。

3.5喷肥

插穗根系形成后,可适当喷施叶面肥,以补充插穗营养壮苗。前期主要补充氮肥,可每隔7天左右,用3‰的尿素溶液+复合肥进行喷施。喷施叶面肥应在傍晚停止喷水后进行,这样可保证肥液被充分吸收。

3.6练苗

待插条毛根长出,主根老化开始变为褐色后,在原地练苗,练苗时需逐渐加大通风力度,逐步揭掉遮阳网,停止叶面喷水,采取苗床上大水浇灌,让扦插苗逐步适应外界自然环境,原则上,以保证扦插苗地上部分不萎蔫、不焦灼为准,调整浇水次数、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通风顺序(先北东、后南西),在温度较高、光照较强的天气条件下练苗时,适度遮阴以及增加浇水频率是非常有必要的,待天气转凉、光照变弱后,可将大棚上的塑料膜及遮阳网完全揭掉,让扦插苗完全裸露在自然中。

4扦插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4.1插条黑腐

4.1.1主要问题扦插1周后,发现一部分插条从基部切口处开始发黑腐烂,并沿插条基部木质部褐化,并向上蔓延,但皮部没有腐烂,仍为绿色。

4.1.2原因分析

(1)基质中使用的锯末是新锯末,并且比例较大,此外棚内温度较高,需增加棚内的喷水量,必然导致棚内闷热且高湿,锯末保水性强,在高温高湿条件下,锯末容易发酵散热,导致基质中的湿度过大、温度过高,容易引起腐烂;(2)苗床基质表面发现白色或黄色的霜状物或棉花状物,疑为霉菌感染;(3)部分插条木质化程度不高,抗腐性差。

4.1.3解决措施

(1)扦插时间的选择最好避开高温季节;(2)木质化程度较低的萌蘖枝,不宜作为插条;(3)锯末作为基质时,应预先进行发酵散热处理;(4)扦插前,扦插基质需要进行彻底全面的消毒处理。(5)叶面喷水应坚持少量多次的原则,润湿叶面在叶面形成保水膜即可,尽量避免叶片水量过多下滴至苗床;(6)发现有黑腐插条时,应立刻拔除,以免遭受细菌侵入并蔓延至周边正常的插条;(7)发现黑腐时,应注意创面各种细菌的滋生,加强床面进行消毒。

4.2叶片变黄掉落

4.2.1主要问题在愈伤组织形成过程中,部分插条叶片开始变黄并脱落。

4.2.2原因分析用微喷设施喷水,微喷管道为黑色,紧贴大棚塑料膜,而遮阳网也直接遮盖在塑料膜上,中午外界气温高时,滞留在管内的水变热,水温高达40℃以上,启动喷雾系统时,管内的热水必然喷洒在叶面上,叶片连续遭受热水喷洒,叶片就变黄脱落了。

4.2.3解决办法停止使用微喷设施,改用喷雾器喷水。并在空地上洒水保证大棚内较高的湿度。

中图分类号:S664.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601/j.issn.1005-5215.2016.02.052

文章编号:1005-5215(2016)02-0123-03

作者简介:周建会(1979-),男,新疆巴里坤人,大学,工程师,现从事林业技术推广工作.

收稿日期:2016-01-08

猜你喜欢

嫩枝榛子新疆
早春的嫩枝
钻天柳嫩枝扦插苗生长特性研究及优良单株选择
榛子的猫猫图鉴(上)
美国红枫嫩枝扦插育苗技术
裂叶垂枝桦嫩枝扦插育苗技术
野生榛子实用管理技术
松鼠采榛子
新疆多怪
春天的电话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