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五大连池旅游风景区居民利益需求的实证研究

2014-06-27徐少阳李志涛

旅游世界·旅游发展研究 2014年1期
关键词:风景区居民

徐少阳 李志涛

【摘要】居民是旅游社区的主要元素,其利益需求的实现可以促进旅游风景区的和谐发展,因此对居民利益需求的研究意义重大。文章通过对五大连池风景区基础数据的统计学分析,验证了假设“五大连池风景区的居民对风景区有特定的利益需求,并且对各种利益需求的重视程度之间存在差异”的存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五大连池风景区开发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风景区;居民;利益需求;五大连池

五大连池风景区即五大连池火山世界地质公园,总面积1060平方公里,位于黑龙江省中北部。五大连池火山世界地质公园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五大连池火山有典型的、完整的火山地貌,同时还有大兴安岭与小兴安岭相渗透的生态多样型植被群,具有明显的森林、灌木、地衣苔藓三层组合特征。地质公园内水系发育较好,湿地中水生动植物十分丰富,地下涌泉数量巨大。五大连池200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200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地质公园,先后被评为国家首批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中国矿泉水之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中国首批国家自然遗产。

一、研究意义及背景

利益相关者是指“任何能影响组织目标实现或被该目标影响的群体或个人”(Freeman,1984)[1]。这一理论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引入旅游研究领域。其实在旅游研究领域正式引入利益相关者这一概念之前,部分学者便开始从大众参与、协作旅游、伙伴关系等角度研究旅游。如洛斯劳等(Rosenowetal,1979)[2]便强调在旅游目的地管理与发展中有必要引入公众参与。许多早期的旅游研究文献也开始研究单个的利益群体,如居民和游客。杨(Young,1973,转引自墨菲,1985)[3]认为,每个既定的旅游区域都存在一个饱和水平,一旦超过这个水平,旅游的成本将超过收益。道克斯(Doxey,1975)[4]根据杨(Young)的饱和水平理论,提出了著名的“愤怒指数模型”。墨菲(Murphy,1985)[3]提出在未来的旅游业发展中,要尽力让社区参与到规划中。从此,社区作为一个关键的利益相关者得到了较大的关注,尤其是对社区参与旅游规划与管理决策、公平分享旅游利益与公平分担旅游负面影响等问题特别关注,而这些与社会责任、公平伦理有关的问题与利益相关者理论强调管理的社会责任和伦理是相呼应的(周玲,2004)[5]。

本文根据对五大连池风景区的研究需要,将风景区利益相关者定义为:旅游企业与其内部和外部的许多个人或团体建立了各种各样的关系,这些个人或团体称之为旅游风景区的“利益相关者”。这一定义强调两点:第一,旅游风景区的利益相关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团体。一般来说,旅游风景区的利益相关者以个人和团体的形式存在于风景区的内部和外部,形式不固定。第二,旅游风景区的利益相关者必须与风景区建立各种关系,我们认为,这种关系可能是主动的,也可能是被动的。

近年来,由于景区开发传统旅游项目已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和资源枯竭等诸多问题,人们(尤其是景区内的居民)越来越意识到,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使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景区超负荷的开发;景区旅游设施建设的膨胀,导致土壤和水的损失;景观的损害和被破坏的植被死亡及生物的大量减少、水污染、废物的污染及空气和噪音的污染等,破坏了景区的环境质量,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受到威胁。因此,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对策越来越受到景区管委会的重视,目的是在尊重自然和文化,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造福当地社区居民、提倡人们认识自然、享受自然、保护自然,已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景区的发展涉及多个利益相关者,由于不同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不同,使景区发展过程中存在无序的竞争,产生了利益冲突,为景区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在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下,位于黑龙江省的五大连池风景区也走上了可持续开发的道路。怎样满足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诉求,协调他们之间的利益冲突,最终实现风景区旅游业的顺利发展是五大连池风景区管委会最为重要的问题。基于上述问题的考虑,利用利益相关者理论对五大连池风景区开发中的风景区居民的利益需求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

居民是组成社区的重要元素,从目前研究成果来看,有关旅游风景区居民利益需求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通过样本问卷调查获得基础数据,采用统计分析进行系统的实证研究成果,在当前尚不多见。本文在大规模抽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考察风景区居民对风景区的态度,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旅游风景区居民利益需求的主要因素,这对于旅游风景区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二、研究假设

研究五大连池风景区中居民的利益需求内容,提出的研究思路是:首先找出当地居民究竟有哪些利益需求;其次分析居民的利益需求的轻重缓急。因此,可以提出假设:五大连池风景区的居民对风景区有特定的利益需求,并且对各种利益需求的重视程度之间存在差异。

三、研究方法

要想研究五大连池风景区内居民对其利益需求内容的实际看法,首先必须找出居民有哪些利益需求。显然,这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而且仅仅依靠理论文献和归纳总结是远远不够的。为此,笔者采用专家调查法来确定风景区内居民的利益需求。笔者首先在文献研究和实地访谈的基础上宽泛地列出居民所可能的利益需求内容,然后由33位来自五大连池风景区的各界代表作为专家,请他们对这些利益需求内容的重要程度做出评价。如果笔者所提供的某一利益需求的入选率在50%以上,笔者就将其作为备选项目,列入正式的调查问卷之中。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50份,实际回收338份,回收率96.6%;回收问卷中有效问卷数为317份,有效回收率90.6%。

数据处理的方法,即首先计算出五大连池风景区居民的不同利益需求得分的均值,然后判断这些排序是否具有统计意义。利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时,所用到的统计方法主要有描述性统计(Descriptive Statistics)、均值比较(Compare Means)、配对样本T检验(Paired-samples T Test)。endprint

四、居民利益需求的结果分析

我们计算出五大连池风景区居民各种利益需求的得分均值,并以配对样本T检验来判断各种利益需求排序的统计意义。数据分析结果如下表1,这说明,五大连池风景区居民利益需求的顺序是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改善当地的经济状况、提升社区档次和品位,促进社区发展、加强环保工作、企业的长期生存和发展,而且这种排列顺序具有非常显著的统计意义。

五、居民利益需求实证研究

本次调查涉及五大连池风景区居民利益需求的共有22个结构化问题,都是要求问卷填写者结合本人的实际情况,对一些涉及到其利益需求内容的陈述进行评分。问卷设计采用利克五分量表,正向评分,即完全不同意该陈述的话选择“1”,完全同意时选择“5”。对有效样本数据进行因素分析,提取因素的方法采用主成份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按特征值大于1的标准抽提因素,并用方差最大法(Varimax)进行因素旋转。主要的数据处理工作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一)居民利益需求的因素分析

首先对22个问题进行因素分析。对样本充分性的KMO测试系数为0.723,样本分布的球形Bartlett检验卡方值为1483.436, sig值为0.000,这说明数据具有相关性,适宜对数据进行因素分析,数据处理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中数据可以看出,SPSS软件共提取出5个因素用来描述居民利益需求的内容。其中因素1命名为文化沟通、因素2命名为参与管理、因素3命名为提升景区整体水平、因素4命名为加强环保、因素5命名为改善经济。表2中的每个数据代表每一个问题在上述5个因素上的荷重,在某一因素上的荷重越大,说明这一问题就越应该归入该因素之中。信度分析表明,这5个因素的信度都完全符合统计要求,问卷设计的内部一致性获得通过。

通过因素分析,将22个问题归纳为5个因素。对居民利益需求而言,这5个因素先后顺序是什么呢?我们根据均值和“配对样本T检验”(Paired-Samples T Test)判断利益需求先后顺序。

(二)居民利益需求的因素赋值

根据因素分析所得的表2中每个问题的负载值,我们可以对每个因素进行赋值,从而生成5个新的变量,记为 ( =1,2,3,4,5)。赋值方法为对每个因素所涵盖问题的得分进行加权平均,权数根据相应的负载值计算得出。例如,对于居民利益需求的因素1(文化沟通)的赋值方法为:

=[0.635×(编号1的数值)+0.623×(编号2的数值)+0.502×(编号3的数值)]/(0.635+0.623+0.502)

由此生成一个新的变量 ,依次类推,可以对其余所有因素进行赋值。赋值结果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3所示(按均值从小到大排列):

从均值大小来看,居民最为重视的利益需求实现方式是“提升景区整体水平”,最不看重的是“文化沟通”。为了检验上述排序的统计意义,我们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的分析,数据显示除“文化沟通”与“加强环保”、“参与管理”与“改善经济”、“参与管理”与“提升景区整体水平”在排序上的差异不具有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性,其余的排列顺序都具有显著或非常显著的统计意义。

六、研究结论与启示

上述分析结果与在五大连池风景区所观察现象都是吻合的,对于五大连池风景区居民利益需求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从总体而言,五大连池风景区居民的利益需求可以归为以下五类: 文化沟通、参与管理、提升景区整体水平、加强环保和改善经济。居民对上述五类利益需求的看重程度依次增强。依次是:文化沟通、加强环保、参与管理、改善经济、提升景区整体水平。除“文化沟通”与“加强环保”、“参与管理”与“改善经济”、“参与管理”与“提升景区整体水平”在排序上的差异不具有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性,其余的排列顺序都具有显著或非常显著的统计意义。

本研究最后得出的启示有如下几点。

(一)构建沟通机制,培养共同的价值观

通过关爱居民,开设讲座、带居民参观成熟景区等形式建立两者之间的感情基础,进而培养共同的价值观。另外,为更好的实现居民的利益,促进旅游企业与周边社区的长远发展。一方面通过沟通可以转变旅游经营者与社区居民双方观念,旅游经营者可以更深刻认识到社区居民这一利益相关者的重要影响,主动深入了解社区利益需求,有针对地满足其利益,充分挖掘社区优势与潜力;另一方面社区居民通过沟通也可以表达自己的利益需求,积极主动地参与风景区的旅游开发,维护自身的利益和权利。管委会和有关组织以及旅游企业的管理者应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来进行信息的相互传递,加强相互沟通。

(二)构建五大连池风景区的利益分享机制

构建利益分享机制,使社区居民能够获得更多的利益,打破利益分配不均的状况。要让利益共享原则成为准则,同时建立公平、公正、透明的工作运行机制,创建完善的利益共享平台,使经济利益、生态利益、社会文化利益得到更好的实现。同时,五大连池风景区管委会应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大力加强其在利益共享实现中的调节作用。

(三)完善五大连池风景区社区居民参与决策制度

使社区居民从旅游规划开始,到旅游景区和旅游企业建设-经营-管理-维护-环境保护的整个过程,都有一定的发言权,共同探讨决策方案,真正地参与并及时反馈其需求,这样将促进科学方案的形成和推行成本的降低,也促进居民利益需求的实现。

(四)加强生态知识学习与高水平人才培训

环境保护知识的学习与培训,对旅游景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由于五大连池风景区集国家地质公园、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等荣耀于一身,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此生态保护就是五大连池风景区旅游开发的首位。景区管理者可以对景区工作人员及当地社区居民进行教育与培训,建立学习型社区和景区,组织各种文化活动。景区管理者也可以组织专门人员配合社区居民对当地的文化进行挖掘、整理、提升,并将其以一定的形式开发成旅游产品,或通过建立社区档案馆、展览馆等方式保存起来,这也是建立景区旅游企业与社区居民互信与互动的基础。

(五)加强行为监督

从目前的调查中发现,在五大连池风景区旅游开发中,仍然存在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而采取不良甚至触犯法律的行为,极大的损害了社区居民的利益。因此,五大连池风景区管委会的督促尤为重要,管委会应该成为旅游企业和社区居民之间利益协调的中间者,要加强完善有关法律条例,加强监管,协调旅游企业与居民的关系,促进居民利益的实现。政府作为旅游企业的外部组织,对旅游企业进行监督和引导,可以弥补旅游企业有关社区居民利益实现机制和管理的不足,约束旅游企业保障居民的利益。其次,成立社区事务管理机构,专门处理社区事务,协调社区居民和旅游企业的矛盾,维护居民合法权利,维护社区与旅游企业的和谐关系,发展社区经济。再次,将社区事务管理机构作为社区居民的权利与责任代表机构来管理居民事务,有利于社区与旅游企业管理机构协商。

由于不同旅游风景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文化氛围、消费观念等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本文的研究结论只能代表五大连池这类风景区居民利益需求的因素特征,而在国内其他类风景区的适应情况,还有待进一步实证研究。endprint

猜你喜欢

风景区居民
石器时代的居民
风景区
左脑风暴
文化元素融入水利风景区建设的策略与措施
53.7%的居民认为目前房价“高,难以接受”
关惠聪等
议如何平衡风景区建设再投入和收益平衡
视界
怪树惊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