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持人的话

2016-12-17王水照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诗学诗人文学

王水照



域外新刊

主持人的话

王水照

日本大阪大学浅见洋二(Asami Yoji)教授,目前已为中国古典文学尤其是宋代文学研究界广泛所知。2008年,内山精也教授作《日本80年代以来宋代文学研究评述》(台湾《宋代文学研究丛刊》第十五辑,2008年),已对浅见的研究业绩给予高度评价:“80年代以降,在诗学领域提供了最具系统性的业绩的,是属于第三代学人的浅见洋二。浅见氏的研究,每能抓取浓厚地反映出宋代诗人创作特征的诗句和现象,从中概括出具有宋人特征的诗学思想,或追踪到六朝以来的诗歌演变史,或对比于西方的美学理论加以论述。如抓取‘诗中有画’的评语,而将潜藏其中的‘诗画同质’思想的发展轨迹追溯到六朝,并描述其从六朝至宋的演变过程的一系列论文,抓取‘著题’一语,而分析宋代为止的历代诗人如何认识诗题与正文之关系的研究,抓取‘诗史’之说及编纂年谱和编年诗集的现象,而对于其中所显示的诗歌与历史之密切关系的论述,抓取散见于南宋诗人作品中的‘拾得’诗歌素材的表达方式,而分析诗的产生是从诗人的内部抑或外部的研究等等。”

受到内山推崇的这些业绩,显示了浅见先生鲜明的研究个性,有关论文大多已收入中译本《距离与想象——中国诗学的唐宋转型》(金程宇等译,日本宋学研究六人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对大陆学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善于从文本中捕捉思想的特点,每能让中国的同行感佩其广收约取的文献功夫和别开生面的论述能力。

近年以来,“文本”成为浅见先生集中关注的话题,我们在他的论文中,可以看到他对版本、墨迹、石刻,以及编集、注释、校勘等传统文献学所重视的史料、方法的考察,同时又能看到他对“文本生成论”“互文”学说等理论成果的运用。当代学术的许多观念,与中国宋朝这个时段中发生的许多文学现象,在浅见的世界里水乳交融。本期刊发的这一篇,则以他独特的“文本”研究为基础,进一步面对中国古代言论统制的传统,以北宋大诗人苏轼为例,考察言论统制环境下的文本形态、文本如何被解读的情形,以及诗人的应对方式(即“避言”策略)等问题。文中提出的“私密文本”或“文本的私人圈域”的观念,我相信一定会令宋代文学的研究者深感兴趣,而在我看来更为重要的是浅见先生展开这种研究的具体方式,比如考察墨迹、石本与“私密文本”的关系,附会、酝酿、罗织、笺注与文本解读的关系,以及所谓“廋词”对“避言”策略的继承,等等,文献中常见的许多名词,被他贯串为围绕文本问题的大量信息,从而揭示出中国古代文学文本形态的一个特殊侧面。

在文学研究中,“文本”始终是核心对象,近年因为“抄本文化”、“文本的后代构成”等问题受到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对于“文学文本”的理解变得更为复杂、深入。很大程度上,对于“文学文本”的新理解将改变人们对具体文学史现象、格局和发展变化的认识。 2015年12月,陈引驰教授在复旦大学中文系主持了“文本形态与文学阐释”专题研究工作坊,邀集美、日、大陆学者共同讨论中国文学的文本形态问题。浅见先生宣读了本文的初稿,引起大家的关注,现经他修订后,公诸学界的同好。

猜你喜欢

诗学诗人文学
背诗学写话
我们需要文学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我理解的好诗人
诗人猫
第四届扬子江诗学奖
诗人与花
我与文学三十年
想当诗人的小老鼠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