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辽宁省温室蓝莓栽培现状及发展前景
2016-12-17王兴东魏永祥
王兴东,魏永祥
(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辽宁 熊岳 115009)
蓝莓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向世界推荐的 “第三代水果”,果实中除含有人体所必需的糖、有机酸、维生素C及矿物质外,还富含花青苷、SOD、黄酮、鞣化酸等抗氧化物质,具有改善视力、提高人体免疫力等功能。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从美国等国家引种、试栽成功后,进入生产种植阶段,2009年进入高速发展期,北起黑龙江,南至海南,西至西藏和新疆,在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遍地开花。至2015年末,全国蓝莓种植面积达31210hm2,产量43244t。随着中国蓝莓产业的发展,蓝莓市场逐渐打开,蓝莓的功效及阳光产品特性逐渐被中国人接受、喜欢,倍受消费者欢迎。辽宁作为中国蓝莓主产区之一,2015年种植面积达4000hm2,排在全国第三位,产量10000t,排在第二位(2015年李亚东“中国蓝莓产业数据报告”)。辽宁蓝莓种植主要集中在辽宁东部和南部,即大连、丹东,为蓝莓适宜栽培区,以露地栽培为主,品种以‘北陆’‘蓝丰’‘伯克利’等为主。近几年来相继引进一些新品种试栽,如‘瑞卡’‘杜克’‘蓝金’‘布鲁吉塔’等,表现各异。辽宁蓝莓产业经多年的技术提升与发展,大都进入果实丰产期,产量逐年增加。辽宁省还是设施果树最佳栽培区域。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从2007年开始进行温室蓝莓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种植企业相继开始试验栽培,面积逐年扩大,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就此谈点看法。
1 温室蓝莓栽培现状
由于辽宁省设施果树栽培技术、经验较为完善,所以温室蓝莓栽培面积发展较快,是中国温室蓝莓栽培主产区,起步最早,技术水平领先其他区域。2009年大连森迪蓝莓公司在庄河市桂云花乡建立了大连第一家温室蓝莓企业,经济效益显著。其后在大连的庄河、金州,丹东的振安、东港、凤城、宽甸等县(市、区)都出现大批温室栽培企业或农户。2012—2015年为温室快速发展期,除大连、丹东外,在辽西有葫芦岛的绥中、兴城,朝阳的凌源,沈阳的辽中及辽阳市等,都有规模化栽培,到2015年,辽宁温室栽培面积达到250 hm2,产量250t(2015年李亚东“中国蓝莓产业数据报告”)。温室蓝莓栽培以大连市为主,面积达133.3hm2;其次为丹东市,种植面积60.0hm2。现已进入丰产期。这些主栽区域的种植特点为原有露地栽培的改造,将适宜温室栽培地块的成龄大树直接建造温室,或大树移栽,见效快。辽西为温室栽培的后起之秀,2008年绥中的万国蓝莓是辽西第一家温室蓝莓种植户;2012年开始,豪远、国华等蓝莓企业在绥中、兴城等地进行温室栽培,已初见成效。
辽宁温室栽培主要品种以原有露地栽培的‘北陆’‘蓝丰’为主,面积较大;此外有‘斯巴坦’、M7、‘伯克利’‘杜克’‘蓝金’等,批量栽培;南高丛品种如‘奥尼尔’‘密斯梯’等开始尝试栽培,并取得较好效果。这些品种的温室栽培表现:‘北陆’休眠期短,12月中旬升温,4月上中旬采收,易栽培,果个中大,产量最高,666.7 m2产量可达1000kg;‘蓝丰’休眠期较长,12月中下旬升温,4月下旬采收,果个大,丰产期长,但产量较低;‘斯巴坦’‘杜克’品质好,成熟早,但栽培技术要求高,不易栽培;南高丛品种‘奥尼尔’‘密斯梯’休眠期短,升温早,11月中下旬升温,3月中下旬采收,产量高,但栽培技术较严格,栽培面积不大,处于开发期。总体来讲,适宜温室栽培品种较多,栽培技术、管理水平差异较大,产量高低不等;果实上市时间为3月下旬—6月上旬,此间进口蓝莓已销售完毕,中国其他地域无批量采收,填补了蓝莓果实市场空白,增加了经济效益。温室蓝莓栽培模式,完善了辽宁省蓝莓产业结构,提早了供货时间,减轻了企业单一经营模式的压力。现在以露地栽培为主的种植者,开始尝试温室栽培,温室栽培模式有扩大的趋势。
2 存在的问题
2.1 品种选择不尽合理
辽宁省蓝莓温室栽培的发展是建立在露地栽培基础上的,即将露地栽培的品种应用到温室中,因为温室内必须种植有产量的大树,见效快。同时适宜蓝莓品种较少,种植者对生长习性的研究较肤浅,所以品种选择存在盲目性。很多品种不适合温室栽培,存在休眠期长、果实上市晚,坐果率低、品质差、产量低等问题。如‘北蓝’果实酸,果粉少;‘伯克利’‘蓝丰’休眠期长,上市晚。
2.2 温室栽培技术尚未形成体系,技术和管理人才匮乏
辽宁温室栽培起步较晚,技术研发还未完全成熟,每家都在做各自的技术探索和管理方法,没有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技术体系来支撑产业发展,致使产量较低。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在温室蓝莓栽培技术研发、推广方面做了很多具体工作,虽然已经形成了较为适用的栽培技术体系,在生产实践中推动了产业发展,但由于种植者对蓝莓技术知识的认知、接受及管理理念还存在不兼容现象,推广应用工作还需要一个过程。温室蓝莓产业现状,总体讲,是技术跟不上发展。关键技术有如下方面:(1)休眠期掌握不准,造成升温时间过早或过晚,以过早升温居多,虽然开花早,但叶芽萌发过晚或不萌发,使果实发育受到影响。(2)修剪技术问题更大,修剪时间、模式、方法等环节科学性较差,问题较多。(3)水肥管理不符合生产及植株生育需求,影响植株生长和产量。(4)温室环境调控技术标准存在较大差异,各生育阶段温度调控或高或低,影响开花、坐果、果实膨大及成熟。
蓝莓生产企业也存在技术和管理人才匮乏问题。农业本身就是回报缓慢的行业,同时一些投资蓝莓产业的决策者们认为蓝莓栽培技术没什么,很容易管理,所以产业人才投资小,聘用的技术和管理人才架构较低,加上现在懂蓝莓技术的人才较少,具有高素质的大学生从事此行业志向的人极少,造成了蓝莓技术提升缓慢,管理技术水平低,实用技术体系很难形成,制约了产业发展。
2.3 温室结构及保温性能差,上市时间晚
蓝莓温室栽培果实上市早晚,除了品种特性和技术管理外,很大程度决定于温室结构和保温性能。首先是温室结构不合理,如后坡太长,造成采光受限,影响后排树生长;其次是温室保温性能较差,许多企业采取架构温室结构,无后墙和山墙,采用多层保温材料构建,更多为加厚的草苫、塑料、棉苫子构成,表现为保温性能差,12月下旬至翌年1月夜间温度为0~3℃。导致开花较晚,上市时间延后2~3周。
3 发展对策
3.1 选择适宜温室栽培的品种
新建园区应选择休眠期短、果实发育期短、果个大、品质优、商品性好、上市早的品种。以南高丛品种为首选,如‘奥尼尔’‘密斯梯’‘明星’‘双丰’等;北高丛品种宜选‘斯巴坦’‘杜克’等;半高丛品种宜选‘北陆’。大树移栽应选‘北陆’,具备产量高、极易栽培、上市早等优点。这些品种3月下旬—5月上旬基本采收完毕。
3.2 完善温室栽培技术体系,提升技术管理水平,组建技术管理、生产团队
辽宁蓝莓栽培企业绝大多数不具备技术自身研发条件,是短板。技术体系的提升应该与从事专业蓝莓研究工作的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合作,将其成熟的技术、经验与企业现状优化组合,实行先拿来、再改进、后定位的技术路线,有计划、有目标建立适合自身产业发展的技术体系(模式)。提升管理人员素质水平,培养有学识、有志向、适合做蓝莓产业的人承担重要工作,组建技术管理团队;稳定员工队伍,是提升产业技术水平的人员保证因素。分阶段地对员工进行技术培训,逐渐提升一线工人的操做水平,保障技术实施到位。同时加强种植企业间的合作、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只有这样,企业才能逐步建立科学适宜的技术体系,完善技术与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
3.3 科学建造温室,提高保温性能,使用自动化设备,保证上市时间
根据不同地域,优化温室结构及保温材料,科学化建造高效节能日光温室,合理定植,保证植株光照条件及白天光能利用率,夜间保温效果最低温度在8℃以上,提高有效积温,达到果实提早上市目的。应用自动放风设备,避免人为因素造成温度调控失控,较精确保证各生育阶段最佳温度的调控,有效地节省人力,加强植株管理,提高果实品质。
4 发展前景
辽宁为温室蓝莓种植最佳地域,气候条件适合蓝莓生理需求。10月末—12月中下旬,自然温度可满足蓝莓休眠需要,冬季温度不太低,温室不加温可保证植株正常生长。山东及其以南地区因温度高进入休眠期晚,升温时间要晚于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北部地区虽然进入休眠期早,但到该升温时,因雪大、雪期长、温度太低而无法达到升温目的,想提早上市却无法实现。辽宁省温室蓝莓上市时间为3月下旬—6月上旬,为世界蓝莓果实空档期,价格好,效益高。辽宁省蓝莓温室栽培面积不足露地栽培的5%,从本省和全国来看,发展空间很大,前景十分广阔。从以上优势来看,辽宁省蓝莓产业发展应逐渐进行结构调整(露地蓝莓受埋土防寒方式限制,损失较大)。企业应根据自身条件发展地区优势,加大蓝莓温室栽培模式的发展力度,使辽宁省成为全国蓝莓温室栽培的产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