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业”特色视角下浅析中职语文课堂的实践性

2016-12-17谢陶生

福建轻纺 2016年7期
关键词:实践性中职专业

谢陶生

(福建省侨兴轻工学校,福建 福清 350300)

“专业”特色视角下浅析中职语文课堂的实践性

谢陶生

(福建省侨兴轻工学校,福建 福清 350300)

在学习活动中,唤起学生的学习愿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在实践中获得信息时代所需要的能力,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突出语文实践性,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

中职语文实际性的重要性;专业特色;实践性元素

1 现状分析及语文实践性的重要性

语文课程是中职学校为专业学习服务的一门重要的基础文化课,中职课程目标要求基础课程要以打牢学生今后职业生涯发展中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核心,为学生建立必要的文化知识结构系统,同时强调为专业课程的学习服务。因此,语文课堂中融入“专业”特色的元素,用丰富的课堂形式,展示语文的魅力,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它要求教师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存量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学习语文知识的机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展学生自由学习、思考、实践的时空,崇尚个体化理解,注重学生认知、思维等心理活动过程的实践。要求在学习活动中,唤起学生的学习愿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在实践中获得信息时代所需要的能力,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

2 契合专业特色,发挥语文实践性

2.1 用项目教学贯穿教学过程,突出语文实践性元素

项目教学法是“任务驱动”的衍生产物,是旨在学生先感兴趣后主动学习,先发现问题后解决问题。通过项目教学,每节课分解定向任务驱动,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的知识和技能,从而训练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实全面提高学生的心智技能。以我校美术专业教学为例,教师课堂上设定即时的项目目标。首先是设立企业实施方案,教师是以客户身份出现发单,学生进行项目实施分析。按照客户要求进行制定的计划方案。如客户(教师)要求是以成品是一份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作品。项目上传到客户,教师指导学生完成,一直到审查通过为止。美术专业是基于文化与灵感结合的产物。对于文化修养,美术专业学生则显得尤其重要,真善美的诗歌阅读不乏是学生对于美好事物的鉴赏力及对艺术感知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对他们审美情趣的培养及品德修养的提高等诸方面的影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常规教学来完成散文、诗歌类的教学,不但专业性能力得不到发挥,语文的审美鉴赏水平更是无从谈起。在笔者教学的过程中,对于美术专业的学生,让他们感知完这些美文好诗后,通过自我的专业能力,学习感受文章意境,画图实践操作,之后通过老师的详解,更深层次地了解文章中寓意的内涵。中职语文的“教”与“学”的实践性,再一次得到完美的升华。换句话说,中职语文应该具有职业特性,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烙上“职业”印记。

在中职语文第三册中夏衍《包身工》教学中,文章的写作背景发生在20世纪20、30年代,学生对于包身工的生活境遇及时代背景无法第一时间感知,学习兴趣自然无法激发。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捕捉学生专业特性,如在室内设计专业教学中,首先布置学生归纳文中的空间性词汇,如 “七尺深,十二尺阔”的实际尺度;布置学生回去测量自己宿舍的面积,与包身工们住宿条件相比较。课堂上要求学生们各抒己见。如此一来,学生在学习感知课文的知识内容,也同时在实际操作中,利用专业的知识,进一步体会到语文的实践性元素。

2.2 传“绘本创意”教学之道,解“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之惑

针对中职“学前专业”语文教学,笔者认为当前中职学前专业培养模式与社会人才需求方面的冲突点如下:首先,是学校对幼教行业结构变化与人才结构需求了解的不足,其次,中职学生的生源素质问题,与社会需求人才素质问题有明显的落差;同时说、讲、唱、跳、弹、画、等方面的能力,也是我国对幼儿教师职业的条件要求之一。而这些基本素养中说、讲方面,是很多中职生比较薄弱的方面。所以针对当前问题,笔者认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应该重视语文学科的学习和提高语文能力的素养。为进一步地探索对学前专业语文教学问题,笔者尝试在课堂中适当引入“绘本创意”教学理念。学前教育重在教师对学龄前的儿童,进行引导性的阅读,其中绘本书目的阅读,是学前儿童阅读方式重要途径之一。因此,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应融入“绘本阅读”教学方式。(1)、就地取材,充分利用手机功能,课前布置作业,让学生在手机中收集自己喜欢的绘本书目,循序渐进地激发绘本阅读兴趣,使得基本教学任务和专业教育的要求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学会阅读绘本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每节课针对学生课后的阅读,结合教学内容,分享自己的精彩的绘本片段,这样的无形拓展了学生的阅读面,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表达力。(2)选用经典文本,“刻画”人物形象。绘画功能是学前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课堂上选用经典的人物及一些物境,课后让学生通过对文本的理解,切实“刻画”自己心目中的人物及景物。如曹禹《雷雨》中的众多的人物形象,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人物形象,结合小说的时代背景及“雷雨”前的躁动,生动刻画自己心目中的那个周朴园、梅侍平、繁漪...... 因此,笔者认为中职语文教师要以专业为突破口,巧妙地把语文与学生的专业联系起来,使教学内容具有专业性。教师于教学过程中们能够采用多元活泼的教学方式和多样丰富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在的学习兴趣,以培养学生乐于学习的态度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3 结合信息化教学模式,发挥“专业”特色下的语文实践性

随着信息的时代的到来,碎片化学习、移动化学习、泛在模式等数据资源共享化学习,这些模式化学习让学习无处不在,通过任何智能移动终端,学生可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提供一个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的学习活动。换句话说即是为学生提供即时的、智能化的教育模式。近几年信息化学习模式,以成为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教学信息化时代,具有信息化交互性、过程趣味性、渠道多样性、灵活性等特点,不但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同时提高教师在教学中教学效能。教学信息化时代,资源共享模式下为语文教师们构建了一个开放的语文学习体系。

3.1 利用微信平台,启动“售后”服务

微信是一款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应用, 总用户数已达6亿,成为中国电子革命的代表。90后的学生们已早已是微信队伍中的忠实用户。微信平台的吸引用户的最直接的功能是即使性、图文性。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随时随地,随笔自我的生活体会。教师可以在班级群,课前结合专业性质布置“主题性”话题,课后让学生捕捉这些话题的场面、信息,学生可在群中上传自己的观点,教师可以在随时看到学生们的作业,这样教师可以第一时间为学生的作品,进行“售后”服务,如此以来,学生兴趣被感召,学习无处不在,语文实践性再次溶解于“专业”。其次,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优秀的微信公众号,如“有书”、“美文赏析”“经典阅读”等,学生可以进行碎片化的学习,进一步提高语文学习力。同时,为了致力于了解本土文化,笔者与本校几位教师,通过微信平台,将搭建一个属于具有民俗文化、本土信息、本土历史人物微信公众号,学生可以全面了解自己的本土文化。

3.2 架设个性化学习平台,“DIY”式学习语文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互联网时代不但在生活中被广泛地应用,教师课堂也悄然地开启互联网时代,“微课”、“慕课”等教育界新宠,已然在改变着教师们的课堂。就如说“微课”,利用“微现象”、“微问题”、“小内容”,知识点细化,内容系统化,这让学生可以选择性地对不同学科知识点进行个性化学习,其随时、随地、随需可以开启学习之旅,自主学习,按需学习,让学习变得可以“DIY”。比如,学生在学习中职语文第二册时,教师在微课中把教材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阅读与欣赏类”,另一部分分为“专业综合实践活动类”。根据学生个人的兴趣点,学生可以在课程设置中,任意点击自己的学习内容,只要把教师规定的学分,学生就已是完成一半的学分。而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系统可以可以让这部分学生,进一步学习课本以外文学常识和结合专业知识的一些历史文化背景,横纵结合,提高语文综合实践技能的深度和广度;语文课堂应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有效延展为课前自学、课堂学做、课后提升3项环节,并分别设置准备任务,学做任务和拓展任务,以加强对学生学习进度的监控及学习效果的分析。值得一提的是,语文专业视角下,它的实践性,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如在微课中,尽显其它独有的实操性,它能有效降低学生的认知负荷,促进知识的习得。在不久将来,我们的语文课堂希望能够真正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真正创设一个教师引领、个性探究、智能导学、自主合作,以评价促学习的信息化语文大课堂,实现语文的工具性、实践性。

3.3 建立“微”课堂,实现语文实践性

语文对学生的影响是多元的,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求也是多样的,而这种多元性在中职学校里有很强的专业特征,这种专业性的要求就是要把不同专业的学生所掌握的语文知识转化为具体的专业能力,要把语文教学和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结合起来。利用泛在模式的多样性,除了利用微信功能,教师还可以利用微博,QQ空间及说说,因手机微博更加凸显“微”,其博客内容高度精炼,这使得学生可以快速地提取信息,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利用微功能,学生可以阐述观点,也可以就某一主题进行多方互动交流,各专业的学生各抒己见,多元素的知识展示,尽显在微博及空间中,同时也在不同层次地开拓了自己的思维和视野。因此,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中职语文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参与语文实践活动的机会。语文教师必须为学生构建一个开放的语文学习体系。语文课笔者认为不是纯粹的知识课,或是道德的语言理论课、或是生活实操课,而是在发展学生言语能力的实践性的基础上,学生能够在生活中确实地感悟到语文的存在感,把学习语文当成一种习惯,这样的语文教育才是成功之道。台湾吴淸山教授在《台湾:创意教学的重要理念》中给出了创意教学的概念,什么是创意教学,笔者认为无外乎:任何创意教学,教师都需要让学生爱上语文,在生活中真实地体会到语文的现实感和实际意义。

4 结语

语文教学是一门不能立竿见影的教学课程。它需要的是耐心和细心,目标要长远,不能功利性的只重眼前。对于中职语文教学而言,对学生个人的素质的培养和熏陶超过了对知识内容的追求。也就是说,中职语文教学的着眼点,在于学生迈出校门、跨出社会以后。而不仅仅是在校园内。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好我们民族的文化语言,中职语文教学要彻底抛弃功利性的目的,从实际出发,为学生都能够具有良好的素质以迎接将来的挑战做好充分的准备,而这种准备不应被看成是对过去传统工具性语文教学的回归,而是从实际出发和长远考虑,所做出的必然和必要的选择。

[1] 邵岩. 如何在中等学校语文教学中组织实践活动[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6).

[2] 唐卓. 企业职业素质要求对教学工作的启发报告[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4,(1).

[3] 严小云. 微课在信息化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6).

G712

A

1007-550X(2016)07-0051-04

10.3969/j.issn.1007-550X.2016.07.004

2016-5-29

谢陶生(1979-),女,讲师,研究方向:语文教育。

猜你喜欢

实践性中职专业
实践性是劳动教育课程的第一性
新形势下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关于中职美术教育中色彩教学的思考
运用实践性作业 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部分专业介绍
激发教师实践动力 实现专业自我成长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